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

宋應星一行在大冶縣安頓下來、適應環境,慢慢展開工作。

在沈道臺的資助下,到處延攬工匠、配齊各行人才。

有充足的經費支持,他也可以毫不猶豫地缺啥買啥,把實驗室和研究團隊漸漸搭建起來。

這些事兒千頭萬緒,不知不覺就忙活了大半個月,時間也悄然來到了臘月下旬,再有不到十天就要過年了。

雖然忙碌,成績也是非常喜人的,至少第一批改良後的高爐,結構驗證已經跑通了。

所用的耐火磚材料,或許還能迭代優化,但目前研發中的半成品樣品,在耐高溫性能上,也已經比原本的高爐磚材、額外上升了大約一兩百度。

煤炭煉焦的工藝,也有條不紊地跑通了,原本靠着試驗人員的經驗來調解燒焦時的空氣進氣量,如今都已經升級到了靠爐具本身的氣門結構、和操作規程,來控制供氣量。

爲此,工匠們也打造出了第一臺可以穩定作業的專業燒焦爐。以後一邊改良一邊擴產,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

臘月二十一這天,沈樹人得了宋應星和宋明德叔侄同知,說是新的試驗高爐到了開爐出鐵的驗收日了。

沈樹人也非常振奮,一大早就親自去了鐵廠,仔細觀摩實際效果。

他親自督導武昌府的軍工業種田,前前後後快兩個月,終於有了第一批實打實的成果。

到了鐵廠後,很遠就能看見一座比原本的舊高爐至少又高出七八尺的新爐,高大巍峨地矗立在那。

如果後續耐火磚材料配方進一步升級、爐壁底部的高溫下抗壓強度進一步提升,那這高爐就還有繼續加高的潛力。

而越高的高爐,也就意味着更加充分的反應程度和更高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

當然,這座高爐除了變高、更耐高溫、換了燃料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新的小設計。

比如,古代華夏文明在高爐冶金的時候,都是不太重視進氣預熱的。以至於鍊鐵時,爐膛內的溫度始終沒法升得太高。

沈樹人雖然不懂技術,但也大致知道這個努力方向,畢竟前世看書也不少,所以前陣子就跟宋應星交代了。

宋應星也很有執行力,不到十天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甚至還迭代了兩三次――

最初的時候,宋應星想到的是直接在煉爐進氣口之前再加一個預熱腔室,在腔室外面烤火,把即將進入爐膛的空氣先加到一定溫度。

但爐膛本身的導熱性太差,空氣本身的導熱性更差,隔着一層爐壁加熱,效率太低,也非常浪費燃料。

後來,宋應星就想到利用已經燒完後的廢氣、在排氣口蒐集起來,通回進氣口的外層,搞出雙層管道。內層是含氧量高的新鮮空氣,外層是已經很熱的廢氣,試圖把廢氣的餘熱傳導給新鮮空氣,好節約燃料。

但這一招依然只是解決了燃料浪費的問題,對於導熱性過低的痛點並沒有解決。

好在宋應星聰明,經驗豐富,還能跟沈樹人互相啓發,兩人羣策羣力,就搞出了第三個版本――把隔離廢氣和新鮮空氣的預熱腔,直接從耐火磚材質,改成了鐵管。

金屬管道的熱交換效率,當然比磚石強得多,如此一來,廢氣把熱量傳給新鮮空氣的效率,也就大大提升了。

雖然還是不夠高,好歹比之前強了不少。宋應星當時表示,如果還不滿意,那就只有用銅管來代替鑄鐵管了――

地球人都知道,

銅是導熱性非常好的金屬,比鐵還好得多,世上的所有金屬裡,只有金銀的導熱性比銅更好。

但銅也比鐵貴得多,實驗性地造幾根銅管進行熱交換實驗是可以的,或者是以後要搞高端特供鋼材,可以少量用銅管預熱風爐。大規模生產沈樹人還有些捨不得,也花不起。

好在宋應星提出了銅管這個思路後,也啓發了沈樹人,讓他聯想到了後世的熱水器。

後世的燃氣熱水器,爲了熱交換效率,不都是用彎彎曲曲的銅管承載自來水、讓燃氣火苗炙烤銅管快速燒水麼?

沈樹人畢竟是男人,高材生,哪怕不是理科生,前世家裡熱水器壞了他還是拆開來看過的。被這個思路啓發後,他很快意識到:材料的導熱性不夠好,那還可以通過增大表面積來提高熱交換麼!

就算只是用最便宜的鑄鐵管進行空氣熱交換,咱也可以把鑄鐵管的模具改一改,直接做成管內外壁有很多凸起的鰭片,那不就跟後世電腦cpu上的散熱器一個結構了嘛!

