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江陰圍城

國姓竊明正文卷第298章江陰圍城多鐸麾下的清軍,跟明軍拉扯數日後,最終還是成功把主力移師到了武進縣,並且以武進縣爲出擊基地,開始準備對江陰縣的全面總攻。

移師過程中的一切誘敵計策都沒有奏效,朱樹人壓根兒就不上當,也嚴格約束部將,不許哪怕曹變蛟這種暴烈的勐將出擊追敵。

而清軍在退兵過程中,也是又做出了一些出乎明軍意料的殘暴舉動。

比如當他們主力移到武進縣時,多鐸覺得留在後方鎮江丹徒縣的守軍後續容易被明軍分割包圍,就做出了放棄丹徒縣的決定,讓自己的軍隊只集中在武進、丹陽和金壇三個縣,這三地以品字形佈局,互爲犄角,可以援護。

這一點只要看一下鎮江附近的地圖,也不難理解,因爲鎮江一帶長江是往北拐的,丹徒恰好在這個最往北延伸的尖端上,跟另外三縣形成了一個伸出很遠的突出部。

當清軍需要從丹徒奪回金山寺、然後跟對岸揚州的瓜州渡聯絡時,這地方當然重要。

可清軍如果徹底放棄了打通這兒的長江水路,再固守這個凸出的半島,就很容易被明軍切割後關門打狗。

多鐸也不想白白放棄一部分手下,自然要收縮兵力。

而以清軍的殘暴,當多鐸是憤而不得不放棄時,又哪裡會給漢人留下人口物資?

無法離開的老弱病殘人口,幾乎是被多鐸全部屠盡。剩下的要麼是剃髮屈服、暫時從賊了。要麼是此前就私下裡武裝反抗、向大明佔領區突圍了。而糧食當然是能搜到的都帶走,全部充作清軍的軍糧。

最後,多鐸的部隊在棄城前還放了一把火,把丹徒縣能燒的儘量燒掉。明軍發現情況後,還唯恐有詐,確認清軍確實撤了,才趕來救火,拿回這座縣城。

但城內已經看不到活人,只拿回了座被殺遷一空的空城。

明軍將領們同仇敵愾,憤怒爆棚到了頂點,幾乎要控制不住。這邊的消息傳回大明統治區,其他江南人民也是第一次有了完全的民族凝聚力,剃髮令帶來的同仇敵愾也愈發衆志成城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朱樹人也不得不離開南京城,帶兵親征,親臨前線督師,確保所有將領都不會衝動獨走,形勢才慢慢重歸掌控。

這很可能是對多鐸的最後一戰,朱樹人當然要親自收穫這份潑天巨功,建立他在南京朝廷的絕對威望。

而正牌兵部尚書史可法,則被朱樹人好說歹說,勸他留在南京城內統籌全局兵備戰況,就別拘泥於一城一地的戰鬥了。這也是爲了史可法好,讓將來的權力能更好的平穩過渡。

在朱樹人的權力結構設計中,史可法依然是忠義之臣,當然要重用,但史可法的定位永遠是一個後方的軍事統籌者,而朱樹人才會是未來的一線三軍統帥。

這個分工,就好像三軍統帥和國防部長,或者說古代天下兵馬大元帥和樞密使的分工,也確實契合了“兵部”的本來職權。

隋唐設立六部之初,兵部本來就是管軍隊建設和裝備後勤、補給籌措的,那些朝代都還保留了天下兵馬大元帥。是後來宋、明對武將的制衡越來越嚴厲,樞密院和兵部的職權才逐漸越來越細,最後不僅能直接掌管武將的升遷任命,甚至還要“微操前線”,這是宋明武備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了,以後天下重新太平了,朱樹人還是要提防藩鎮割據、武將跋扈的,但他本人活着的這一代人沒必要,他可以終生扮演軍權獨攬者。至於以後,再想別的辦法。

這些都是後話,眼前最關鍵的還是戰場上的勝負,只要打贏了,後續一切都好說。

……

話分兩頭,明軍把清軍的佔領區逐步壓縮到三個縣之後,多鐸也終於在江陰城下,展開了第一輪的攻勢。

清軍主力抵達武進縣是臘月初六,再推進到江陰城西則是臘月初八。

多鐸當初剛到江南,一共有四十六門紅夷大炮,南京之戰結束後損耗到堪堪三十門出頭。金山寺半個月的消耗拉鋸,又有數門大炮被摧毀,還有些使用過度損壞故障。

總之多鐸能拉到江陰的重炮,總數已經進一步下跌到了二十門。火炮數量的下降,也讓清軍不得不放棄速攻破牆的計劃,轉而考慮多準備一些其他攻城武器,多管齊下。

而當多鐸第一次親自觀察了對面江陰縣的城防時,則是忍不住又微微倒抽了一口涼氣。

戰場的地形並不利於大兵團展開,城北黃公山,城南惠山,還有放運河水帶來的泥濘爛地,把一切原本低窪適合行軍穿插的平原都淹了。

若是在北方,這寒冬臘月的季節,多鐸也不至於太怕水,因爲清軍在苦寒之地打仗打習慣了,北方的河流臘月早就結冰了,甚至連黃河表面都能結冰。這纔有歷朝歷代河北雄兵趁着嚴寒鐵騎渡黃河的典故。

