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

介紹完“桑基魚塘”的法子之後,沈廷揚手頭還準備了好幾個備胎方案。

隨着崇禎的深入追問,沈廷揚又建議:對南方丘陵較多的地帶,推廣紅夷人近年來帶到大明的新作物,擴大南方丘陵可用耕地的面積、多吸納人口。

歷史上萬曆年間國內就有玉米了,紅薯土豆進來倒是更晚一些,但崇禎十二年也已經有了。只是沒有官府大規模組織耕種,後來白白便宜了清朝。

沈樹人如今更是跟鄭成功聯手,交代了要各種想辦法引進新品種、擴大規模、優選育種。這項工作如今也有點眉目,已經稍微弄到一些良種了,具體等他回南方做地方官時再說。

只要能拿到政策,在南方丘陵、溼地這些原本不適合傳統農業的地方,投入整治,絕對能挖掘出潛力,每年幾萬人的安置根本不算什麼。

崇禎全部聽完之後,終於大喜,已經是實打實地準備徹底支持沈廷揚的改革。

他冷着臉轉向朱大典,訓斥着問:“朱卿,你說沈卿‘管殺不管埋’,那他如今羅列的這種種‘埋法’,你覺得如何?還要繼續反對不成?”

朱大典面色蒼白,這些專業話題他根本聽不懂,也不知道可行性。

他都六十歲了,這種思想僵化的老頭兒,你跟他說技術方面的先進生產力,完全就是對牛彈琴。

他只能是不變應萬變,用聖人之學來應對:“陛下,臣實在聽不懂那些奇技淫巧之策,但臣知道一個樸素的道理。

既然這些人換個地方還是要想辦法給他們找事做、還是要朝廷想辦法養,那爲何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

臣只知道,司馬公說過‘天下之財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一切號稱變法可以‘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人,最後實則都是在與民爭利,都是桑弘羊、王安石之流的奸佞小人。

他們用古拙淳樸之人看不懂的技巧,變着法兒折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都沒辦成,經手之人卻滿手油水!

奇技淫巧,難道還能讓天下的總財富變多不成?能憑空變出錢來?變不出!所以不管怎麼花裡胡哨,就是爲了中飽私囊!”

朱大典沒法跟人辯論科學技術問題,只好請出自宋以來天下保守派尊奉的總精神領袖司馬光,擺出“天下總財富不會變多”來硬扛。

沈樹人在旁邊聽了,終於忍不住露出了冷笑。

不管司馬光派的私德如何,政治態度對不對。這一派人最大的毛病,“不承認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增加社會總財富”,那就已經錯得不能再錯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啊!

天下財富,要想着靠理工科的進步把蛋糕做大,而不是隻想着用文科的方法分蛋糕。

明朝終究沒法萌芽成功資本注意,跟儒家不相信財富創造、只相信財富分配,是分不開的。

沈樹人內心很是感慨,也想駁斥朱大典的歪理邪說。

可惜現在是御前奏對,他只是個負責書記和草詔的翰林修撰,不是辯論的其中一方,只好先忍着。

好在不遠處的崇禎,聽到側方傳來一聲輕微而不屑的冷哼,循聲看去,便注意到了沈樹人。

崇禎也很不待見朱大典這種喪氣保守的論調,便沒有在乎沈樹人的君前失儀,公允地遞話:

“沈林,你是翰林修撰,經義學問自然是不錯的。你倒是評評,聖人可曾說過‘天下之財止有此數’,司馬光說得對不對。”

沈樹人深呼吸一口,抖擻精神絲毫不給朱大典留面子:“陛下,臣以爲司馬光此言大謬,朱總督引用此歪理邪說,自然也是大謬!”

朱大典聞言正要大怒,崇禎卻繼續力挺捧哏:“哦?願聞其詳。”

沈樹人不卑不亢地說:“天下財富,從古至今,都是在增長的,不然上古之時,普天之下爲何只能養活數百萬人?到了先秦,人口也不到兩千萬。

漢唐至五六千萬,宋有上億,至於我大明,因爲投獻、隱戶,外加如今部分百姓淪於流賊控制的州府,如今不太好說。但以常理度之,超過宋是應該的。

歷朝歷代人口增多,難道只是靠墾荒增加田畝總數麼?就算是,那我們今日的做法,也是在把原本浪費於漕運的人口,用於精耕細作、挖潛田地產出,怎麼能說‘天下之財只有此數’呢?

