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一)

牟大牛在畲寨可以說如魚得水,一則赤牛山離此不遠,常來寨中走動,至少能混個臉熟。二則他這道士雖然是假的,但假戲真做,驅鬼攘災之類的活計也做得。寨民素信鬼神,對於佛道巫儺沒有不尊重的,人人見了他都敬稱一句“牟道長”。而且牟大牛還與這畲寨寨主有着不淺的交情,所以投奔過去後,四人都被妥妥的安置住進了寨主的莊子裡。

落腳處是穩妥了,但現在擺在林上轉、牟大牛等人面前的是另一個難題,他們已經與中興社失去了聯繫,這個問題似乎更加棘手。

原本劉十九與流求是一直保持飛鴿聯繫的,或許還有其他的備用聯絡方式,比如沿海大港口都有通信船往來,在各地有秘密接頭人負責傳遞。但現在,飛鴿恐怕已被那幫叛賊煮掉吃了吧,通信船也不知哪裡接頭。既無通訊,也無可靠船隻,如果僅憑自己的力量想跨海迴流求那就是個笑話。

何去何從?四人就如斷了線的風箏,不知道要飄去哪裡。

流求這邊,張鏑也有些焦急。婺州的情報遲遲不來,特派員劉十九以及他帶去的百十個人便如泥牛入海,再無半點消息。按理說,即便戰事不利,也該有敗訊傳回。除非是全軍覆沒無人生還,但陳覆在婺州經營多年,聖公彌勒會足有上萬信衆,總不至於被一網打盡了吧。

張鏑與陳復諸人都不會想到有程小眼、蛤蟆張這麼一夥嘍囉犯上作亂,不僅殺了特派員劉十九,還假冒聖公之名,控制了局面。僥倖生還的牟大牛等人則遁入深山、投靠畲人,也不知如何能聯絡上中興社,這麼一來,兩地之間的情報便徹底斷了。

除了下落不明的婺州這路人馬,其他的方向形勢也不算好。一方面是陳閔的水師在浙東沿海沒佔到什麼便宜,只是轉了幾圈,無功而返,好在也沒有太大損失。

另一方面是在董文炳的六路南伐壓迫下,宋軍敗訊連連。

朝廷裡那幫人,嘴巴上說着北伐、北伐,身體卻無比誠實的只顧南竄,拉上小皇帝,放棄了才成立不久的溫州行在,一路向福建逃去了。

張鏑的案頭每日都有各地傳來的消息,但終歸是壞消息多,而好消息少。他的眉頭皺了又皺,已經好久沒有舒展了。

想了多日,張鏑也算明白了一點,近來遭遇的這些挫折,說明自己的實力還遠遠未到能與蒙元正面抗衡的程度,實力未濟,還是慎重用兵,專心內政,壯大自己纔是最重要的。就如文景之時的納幣和親,纔有後來漢武帝橫掃北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最終才能一雪前恥。如今中興社也正需要龍潛虎伏,作韜晦之計,悄悄壯大自身之後纔可行大事。

想通了這點,張鏑豁然開朗,愁眉也舒展了不少。連日裡,帶上劉石堅、陳閔等幾個助手,還有各部的一幫事務官,東西南北奔走了一番。視察了數十個基層營、保,以及各礦山、港口、農場、商社、工坊……作了很深入的調查研究,絕不是蜻蜓點水的走過一遍,甚至在貨郎和醫官的引路下,只帶若干精銳護衛前往深山中的土著部落一探究竟。

腳踏實地的調研是做出正確決策的基礎,張鏑根據島內情況,接連做了幾個重大決策:

第一個大決策是全民識字。

歷朝歷代,官府奉行的都是愚民之策,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勞心的讀書人是極少數,大約一個村莊百十戶人家纔會有一兩個,普通人的話只要能寫自己的名字就十分難得了。

如今,經過幾次事務官招考,中興社治下的讀書人基本都被蒐羅到事務官行列之中。因爲讀書人少,有些技術性崗位招的人只是粗通一點文墨,先用着再說,邊學邊做。比如工部的事務官,招錄時更注重技藝,但只有技藝也是不夠的。尤其是銃炮火器的製作,中興社的規矩是必須用統一和精確的度量衡,生產出來的銃炮有標準大小和重量,誤差很小。必須保證相同規格的火藥和彈丸能在同一款銃炮上無差別的使用。假若工部的人都不識字,不能看懂圖紙,也不能記錄數字,那標準化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再如貿易部,除了經營海貿,還有管理市場和各港口徵收商稅的功能,識字並且懂算數都是必須的。