但到了江南,情況截然不同了。哪怕是小冰期,冬天依然不能讓長江或者太湖結冰,運河水放出來後,只會留下泥濘。

多鐸原先也沒來過江南,甚至他那些主要謀士和文官,不論張存仁還是孫之獬,也都沒來過江南——孫之獬雖是漢人,卻是山東籍的,一直在北方做官。這導致他們原先都沒太考慮過這個問題,也沒料到最後會需要在大冬天的跟泥濘作鬥爭。

而江陰縣的城牆,經過此前一段時間的搶修,外牆也額外加固了一層緩坡的夯土,質地看着不是很堅固,但絕對能吸收炮彈的衝擊動能,已經接近西式棱堡或者說南陽縣的城牆設置了。

當然,具體到細節,閻應元修的城,跟張煌言修的南陽縣還是有點不同的。

江陰縣更小,城池原本的規模也更侷促,城牆四角原本也沒有角樓炮臺,馬面數量也很少,無法佈置足夠的側射交叉火力佛郎機,用於轟城牆根的蟻附之敵。臨時要憑空造大型炮臺,工程量太大,民夫也來不及施工。

所以閻應元因地制宜,放棄了建造大型炮臺的想法,而是在城西設置了幾個凸出於城牆百步外的小型獨立要塞,只以甬道土堤與主城連接——

對這種設計沒什麼概念的,可以理解爲西式棱堡外部的凸出式三角堡,也就是意大利語裡的“rivelino”,意大利人1497年就發明了。

也可以理解爲三十年前大阪戰役中真田幸村在大阪城南修建的“出丸”。只不過真田丸只是藏火槍隊的,閻應元修的那些前出式三角堡,每個都可以佈置四門紅夷大炮,而火槍隊也一樣不少。

清軍剛剛抵達時,不瞭解這種凸出三角堡的效果,就想着直接先速攻一把,奪取幾個外圍工事以壯軍威。

他們把僅有的紅夷大炮都拉來對着這些三角堡狂轟,然後組織大量鐵甲士卒直接飛梯登城,覺得這些三角堡藏不了多少人,只要以數十倍甚至更多的士兵四面圍毆,絕對能拿下。

然而一打起來,多鐸就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這些三角堡之所以造成三角,都是經過嚴密的數學計算的,其外側的兩道三角形斜邊角度,剛好都是跟後面主城牆僅有的那幾個馬面炮臺互相呼應的。

清軍如果沿着那兩條外斜邊蟻附,就會被後側主城牆馬面的紅夷大炮精準側射,打成穿糖葫蘆,火槍隊也可以敞開了側射,讓攻城士兵都處在一條瞄準線上。

而清軍如果繞過三角堡的兩條朝外斜邊、非要從朝內的那一側攀爬,倒是可以防止剛好處在交叉火力線上,但那個位置距離主城牆也最近,只有幾十步,要腹背受敵。

最歹毒的是,閻應元修的這三個凸出式三角堡,其牆頂的女牆垛堞,都是隻有朝外那兩條斜邊上纔有,而朝內面對主城牆那一側,是沒有女牆垛堞的,光禿禿無處藏身。

三角堡的高度也比主城牆略矮一些,確保一旦這些外圍工事被清軍奪取,清軍也無法在牆頂站穩腳跟,因爲他們毫無掩體,站位還比後面主城牆的明軍低,只會被單方面屠戮射殺,挨個點名。

顯然,這一切背後的數學原理、設計應用,又是朱樹人點撥的,並且由朱樹人在武昌的學術理論團隊加以論證、工程技術人員具體檢驗過的。方以智、宋應星,每個人都在其中做出過貢獻,最後閻應元不過是一個學習並加以應用的集大成者。

換源app】

清軍的初次輕率進攻,直接後果就是丟下了足足千餘具屍體,卻什麼都沒得到。還不得不重新回到慢慢圍城、慢慢製造重型器械的老路上去。

清軍轉移目標後好不容易鼓舞起來的士氣,也再次低落了下去。士兵們在泥濘中迂迴搬運,推着車輪時常深陷的牛車,把圍城物資運到敵後的城東、城北,把江陰城四面都分割包圍起來。

對面的閻應元,也沒一味死守,甚至敢於在清軍少數圍城部隊先鋒、輜重過於深入,或者脫節時,主動打開江陰縣的城門,派出敢死隊反擊,把清軍落單或陷入泥濘的輜重隊截殺。

雖然這種截殺只成功了一兩次,但也極大地鼓舞了江陰城內守軍的士氣,讓他們愈發尊重閻應元,對他的一切命令毫無保留地遵照執行,如臂使指。

多鐸一開始完全沒料到明軍有這個膽子,損失了兩批陷入泥濘的馬車後,不得不讓自己麾下的圍城部隊相互之間別離太遠,不要落單,但這卻導致了進度的進一步遲緩。

清軍花了四天時間,才初步建立了圍城陣地,又花了五六天,才修起必要的防禦工事,避免明軍突然出城騷擾時被打個猝不及防、顧此失彼。

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67章 當初放出去的長線,終於有釣到大魚的時候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18章 鄉試揭曉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1章 大局爲重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198章 領旨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