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舉報

時間走向了十一月底,陳默進入公司也快三個月了,雖然他並沒有做出太顯眼的成績,但是在中油這樣的公司,沒有犯錯就是優秀的。

對於自己的試用期過渡,陳默並不擔心,整個採購部老總是自己乾爹,直屬主管薛部長,胡朝安司長也都是他乾爹這條線上的,加上科室裡的人際關係相處的都不錯,要是還不能通過,那才稀奇了。

十一月二十二日,星期一。明玉春早上一上班,收拾了自己辦公用品,就來到了接待室。這一週是她值班,負責接待來訪的上訪者。她做這個工作,輕鬆起來十天半月的沒事做,忙的時候,可能一兩個月都沒有什麼休息時間。

用半個小時的時間開完了部門的短會,她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將會議資料輸入了電腦。正在她猶豫着是拿一本小說來看,還是跟同事許愛華閒聊一陣的時候,門被敲響了。

許愛華將正在看的雜誌合了起來,說道:“進來。”

前臺文員小苗將門推開,她們幾個人都沒有注意她,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了他身後的一個表情嚴肅的老人身上。“明科長,許科長,這位是漢江油田物資局的退休老局長秦玉貴同志,想跟你們反應一點問題。”

明玉春站起身來,迎接道:“您好秦局長,請坐。小許,去給秦局長倒杯茶來。”

秦玉貴看起來已經六十多了,滿臉的皺紋,但是氣色還不錯。進了辦公室以後眼睛在她們兩個人身上瞟了一圈,面無表情。

聽到明玉春的招呼,他那嚴肅的表情似乎緩和了一點,擠出了一絲微笑,點了點頭。“兩位好,這是我的工作證,以及我曾經獲得的勞動獎章,對我的身份。你們可以直接跟漢江局的人事人員確認。”

明玉春笑道:“秦局長,放鬆一點,我們這裡雖然是紀檢部,但是也是我們系統的家。不管是哪個分局,哪個單位,都是我們的兄弟單位嘛!您請坐,有什麼話我們可以慢慢說。我不相信一個外人會直接跑到我們這裡來湊熱鬧……”

雖然臉上在笑着,但是明玉春感覺到。這次恐怕又會有一場大官司了。一個退休的局長,親自趕到京城總部紀檢部來實名舉報,肯定不會是小事情。

秦玉貴在沙發上坐了下來,將許愛華倒的茶水移到了茶几旁邊,將自己的老式公文包放在了自己的面前。他看了一下明玉春,問道:“我們是不是現在就開始?”

明玉春點了點頭,從桌上拿過了自己的筆記本。跟許愛華說道:“小許,我來跟秦局長詢問,你來記錄。秦局長,有什麼事情要反應的。您可以說了。”

秦玉貴點了點頭,嚴肅地說道:“我,秦玉貴,男,漢族,今年六十五歲,原籍遼河省五原市人。1954年參加工作,三年前退休,退休前曾任漢江油田物資局局長職位。”

看兩個女人都記下了他的話,他又繼續說道:“我現在實名舉報。原石油總公司漢江油田勘探局副總經理,現裝備部總經理徐雲騰,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造成國家重大財產損失。”

明玉春只感到頭皮一陣發麻,實名舉報一個正廳級幹部,這可不是她們兩個人可以處理的了。她開口說道:“秦局長,請稍等一下,這件事比較嚴重,我需要確認一下。您是確定徐雲騰總經理有違法違紀行爲嗎?您願意對您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任嗎?”

“當然,我以一個老**員的身份,願意承擔因此引起的所有責任。”

“好的,那我需要通知相關部門,由我們組成聯合小組,對您的舉報進行認真分析和調查。”秦玉貴點了點頭,明玉春連忙拿起了電話,通知了負責總部職務違法犯罪監督的一部和負責南方局的三部。

不到十分鐘,一部和三部的副部長就來到了接待室,在秦玉貴的面前坐了下來。對於實名舉報一個正廳級的總經理,沒有一個部門敢於馬虎。要不是還不太瞭解情況,她都必須要通知部門領導過來了。同時,明玉春也登錄了公司的內部網,查清楚了秦玉貴的身份,這才放下心來。

幾個部門的人都來了,秦玉貴打開了自己的老式公文包,拿出了厚厚的一疊資料說道:“這些是我這三年多以來蒐集的各方面資料,我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徐雲騰在漢江油田工作期間,以及在裝備部工作期間,利用職務之便,侵吞國家財產,給國家造成了巨大財產損失。”

三部的趙部長問道:“秦局長,在瞭解情況之前,我想問一下,你在以前是否向漢江局舉報過這件事?”

秦玉貴點了點頭說道:“是的,三年前,我就曾經多次向當地紀委舉報過關於徐雲騰違法亂紀的事實,但是當地機關不僅沒有受理我的舉報,還泄露了我的身份,讓我個人以及我的家庭在這幾年間遭受了不公平待遇。所以我後來一直就沒有再向當地機關舉報,而是默默地蒐集更多的證據。”

“請問你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包括了一些什麼內容?又是由那些人具體實施的?”