至於戶部、吏部、禮部、刑部那就更不用說,事務繁雜,不可能讓不識字的人來幹。

哪怕事務官招考時門庭冷落的醫藥部,要想成爲合格的醫官,能看懂醫書,開的出藥方,也算是基本要求。

當然,張鏑要推行全民識字絕不僅僅針對總社下的八個部門,絕不僅僅爲了充實事務官的隊伍,他的目標顯然更加宏大一些。

所謂全民識字,重在全民,也即不論男女老少,所有人都要學習認字。

目的何在呢?有些人可能無法理解。張鏑卻堅信這一計劃的重大意義,若成功實施,其作用當不亞於十萬雄兵。

全民識字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有利於政令的傳達和軍民的管理,以往需要敲鑼打鼓召集民衆宣佈政令,等識字的人多了,幾張佈告就解決了,還避免了口口相傳以訛傳訛。

其次識字率的提升可極大的促進中興社各項事業的發展,很多時候,技藝傳承、經驗總結、創造進步都要以文字爲前提。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識字的精神價值。全民識字的過程也即是全民教育的過程,就是要教導百姓認識到中興社的偉大事業,教導百姓忠孝禮義廉恥之理,教導百姓驅逐韃虜、恢復中原的意義。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沒有精神追求的一羣人就彷彿一羣沒有靈魂的茫然的綿陽。但同樣一羣人,灌輸了精神內核,有了靈魂,轉身就能變成一羣猛虎。所以全民識字不僅僅是認字而已,更是一場思想的全民進化,在全民識字、全民受教育的基礎上,才能隨時拉出一支有思想、有靈魂、有戰鬥力的強大軍隊,這纔是張鏑的終極目的。

有計劃就立刻行動,張鏑一聲令下,全民識字運動便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

此事以禮部爲主導,其餘各部門全力配合。禮部管轄的蒙學、通學、大學三級學校自然是重要陣地,此前十歲以上的適齡兒童已基本動員入學。

學童們大部分都在蒙學,少數入讀通學的是原先未移民上島時就上過私塾,已有一點基礎,這部分人很少,十幾人而已。大學則還只是一個空架子,需要第一批通學學生畢業纔有生源,目前還沒有正式學員入讀,只是辦了幾期針對事務官和軍官的短期集訓。

單憑禮部的力量,能辦起蒙學、通學、大學已是難得,“三學”尚且一切草創,人手緊張,要開展全民識字的大運動,就不得不調用其他各部的力量。有張鏑的全力支持,這也不成問題。其餘七部都輪流派出半數以上的事務官供禮部調配,還有正兵之中原被稱爲“秀才軍”的袁鏞所部,數百名軍官本都是慶元士子出身,現在也都被抽調出來,臨時擔任教書先生。

中興社的效率在這個時候凸顯出來,短短三兩日,便將現有大部分識字人口集中起來,初步做了篩選,選出口齒清楚、文理稍通者數百人,主要是各部事務官和“秀才軍”中的軍官。這些人將作爲全民識字的“種子”,分配到各營、各堡及礦場、港口擔任識字先生。

考慮到人手和施行難度,全民識字運動先在自新城及周邊地區率先開展。識字先生們被派到上百個營、保之中開設課堂,爲了不影響工農生產,主要利用夜晚和農閒時間教民衆識字。

教材除了常見的《千字文》、《百家姓》等啓蒙書籍,還有禮部部長朱存銓精心編輯的《總理語錄》,收集了張鏑的文章論述幾十篇,還有講話語錄數百條,比如第一次中興大會上張鏑所作《中原各階層之分析》就收錄在內,此書是教材中內容最多最厚的一本。書的封面上方有“總理語錄”四個大字,下面一行小字寫着張鏑的一句指示:“讀書識字與吃飯睡覺一樣要緊”!封面的下半部分印了了一個人站在高處指點江山的樣子,不用說就是指代總理張鏑的形象。