秦用牛耕,漢用輪作,唐用曲轅犁,宋有占城稻,從此淮河以南稻作一年兩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可見工巧之進步,讓一時的天下財富陡增數成都不爲過。如果不承認這些,如今天下還只能如秦時、只養得活兩千萬人而已!”

明朝後期賬面上的實際人口數是很低的,所以沈樹人引用時,本朝沒有具體說。

萬曆前期、張居正變法時覈查人口,覈查出來也只有七千萬人,不知有多少被投獻隱匿了。再往後的數據,就更不可信。

但到了清朝順治末年,人口普查有一點二億多。按常理度之,萬曆末明朝人口巔峰怎麼也有接近一億五。天啓加崇禎前十幾年,年因爲戰亂災害,如今估計跌到一億二。

再往後二十年,前十年裡還有兩次巨大戰亂和災荒疊加、農民軍清軍洗地,估計會再跌兩三千萬。後十年大致恢復和平、增長繁衍,估計再漲回來那麼多,纔有順治時的普查結果。

所以總體而言,萬曆末至今,天下已經死了兩三千萬人了。未來如果不改變,還得再死那麼多,才能穿越谷底。

崇禎並不在乎考證具體人口數據,他就是聽個大概,聽完之後,對沈樹人的說法也是非常贊同。

朱大典太迂腐了!這種道理都不懂!

崇禎思索了一會兒,最終決定拍板下旨:“漕運改海的事兒,就這麼定了,從今年起,每年減少兩成運河漕糧的量,改走海路,五年內完成改革!

沈廷揚,朕先升你爲戶部承運司郎中,籌措安置漕民、改造港務、督造新船諸事。此事牽涉甚廣,你要小心辦事,這三方每一處都不能有差錯!只要做得好,確保今年安置的漕民都能夠妥善謀生,朕明年自然還會重賞!

朱大典,你既然想不明白這些需要算細賬的事兒,朕看你也不要太勞心了。給你一年時間,把你漕運總督份內那些需要運籌錢糧賬目的活兒,逐步移交給安廬巡撫史可法。

你只保留巡防軍務等職權,協助楊嗣昌圍堵流賊東竄的事兒吧。希望你好生辦差,戴罪立功,否則一併嚴懲不貸!”

崇禎雖然刻薄寡恩,但也不至於因爲政見不合、直接因言罪人就罷免一個總督。

朱大典只是提了反對意見,並沒有造成實質性傷害,直接罷免朝臣絕對會不服的。

所以崇禎的處置意見,只是保留頭銜、但削奪其財政方面的實權,轉給左近的史可法來管。

未來史可法會配合沈廷揚,逐步把運河漕糧按每年兩成的速度分批次轉向海運。

而漕運總督這個官職,還有其他一些權力,比如負責運河沿線的防務,以及其他一些協調地方的瑣事,這些還是要求穩,讓朱大典慢慢過渡,也是防止地方不穩。

但如果朱大典放棄財權只留軍政權、還是不能把事做好,那崇禎就得追加嚴懲了。

歷史上,朱大典也是到了崇禎十四年底,因爲貪腐和堵賊不力,被給事中方士亮、御史鄭昆貞彈劾,才徹底免職抄家,由史可法全權代替漕運總督。

如今,算是提前一年多,先把財權單獨拿出來削了。這點蝴蝶效應,倒也不算離譜。

崇禎吩咐完之後,就問沈樹人有沒有起草好詔書。

沈樹人筆頭倒也利索,幾乎是一氣呵成,交給皇帝過目。崇禎點頭後,就去內閣走流程。

隨着皇帝和沈家父子離開,呆滯在原地的朱大典失魂落魄地癱倒在地。

他知道,這事兒沒人會幫他了,皇帝沒有直接褫奪他的官職,只是砍了他的實權,其他東林文官想幫他說話都說不上。

Www ●ttκΛ n ●c ○

……

當晚,沈廷揚回到他在京城的舊宅。

在戶部幹了七八年,終於從主事、員外郎,進一步升到郎中了!

