28

28,酒鬼皇上 海陵王 青豆

完顏亶有三大嗜好:穿漢服、喝酒、愛美色。

完顏宗幹精心打造完顏亶,別的方面沒什麼效果,但在漢化方面,卻成果顯著。最明顯的是,他與前兩任君主相比,更像個皇上了。

太祖乃至太宗時期,君臣之禮不嚴,雖有君臣之稱,而無尊卑之別,樂則同享,財則同用,房屋、車馬、衣服、飲食之類,君臣俱都一樣。京城制度也極不完備,太祖時期,沒有城廓,君臣星散而居,皇上住的地方叫皇帝寨,國相住的地方叫國相寨,還有什麼太子莊、公主莊什麼的,各寨房屋制式俱都一樣,皇上獨享的只有一座“乾元殿”。所謂“乾元殿”,其實就是一座大屋子,四周栽上柳樹作爲“禁圍”,屋裡繞着牆壁都是大炕。平時無事就關着,有事打開,君臣雜坐在炕上,后妃們在地下端茶倒水,侍奉飲食。阿骨打曾經說過:“我家自上祖相傳,只有如此風俗,不會奢飾,只得個屋子,冬暖夏涼,更不必修宮殿,勞使百姓。”太宗時把皇帝寨升爲會寧府,建爲上京,但城邑宮室也很簡單,只相當於中原的州縣廨宇,居民往來,車馬雜沓,門前門後盡爲出入之路,概無禁制。春天擊土牛,不分士庶長幼都可以到殿側觀看。在內庭或遇雨雪,后妃們都不穿鞋襪,光着腳丫子來回行走。皇上有時也到臣子家去,與臣子攜手握臂,咬頭扭耳,高興了還同歌同舞,親密無間,各無覬覦之意。

可是完顏亶繼位以後,情況就漸漸變了。完顏亶小時候,金人已經入寇中原,他跟燕人韓昉及一些中原儒士學習漢文化,雖不能明經博古,卻也稍解賦詞翰墨,而且喜歡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棋戰相,盡失女真本態。他當了皇上以後,左右儒士天天進言,從宮室之壯、服御之美、嬪妃之盛、燕樂之侈、乘輿之貴、禁衛之嚴、禮儀之尊、府庫之限等等方面,把中國皇帝的爲君之道都教給了他。在這方面,宗幹不但不反對,反而還爲他設立了儀衛將軍,開始有了內廷之禁,有了禁止親王以下官員佩刀入宮等維護君嚴的制度。他在宗乾的支持下,大修樓堂殿閣,廣選嬪妃、衛士,也學宋國皇帝,出則清道警蹕,入則端居九重。大臣們平時和他見面都難,只能瞻望墀階,君臣之間洞分霄壤了。

閒暇無事,他除了讀書,還有幾件在皇后和一些守舊的大臣看來有點兒不良的嗜好:

其一是喜穿漢服,他有事沒事,常常穿着宋國的服裝在金宮中走來走去。

女真人初入中原,就被宋國發達的經濟文化所吸引,他們最先接觸的就是服飾,那麼精美、鮮豔、華麗,就連普通百姓的粗布衣服,做工也不含糊,相比之下,女真人粗製濫造的皮毛和青、白兩色,無有一絲花紋的布衣,就顯得醜陋不堪,年青人都自慚形穢。金主怕他們被漢化,下令不許姓漢姓,穿漢服,違者杖八十。後來又發佈“剃髮易服”令,連漢人都得剃頂發,穿左衽的衣服。頂發稍長或大小不合樣式即被處斬,甚至連穿犢鼻褲(短褲),也被指責爲着漢服,也要處斬。可是這一切都擋不住青年人對文明和時尚的追求,宗翰去世才幾年,連金國的皇帝都穿起了漢服,難怪那些守舊的大臣看不慣,他們當面譏諷完顏亶,說他“儼然漢家子”,完顏亶也不客氣地回敬說他們是“無知夷狄”;

