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公地悲劇

話分兩頭,崇禎的聖旨,要十一月底才能送到武昌,但沉樹人一行,早在十一月下旬之前,就回到了武昌。

所以,旨意抵達之前,沉樹人足足有十幾天的時間,處理自己這麼久以來積攢下的政務、軍備事務。

再簡單慶祝一下此前的大捷,給部隊儘快犒賞撫卹,調整狀態,換防輪替,做好下一次出擊的準備。

部隊畢竟不是鐵打的,跟李自成剛剛血戰完,幾個月的廝殺,死傷和感染、疾病累計損失,也有近兩萬人了。

這已經是沉樹人的部隊足夠精銳、後勤保障和醫療條件都足夠好,才能把損失壓到這種程度。如果換了任何一支其他大明的軍隊來打,損失至少都是翻倍,甚至翻數倍。

九萬多的部隊,傷亡病累計兩萬,這損失率已經接近四分之一,如果不是分次分批,再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裡出現這些傷亡,而是集中出現的話,怕是部隊早就崩潰了。

所以參加了河南戰役的軍隊,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休整,眼看寒冬臘月將至,臘月和正月這兩個月裡,這支部隊是絕對不能輕易動用了,否則士卒們也會離心離德,沉樹人恩威並施籠絡起來的部隊人心,也會漸漸埋怨。

好在,河南戰役之前,沉樹人就有十四萬人的湖廣軍,九萬人拉上去了,還有五萬人分守地方。

其中最主力的一支就在張煌言手上,一共大約兩萬人,當初在夷陵荊州一帶堵截孫可望等,後來還主動追擊小立了一功。

除了張煌言之外,沉樹人留在後方的其他三萬多人,分屬方以智、史惇等人的防區。以及長沙、衡州的江守德、金聲桓部。

至於鄭成功在九江那點緝稅武裝和地方自保的鄉勇民團,倒是不算在沉樹人的五萬人編制內。這也是考慮到九江已經比較靠近大後方了,沒必要安排太精銳的部隊。而鄭成功作爲鄭家嫡長子,他做官肯定能拿到家裡的補貼,所以讓鄭成功自己稍微幫着分攤點成本,在這亂世也是沒辦法。

沉樹人留在後方的五萬部隊,畢竟七月份就把張獻忠從湖南打跑了,哪怕再加上一個多月的剿匪、清掃餘孽,最多也就忙到八月底。所以從九月開始,一直到十一月底,這五萬人都處在清閒休整的狀態。

經過三個月的休假,這些部隊現在狀態很好,士氣高漲,如果沉樹人真的不得不在臘月就出兵,那就先把這五萬人拉出去,把前線退下來的近八萬人轉入防守休假。

另外,沉樹人在河南戰場上收服的袁時中部,以及李際遇被殺後被收編改造的殘部,這些棄暗投明的農民軍,一共還有兩萬人左右。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改造之後,有了劉國能的現身說法感化、恩威並施,再加上袁時中的帶領,這兩萬人雖然也在河南戰役中出了點小力,吃了點苦,但絕對可以立刻投入新一輪對張獻忠的戰鬥。

首先這些人都是河南本地人,也吃夠了陝西流竄來的流賊的苦,經過開封戰役,能投沉樹人的河南兵,對陝西賊軍已經有一定的仇恨了,再有袁時中帶領,打張獻忠時估計會用命納個投名狀。

他們也確實需要好好打,證明自己的心跡。被拿來當敢死營用幾次,只要保障充分、軍餉足額、伙食優異、督戰嚴明,絕對可以發揮出不錯的效果。

這麼一算,沉樹人的計劃也就很明確了:就只動用這五加二的七萬人,至少在前三個月之內,只動用這七萬人,入川對付張獻忠。

如果三個月之後,還沒解決問題,那麼明年二月二龍擡頭、春耕農忙結束後,此前河南戰役的主力也差不多休整好了,到時候再從那八萬人裡酌情抽調生力軍繼續投入。

至於部隊的武器裝備,當然也需要十天半個月的輪換調用。畢竟人需要休息,火槍卻不需要休息,只要質量檢修保養跟上了,完全可以兩批士兵輪換着使用同一批槍炮作戰。

這會涉及到一兩萬人的火器換裝,磨合適應,半個月絕對不算久。

而從七八月以來,武昌府後方的鍊鐵工場,軍工作坊,顯然又忙碌生產研發了四個月了,這段時間裡,肯定又有不少新式火器、補給物資、新式彈藥軍械被打造出來,說不定還會有一些科技進步,沉樹人也都需要抽時間一一檢閱,調整部署。

