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關鍵問題

讓壽威了沒有離開白宮,裴承毅就收到了凹軍從加爾各悠口小氣回的轟炸報告。

轟炸結果讓裴承毅非常震驚,也遠遠出了他的預料。因爲在使用特種炸彈的問題上裴承毅非常小心謹慎。所以收到報告之後,他立即把消息給總參謀部,並且親自跟項鋌輝通了電話。

放下電話,項鋌輝就帶着剛剛打印出來的轟炸報告趕往元府。

雖然項鋌輝的政治覺悟遠不如裴承毅,但是看到報告裡的幾個數據時,他就知道生了最不應該生的事情。

見到王元慶,項鋌輝連問候都省去了。開門見山的彙報了網剛生的事情。

讓項鋌輝有點驚訝的是,在他提到那幾個數據的時候,王元慶並沒露出震驚神色,一直顯得非常平靜。

難道元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合上報告文件,王元慶不慌不忙的拿起一根香菸,慢條斯理的點上抽了兩口,目光落到項鋌輝身上後,纔開口說道:“數據確鑿可信嗎?”

“只是估測數據,無法統計出準確數字。”

“有多大的可靠性?”王元慶重複了前面那個問題。

項鋌輝遲疑了一下,說道:“戰報是前線部隊提供的,實際數字只會多不會少。”

王元慶微微點了點頭,摁下桌上通話器的開關,對外面的焦魁山說道:“立即聯繫委員長、總理、常務副總理與外交部長,讓他們馬上過來。就說召開緊急會議。”

見到王元慶的舉動,項鋌輝長出了口氣。

“儘快統計出較爲準確的數據。”王元慶滅掉了還剩下大半截的香菸,“回去後告訴裴承毅,別擔心什麼,必須按照計小攻佔加爾各答

“已經惹出麻煩了,還要”

“照我的話去做。”王元慶沒有給項鋌輝爭辯的機會,“記住,一定要告訴裴承毅,讓他別背上思想包袱,必須儘快佔領加爾各答。”

項鋌輝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麼,起身告辭。

打手??盼鍾後,顧衛民、顏靖宇、葉致勝與閻尚隆6續到來。

讓焦氈山泡了幾杯茶後,王元慶讓他守在外面,不要讓任何人進來打擾。

“老王,這麼急着把我們叫過來。生什麼事了?”

王元慶把放在書桌上的文件拿了過來,遞給了顧衛民。

看到文件中用紅線標註出來的那幾組數據,顧衛民的神色立即陰沉了下來。

文件傳到顏靖宇手中,總理只翻看了一下主要內容,隨即說道:“兩萬平民傷亡!?前線指揮部在搞什麼名堂?”

顏靖宇這麼一說,葉致勝與閻尚隆的神色立即緊張起來。

“準確的說,兩萬是最低數字。”王元慶點上香菸,神色平靜的說道,“這是剛剛安生的事情,我已經命令裴承毅加快進攻度,儘快攻佔加爾各答。”

葉致勝剛剛翻開文件,聽到王元慶的話,立即說道:“已經導致這麼多平民傷亡,繼續加快進攻度。恐怕”

王元慶笑了笑,沒有理會葉致勝。

“元的決策沒有錯,現在停止已經來不及了。”顧衛民看了葉致勝一眼,說道,“我們先要考慮的不是還會造成多大的平民傷亡,而是美國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或者說會導致多嚴重的後果。”

顏靖宇點了點頭,拿起了放在茶几上的香菸。

“美國肯定會採取行動。”閻尚隆剛剛接住文件,看都沒看就說道。“戰爭爆後,美國一直在尋找制裁我們的機會,因爲我們的前期準備工作非常到位,所以美國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受此影響,歐盟與俄羅斯至今沒有表態,也沒向我們施加壓力。在不能出兵參戰的情況下,除了爲印度提供軍事援助之外,美國幫助印度的唯一辦法就是引導國際社會向我們施加壓力,迫使我們在沒有取得最終勝利的情況下終止軍事行動。事實上,美國確實在這麼做。薩利文已經前往倫敦。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美國國務卿將與英國相商討擴大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的事情。如果不出所料。美國將在迪戈加西亞培刮印度軍人,隨後向印度提供更多的高科技武器裝備。雖然暫時沒有收到薩利文反問其他歐洲國家的消息,但是這件事情生之後,美國國務卿肯定會改變行程安排,下一站就是巴黎。”

