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打草驚蛇

乍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羅斯是少數幾個擁有戰一刊卻系統的國家之一,可是俄羅斯的戰略防禦系統卻先天不足。

不可否認,俄羅斯擁有輝煌的航天史,第一個發射人造衛星、第一個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第一個建造軌道空間站等等,但是隨着紅色帝國在力世紀吶年代初轟然到塌,繼承衣鉢的俄羅斯並未將航天事業發揚廣大,反而愈發贏弱。

雖然在引世紀初,依靠前蘇聯的遺產與低廉的發射成本。俄羅斯在國際航天領域很是風光了一場,比如由美歐牽頭的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工作就大都由俄羅斯承擔。但走到出年代末,隨着共和國率先實現可控聚變核電站的商業化應用,使得航天發射成本迅速降低,俄羅斯不再擁有成本優勢,在國際航天領域的地位一落千丈,加上持續十多年的大蕭條。到刃年代末,俄羅斯在國際航天領域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

可以說,如果不是得到國家支持。以及擁有全球最爲龐大的資源寶庫。俄羅斯連航天大國都算不上。比如早在刃年代初,共和國與美國淘汰了傳統化學燃料火箭發動機,全面推廣氫氧火箭發動機,使航天發射成本降低了一個數量級,歐洲航天公司也在恐年代下半葉推出使用新型氫氧火箭發動機的“阿里亞娜7”型大推力運載火箭,加入了“低成本航天俱樂部”俄羅斯直到的年代初才推出了一種採用新型氫氧火箭發動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到2噸的型運載火箭,在舊多年後,也就是溺年才推出第一款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超過燉的大型運載火箭,正式加入“低成本航天俱樂部”。

導致俄羅斯在航天領域舉步維艱的原因只有一個,即電力技術落後。

衆所周知,新型氨氧火箭的關鍵不在於火箭發動機,而是廉價獲取液氫液氧,也就是如何降低電力成本。可靠的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即全面推廣普及可控聚變核電站,取代其他發電廠。可以說,低成本航天時代能夠在引世紀封年代到來,就是因爲可控聚變核電站在刃年代開始推廣普及,使得電力供應向無窮化發展的同時,讓電力價格無限趨近於零。從而使液氫液氧的生產成本降到零點附近。

必須承認,資源肯定是越多越好。

因爲擁有世界各國中最豐富的自然資源,所以俄羅斯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在逐步淡出國際航天發射市場的時候,爲了確保國家安全,俄羅斯當局一直以政府補貼的方式,鼓勵航天企業自主創新,並且通過推動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建設工程,爲航天企業提供訂單。問題是,政府扶持無法提高生產效率,也就無法降低發射成本。面對高昂的發射費用。在建設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時候。俄羅斯自然不像外表那樣財大氣粗。在各個方面前精打細算,儘量降低系統成本。因爲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航天發射上,所以俄羅斯當局首先想到的就是減少發射次數,準確的說,是降低系統質量,用最小的發射量來組建戰略防禦

統。

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實際意義肯定有待商椎。

衆所周知,戰略防禦系統本身就是超級大國的“燒錢機器”。根據共和國官方公佈的數據,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分爲三個大階段與八個階段,前後總共投入資金 田)萬億元。即便扣除通貨膨脹因素,以2田0年的幣值計算。也高達碼0萬億元。相當於當年共和國國民生產總值聯旺倍。雖然美國當局沒有給出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是其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總投入也不會低到哪裡去,以團年幣值計算,在田萬億到,兇萬億美元之間,大約爲當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5倍。

