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

“十二王爺,對面的蠻子怕是不好對付啊,他們已經據險而守,背後還有船隊,咱以騎兵攻營,怕是也要費一番手腳。

就算死戰將其驅趕下海,那些南蠻子抱塊木板就能逃命,咱八旗兒郎也只能對着海面放箭。今日來得太快,也沒準備攻營武器。”

筆架山水寨外的曠野上,三四千八旗騎兵鬆散地遠遠排開,旗主郡王阿濟格正在籌備試探性的進攻。

他身邊的一位將領,在觀察了戰場形勢後,便如是勸他,希望他能夠慎重。

這位將領名叫尹爾德,是濟爾哈朗派來的,凌晨時得到明軍突圍的消息後,就帶了濟爾哈朗部署在杏山和錦州之間的兩個甲喇,來增援阿濟格,剛好在抵達筆架山之前不遠相遇會師。

尹爾德是已故的女真勐將揚古利的侄兒。而揚古利是奴兒哈赤的女婿,阿濟格的姐夫、濟爾哈朗的妹夫。所以尹爾德論輩分,比阿濟格等人都低一輩。

《控衛在此》

此時此刻,筆架山戰場正面,阿濟格的地位雖高,但只有三分之一的部隊是他自己嫡系。還有三分之二,則是客將帶來的、臨時受他差遣。

阿濟格也不好對別人的部隊用得太狠,該怎麼打,還得跟尹爾德商量着來。

否則回頭濟爾哈朗說不定會找他算賬,誤會他是想借刀殺人保存實力、讓濟爾哈朗的旗衆當炮灰。

於是阿濟格聽了尹爾德的抱怨,也只好摸着自己的美髯,裝作沉吟了一會兒,依然堅持說:“打是必須要打的,不然放任曹變蛟走脫,墮了我大清銳氣!也怪我來得倉促,沒有徹底摸清敵情,否則就再多帶點人馬來了。”

尹爾德長嘆一聲,不解問道:“末將也覺得奇怪,既然知道非要硬戰,王爺爲何只帶了一個甲喇?王爺駐紮在馬場鎮的其他人馬呢?”

阿濟格也是無奈:“前陣子,本王剛剛得了陛下密令,說是陛下此前就派了細作策反聯絡,便在這個月內,要強攻洪承疇死守的松山。

說是松山城內早已糧盡、百姓都被吃完了,士卒也開始相食,松山副將夏承德已答應獻門歸順,代價是城破之後,他部下的五千人免死。

原本距離與夏承德約好的獻門之日也沒幾天了,昨夜忽然發生如此變故,南蠻子居然有膽以海路接應救走李輔明、曹變蛟,本王怕這個消息萬一傳到松山城內,會激勵守軍繼續死戰的決心。

尤其要是讓夏承德知道蠻子朝廷給他們派了援軍,他反悔不再獻門,那松山破城不就要出變故了麼?

所以,昨晚得到消息,我立刻便分兵兩個甲喇,把松山南門西門徹底圍死,也不敢再外鬆內緊了,就怕走漏了消息。

我還讓人再去夏承德駐防的南門城樓射書密約,讓他把獻門日期提前到今天晚上,同時,還給後方的陛下火急上奏說明情況、請求援軍加急抵達,總攻松山。

傷敵十指,不如斷敵一指。曹變蛟李輔明就算跑了,也不過是小魚,洪承疇卻容不得半點閃失。”

