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孫武再世

話分兩頭,且不說楊嗣昌給沈樹人、劉國能的回信如何焦急、如何迫切想要催劉國能回師救援洛陽。

單說楊嗣昌給崇禎的奏摺,在送出之後,經過短短六天,就通過日行四百里的加急傳遞,送到了京城。

這畢竟不是什麼火燒眉毛的敵情,而是戰後的報捷,大局已經塵埃落定,所以也沒必要太急。日行六百里、把馬匹跑死跑傷也不划算。

……

紫禁城中,越勤政越幫倒忙的崇禎,最近心情也是非常複雜。

過去一兩個月內,朝政軍務算是喜憂參半。

內政方面,去年一番革除弊政的狠狠整頓,眼下倒是收穫了一點成績,財政方面,至少從日常收支賬目來看,虧空有慢慢好轉的趨勢。

三月底四月初開始,南方試點三省正式開徵厘金。

兩個月試下來,按照南方六月底時統計的年中數據、上報到戶部據。說是加起來已經收了有四五十萬兩,這才收了兩個月就有那麼多銀子,還沒激起地方上的反抗,看來這銀子確實該徵!

大明富商那麼多,還有官商勾結的,很多都是亦官亦商,早該讓他們爲國出力了!

崇禎之前沒敢動增加商稅的念頭,不是他不想。而是當年他兄長在位時,南方對稅監礦監的激烈反抗,至今猶歷歷在目,所以怕惹出事來不敢徵。

這次,南方也有零零星星的反抗,但都不劇烈,一切都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崇禎當然不知道,這一切都是沈廷揚沈樹人父子提前精心佈局拉攏的結果。他們在推行厘金之前,在福建已經拉攏了鄭家,在南直隸拉攏了南京戶部的張國維,在湖廣拉攏了楊嗣昌方孔蕁r是沒有這些地方實權派鼎力合作,厘金改革在地方上的“民怨”早就沸騰了。

但崇禎還以爲是自己英明神武、皇權威勢導致的這一切。覺得早知道南方人這次不敢劇烈反抗的話,他早幾年就該徵這個厘金了!

雖然收上來的厘金,北京這邊的朝廷一兩銀子都沒拿到,但至少可以填補南方剿賊軍費的開支。京城這邊可以少往外撥很多銀子了,節流下來也等於開源。

整個過程中,崇禎唯一明顯察覺到的牴觸和不爽,只是來自北京這邊的戶部系統、及其裙帶關係網――

原本朝廷的軍費都要統徵統發,所有軍餉戶部都能過手,而一經手就意味着沾一手的油水。

現在地方上收上來直接發,經手倒騰環節省掉了很多賺差價的中間商,於是中間商們就怨聲載道,沒得貪了。

但是,被收稅的地方的老百姓都沒叫喚,戶部的人要越俎代庖叫苦,肯定是不合適的。

這種情況下誰敢跳出來爲地方利益請命,擺明了就是承認誰纔是原先發軍餉過程中貪得最多的元兇巨惡,那就是在嫌崇禎殺貪官的刀子不夠鋒利了。

而且,如今主持戶部日常工作的蔣德瑾都還有點護着沈廷揚,其他人想單獨扳倒沈廷揚,難度也大了點。

於是,那些京中負責發軍餉的利益集團,在四月份的短暫蟄伏、試探後,終於在五月中旬,找到了一個很好用的、新穎的彈劾角度――

他們不再討論“厘金是否盤剝地方百姓,是否與民爭利”這個點了,這個點沒法說,“民”都沒喊你喊個屁。

他們改爲集中火力噴“厘金制度會導致地方軍餉由地方自行發放,導致有重回唐朝節度使制度藩鎮割據的風險”。

這一點噴起來確實理直氣壯,

因爲這些京城貪官說的都是事實,南方確實有可能出現軍閥割據的趨勢――

歷史上清朝爲了對付太平天國開了厘金,後面不就出現“東南戶保”了麼。等八國聯軍打進來的時候,東南都可以有獨自不同於北京的對外態度了,甚至還能請求洋人“只對北京朝廷宣戰,別跟東南戶保的各省打”。

這一切雖然如今都沒發生,可混老了官場的人精們都是會推演的。

從五月中旬開始,二十幾天之內,噴沈廷揚“未來有可能導致軍閥割據”的摺子如雪片一樣飛進內閣,飛進皇宮大內。

崇禎看了,也是冷笑不已。

他已經想明白了:如今噴沈廷揚“未來可能造成的危害”的人,其實還是那羣之前負責收發軍餉滿手沾油的狗官!鉅貪!

他們哪裡是爲了朝廷才彈劾的!真實動機當然是因爲他們經手分錢的中間商地位被繞過了!

崇禎的內心已然開始積蓄殺意,對於這些彈劾者,每一個都記在心上,只想以後找到藉口就狠狠屠戮!

