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洪承疇降清

作爲把全部身家性命都壓在“我大清”一邊的鐵桿漢奸,孔有德對於任何一位主子的調遣,當然都是不敢有絲毫猶豫的。

他很清楚,要是哪天真被大明翻了盤,那他這種人絕對會被挫骨揚灰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接到命令後,孔有德立刻秣馬厲兵,精心準備,確保當天就能出擊。

當然,孔有德並不弱智,他只是貪功和敢賣命,不代表他作戰上不謹慎。

一邊準備,他也不忘一邊向傳令信使瞭解前方軍情:“敢問上使,不知此番明軍水師大約有多少人馬戰船?何人爲將?”

使者是阿濟格派來的,顯然已經初步瞭解過敵情。他倒也不是故意騙孔有德,便按照阿濟格部的理解,如實說道:

“明軍水師約有大海船一兩百艘,至少能運下兩萬人!不然不可能撤走曹變蛟和李輔明的殘部,恭順王可不能輕敵吶。

此番還是以襲擾圍困爲主,無法強攻也就算了。只要能偷襲其薄弱,打擊南蠻子的運兵船,兩位王爺必然會念您的大功。”

原來,阿濟格派部隊到筆架山強攻的時候,鄭成功部一部分的海船,都還在外海漂着,至少離開岸邊幾十裡,阿濟格也就不可能t望發現。

這倒不是鄭成功有意避免泄露真實實力,主要是是防止發生意外、比如被風浪吹得靠岸太近、船上近戰兵力太少被韃子奪取。

所以只把需要裝運李輔明曹變蛟部人數所需的運輸船、加上裝有紅夷大炮的那十幾艘炮船,留在了碼頭附近。

這也是深諳海軍戰術的將領的一貫基本操作,沒必要讓只有幾個水手的大船輕易離岸太近,只會添亂。

阿濟格不知道這一層因素,所以也就把明軍的海船數量報低了一半,並非坑孔有德。

饒是如此,孔有德聽說對面有一兩百艘海船,還是稍微嚇了一跳,他內心也幾乎同時做出了一個決定:確實不能跟明軍的主力硬碰硬!尤其要避開炮艦!應該悄咪咪偷襲,專挑運兵船燒!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問道:“如此,小王心中便有數了,不過,上使還沒回答,此番明軍究竟何人爲將?莫非是倉促不曾打探得?”

對這後半個問題,使者倒是回答得很爽快:“已經打聽出來了,明軍戰船都有打旗號,今日上午的血戰中,也多有抓獲曹變蛟麾下戰俘,拷問出些訊息。

這支明軍水師的主將是海道副總兵張名振,

不過船隊中還有一個官,名叫鄭成功,雖然年僅十八,卻已身居高位,做到了海道提舉、南京戶部主事銜,聽說是福建總兵鄭芝龍的長子,深得家族栽培。

張名振應該就是來給這位公子哥保駕護航的,鄭家應該也是看在這層關係上,纔給了張名振這麼多紅夷大炮,爲的就是讓張名振帶着他家大公子立功!”

孔有德聽完後,立刻腦補了一個吃喝漂堵的膏粱紈f子弟形象。

一個十八歲的乳臭未乾剛入仕少年!居然就做到六部的六品主事、海道提舉!

這種廢物點心能有什麼本事!當然是靠着拼爹上來的!這大明的腐朽,真是讓人噁心!真有將才一刀一槍搏殺功勞的人不得重用,這些仗着爹有錢的畜生,十八歲就能爬到如此高位!

孔有德算是個苦出身,他當然也就特別仇富,尤其是仇官二代兼富二代。加上他在大明那些年吃的苦、被官排擠陷害的舊仇,他立刻就把鄭成功定性成了一個靠爹提拔的廢物點心。

孔有德沉吟道:“那看來,今日這一戰,要面對的主要就是張名振了。這人本王倒也聽過,當初本王歸順大清時,這張名振不過是寧紹海道麾下、防守舟山的一營守備。

當年剿滅海寇時的戰力,這張名振遠在我之下!這種人七八年來,都越過都司遊擊參將,一路升到副總兵了,估計也是因爲巴結鄭芝龍、幫他兒子騙功,鄭家幫他花銀子疏通的官場吧!”

徹底搞清楚敵情後,孔有德底氣也更足了,按照自己的腦補,針對性補強了一下部隊部署。等部隊用過晚膳,就準備駕船出征。

登船之後,孔有德在海上漂航,閒着也是閒着,便美滋滋地腦補着此番立功之後,自己的遠大前途。

聽說今年陛下黃臺吉有意把漢軍旗從四個旗正式擴編到八個旗。原本他得到內部消息,因爲自己來投的資歷比較淺,估計只能當正紅旗的梅勒額真副旗主,

要是這次能幫阿濟格、濟爾哈朗兩位主子立下大功,那說不定就能再躍升一階、直接成爲固山額真旗主了!