尹爾德聽阿濟格跟他解釋了這麼多,已經足夠尊重他,也有充分的理由。他也就不好因爲自己是濟爾哈朗的下屬、就不肯打硬仗。

其實,歷史上松山城最終因爲扛不住飢餓、被內奸獻門出賣,也確實是發生在崇禎十五年的二月下旬左右。

而如今才三月初四,歷史在這個問題上的蝴蝶效應還不算明顯。

清軍確實剛好處在對洪承疇臨門一腳的節骨眼上,也間接導致了塔山、杏山方向防備其實有所鬆懈,讓鄭成功張名振得手得相對容易了些。

只是鄭成功並不知道,這一切是沉樹人觀其大略的設計。他還以爲僅僅是自己有能耐,才把事兒辦得這麼漂亮。

……

尹爾德被阿濟格說服後,當然也只能硬着頭皮對筆架山水寨展開了全面、徹底的勐攻。

筆架山本就是一個凸出到海中的半島,而碼頭水寨部分,更是在半島的尖端。

所以從左到右整個陸地寬度,不超過三四里,再往兩旁就都是海面了。

這樣的地形,其實也導致有備而守的一方,其實相對輕鬆——騎兵只能從半島正面進攻,沒法從兩側迂迴。

所以,明軍只是在殘破的雙層寨牆附近,設置了兩道防線。

第一道就是簡易的淺壕溝和臨時堆砌的亂木拒馬,然後由曹變蛟麾下的士兵爲主、輔之以一部分李輔明的部隊,以長槍兵爲主,列陣近戰。

一部分士兵配了盾牌,但不多,因爲連夜急行軍趕路,帶着盾牌太費事了,幾十裡地跑下來,有盾牌的很多都丟了。

還有少部分士兵是刀盾兵,也是用於騎兵衝鋒與長槍兵陷入近戰、失去衝擊力後,堵上去補位的。長槍在貼身時不太靈活,少量刀盾手作爲補充還是很有必要的。

而第一道防線後方,還有不少夯土堆和殘破的尖樁,雖然屢遭破壞,掩體效果已經很差,但畢竟地勢比前排還高出六七尺。

這樣的落差,再適合火槍隊輸出不過了,完全不用擔心射中前排的長槍兵,也不會被敵軍騎兵快速貼身。

“弟兄們!對面的南蠻子,不過是屢敗於我軍的手下敗將!只要我們八旗兒郎衝上陣去,李輔明那廢物的兵馬上就會崩潰、奪路而逃的!

你們當中有不少人,去年九月應該也在這筆架山追殺過想要跳海逃生的南蠻子吧?那一戰我們至少淹死了三萬南蠻子!我大清必勝!殺啊!”

尹爾德做好一切部署,簡短鼓舞過士氣後,兩千多騎鑲藍旗濟爾哈朗部的騎兵,就嚎叫着發起了衝鋒。

如前所述,受地形所限,這次沒法迂迴,所以騎兵也就沒有橫着掠陣而過的騎射削弱環節,直接就是一邊衝、一邊以野馬分鬃式朝着正前方射箭。

八旗精銳不愧是天下騎射翹楚,數千根凋翎錐頭的破甲箭,瞬間呼嘯破風着攢射而去,有效射程竟完全不亞於火槍,只是在火力的爆發性方面要遜色幾成,但剛接敵時也看不出來。

對面李輔明麾下的長槍兵,頓時被零零散散射倒了好幾個,哪怕有一部分人有亂木和盾牌的遮蔽,但總有運氣不好的被角度刁鑽的凌厲箭失射中,一時陣腳就微微鬆動起來。

“主攻李輔明果然選對了!就知道這狗蠻子不如曹變蛟!”尹爾德在陣後,看着衝鋒的進展,內心也是微微竊喜,又多了一份信心。

這一切,到目前這一步,跟去年九月底、在筆架山淹死三萬明軍那一戰,何其相似!

而“重演歷史”,歷來都是對軍隊士氣鼓舞最好的辦法,當年用這招贏過一邊,現在就有莫大的心理優勢。

很快,對面的明軍也開始火槍亂響,一排排定裝紙彈殼的獨頭彈,在轟鳴中飛射而出。因爲要破重甲,這次張名振依然沒用霰彈,所以命中率只有可憐的百分之個位數。

上千杆火槍的齊射,也不過射殺射傷了數十騎。好在明軍開火速度快,本來就用了疊陣法,後排火槍手會快速上來補位開火。

而前排火槍手靠着紙彈殼定裝彈藥,裝填速度也能比清軍原本見識過的明軍火器,至少快一倍以上。

清軍騎兵卻不知道這一切,就算當他們聽到後面幾輪的槍聲、看到越來越多的袍澤死在身邊,但“重現歷史”的心理優勢,依然讓他們盲目的相信,這不過是簡單的疊陣法帶來的效果,並沒往“這批明軍的裝填速度比原本見過的明軍快得多”上想。

其實不僅尹爾德的清軍騎兵沒這麼想,連李輔明和曹變蛟的部隊,都沒想到張名振的火槍射速會快一倍以上,連他們都以爲張名振只是把火槍手多分了幾隊輪流開火。

之前他們和這支友軍並沒有好整以暇地配合過,只是在黑夜中亂戰配合,也就摸不清友軍的底細。

但不管怎麼說,持續的轟鳴,對明軍前排扛線承傷的士卒,也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明清兩軍,就這般在雙方都士氣非常高漲、都堅信優勢在我的詭異心態下,持續了一陣高烈度的搏命互屠。

“殺光狗韃子!殺一個夠本!”

“兩個了!爹,二弟,我給你們報仇了!”

曹、李麾下的士兵,瘋狂捅刺肉搏,哪怕被衝上來的八旗騎兵撞得筋斷骨折,也死死抵住長槍不放手,但凡中樞神經還能指揮手臂發出哪怕最後一絲力氣,都要把武器朝着韃子的方向捅深一點。

慘烈的搏殺只持續了不過一盞茶的時間,尹爾德終於很快發現了不對勁:明軍的火器開火密度太高了!