……

所以,回到武昌府後的第二天,沉樹人都沒留戀陳圓圓李香君董小宛的溫柔鄉,就拖着疲憊痠軟的雙腿,來到了大冶縣。

當然,來大冶縣的路,本就是從江夏縣沿着長江順流而下六十里就到了,所以跟送潞王、福王一行經九江安慶至合肥是順路的。

沉樹人是送了潞王府諸人六十里,當天一起吃過午飯,纔在大冶分道揚鑣,登陸視察。

武昌知府、沉樹人的同年好友方以智,當然也隨行了。

方以智也算這個時代難得的理工科人才,跟宋應星一個偏理論,一個偏工程,這一年多來,也算是合作得相得益彰。所以沉樹人每次來考察冶金和軍工技術進展、工程突破,他都樂於一起切磋。

一路在船上,沉樹人就見縫插針,問起這幾個月的軍備、工業和民政,方以智也是有問必答。

考慮到武器軍備的事情,船到大冶後,可以邊看邊聊。所以在船上這段時間,沉樹人就優先了解軍糧之類的籌備。

“我在河南這些日子,秋糧徵稅籌備之類做得如何?湖南那邊,張獻忠部潰走後,奪回的被屠戮無辜百姓被搶走的糧食,統計出來了麼?

能不能支持七萬人下個月立刻入川作戰所需?會不會要加派徵糧苦了百姓?我記得土豆可以入冬前種一季,明年夏收前收穫吧,到時候再種玉米。秋耕冬種可不能耽誤。

這次開封被解圍,張名振估計又會陸陸續續救回來十幾萬河南精壯百姓,也都要安置,來得及的話讓他們儘快安排種土豆,冬天別閒着,這樣纔好儘快自食其力,這年頭哪兒糧食都不多。”

方以智一聽就頭大了:“可別再給這些河南陝西人找差事安排屯田了,留在河南安置不好麼。一方水土一方人,讓南方人來管,可管不好吶。

前陣子你被圍在陳縣,這邊就出了事兒,長沙府好幾千被派去屯墾官田的降卒,又鬧起來,抗稅抗租,不肯聽從官府管理興修配套水利。

尤其是聽說張獻忠在四川好像又起來了,有些死硬的還試圖殺了屯墾監督官吏,流竄去投奔張獻忠呢。我動用了駐紮在岳陽的武昌兵,才壓下去。當時前線緊急,我也不是故意不上報。”

沉樹人聽了,不由警覺:“到底怎麼回事?我們定的租子太高了不成?投降的士卒讓他們種個地,還能如此桀驁不馴?是從賊年頭久了,不肯種地麼?”

方以智嘆了口氣:“哪有那麼簡單,有些事情深入做了才知道,南北管理屯墾的差異太大了。早幾年,我讀到孫傳庭哀嘆陝西屯墾的筆記時,我還不信,現在自己經歷了,那是真信了。”

——

ps:換地圖對付張獻忠了,有點卡,需要時間捋一捋策略部署。

今天就比平時少幾百字湖弄一下了。

我覺得我寫這種情節真累,別人寫書不用想計策,我爲什麼總是要想那麼多計策謀略呢,總像是親自覆盤打一遍仗似的,

那種直接抄現成計謀不改動歷史大勢的書,寫起來真是輕鬆啊,我也想那樣,可惜做不到。

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66章 無能狂怒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53章 心有猛虎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36章 天下泰斗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67章 當初放出去的長線,終於有釣到大魚的時候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