問題是,投入巨大是個問題,共和國與美國舍愕投入又是一個問題。

事實上,早在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與國家導彈防禦系統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共和國與美國就有相關專家提出。系統設計過於複雜,必然導致建設成本居高不下,如果能夠適當提高系統的整合度,就能在不明顯降低系統攔截能力的前提下大幅度縮減開支。因爲這兩套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略防禦系統在設計的時候均根據局勢變化,留有適當冗餘。比如戰略防禦系統設計時要求能夠一次攔截弛力個目標,分批次攔截則能對付上萬個目標,而到建成的時候。即便美俄法英以巴等等有核國家同時向共和國發起進攻,只要沒能在5分鐘內發射所有戰略導彈、準確的說。是所有攜帶了核彈頭的戰略運載工具不能在5分鐘內進入到打擊共和國本土的範圍之內,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就能將其全部攔截下來。且總體攔截成功率不低於慨,相當於在遭到 凹力枚核彈頭攻擊的情況下,只有駒枚彈頭漏網。

因爲在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後面還有戰區導卑防禦系統刀 與導彈攔截系統。而這兩套系統對來襲目標的攔截效率瞧世糊以上。所以漏網的助枚彈頭中,最多隻有5枚彈頭能夠落下,並且在共和國本土重要目標上空爆炸。以世界大戰的標準衡量,即便遭襲的是5座特大城市,也不會對共和國的戰爭潛力造成太大影響。

同樣的,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以及作爲戰役與戰術級別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與戰場導彈防禦系統也具有類似的攔截能力,基本上能夠保證在遭到全面核打擊的情況下,將損失降到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

因爲核大國都奉行捆綁政策。即在進行戰略打擊的時候,絕對不會僅僅針對敵國。而會對其他核大國、有核國家、甚至有能力製造核武器的國家進行毀滅性打擊,以確保在覈戰爭之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立即製造出核武器,從而成爲世界霸主。所以在全面核戰爭中,不管是共和國還是美國都不可能遭到其他核大國與有核國家的全面打擊。換句話說,真要爆發核戰爭,在共和國本土上爆炸的核彈頭肯定不會超沾枚。

由此可見,提高系統整合度,適當降低攔截能力不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實質性影響。

問題是,共和國與美國都沒有這麼做。

原因很簡單,提高系統整合度所產生的問題中,降低攔截能力只是其一,而且只是次要影響。從軍事系統的角度考慮,提高整合度對戰略防禦系統產生的最大影響應該是降低了系統的可靠性,也就是系統生存能力。

衆所周知,戰略防禦系統是大國的安全基石,更是大國在全面戰爭中的生存保障。

如此重要的軍事系統,肯定是對手的又號打擊對象。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共和國與美國在建設戰略防禦系統的同時,都將摧毀對方的戰略防禦系統當成頭等大事,不然也不會開發戰略防禦系統的進攻能力。如此一來,雙方在將戰略防禦系統向攻防兼備的方向發展的時候。都得致力提高系統本身的生存能力。事實上,正是這個原因,在天基攔截系統具有最佳作戰效能,而且能在不遭到攻擊的情況下,用最低的成本完成防禦任務的情況下,共和國與美國都沒有放棄空基與地基(海基)攔截系統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天基攔截系統是所有子系統中生存能力最差的一個,也是最容易遭到打擊的一個。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一個子系統上,也就不能稱其爲戰略防禦系統了。

問題是,天基攔截系統確實擁有最高的作戰效率。

受此影響,共和國與美國不但沒有放棄天基攔截系統,還在想方設法的提高天基攔截系統的生存能力。而最主要的辦法就是提高系統冗餘。並且分散部署,即便在部分設施遭到破壞的情況下,仍然具備相當的攔截能力。

可以說,這也是天軍建設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拿共和國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天基攔截系統來說,僅攔截部分就由加顆在軌衛星組成。加上探測系統、通信系統、校準系統、欺騙系統等等。整今天基攔截系統的在軌衛星超過了 幼顆。在這些衛星中,大部分都要求具備軌道機動能力,以及舊年以上的在軌工作時間,所以衛星的平均質量在舊屯以上,其中最大的超過3燉,最的也有噸。平均算下來,心口顆衛星的總質量在,勸燉以上。即便以共和國的航天實力。要將舊口燉的衛星送上繞地軌道。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更重要的是,這些衛星的平均服役壽命在舊年左右,也就是每,餅要更新一次。即便不考慮增強系統性能,每年也要發射總質量,。燉的衛星,也就是相當於用運載能力爲田噸的大型運載火箭發射20次。因爲並不是所有衛星都在近地軌道上工作,所以實際發射次數要多得多。