滿清的漢軍旗,早自崇禎七年、三順王先後來投後,就正式設置了,如今已經過八年的建設。

只是一開始漢軍旗總兵力比較少,所以全部編制到了一個旗下,由資格最老的老牌漢奸佟養性爲昂邦章京漢軍旗總管,這個職位佟養性一直擔任到死,也就是不管後來漢軍旗拆出多少旗,在各旗固山額真之上,還有昂邦章京統管所有漢軍旗

後來八年裡,先是在崇禎九年一拆爲二,崇禎十一年又二拆爲四,到了如今崇禎十五年,纔算是正式四拆爲八,補齊了全部編制。

在任命各旗旗主時,滿清主要看的是來投大清的時間先後、資歷深淺,倒是不太看來投時在明廷的官位高低、帶來的兵馬多少。

所以歷史上,八旗旗主在佟養性之後,先是輪到石廷柱、馬光遠這兩個天啓年間的明朝降將。後來擴充到四旗時有輪到祖澤潤、王世選增補上來,也都是天啓年間就降清的。

孔有德等崇禎五年吳橋兵變後來降的,雖然帶來的部隊多,被封了三順王,卻也不能繞過論資排輩。他們來得晚,按計劃就只能在各旗當個副職的梅勒額真,當不了正職的固山額真。

除非剛好在這個節骨眼上立下大功!

如今漢軍旗一共實有一百三十多個牛錄的軍隊。而按照編制來算,每旗二十五個牛錄,八旗一共應該要二百個牛錄纔算滿編。

所以實際上黃臺吉等於是提前把被圍困的明軍洪承疇、祖大壽、李輔明曹變蛟等人,都視爲“即將被俘虜、投降”,因此給洪承疇等人提前預留了大約七八十個牛錄的編制。

就等洪承疇被滅投降,他麾下的部隊也跟着歸降,大清漢軍旗一下子就可以憑空再突然增加三成兵力!湊夠兩百個牛錄!達到八旗滿編的全盛狀態!

可惜,現在已經有超過一萬五千人的俘虜逃到了筆架山,其中五千人還已經坐船回了山海關。

如果身在後方的黃臺吉消息夠靈通的話,他就應該立刻從一開始意淫的計劃中,扣掉至少二十個牛錄的漢軍旗編制,甚至可以直接扣掉一個滿編旗。

這就好比魔獸里人族跟亡靈族打仗,人族每多逃掉一個民兵,其意義不僅僅是自己多活下來一個民兵,而是同時也導致亡靈族一方少了一具用於變骷髏的屍體資源,一正一反要算兩次賬的價值。

歷史上今年會從四旗擴編到八旗的漢軍旗,估計暫時最多隻能是“漢七旗”了。

除非黃臺吉爲了面子,直接從遼東漢民中再隨便抓一些壯丁來湊夠人數、保住面子。但這種臨時抓的壯丁,戰鬥力肯定是不如血戰多年的九邊明軍戰俘的。

話分兩頭,孔有德秣馬厲兵,出擊準備偷襲鄭成功運兵船的同時。

清軍因爲鄭成功張名振的攪動,在其他戰線上也不得不不計代價加速推進戰役進程。

濟爾哈朗的部隊沒敢調動太多,因爲陸路對錦州的圍困也一樣重要。

沉樹人在鄭成功張名振出征前、跟他們交代作戰計劃時,倒是完全沒提過救援祖大壽,因爲沉樹人是開了透視掛的,他知道祖家出了太多漢奸,這次洪承疇來救祖大壽,本身也是一個大坑。

而且祖家作爲遼西土着將門,當地利益關係盤根錯節,就算還剩一兩分忠於大明之心,其家族利益也早就註定要跟滿清捆綁、早就兩頭下注了。之所以不敢直接徹底倒向滿清,也只是因爲形勢尚未可知。