“要想拉攏歐盟,就得拉攏法國。”顏靖宇補充了一句。

閻尚隆點了點頭,這才翻開了文件。

“這就是我叫你們來的原因。”王元慶長出口氣,說道。“大規模戰爭中,平民傷亡在所難免。實際上,我們在這場戰爭中做得比以往都要好,打到現在,平民傷亡數字還沒有過印軍傷亡數字。當然。之前做得再好,也不能抵消現在的問題。按照外長的說法,這就是美國一直在尋找的理由。老顧說的沒錯,我們先要考慮不的是還會造成多大的傷亡,而是如何應對美國的挑戰。”

“美國要對付我們,攏歐朗與俄羅斯,而且井就得拉攏歐衛帆手??香菸。說道,“薩利文肯定會去巴黎。而且很有可能提前離開倫敦。除了外交問題,我們還得考慮輿論。”

“最好積極主動的採取行動,避免被動。”顏靖宇看了王元慶與顧衛民一眼,說道,“按照美國的做事方式,薩利文到達巴黎之前,會報道相關消息,開始大肆指責我軍在印度屠殺平民,爲薩利文的巴黎之行提供幫助。哪怕法國總統並不願意讓歐盟搭上美國號戰車,只要輿論轟炸開始,法國政府就得有所表示。只要法國的態度出現鬆動。歐盟其他成員國就會倒向美國。”

“先就要穩住法國。”葉致勝嘀咕了一句。

王元慶笑着搖了搖頭,說道:“不是穩住法國,準確的說,是通過相反的輿論爲法國提供拒絕美國誘惑的理由。”

“如果我們主動布消息,是不是太露骨了?”顧衛民朝王元慶看了過去。

“這也是我擔心的事情,問題是,我們耍佔據子動,就得積極行動。”

“或許某些中立新聞媒體能夠替我們說話。”閻尚隆提醒了王元慶。

“這不是一般的戰爭報道,而是涉及到幾萬平民無辜傷亡的人道主義災難。”王元慶看了衆人一眼,說道,“不知道大家想沒想過,就算我們出消息,如果沒有拿出具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也無法讓西方新聞媒體閉嘴。只要消息傳開。就將越辯越黑,到最後沒人會相信我們的聲音。”

“關鍵就是證據。”顧衛民嘆了口氣。

顏靖宇稍微遲疑了一下,說道:“既然是人道主義災難,爲什麼不能反其道而爲之?”

王元慶微微皺了下眉頭,示意顏靖宇繼續說下去。

“人道主義危機是雙向性的,不僅僅是我們在製造人道主義危機。”顏靖宇稍微停頓了一會,說道。“前幾天,孟加拉國就要求我們提供便利條件,爲戰區內的孟加拉族民衆提供生活必需品,確保八千萬孟加拉族民衆的基本生存權。幾個年來,特別是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孟加拉國一直在指責印度政府以極其殘酷的手段鎮壓孟加拉族。既然國際輿論想要得到人道主義災難的新聞,我們就提供相關的新聞。

顧衛民微微點了點頭,朝王元慶看了過去。

“這確實是一個轉移視線的辦法,而且有可行性。讓孟加拉國的新聞媒體去報道相關消息,比我們主動出手更有說服力。”

“必須得到前線部隊的配合。”顏靖宇補充了一句。

王元慶點了點頭,說道:“這事由國防部直接安排,讓項鋌輝聯繫裴承毅,爲孟加拉國的記者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孟加拉國的新聞媒體會按照我們的意願報道相關消息嗎?”葉致勝問了一句。

王元慶笑了笑,說道:“我覺的。完全沒有必要擔心這個問題。如果說,因爲擔心八千萬印籍孟加拉人拖後腿,孟加拉國政府在是否控制西孟加拉邦的問題上猶豫不決,那麼孟加拉國新聞媒體就要積極得多了。爲了完成民族統一大業,孟加拉國的新聞媒體肯定會藉此機會大肆炒作印度迫害孟加拉人的新聞,博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我們要做的,只是爲那些希望得到新聞的記者提供便利條件,其餘的事情,就讓記者去做,我們不要插手,也不能插手。”