即便按照出次計算,一年用在衛星發射上的費用都高達數百億元,加上衛星本身的製造成本、地面系統的維護成本、人員費用等等,天基攔截系統的年均維持費用高達數千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田年共和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如果只是一次性投入,還不算大問題。要命的是,這是持續投入,即每年都要拿出國民生產總值的倪來維持天基攔截系統,持續幾十年,別說俄羅斯。就連共和國都承受不起。

由此可見,對俄羅斯來說,建設戰略防禦系統的唯一出路就是縮

因爲天基攔截系統在戰略防禦系統中佔大頭,所以控制天基攔截系統的規模,即提高系統整合度,成爲俄羅斯當局的不二選擇。說得不好聽一點,以俄羅斯的實力,即便俄羅斯當局知道這麼做等於自毀長城。也只能忍痛割愛,不然就只能放棄天基攔截系統,也就等於放棄了國家戰略防禦能力。

在儘量保證系統攔截能力的大前提下。提高整合度肯定得從削減輔助系統着手。臣 。就是把沒有必要單獨存在的輔助系統整合到攔靜銷飢小夫。以此減少航天發射量與日後的維持成本。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俄羅斯的天基攔截系統就沒有單獨的校準衛星,而是依靠全球定位衛星系統與設置地面定位站爲攔截衛星定位。又比如,俄羅斯的天基攔截系統沒有單獨的通信系統,而是通過爲軍事通信衛星網絡設置特殊命令。優先保證攔截系統的通信渠道來保證系統間的信息交換能力。事實上,探測系統與欺騙系統也是依靠原有的軍事衛星、或者直接整合到了攔截衛星裡面,並沒有形成單獨的系統。也就是說,俄羅斯的天基攔截系統,實際上就是一個只有攔截系統的單一防禦系統。母庸置疑。這種類似於光桿司令的攔截系統的生存能力肯定不怎麼樣。

正是如此,早在力年前二一些俄軍將領就聲稱,俄羅斯當局一再降低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投入,是在拿國家安全開玩笑。

在歷年之前,戰略防禦系統的問題還沒有引起俄羅斯高層的重視。

直到去年的哈薩克斯坦事件之後,俄羅斯當局才意識到,一套可靠的戰略防禦系統纔是確保俄羅斯國家安全的關鍵力量。在這個大背景下。俄軍組織了一次針對性演習,而的出的結論是,在全面戰爭中,俄羅斯的戰略防禦系統沒有生存的機會。雖然這一演習結果立即引起俄羅斯當局高度重視,但是事關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所以並沒公佈。而且在短短 年多裡,也很難使戰略防禦系統的生存能力得到實質性提高。????戰爭爆發前,所有問題還藏在水面之下。

戰爭打響後,所有問題都浮了上來。????因爲軍事通信衛星系統遭到攻擊。處於全面癱瘓狀態,所以俄羅斯天軍司令部根本無法向攔截衛星系統下處攻擊指令。也就是說,短短數分鐘,俄羅斯戰略防禦系統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就成了擺設。更重要的是,通信環節出了問題之後,俄羅斯天軍司令部不但無法瞭解其他軍事衛星系統的情況,還不敢貿然發起戰略反擊。雖然與克里妖林宮聯繫只需要幾分鐘,但是就在這幾分鐘裡,俄羅斯的軍卓衛星系統遭剩了毀滅性打擊。這其中。自然包括天基攔截系統裡的攔截衛星。