雖然大災之年,遇到這種可喜可賀的大事,沈廷揚還是要稍微擺擺排場,準備過幾天宴請一下知交好友和戶部的上司、同僚。

沈樹人因爲在翰林辦差,下班更晚一些。

一到家,他就被父親拉住,先小酌一番,順便商量起升遷請客的事兒。

“真是皇恩浩蕩,咱沈家也出郎中了。林兒,你比爲父早回京城幾個月,應該瞭解近期京中形勢。如今戶部尚書之職尚有空缺,不知陛下會請誰遞補呢?咱家宴請上官,有沒有什麼忌諱?”

沈廷揚剛回京城兩三天,對官場近況的瞭解肯定不如兒子,覺得還是謹慎一點比較好。

官場上,哪怕有皇帝的賞識,也依然得重視上司站隊。如果燒冷竈抱了個快過氣的大腿,也容易走彎路。

沈樹人倒是對這些不太在意,在他看來,這些京城的破規矩還能維持多久?

他便直截了當回話:“聽說陛下見戶部侍郎蔣德璟勤勉幹練,原本是屬意提拔他爲尚書的。不過,最近有些新的變化,這事兒就拖着。

湖廣方面,如今楊閣老與張獻忠、羅汝才交戰,並未得利。聽說是左良玉挾軍自重,有些尾大不掉,執行楊閣老軍令時,偶有拖延,還總能找到藉口,讓楊閣老投鼠忌器不敢拿下他。

朝中有人向陛下秘奏,說左良玉是已經下獄多年的前戶部尚書侯恂的人,他這是以養賊自重要挾朝廷,想要逼迫朝廷讓侯恂復出。陛下這才遲疑,怕把左良玉逼到鋌而走險,想看看戶部這邊的差事、和南邊的賊情,後續進展如何,再確定戶部尚書人選。”

沈廷揚聽了,不由皺眉:“侯恂,清談客耳!其才幹連朱大典都不一定超得過,讓他回來,怎麼比得上蔣侍郎。

再說,爲父聽說你在南京國子監、拜在吳梅村門下時,就跟龔鼎孳、侯方域起過沖突吧?他倆不是跟朱大典的侄兒一夥的麼?”

這事兒沈廷揚聽兒子提過,是沈樹人在鄉試之後處理買官的問題時,結下的樑子。

好在沈樹人當時不怕公事公辦、買了個朱大典一派故意塞給他、想陷害他的職務,蘇鬆河道衙門典吏,後來還變廢爲寶用這個職務做出了功勞、得到了升遷。

既然侯恂跟朱大典一方有過共同利益,那不管侯恂是否有跟朱大典正式聯盟,沈廷揚都不可能站他了。

未來的戶部尚書人選,沈廷揚必須立場堅定地站目前的上司、蔣德璟蔣侍郎!

當然,這事兒需要正反兩方面發力。

首先,他在戶部要做出成效來,在蔣侍郎支持下拿出更好的業績。

另一方面,聽說京城這邊事了後,兒子會被皇帝放回南方做地方官,有可能參與到圍堵流賊的軍事行動中去。如果兒子在南方打得好、配合楊閣老把局面扭轉、讓左良玉沒資格再挾寇自重,那崇禎也就不用受侯恂的威脅了。

到時候,侯恂和左良玉只會死得更慘。哪怕左良玉有兵力、一時拿不下,但侯恂肯定是死定了!

沈廷揚思忖再三,吩咐道:“幫我寫幾個帖子,後日的宴請,就以蔣侍郎爲主賓,還有一些戶部的同僚,你看着寫。”

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84章 惹火燒身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315章 炮決尼堪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82章 新年計劃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16章 忠奸難辨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56章 風水寶地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7章 困獸之鬥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317章 多爾袞的應對之策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81章 買紀錄片送遊戲的好處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198章 領旨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