見到王元慶態度堅定,時致勝沒再多說什麼。

“這只是一個辦法,肯定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必須找到更多的辦法。”

顧衛民滅掉菸頭,說道:“孟加拉族的人道主義災難只是冰山一角。相對而言,印度前些年重點打擊的不是孟加拉族要求獲得自治權的民族鬥爭運動,而是一直在鬧獨立的阿薩姆游擊隊。緬甸至今不肯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我們可以在阿薩姆游擊隊身上做文章。比如爲游擊隊提供更多的支持,讓印軍不得不對付游擊隊。”

王元慶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這個辦法。

“關鍵是怎麼做?”閻尚隆微微皺了下眉頭,說道,“印度境內的孟加拉族努力獲取自治權,不但獲的了孟加拉國的支持,還是印度的內部問題,具有合法性與合理性,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阿薩姆邦獨立運動有本質上的區別,沒有任何國家正式支持,而且是分裂印度的實質性行動,並沒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如果我們支持阿薩姆游擊隊,也就是變相支持分裂印度的極端主義組織。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公開支持分裂印度,肯定會對我國的國際形象造成嚴重負面影響,製造更多的外交難題。站在美國的立場上,恐怕美國總統正希望我們這麼做。”

王元慶的眉頭跳了幾下,神色也嚴肅起來。

“外長說得沒錯,我們必須謹慎處理這個問題。”顏靖宇支持了閻尚隆的觀點。

顧衛民暗自嘆了口氣,沒再多說什麼,因爲閻尚隆說得確實有道理

小比卞張旗鼓的幹。但是不等千什麼都不互元慶點生二根香菸,說道,“新聞媒體要的是什麼?不過就是能夠吸引眼球,能夠引起更多觀衆注意的新聞。西方新聞媒體想要什麼樣的新聞?肯定是戰爭對平民造成的巨大傷害。當年獲的普利策獎的那張照片喚醒了美國人的反戰意識,最終引了美國的反戰浪潮,讓美國政府不得不從越南撤軍。一張照片就能改變一個國家全體民衆對待戰爭的態度,那麼一堆照片,能不能改變整個西方國家對待戰爭的態度呢?局勢明顯對我們有利,對美國不利。只要我草還在加爾各答,美國的新聞媒體就別想的到現場照片,我們卻能讓那些願意報道其他新聞的新聞媒體獲得足夠改變所有西方國家民衆的照片。”

“問題是,到底該怎麼做?”葉致勝又問了一句。

王元慶淡淡一笑,說道:“裴承毅只留下一個軍對付印軍東北集團軍羣,把主力放到了其他方向上。雖然按照計戎小,他會盡快消滅印軍東北集團軍羣,但是看現在的情況。恐怕得讓他調整作戰計小,不要那麼重視印軍東北集團軍羣。當然,裴承毅是聰明人,知道這麼做的原因。也知道要用什麼辦法才能激起印軍東北集團軍羣的鬥志,讓這支脫離了大部隊的敵人在極端環境下做出極端的事情來。而我們要做的,不過就是調整一下兵力部署,同時讓那些渴望建立獨立自由國家的游擊隊員看到勝利的曙光,從而激他們的鬥爭積極性,爲摩拳擦掌的記者提供新聞素材。”

聽王元慶說完,葉致勝頓時啞口無言。

雖然這番略帶調侃的話看似輕描淡寫,但是決定了上億人的命運。

“老王,這麼做,是不是”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一部叫《現代啓示錄》的電影,是上個世紀。一名美國知名導演拍的越南戰爭片,還得了好幾項奧斯卡大獎。”王元慶抽了兩口煙,說道。“電影中有一個場景,數十架直升機從河面上空飛往不遠處的村莊。彈雨很快就吞沒了整座村莊,很多美國觀衆從中看到的不是美軍的強大。而是對戰爭的反思,特別是對美軍在戰爭中採取的極端手段的反思。”