莫斯科時間侶點左右,契力亞科夫接到了天軍司令杜可夫的電話。????雖然俄羅斯總統的第二反應是最重要的戰略系統遭到突然打擊,而按照國家戰略反擊程序,應該立是發起反擊,即對共和國進行報復性戰略打擊,但是在開口前;契力亞科夫就冷靜了下來,因爲他知道。如果不是系統故障,而是共和國發起了戰略打擊,那麼俄羅斯的戰略報復就將成爲共和國全面戰略打擊的理由。拼戰略打擊實力。俄羅斯遠不如共和國,拼戰略防禦實力,俄羅斯更加比不上共和國。真要全面開打。恐怕所有射向共和國的戰略彈道導彈都會在俄羅斯本土上空爆炸,而所有射向俄羅斯的戰略彈道導彈,也會在俄羅斯的大地上開花。

也就是說,戰略報復,實際上就是自取滅亡。

冷靜下來後,契力亞科夫下達了第一道命令,即徹底查清楚軍事衛星系冷的狀態,確定損傷情況。

下達這道命令的時候,契力亞科夫已經在趕往戰略指揮中心的地鐵

名點舊分,契力亞科夫聯繫上被緊急接往另外一處戰略指揮中心的喬德諾維奇,以及其他得到重點照顧的要員,並且與衆人緊急磋商了當前情況。

由於局勢萬分緊張,討論5分鐘後。契力亞科夫就下達了最高戰略動員令,讓俄羅斯陸軍、海軍、空軍與天軍的戰略部隊進入最高戰備狀態,即做好發起攻擊的準備,能夠在接到命令之後立即發射導彈。

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命令。

俄羅斯仍然擁有數百枚戰略彈道導彈、數艘戰略潛艇與數十架戰略轟炸機,以及由這些運載工具攜帶的上千枚核彈頭。如果算上儲存起來。暫時還未銷燬的核彈頭,以及戰術核彈頭,俄羅斯的核實力不容覷。

問題是,面對這麼一支能夠毀滅整個人類文明的恐怖力量,共和國會掉以輕心嗎?

站在共和國的立場上,戰爭開打之後,摧毀俄羅斯的戰略打擊能力肯定是首當其衝的要務,而打擊俄羅斯的軍事衛星系統只是第一步,要達到目的,還要再接再厲,比如徹底摧毀俄羅斯的戰略武器系統。

要摧毀俄羅斯的戰略武器系統。就要確定俄羅斯戰略武器系統的確切位置。

要在上千萬平方千米的俄羅斯國土上找到那些導彈發射車,以及在數百萬平方千米的海域內找到幾艘戰略潛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引蛇出洞。當然,以實際情況來說,應該稱其爲打草驚蛇。弈旬書曬細凹曰迅姍)不一樣的體蛤

第23章 一反常態第133章 高地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93章 大轉折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36章 天助我也第106章 選擇第44章 死對頭第31章 愛國者第48章 中東攻略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39章 提前參戰第14章 懸疑故事第45章 雷霆一擊第105章 佔領區第49章 回心轉意第1章 激活第84章 戰火重燃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89章 雅浦海戰第41章 戰爭動機第90章 正面進攻第51章 輪迴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22章 空中爭雄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89章 狗急跳牆第28章 孰輕孰重第36章 致命決策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95章 火山爆發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20章 重大消息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94章 喘口氣第85章 戰略封鎖第62章 十萬火急第33章 壟斷經營第118章 低空力量第120章 膠着戰局第13章 亮牌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62章 絕對優勢第18章 責任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17章 高原槍聲第45章 風雨飄搖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63章 得意忘形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41章 針鋒相對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47章 明哲保身第51章 待價而沽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27章 世界大戰第63章 失控第11章 大國的面子工程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8章 猜一個準第17章 敏感話題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66章 來龍去脈第7章 最強團隊第28章 新思維第38章 多兵種聯合行動第85章 決戰跡象第63章 王牌的實力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15章 鬼把戲第12章 搭臺唱戲第40章 佈局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116章 大國舞臺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117章 好心幫倒忙第1章 時過境遷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32章 臨時搭檔第51章 醉翁之意第106章 選擇第11章 大國的面子工程第50章 試驗戰爭第21章 理想化第58章 風雨來襲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31章 出國作戰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76章 強將弱兵第39章 正中下懷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71章 民主表決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23章 找準目標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55章 新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