幾類教材都是禮部加急雕版印出來的,“三、百、千”之類的書就是尋常版本,中原市面上就很多的。單說這本《總理語錄》,是最費時間精力的,也是識字先生們講授的重點。同時,相對於枯燥的《百家姓》、《千字文》之類純粹的識字書,《總理語錄》的內容更加充實,老百姓也更願意聽。很多識字先生會在課堂上會穿插講授總理張鏑的光輝事蹟,講他忠肝義膽、不畏強權,講他替天行道、抗擊韃虜,講他禮賢下士愛民如子。總理的事蹟就是最好的教材,這些事蹟原本在百姓中口口相傳,通過識字先生們的講授後就更加深入人心了,所謂“總理的恩情比天高,總理的思想比海深”。人們對總理的敬仰遠遠超過了天上的神仙菩薩,因爲神仙菩薩頂多給予一點虛無的內心安寧,但總理張鏑卻實實在在的爲了老百姓做事,真真切切讓他們過上了更好的日子。

如雨後春筍,中興社各地大辦起各類農民夜校,田間識字班。雖說條件簡陋,但效果很好,甚至大大超過了張鏑的預期。老百姓對於讀書識字涌現出了極高的熱情,每到傍晚,勞動回來的人們就三三兩兩的聚集到堡寨中央的大公房,早早的佔好位置。識字先生一般都申末敲鐘開課,戌時敲鐘散學,一天一兩個時辰。有些人下工晚了,就算不吃晚飯餓着肚子也要來聽課的,可見全民識字深得人心。

課上,前半截學習的基本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或者“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之類的,先生讀一句下面跟一句,逐個逐句的認字,這時候先生們往往是嚴肅的,不許你三心兩意交頭接耳。但到了後半截,天也差不多全黑了,要點着燈,先生們就開始講《總理語錄》,卻往往不完全按照本子上念,穿插着講歷史、講英雄,講國家和民族,也講當下韃虜的肆虐和人民的血淚。這便是張鏑要求的對民衆思想教育的內容。

好的先生大多也是好的說書人,一會兒說的人熱血沸騰,一會兒又說的人心酸淚流。當然講的最多的還是中興社,還是總理張鏑。尤其是四明秀才軍中出來的識字先生們,全都親身經歷過那些刀山血海,說的更是身臨其境。百姓們或從海州、或從慶元、或從沿海泉州等的遷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曲折經歷,先生們的講解常常能引起他們的強烈共鳴。

識字運動開展一段時間後,百姓們的識字水平或許參差不齊,但有一點卻是效果鮮明的,那就是凝聚力的極大提升,對中興社的認同感大大加強了,對總理的擁護更是無以復加,甚至可以用狂熱來形容,人們前所未有的緊密團結到了以張鏑爲核心的中興社的周圍。

當然,全民識字運動還是要看人們最終學會了多少字。這方面就有好有壞了,畢竟人有賢愚之別,年紀也有老少不同,學習自然就分出了高下。

按照規劃,識字班三月一測,成績分甲乙丙丁四等,甲等是最優秀的,經過一輪學習,認識八百字以上,甚至可以寫小文章了;乙等識字五百以上,可以作簡單的文字交流;丙等識字二三百不等,丁等則是識字二百以下最末等的。

爲獎勵先進,鞭策後進,甲、乙兩等都頒發識字等次證書,作爲事務官招錄和軍官提拔的重要依據,如果被評爲丙、丁兩等就是一個劣勢,基本就沒有成爲正兵或者考選事務官資格,甚至選舉牌甲長或者參加材勇都受到影響。

不過識字等次低的也不是說沒有機會了,繼續學習,完全可以在下一輪的測試中提升等次。本次全民識字運動在每個地方連續辦兩期,也就是六個月。兩期過後,識字先生們就要撤走,回原崗位或者去下一批識字班。各營、保則各自組成一個個“識字互助組”,低等次的可以向高等次的學習,高等次的則繼續提高,形成一個學習識字的良性循環。一般兩輪識字班以後每個營保都會涌現幾個“識字標兵”,比普通人進度快很多,往往能流暢默寫《千字文》,甚至把《總理語錄》都倒背如流的。他們的文字水平完全可以擔任新的識字先生的角色。

第一輪識字運動成功開展以後,張鏑準備將這場運動推廣到整個中興社,要讓臺員、澎湖、呂宋的治下百姓都能識字,乃至於最終要讓各島接觸到的番人們都加入其中。今後凡新遷入移民,也必須參加一輪識字班,既是掃除文盲,也是加強思想教育,要將識字運動作爲一個制度延續下去。

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