可問題是,沉樹人知道祖大壽家出漢奸、讓鄭成功犯不着冒險,可阿濟格和濟爾哈朗卻不知道。在他們看來,明軍如果要救援遼東被困部隊,救祖大壽的優先級應該也是挺高的。

這一誤判,立刻導致了濟爾哈朗的旗,有一半多的兵力沒敢輕舉妄動。

最後對松山的決戰總攻,也就只有以阿濟格的旗的兩個甲喇、外加濟爾哈朗的一個甲喇,還有大量漢軍旗炮灰擔任。

好在清軍終究是有一些不算太遠的二線部隊可以調動的。

三月初四這天午後,阿濟格就開始求援,僅僅大半天之後,當天半夜。原本駐紮在後方稍遠處、錦州以北防區的正藍旗主阿巴泰,就帶着正藍旗主力趕來了。

阿巴泰是努爾哈赤第七子,也就是黃臺吉和阿濟格的七哥。他一樣被封郡王,跟阿濟格地位相當。黃臺吉是努爾哈赤第八子,阿巴泰比黃臺吉還老四歲,當時已經五十好幾了

如此一來,鬆錦戰場上的清軍主力,再次恢復到了正白旗、鑲藍旗、正藍旗三個旗的規模。

兵力規模總算可以支持同時對多個敵人採取一側主攻、另外兩側保持圍困監視的態勢。

當然,考慮到阿巴泰的一個旗是行軍了比較遠的距離趕來松山戰場,所以不會作爲攻城時的第一梯隊。

他會先被安排休息恢復一下,依然由阿濟格的嫡系部隊打開局面,後續再由阿巴泰收拾殘局。

三月初五黎明卯時,具體天亮還有大約一刻多鐘時,清軍做好了萬全準備,此前一天多的時間,對松山的封鎖也做得非常好。

所以城內約降的副總兵夏承德,也完全不知道己方有援軍已經來了、抵達了筆架山。對於清軍突然要求他提前舉事的威脅,夏承德也沒有懷疑,只是出於怯懦全盤接受照辦了。

卯時正,夏承德部掌管的松山城東門,就這麼如期被叛徒打開了。阿濟格讓麾下兩個甲喇的騎兵立刻涌入城內,然後果斷控制城門

阿濟格沒敢太相信夏承德,哪怕夏承德之前已經把親生兒子夏舒送到阿濟格那兒作爲人質、來擔保投降的真實性,但阿濟格依然害怕這是漢人玩的死間詭計、想在甕城上動手腳、或者是在城門內側再挖壕溝夯土牆組織第二道防線。

夏承德催促阿濟格趕緊進城直撲洪承疇府邸、控制全局,可阿濟格就是寧可浪費時間,先把城門附近全部接管。

這一拖延,亂哄哄就浪費了十幾分鍾。隨後阿濟格再讓漢軍正藍旗主佟圖賴跟進進城、扛傷害打巷戰正面。

鐵桿漢奸佟圖賴能做到一旗旗主,當然也不會含湖,主子讓他的屬下先去送命,他就乖乖去了。

明軍這時也反應過來,總督洪承疇和遼東巡撫丘民仰分別組織親兵往東門殺來,還試圖堵漏缺口。

數千名漢人就這樣在松山長街之上展開了血腥的互相屠戮,明明雙方都是漢人,一個滿兵都沒見,就這麼白白殺戮消耗。

夏承德的部隊,明明半天之前還是明軍,現在卻已經跟佟圖賴的滿清漢軍旗並肩作戰,開始無意識地砍殺昨天的戰友。

“洪承疇在此!狗韃子有種可速速殺我!”此時此刻的洪承疇,居然還有幾分大明忠臣的血性之狀,親自抽出官的寶劍作勢督戰砍殺。

可惜這種吆喝只是純粹拉仇恨,讓他身邊的親兵遭了殃。佟圖賴的部隊聽說洪承疇在此,瘋了一樣衝上來想搶人頭,雙方血腥的屠戮很快讓長街之上伏屍數千。

眼看佟圖賴和夏承德把洪承疇消耗得那麼慘,阿濟格也是喜不自勝,內心狂叫:“早知道夏承德這麼賣力!剛投降就這麼勢如瘋虎砍殺故主,咱都不用請七哥來助陣了!

五千明軍倒戈瘋砍剩下兩萬明軍,這一來一去就是一萬人沒了呀!剩下那點明軍,咱八旗勇士幾個衝鋒不就拿下了!”

眼看形勢一片大好,

阿濟格果斷讓自己的兩個甲喇迂迴發起衝鋒,先從城內防守較差的街道繞到洪承疇丘民仰背後,然後直接背刺衝了上去。

明軍見徹底大勢已去,另外三門的守將也顧不得了,直接打開了城門,試圖出城逃命。

可惜對明軍而言逃命效果最好的南門,城外卻剛好有阿巴泰的正藍旗駐紮。

阿巴泰原本都沒打算打硬仗,看明軍主動開了城門,他也意識到城內怕是總崩潰了,這是一個搶人頭的好機會,便勢如瘋虎殺了上去。把堵在南門想逃命的明軍屠戮殆盡。

只有西北兩門遠離明朝的方向,那兒的守軍衝出城去,慌亂間竟沒有清軍來堵截,他們目前在乎的是儘快拿下洪承疇,這些散兵遊勇就顧不得了,反而正好暗合了圍三缺一的兵法要義。

一刻鐘之後,隨着屠戮漸止,遼東巡撫丘民仰依然力戰殉國,其他一個總兵、一個副將,也都被殺,洪承疇被生擒。

唯一的蝴蝶效應,只是因爲清軍兵力比較少,所以對通往清軍後方的西北二門缺人圍堵,每邊都逃出去幾千人,黑夜中烏壓壓的也追之不及。

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註定獨眼龍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325章 得國本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237章 弒君者劉宗敏第20章 屢敗屢戰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17章 入國子監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第66章 無能狂怒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50章 整軍備戰第138章 別跟我解釋,去跟陛下解釋吧。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90章 全勝而歸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22章 反攻序幕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29章 簡在帝心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81章 買紀錄片送遊戲的好處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