顧衛民微微皺了下眉頭,不明白王元慶說這部電影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必須明白一點,那就是西方人的思維方式。”王元慶呵呵一笑,說道,“與我們的民衆不同。西方人更相信眼睛,更相信看到的東西,而不是傳聞。一幕血淋淋的戰爭場景對西方人造成的衝擊比一百部描寫戰爭殘酷性的都大得多。

只要我們能夠將戰爭殘酷的一面展現在西方人的面前,就能讓西方人。特別是那些早已不相信美國的西方人相信,我們起這場戰爭的正義性。”

顧衛民微微點了點頭,同時長出了口氣。

“有了新聞素材,還要搞好公關工作。”王元慶摸了摸下巴,說道。“日本戰爭後,西方世界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歐盟與美國在對待我國的基本政策上,出現了非常大的分歧。按照我的理解,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盟主要成員國均認爲在無法阻止我們成爲世界頭號強國的情況下,只有與我們合作,才能維護歐盟的根本利益。這些年來。我們與歐盟的經濟交往也很密切,特別是在我國完成了產業結構調整。由出口大國轉變爲進口大國。成爲歐盟最大出口市場之後,很多歐洲人看待我國的目光都生了變化。始終不要忘記,西方文明是一種現實主義文明,把利益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歐盟各國政府至今沒有在印度戰爭上表態,除了政府自身的意願之外,與民衆的態度也有很大關係。相信各位都記得,日本戰爭爆後,歐盟的反應吧?爲什麼此一時、彼一時呢?根本原因就是歐盟國家的民衆認爲沒有必要在印度戰爭上與我們敵對,從而使其自身利益受到影響。當然,這也與美國這些年來大力扶持印度、幫助日本。獨霸印度市場,使歐盟利益受到損失有很大笑系。左右擁有完善民主制度、新聞高度達的國家,新聞媒體先就愕符合民衆的胃口。我們提供了足以改變歐盟民衆對待戰爭的新聞素材,只要讓歐盟的新聞媒體把這些素材放到民衆眼前,我相信,歐盟自然會做出最能符合民衆要求的決定。”

“這樣的話,我們得做好相關準備。”

王元慶點了點頭,說道:“不要太露骨,儘量讓歐州的記者去掘新聞題材,充分揮記者的積極性。只在必要的時候施加影響力,引導輿論朝正確的方向展。”

閻尚隆點了點頭,表示明白該怎麼做。

“還有別的問題嗎?”王元慶看了衆人一眼,說道,“如果沒有別的問題,我就時接下來的工作重新分配一下。”

沒人提出異議,因爲王元慶抓住了關鍵問題。

第85章 靈活戰術第61章 奪權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53章 當務之急序十一秘密轉運第98章 最後一擊第84章 排兵佈陣第42章 大殺器第39章 笑傲長空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38章 孤注一擲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53章 不宣而戰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33章 雄辯第50章 未來戰士第44章 機械戰士第29章 野外求生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139章 初見成效第122章 命運的最後裁決第9章 針對性第88章 虎將虎軍第38章 戰爭跡象第26章 領袖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18章 點火第58章 高端之爭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29章 因果關係第31章 真情流露第31章 兩重天第16章 金錢操作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80章 歸隊第61章 山地之王第26章 領袖第15章 突變第37章 靜觀其變第20章 唱高調第91章 守株待兔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8章 一箭三雕第93章 政治進程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41章 明爭暗鬥第24章 驟變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5章 未來之眼第64章 繼續前進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13章 救場第14章 真實身份第81章 化危爲機第30章 布控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33章 命不該絕第17章 民族之翼第12章 鎖定目標第35章 絕路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51章 堅守第20章 圍殲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36章 牽制力量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6章 喧賓奪主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43章 藍天之主第83章 中東攻略第47章 多方因素第51章 醉翁之意第11章 大國的面子工程第91章 契機第79章 利益同盟第40章 難題第45章 坐享其成第20章 風聲鶴唳第17章 戰爭部署第59章 左右開弓第55章 非常閱兵第33章 戰爭降臨第44章 閉門決策第44章 最後手段第37章 登陸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6章 顛倒是非第72章 金融戰第32章 臨時搭檔第10章 巨大成果第44章 第一槍第36章 將帥離心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69章 前因後果第57章 主動與被動第56章 由海向陸第146章 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