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先生繆矣

沈樹人對宋應星的禮遇,不僅讓宋應星本人覺得頗爲慚愧,甚至可以用“受寵若驚”來形容。

連帶着宋家的妻兒親戚,也都是惶恐不安。

宋應星幾個兒子,年紀大的都已經三十多歲了,最小的也比沈樹人稍長些。看着剛剛被運作了從七品官職的父親坐在馬車裡,而朝廷的僉都御史、兵備道僉事卻騎馬在車窗邊,他們始終覺得提心吊膽,頗有幾分不真實感。

一路上,沈樹人談笑風生,話題範圍倒也豁達,聊的都是雙方都感興趣、但又大而化之的物理化學內容,並沒有很猴急地要求對方立刻解決什麼具體技術問題。

這種態度,就愈發讓宋應星老淚縱橫,深感知遇之恩。

不過,說着說着,沈樹人忽然就奇峰突兀,說了些和氛圍不太合拍的話語。

兩人原本剛聊到《天工開物》,沈樹人冷不丁就冒出一句:“宋先生,晚輩這就要指出你著書立說時的一個不到之處了。”

宋應星一愣,還以爲對方是在具體機械或者農學方面有什麼見地,要挑書裡的技術錯誤,當下他也就做好了謙虛配合的心理準備:

“哦?不知是下官……老夫書中何處錯漏?”

沈樹人:“最大的錯漏,就在序言上!你在此書序言的最後一段,居然說《天工開物》是無用之書,‘丐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此言豈非大謬!我沈某人好歹也是兩榜進士、且諍名播於天下。我考進士之前,難道沒有好好熟讀此書?

我非但讀了,還學以致用,從其中一些奇巧機構獲啓發,中西合璧造出了一種新的起重機,還用在了當年朝廷的漕運改革上、大大降低了漕糧反覆裝卸船的損耗!

當時我還只是國子監生,以舉監直接買的官做,雖只八品小官,卻也不忘以經世實用之學報國!至於考上進士,那是我在河道衙門協理漕運有功、升遷到七品之後,纔去考的。

哪怕不考,我這種實用之才也能有官做!對我做官幫助這麼大的書,怎能說是‘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呢?”

宋應星原本已經做好了被挑刺的準備,沒想到最後沈樹人說出這麼一番話語來,着實把他感動得老淚縱橫。

他當初寫《天工開物》的序言時,最後那麼說,也是一番氣話,恨鐵不成鋼。知道自己的書得倒貼錢印,絕不會有人分攤,也不可能賣得出去。

全書別的話他都是有感情的,唯獨對這句話,他這幾年來巴不得有人打臉,證明他是錯的,證明這本書“不是對進取毫無作用”。

現在,一個在皇帝面前得到諍諫美名的兩榜進士,打了這個臉,宋應星簡直甘之如飴,很想再被狠狠扇幾下。

他心悅誠服地狠狠感慨:“沈道臺教訓得是!老夫當年實在是無知短視,因爲雕稿賠了多年積蓄、一時憤懣,才說出這些憤世嫉俗之言。

天下士林,哪有人人都蠅營狗苟醉心利祿的?這不,此書問世四年後,全天下終於有第一個例外了!沈道臺您就是這個例外的大賢啊!”

沈樹人聽他提到賠本的傷心往事,也是順着往下問:

“先生爲此書、竟賠了多年積蓄?此書有精細插圖,雕版印刷使費,應該比其他只有文字的書籍,要更貴一些吧?我也刻印過不少書,對行情有所瞭解,這麼大部書,怕不是花了兩三千兩銀子?”

宋應星點點頭:“着實花了近三千兩。當時每冊首印了五百卷,結果白送都送不完。”

沈樹人若有所思地回憶了一下,忽然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我看您序言上說,此書原有五卷,但‘觀衆、樂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臨梓刪去’。

現在想來,怕不是覺得那兩卷寫得不好、不得其道精要,而是沒錢了吧?那兩卷的手稿可還在?本官另有大用,拿來印了吧。

本官也不白拿你的,這兩年,本官靠着《天工開物》着實獲益不少,還翻刻加印了許多,交給手下幕僚、屬官、匠人研讀。

你原先虧了三千兩,再加上這兩卷沒印的,一共算五千兩。本官再加一倍給你,拿一萬兩,從此《天工開物》任由本官繼續翻印,如何?”

古人也不可能談版權分成,所以沈樹人爽快一點,直接買斷制,也沒說這是版權,就當是潤筆,外加彌補宋應星之前的虧損。

沈樹人提到的《天工開物》序裡的“觀衆、樂律”兩卷,歷史上宋應星缺錢沒有雕印,就失傳了,

不過有零星片段爲後來其他書所引用,根據考古研究,可以大致推測出,

這兩卷書分別研究的是樂器聲學原理、還有一些明末時的舞臺表演技術、道具技術,皮影戲人偶戲萬花筒之類的原理剖析。

其中“樂律”這卷更有價值一點,因爲涉及到了物理學的聲學部分,比如從流出的殘句裡可以看到,宋應星有寫“一根琴絃繃緊的長度縮短多少比例後,音高就能提高五度(宮商角徵羽一輪,對應西方一個八度)”,還有很多其他的樸素聲學研究。