其二是嗜酒,他太喜歡喝酒了,高興了喝,不高興也喝,一天不喝都不行,而且不醉不罷休,把大臣們都喝膩歪了,一聽皇上要喝酒,都是能躲就躲,能溜就溜,實在躲不過去只好陪着,還想方設法找理由溜走;

其三是好色,這也是所有皇帝的通病吧。之前,太祖、太宗後宮嬪妃寥寥無幾,而且也沒有名號,完顏亶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還不滿足,他說金宮中不缺女人,缺美人,想到民間去廣選嬪妃,可是皇后反對,常常制肘他,這叫完顏亶心裡很不舒坦,所以就更要喝酒了,借酒消愁吧。

完顏亶喜歡漢服,更喜歡漢人君主穿的“龍袍”,覺得那樣的服裝才能顯示出皇上的尊嚴。他叫裁縫按照宋國的皇上的服飾樣式做了通天冠、降紗袍。今天要試穿,他心裡一高興,就叫寢殿小底大興國把完顏亮等人找來。

完顏亮來時,完顏亶剛喝完酒,正在興奮地向左丞相秉德和駙馬都尉唐括辯炫耀他的通天冠和絳紗袍。見完顏亮來了,便說:“啊,愛卿,你來了。你隨都元帥伐宋多年,熟悉宋朝禮儀、服飾。你看我這通天冠、降紗袍,可比得上宋主?

完顏亮見完顏亶兩眼通紅,知道他已有幾分醉意,不敢隨便應付,就十分鄭重其事地說:“臣斗膽請皇上穿戴起來,臣也好有個比較。”

這話正和完顏亶的心意,連聲說?:“好!朕就先穿給你們看看。”便戴上通天冠,穿起絳紗袍,像個服裝模特似的,展示給幾個臣子看。

完顏亮誇讚道:“這一定是宋宮裁縫的手藝,與宋主之冠服並無二致,而且我主穿起來比宋主更顯威嚴。”

秉德、唐括辯隨聲附和:“是比宋主威嚴。”

完顏亶哈哈大笑:“你們說好,就一定是好的,朕相信你們的眼光。”說着他大模大樣地端坐在龍椅上,好像感慨萬千,“朕今日初御冠服,更覺爲君之不易。朕要做天下第一明主,全靠衆愛卿輔左。”

完顏亮、秉德、唐括辯一齊跪下,說道:“臣等願盡心竭力輔左我主,雖肝腦塗地,也在所不辭。”

完顏亶更加歡喜,說:“衆愛卿快快平身!朕知卿等忠心耿耿,臣賢君明,朕一定會成爲明君的。衆愛卿,你們認爲自古以來,誰是第一明主?”

秉德說:“第一明君,當屬唐朝太宗。”

完顏亶點頭稱是:“朕喜閱《貞觀政要》。其書雖簡,其意頗深。太宗稱得起是一代賢君。那麼明皇何如?”

秉德說:“唐自太宗以來,惟明皇憲宗李璟惟正是行,故能成開元之治。”

唐括辯說:“可惜明皇有始無終,末年怠於萬機,委政李林甫,以致天寶之亂。”

完顏亶贊同:“是呀,如明皇苟能慎終,則貞觀之風不難追矣。那麼,周成王如何?”

秉德答道:“古之賢君。”

完顏亶說:“成王雖賢,乃周公輔左之力。後世疑周公殺其兄,以朕觀之,爲社稷大計,亦不當非也。”

說完他冷不丁回頭看了完顏亮一眼,嚇得完顏亮一哆嗦,以爲他別有所指,趕緊轉移話題,說:“我金之太祖亦是一代賢君。太祖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傳之子孫,嗚呼,雄哉!”說罷,竟然激動得有些哽咽。

完顏亶大爲感動,說:“愛卿念念不忘先祖之功,真乃我大金之忠臣。朕將加封你……”

“謝主隆恩。”完顏亮不等他說完就叩頭謝恩。完顏亶笑了:“朕今日高興,衆愛卿陪朕痛飲幾杯。”

三個臣子心裡暗暗叫苦,本以爲今天皇上有興致談古論今,能夠乾點兒正事,沒想到還要喝酒,聖命難違,只好捨命相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