雖然八旗精銳重甲利刃、武藝體能也都不錯,哪怕跟南蠻子的長槍兵近戰,基本上也能確保一換一以上的交換比,

可是被寨牆高處的火槍隊輪番狂轟,後排不斷被打得鮮血飆飛筋斷骨折墜馬,士氣也是很快就會萎靡不振的。

而海面上,鄭成功的炮船隊也很快迂迴到位,他也是爲了火力的突然性和殺傷效果的最大化,是在八旗騎兵已經發起衝鋒後,才抵近過去,爭取了一個最近的貼臉轟輸出陣位,然後纔開火。

鄭成功顯然不可能學過彈道學,也不會知道近現代火力理論裡的“交叉火力”。但因爲筆架山的半島地形,剛好兩邊是海夾着陸地,於是鄭成功的炮船不經意就自然而然實現了“交叉火力”。

一隊隊近似於橫隊衝鋒的清軍騎兵,隊形剛好處在火炮射擊軌跡的軸線上,哪怕轟不中直接瞄準的士兵,也很容易蒙到其左右的戰友。

更可怕的是,在開花彈時代,火炮交叉火力效果還不明顯,機槍的交叉火力效果才明顯。可現在明軍紅夷大炮用的還是實心彈。

對實心彈而言,軌跡覆蓋是非常重要的,對着橫隊騎兵的投影開火,如果蒙得夠準,貫穿一個敵人後造成二次殺傷的概率也會倍增。

而更可怕的多次殺傷,則來自於跳彈——實心彈擊斃一個敵人後落地反彈,其強大的動能只要蒙中敵人,一樣可以蒙死好幾個!

幸好尹爾德本人沒有親自帶隊衝鋒,讓他倒是躲過了跟額爾逼和庸桂那倆甲喇額真一樣當場戰死的命運。但是他麾下的騎兵,在紅夷大炮的交叉跳彈打擊下,愈發血肉橫飛,死傷慘重。

阿濟格和尹爾德直接看得呆滯了許久,以至於紅夷大炮開火後的前三四輪,都莫衷一是不知道是否要放棄、是否要撤軍、讓前面已經死了的袍澤白死。

好在,明軍持續、穩定的發揮,終究會讓他們認清現實。

阿濟格是先反應過來的,他知道尹爾德的人都是濟爾哈朗的手下,要是真在這兒白白犧牲太多,他回去不好跟王兄交代。

濟爾哈朗可是親王,他卻只是個郡王。

所以,在尹爾德第一次嘗試開口求他先撤下來時,阿濟格立刻就答應了。

“十二王爺,還是先撤下來從長計議吧?這些南蠻子不對勁啊!連紅夷大炮都有這麼多。”

“你說得對,確實得先撤,咱就算殺進水寨,也不可能打得到海上的炮船,還是輕敵了!”

尹爾德如蒙大赦,終於撤下部隊,但是就剛纔那麼短暫激烈的硬碰硬,至少又白死了好幾百騎八旗精銳,還有一些蒙古騎兵。

受傷者也不少,可惜因爲清軍的退卻,留在戰場上哀嚎的重傷員,只能被明軍慢慢練槍法補槍。

退下來之後,清軍中也是一陣愁雲慘澹,衆將都圍着阿濟格要他出主意。

阿濟格想來想去,只好命令就地轉入防守、先挖壕溝阻斷筆架山半島,不讓這兒的明軍再上岸反推——他倒不是怕明軍真的反攻,而是怕再次拖到夜裡,明軍還沒走完,會因此而士氣大振、派出信使跟洪承疇取得聯絡。

所以,必須把這兒的明軍盯死了,還有附近的海灘,也都要臨時加騎兵晝夜巡邏,防止明軍信使坐舢板上岸。

眼下這兒反正已經打成這個樣子了,還是先確保全殲洪承疇,其他再從長計議吧。

……

而隨着阿濟格的試探進攻慘敗,水寨內的明軍將士士氣愈發高漲。

這可不是黑夜中的僥倖亂戰,而是大白天跟韃子的一旗旗主堂堂正正打防禦戰!

雖然這個旗主,臨時因爲不可知的原因,帶來的兵力少了一半。

“張將軍,你們的火銃好犀利啊!我大明什麼時候有如此精良的火器了!昨晚亂戰時,還聽不分明,剛纔堂堂正正持續陣戰,我等纔回過味兒來。來來來,敬你一壺,今日大勝,主要還是您與鄭提舉的功勞!”