當然了,必須承認,在這方面華夏文明古代並不佔優。因爲古代都不喜歡用數學工具來精確定量研究藝術,只喜歡大而化之地泛泛論道不論術。

相比之下,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公元前6世紀就總結出弦長變化和音高變化之間的數學比例了。(中國古代調音師手藝是很不錯的,甚至更好,但只是憑經驗憑手感,沒人去總結聲學數學原理)

宋應星雖然比畢達哥拉斯晚了兩千年,但好歹也是補上了這塊不受重視的短板,他的一部分內容,也是從徐光啓翻譯的西方數學思想借鑑來的。

說白了,這兩卷比前三卷涉及的工業、手工業要更加不務正業一些,純粹是娛樂產業,類似後來電影行業的服化道、配樂技術,才那麼不被待見。

所以,如果說《天工開物》的前三卷,只會被極個別非常死板的衛道士抨爲“奇技淫巧”,那後兩卷要是印出來,按照當時的社會開放程度,恐怕是開明人士都會噴是“奇技淫巧”了。

畢竟到21世紀,還有很多人噴娛樂科技是“爲戲子服務”呢,何況是17世紀?

都服務於倡伎優伶了,這不“淫”巧還有什麼是“淫”巧?

不過,不論別人有什麼心理負擔,這一切在沈樹人這種坦蕩君子這兒,都是不存在的。

研究那些倡伎優伶用到的技術怎麼了?那些“衆正盈朝”的士大夫,特麼的哪個不往秦淮煙花之地鑽?

天天勾欄聽曲、還不許人研究聲學物理了?

宋應星感動涕零之餘,也不忘提醒了沈樹人這一點:“沈道臺,您開的價,老夫無有不允,老夫知道這是您擡舉我。不過這倡伎優伶之術,由您推廣出去,怕是對您名聲有所不便……”

沈樹人霸氣迴應:“我怕個鳥?我少年得志,功成名就,該考的功名全有了,早就無所畏懼。適逢其會能搶救兩卷本該失傳的科學著作,捨我其誰?回到大冶就讓人給您拿銀子,剩下的交給我。”

宋應星一家被拿捏得死死的,對沈道臺的義薄雲天、光明磊落,也是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

一行人很快回到大冶鐵山,沈樹人給宋家非常優待,找了個大宅院給宋應星養老,讓他每天畫圖紙做計算搞些研究,也不用親自下礦山、鐵廠考察,畢竟上了年紀了。

一萬兩銀子的“版權費”,也是說給就給,住下後當天,沈樹人直接就讓家丁把白花花的現銀送過去了。

宋應星做官六年,才攢出三千兩刻書。現在卻忽然進賬一萬兩,以他原本那種沒得貪污的做官套路,怕是得做二十年官才能攢這麼多錢。

銀子到位,還充分感受到了尊重,宋家人也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很快投入到了努力報效沈道臺的狀態中。

此後短短几日,沈樹人原本還在爲高爐耐火磚材料、燒焦碳技術等一些技術細節發愁。宋應星來了之後,雖然也沒法直接給他報答案,卻能幫着一起研究,還提供了不少細節思路。

沈樹人能提供大方向,卻提供不了細節原理,跟宋應星一合謀,補足短板,工作效率也一下子提升了數倍。

僅僅十天之內,宋應星就拿出了第一個讓他值回票價的技術創新——

沈樹人前世對化學不太在行,他前世看的主流科技史書籍,也只會說要“研究耐火磚”,但耐火磚具體是什麼化學成分配比,沈樹人就不知道了。

宋應星是江西人,跟着一起琢磨鼓搗燒製了幾天,忽然就靈光一閃,建議沈樹人再花點錢、重金去他江西老家,找景德鎮弄些擅長燒製高溫窯的工匠,一起總結排查。

“沈道臺,老夫在江西住了大半輩子,對燒窯也是頗有研究觀摩的,有些瓷土摻到普通燒磚土中之後,可以讓窯的耐火變強,不如咱就順着這個思路繼續配比。”

被這麼一提醒,沈樹人也意識到了,有些含鋁酸鹽、鋁土礦成分的燒磚土,好像是更有耐高溫前途一點。

有了細節前進方向,他也就大筆一揮,批了銀子,讓宋應星要造實驗室就造實驗室,要機器要材料隨便買,留下賬目即可。要去景德鎮請燒窯師傅做實驗,也隨便開支,不要怕花錢。

宋應星大受鼓舞,在緊隨而來的十二月份,一個月時間裡,就幫沈樹人鼓搗明白了好幾個技術難關。

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33章 孫武再世第53章 心有猛虎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29章 簡在帝心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198章 領旨第138章 別跟我解釋,去跟陛下解釋吧。第45章 白漂的快樂你不懂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157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27章 困獸之鬥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55章 悄悄驚豔沈道臺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46章 忽略不計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18章 鄉試揭曉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56章 風水寶地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325章 得國本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28章 慢性絞殺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81章 買紀錄片送遊戲的好處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90章 全勝而歸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63章 軍備無小事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