“這在我的資料裡有詳細的說明,希望各位領導能夠還我一個公平的結局。”

趙部長可以發誓,他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詳細的舉報信。一般的舉報信,裡面的內容大部分是捕風捉影的傳聞,即使有這個事實,但是內情卻不被外人所知。但是這份舉報資料,不管每一個舉報事實,都被詳細證據所支撐。

一份綜合的舉報總綱,一共列舉了六件舉報事件,其中三件是跟徐雲騰有關,另外三件卻是跟漢江局的其他領導有關。每一件案例,都有充實的證據鏈,組成了一大疊資料。

看到這些東西,趙部長他們都明白,不論這些資料是真是假,都根本不可能是一個人能夠調查清楚的。如果說這件事情背後沒有其他的因素,他們都不會相信。

但是他們是紀委,不是公安局。他們只需要對目前已經出現的**貪污案件來做一個詳細的調查,而不必去考慮背後的因素。只要這些東西是真實的,那麼他們就必須要嚴查當事人。

粗略地看了一些舉報資料,趙部長就跟一部的孫部長協商道:“老孫,這件事情只靠我們,也不能繼續下去,所以我認爲,現在應該立即上報。”

孫部長點了點頭說道:“的確,這裡面還涉及了油田的副部級領導,我們必須要將這件事情彙報給集團總部。秦局長,您是什麼時候到的京城?住下了嗎?”

秦局長這才露出一個笑容說道:“我這個老頭子也知道一些規矩,還等着你們給我安排一個舒服的地方休息。”

孫部長跟明玉春說道:“小明,安排一部車,將秦局長送到我們在西山的療養院去,再安排兩個能幹一點的,一定要把秦局長的生活照顧好。秦局長,您還稍等一下,這件事情比較重大,我們還需要通知上級領導,這纔好安排下一步的行動計劃。關於對您的詢問,也不應該是由我們出面……”

“這些規矩我都懂,不必照顧我的情緒,只要能夠將這個案件清查下去,就是安排我去住窯洞,我也心甘情願。”秦玉貴將這些資料推到他們面前,又說:“按照規定,你們也應該給我開一份詳細的收據吧?證明你們已經收到了這些資料。”

孫部長說道:“這是理所應該的,我親自來給你開這份收據。只是我看到這裡面有一些資料是複印的,原件你有沒有?”

“有原件的我都已經裝進來了,自己只留了複印件。至於這些複印件,原件大部分都還在原本的位置,如果派了調查組下去,也一定可以找到原件。”

給秦玉貴開了收據,他們幾個列席人員都簽了名,並且幾個工作人員都被下了封口令,在領導們的決定還沒有下來之前,任何人都不許透露任何信息。

孫部長他們將這件事情彙報給了紀檢部的領導層,隨後就召開了一個高層會議,當天下午,就將這件案子回報給了集團總部領導。

鄭總在批示上面寫下了:罔顧國法、觸目驚心、追根溯源、嚴查不殆,這十六個字,給這件舉報案定下了性。紀檢部的人根據領導的批示,立即組成了三個調查小組,對舉報信裡面的各個案件進行了細緻的瞭解後,第二天就奔赴漢江油田,調查事實真相。

當天晚上,趙部長一個人在書房裡獨坐了一晚上,電話放在面前,幾次拿在手裡,卻又放下。他很清楚,自己現在在這裡面牽涉的還不深,要是真的將電話打了出去,這件事情的性質就嚴重了。

陳默很難得地在康學東的臉上發現了一點笑容,自從柔嘉去世,一一又重病後,他的臉上很難得有如此輕鬆的笑容。雖然不知道爲了什麼,但是他還是開心地陪着康學東喝下了一瓶紅酒,爲他的開心助興。

(這方面的東西不敢多寫,可能大家又會說我只寫了皮毛了。)

第七十一章 感情和利益第一二一章 表妹駕到第二十一章 新的朋友圈第一六四章 招待第三十二章 可親的姑姑第八十章 關係第二章 試訓失敗第一一零章 上半場第六十六章 伊莎貝爾第二一四章 籌備酒會第三十三章 盟友第一一三章 相處第三十九章 馬克裡奇第二十七章 登堂入室第四十章 裡奇與楚格第九十九章 雅賓洛夫斯基第六十三章 基金會管理人第九章 現在的愛情第三十四章 人心險惡第三十九章 馬克裡奇第一八四章 別氏的手段第三十章 齊聚倫敦第一四六章 最後的依靠第三十七章 哈薩克斯坦第十六章 車牌第三十九章 回報與目的第五章 彆扭的母子第六十六章 被舉報了第十六章 酒醉的夜晚第二三一章 他是誰第三十四章 祝壽第八章 筆記本第三十七章 哈薩克斯坦第二二一章 愛的抉擇第三章 複雜的人心第六十八章 秘密第二一三章 改變主意第一一二章 下半場 下第三十六章 祝壽 下第十章 登門第二零九章 演講第一六二章第五十一章 爽約第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一二三章 別列佐夫斯基的安排第一三三章 對話第八十四章 應對第一六一章 決定留學第九十四章 百貨第一三三章 對話第二十六章 商議 中第五十八章 邀約第八十一章 重磅消息第二三七章 初識第三十六章 祝壽 下第六章 和諧的氣氛第八十二章 陳建軍的憤怒第一三三章 對話第一三四章 合作第六章 和諧的氣氛第二一零章 阿布之約第十一章 瑣碎的片段第二十九章 小人物的悲哀第一五二章 高層會議第十三章 慎獨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一七三章 劉冬第四十八章 抵抗誘惑第一六九章 失無可失第二零三章 探親第二十九章 出差第二十九章 出差第二十二章 記憶第二三三章 熱情第八十一章 重磅消息第七十三章 密謀第二十七章 小別扭第六十三章 基金會管理人第二十六章 商議 中第九章 融入第一九一章 也算圓滿第五十七章 影響第一五零章 康學東的驚訝第二十七章 小別扭第五十二章 複雜的情感第五十四章 山清水秀好安家第十七章 二環十三郎第十三章 貼心的朋友第六十二章第一四四章 簽約第二二五章 糖衣炮彈第二章 報道 中第一九零章 正式接觸第二三七章 初識第一零八章 再次重逢第六十七章 調查第二十一章 敵意第五十五章 辱罵第三十二章 思想的差異第六章 曾經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