而且反正鑄鐵的東西都是一次成型,只要把模具開好,外形複雜也不會提升量產時的加工難度。

他說幹就幹,這纔有了今天眼前這臺高爐的預熱風室――如果把這臺高爐的預熱風室外壁拆了,就能看到內部的熱交換鐵管,是跟刺蝟一樣有一道道密集的散熱鰭片的。

原本如果按照後世的cpu散熱器,這散熱鰭片的底部和頂部應該是一樣寬的,這樣纔可以在單位散熱器重量的情況下、做到最大化表面積。

但明末的鑄造開模工藝顯然沒這麼精密,也鑄造不出很長的薄鰭片鐵管,所以實際上沈樹人這座高爐用的熱交換管鰭片,是底部厚頂部窄的,鐵管的截面也就跟齒輪差不多了。

無非是內壁外壁都有密集的長排銳齒,看起來很是}人。

當時宋應星最初聽到這個思路,也是嘖嘖稱奇,大呼受教,說他琢磨了一輩子工巧之物,也鑽研過關於熱交換的問題,但怎麼就沒想到靠這樣來增大導熱接觸面積呢。

……

這段時間裡、那些艱辛的研發過程細節,還有不少,沈樹人走神了一會兒,也無法一一回憶起來。

很快,高爐開爐出鐵的動靜,把他從回憶中拉了回來,在旁人的驚呼中,他也很快把注意集中到正在操作的鍊鐵匠人身上。

一番繁瑣的出鐵操作後,一批新鮮出爐的鐵料也被運了出來,工匠們一個個大汗淋漓,哪怕是隆冬時節、穿着防護服,也不免酷熱。

高爐一旦開爐,只要不遇到特殊情況,是不會停爐的,所以哪怕是出鐵的時候,也依然在不停加熱。

上面爐口投料、底下出鐵,循環反應。每一批投進去的料,要在爐膛內待很久,一步步反應下沉,最後從底下出料。

沈樹人也很緊張好奇結果,着實等待了一會兒,大約一盞茶的工夫後,宋明德就滿臉欣喜地來彙報,說是這一爐一次性出了六千斤鐵,比原先的兩千多斤出一次鐵的產能,高了一倍不止。

沈樹人聽了這個數字,最初頗爲振奮,隨後則是釋然。

畢竟用了焦炭加快反應效率、預熱空氣提高了爐溫、還用耐火磚加高了爐體,三管齊下開掛,產量翻幾倍其實都是正常的。

原本這是1640年代的鍊鐵科技,考慮到大明最後近百年裡技術的停滯(明朝的很多科技到嘉靖之後基本上就慢慢停滯了,之前還是有進步的),實際上這也就相當於歐洲1550~1600年之間的水平。

而用了焦炭鍊鐵的思路後,那就相當於一次性進步到荷蘭1707年發明的近代高爐了。

而且歷史上1707年那款荷蘭高爐,也是不存在“散熱鰭片預熱風管”這種思路創新的。沈樹人和宋應星這次一次性開了三個小掛,這冶煉技術的水平,起碼比1707年再先進一代人。

他估計,大約能相當於1770~1780年代的西方科技,也就是工業歌命前夕――瓦特是1787年改良完成的蒸汽機,蒸汽機沒出現之前,那七八十年裡歐洲冶金科技的進步,還是比較緩慢的,也就弄點小打小鬧的改良。

這就意味着,沈樹人現在的鍊鐵鍊鋼水平,大致相當於歷史上米國獨立或者說法國大歌命前夕的水平了。

用這些鋼鐵鑄炮,能達到的工藝檔次,理論上也可以和拿破崙戰爭初期時的炮相比。

(注:跟拿皇末期的武器還是沒法比的,拿破崙前後打了20多年仗,剛好是蒸汽機發明後的20多年,所以當時軍事科技進步很快。1790年拿皇剛參戰,和1815年被趕下臺時, 武器已經不是同一代了。沈樹人沒發明蒸汽機,就只能與1790年剛開戰時的技術比)

這要是擱《歐陸風雲》系列來類比,就好比大明原本沒有西化之前、用的是“歐陸”裡12級科技的炮兵,而同期荷蘭人在用15級科技。

wωω ★t tkan ★c o

沈樹人這個掛一開,直接就可以追到歐陸風雲裡最終極的第18級科技、拿破崙炮兵的水平。比如今歐洲人正用於1618~1648三十年戰爭的最新式火炮,還要領先三級科技。

當然,前提是沈樹人將來造炮的機械結構設計、機械加工工藝,也要跟得上。他目前做的這一切,只是保證解決材料科技的短板,機加工工藝就是另一個領域的問題了。

沈樹人壯懷激烈地腦補意淫着,一邊等待質檢的結果。

產量的增加,這是肉眼數一數就能瞬間看清的,質量的提升,卻需要時間化驗測試――主要是把材料拿去進行各種強度測試,總得花點時間。

沈樹人有些焦躁,讓人斟了幾杯茶來,足足喝完了兩壺,廁所都上了兩趟,總算是有結果了。

“大人!大喜啊!這些用焦炭練出來的新鐵,果然緻密得多。若是用來煉鑄鐵,直接澆鑄,怕是都不會跟原先那樣多砂眼、空泡。若是鑄造鍛鐵,或是在滲碳造鋼,質地也絕對比現在的好得多!”

宋明德和宋應星都確認過質檢結果後,一個個喜出望外,這也是他們多日辛苦的成果,自然是倍感珍惜。

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63章 軍備無小事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66章 無能狂怒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90章 全勝而歸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198章 領旨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24章 一石三鳥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18章 鄉試揭曉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87章 小宛紡紗機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20章 屢敗屢戰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