“曹軍門李軍門不必客氣,是你們的將士在第一線與韃子肉搏,我們不過躲在後面放冷槍而已,經此一戰,阿濟格肯定不敢阻撓我們登船撤退了,估計咱就是玩一把空城計,都無所謂。”

鄭成功和張名振也是拿着酒壺,跟對方客套。喝過之後,他們就舊話重提,希望曹變蛟和李輔明先帶着傷病員和曹李兩家的家丁,先坐船後撤回山海關。

連續數場激戰,明軍這邊積攢的輕重傷兵和病號、虛脫之人,其實也有幾千之數了,加上兩家的家丁是肯定不肯跟着去南方的,沒法挖角,所以就讓這些人先回山海關,算是給朝廷一個交代了。

後續的部隊,等曹李二人離開,就好由着張名振鄭成功隨便做假賬了,到時候就說己方又在這兒多阻擊了阿濟格一天兩天的,然後傷亡數千,而傷亡的都是曹李二人的部隊,曹李二人也無處查賬對證。

曹李二人也沒覺得這個態度不妥,只是又勸了一句:“咱裝船也差不多了,都上了一大半人了,爲何不一起走?”

鄭成功早已想好了:“剛纔急着走,不過是覺得韃子可怕,現在打下來,發現阿濟格也不過如此,我們很有信心再守住一整天!甚至更久,既如此,不如再疲敵消耗一下。

萬一能接應到洪督師那邊突圍的人馬呢?反正對我來說是無本生意,多守一會兒損失也完全可控。”

曹李二人一想也對,確實這一戰阻擊打完之後,全軍的精氣神都回來了。大家對於去年在筆架山這兒淹死殺死兩三萬明軍的心理陰影,也都揭過了。

阿濟格這次輕敵,其實是一個敗筆,反而幫明軍把最重要的士氣值給續上了。

曹李二人沒再多說,把最新一戰剛剛產生的傷員也全部載上,就登船由着沉家的舵手施爲,沉家舵手說去哪個港口就去哪個港口。

估計兩天之後,他們就會回到山海關後方。

而張名振鄭成功,也算徹底騰出手來,可以一邊做假賬幫沉撫臺多撈一點私軍,還可以趁機小賭一把,接應更多跑散了的部隊,萬一接到洪承疇的突圍部隊呢——雖然他們現在連洪承疇那邊到底什麼個情況,還完全一無所知。

而另一邊的清軍,其實也沒有閒着。阿濟格改爲封鎖之後,也開始下一步的調兵遣將,試圖給張名振鄭成功更多麻煩。

陸軍部隊阿濟格現在沒法調,一切要以松山戰場爲重。但他很快想到,自己還能調動大清的水軍力量——水軍在松山城決戰中本來就沒法上場,閒着也是閒着,那不如用來圍堵明軍!

要是對面的明將真的貪得無厭,想救一些松山那邊的突圍部隊,那麼,到時候就在海面上直接把已經滿載了南蠻子的運兵船幹沉!讓他們直接下海里喂鯊魚!那樣殺起來反而更便捷!

考慮到這支明軍船隊有紅夷大炮,阿濟格倒也沒覺得大清的水師能正面硬戰。

不過,總有天黑的時候,總有大船不夠靈活的時候,大清是內線作戰,便於調集小船,甚至便於臨時部署火船,這些都是辦法!

想到這一切後,當天午前,筆架山攻營戰剛剛敗北後不久,阿濟格就給後方的濟爾哈朗送去了一封信,懇求他把如今還在錦州以西大淩河口駐紮的大清水師孔有德部,趕緊偷偷調來增援。

毫無疑問,清軍當中水上作戰打得最好的,都是漢奸部隊。這也深合一貫以來遊牧文明入主中原時的歷史慣性。

因爲滿清八旗水性和技術兵器的使用,本就不如漢人。當年蒙古海船水師要靠漢人,如今滿人也要靠漢人。

而清朝漢人水師當中,表現最好的,當然是東江鎮出身的、將來會被封爲三順王的那幾個降將,

外加崇禎五年在山東登來、因爲吳橋兵變而降清的漢人水師將領。

阿濟格第一個就想到了駐地距此不遠的孔有德,也算是題中應有之義了。

當天下午,在錦州城西大淩河口、如今正在負責掐斷錦州城內祖大壽水路出入的孔有德,就接到了濟爾哈朗的調令。

瞭解了敵情之後,孔有德也非常果斷,立刻要求全軍加急準備儘可能多的小船、臨時改裝成縱火船,以便半夜火攻大明水師。

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277章 南陽炮戰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註定獨眼龍第50章 整軍備戰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20章 鮮廉寡恥第164章 你以爲自己是布呂歇爾,其實你是曼努埃爾格魯希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157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81章 買紀錄片送遊戲的好處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25章 奮勇爭先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93章 瘋狂升官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