當然,崇禎想這麼做,絕不是爲了保護沈廷揚,或者幫沈家出氣,他沒那麼好心。

他只是在爲朝廷這些年裡、被“軍餉中間商”們貪走的銀子而憤怒。沈廷揚只是恰好扮演了崇禎釣起大魚的誘餌。

“沈卿是公忠體國爲國聚財的好官吶……可惜他現在招惹了這麼多人記恨,怕是不好處置。偏偏那些貪財狗官寫的奏摺,每一個字明面上都大義凜然、挑不出錯處,要駁回也不太可能。

看這樣的架勢,就算想把沈卿調到南京去、明升暗降,怕是那些反對的人都還會不依不饒,他們要的恐怕是‘明實都降’,才能平息這羣人的憤怒……

要是開徵厘金之後,南方戰場上有點軍事成績,倒是好找到藉口堵住那些言官的嘴,證明‘厘金開徵後,對南方自籌軍餉各省的戰鬥力也確有提升’。但是沒有軍事勝利的話,只有‘省錢’這一個功效,怕是難以服衆……”

崇禎看着眼前一堆堆的彈劾奏摺,也陷入了痛苦之中。半晌拿不出個處理意見,不知不覺就靠在御案上睡着了。

估計今晚又是一個白白浪費時間的勤政之夜,搞得那麼辛苦,卻什麼事兒都沒辦成。

許久之後,還是周皇后聽說陛下今晚又在書房睡着了,才帶着宮女提着夜宵過來安慰,想喊醒了皇帝回牀上睡。

崇禎被喊醒,內心頗爲懊惱,覺得自己又什麼都沒幹,白白苦惱了一晚上,很有一種挫敗感。

他只覺得太陽穴都一跳一跳的,很想找個犯了錯的宦官或者宮女呵斥一頓。

好在宦官宮女都伺候了他十幾年了,知道這位天子對政務束手無策時、起牀氣都特別大,所以這時候都特別小心,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讓崇禎也挑不出毛病來。

崇禎愈發鬱悶,都要憋出內傷來了。

好在便在這一刻,宮門外忽然傳來一陣陣急促的腳步聲,似是有傳訊的宦官飛奔而來。

崇禎眉毛一挑,臉色一喜,還沒等宦官入內,就主動起身往門口衝去,還親口訓斥:“大晚上的跑什麼跑!不怕驚駕麼!”

旁邊的宮女宦官都是一陣兔死狐悲,知道那個跑步傳訊的人怕是要倒大黴了。

果不其然,那傳訊宦官被皇帝的呵斥、嚇得直接在門檻上絆了個狗啃泥,門牙都磕掉了一顆,卻還要連忙爬起來,用漏風的聲音一邊含混請罪,一邊解釋:

“陛下恕罪!奴才不敢驚駕啊!實在是前方有四百里加急的軍情捷報,想讓陛下早點聽到,也好開心一下。”

崇禎跳動的太陽穴,終於隨着“捷報”二字平靜了下來,頭腦上的血壓也是忽高忽低,臉色忽而蒼白忽而漲紅。

“何處捷報!拿來我看!”崇禎一邊厲聲追問一邊伸手,身體都有些恍惚搖晃。

周皇后在旁,她太瞭解丈夫了,連忙上去一把抱扶住,以免崇禎站立不穩。

感受到妻子的慰藉,崇禎總算緩了口氣,一邊展開捷報,一邊聽宦官口述。

“陛下,

是楊閣老從湖廣、河南來的捷報。湖廣境內,革左五營賀錦部覆滅,賀錦本人也被官軍斬首,河南境內,賀一龍部也被殲滅,賀一龍本人也被斬首。兩顆首級,這次一併送來京師了。”

崇禎深呼吸了幾口,把捷報死死攥緊,恨聲說道:“革左五營,已滅其三!當初跟着張逆一起挖過鳳陽皇陵的十三家賊頭,現在還剩七八家活在世上了!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孫朱由檢在此盟誓,遲早定要發遣良將,將當初發掘祖陵的諸多賊首一併誅滅!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

感慨完之後,他才又漸漸精神清醒了些,有心思去慢慢看立功的諸將。

這才注意到,此戰又是賀錦、賀一龍合力想進犯黃州、隨州,被湖北兵備僉事沈樹人設計誘敵,圍殲於桐柏山中。

沈樹人、劉國能前後夾擊、困敵於絕地。五萬賊衆、徹底殲滅,毫無漏網!

楊嗣昌的捷報裡,還粉飾了一些細節,烘托了一些氛圍,怕皇帝不知道桐柏山戰場的地勢格局、理解不了怎麼打的勝仗。就類比說:

當年寫《孫子兵法》那位孫武子,在桐柏山谷中破楚軍的“柏舉之戰”,便是發生在差不多同一戰場。但沈兵備把“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的兵法奧義,發揮到瞭如孫武子一般不遑多讓。

崇禎看完之後,也是腦補得悠然神往。

真是天佑大明啊!

莫非這沈樹人,真是孫武子再世、挽我大明傾頹!

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25章 奮勇爭先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57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381章 鄭成功滅絕長州藩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67章 當初放出去的長線,終於有釣到大魚的時候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84章 惹火燒身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66章 無能狂怒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19章 隨州炮戰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18章 鄉試揭曉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