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最後一根稻草

每然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卡西利的死與美國情報機,但是從諸多相關線索中看得出來,卡西利死得非常蹊蹺。比如在他第二次去北京就醫的時候,負責他日常飲食的秘書沒有一同離開,並且在口月日,也就是卡西利病逝的前一天遭遇車禍,被一名喝醉了的司機開車撞死。

當然,真要說證據的話,軍情局手裡還真有一份證據。

在卡西利第仁次前往北京就醫的時候,軍情局就讓古巴安全部門提供了卡西利的血液樣本,並且委託北京大學生物工程系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其進行分析。在卡西利第二次到北京就醫的時候,軍情局再次索要了他的血液樣本,並且委託清華大學生物工程系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分析。兩份分析報告都表明,卡西利的基因存在嚴重缺陷,而且不是遺傳性質的先天缺陷,而是與後天影響有關。也就是說,是一些環境因素導致了這些基因缺陷。這兩份分析報告足以證明,卡西利是被人害

問題是,這樣的分析報告根本拿不上臺面。

雖然早在2世紀初,就傳言猶太人科學家根據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基因區別,研製專門針對阿拉伯人的基因武器,而且取得了突破。衆所周知,以色列身後就是美國,因此美國肯定能夠分享以色列的科研成果。到團年左右,軍情局收到情報。證明美國已經在秘密開發基因武器。而且主要針對黃色人種。事實上,早在力年,共和國就啓動了類似的基因武器研製計劃”而且將該計劃列入了“炎黃計發”之內,受到重點關注。但是在共和國與美國都沒有高度宣揚基因武器的情況下,軍情局不可能根據一個人的死,把“秘密研製基因武器”的帽子扣到美國頭因非常簡單。按照《倫敦條約》的附加條款,基因武器屬於與核武器同等級別的大規模滅絕類武器,受到絕對禁止。換句話說。只要有一個,飾約國秘密發展基因武器,其他飾約國就可以撕毀條約。以發展核武器或者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方式保護自身安全。

當然,這兩份分析報告也無法完全證明卡西利的死與美國有關。

事實上,就算共和國當局深信卡西利的死與美國情報機構有關,比如美國情報機構完全可以通過在車禍中喪生的秘書,在卡西利的食物中添加一些轉基因成分,從而使卡西利的健康急劇惡化。

以當時的情況。也只有美國有理由搞死卡西利。

不管怎麼說,隨着技術進步。特別是醫療技術進步,人類的壽命正在延長。根據聯合國在猛年做的一次調查,全球人均壽命已經由引世紀初的凹歲提高到了所歲,其中發達國家的人均壽命更是高達嘔歲,醜個欠發達國家的人均壽命爲乃歲,銘個發展中國家的人均壽命爲據歲,而冤個落後國家的人均壽命爲勻歲。在所有人中,國家高層領導人的平均壽命最長,其中發達國家的達到了懈歲。發展中國家的高層領導人也有口3歲。如此一來,只要卡西利的健康不出問題,肯定能活到吶歲以後。

也就是說,他還有力年在冉巴搞政治改革。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卡西利不想搞政治改革,不然在他從政幾十年內。不會一直對政治改革缺乏熱情。更重要的是,卡西利是卡斯特羅家族的領導人,任何將古巴推向民主社會的政治改革都會使卡斯特羅家族的利益受到損害,所以卡西利沒有理由搞政治改革。但是客觀的講,不是卡西利不想搞政治改革,而是政治改革的條件不成熟。即便站在卡斯特羅家族的角度考慮,在古巴的社會經濟發集到一定程度之後。只有政治改革才能使古巴邁向更高的層面,也才能使卡斯特羅家族獲得最大的好處。如果因爲缺乏民主而引發動亂,卡斯特羅家族不但不可能獲益,反而會成爲最大的受害者。

在2闖年之前,古巴確尖缺乏政治改革的基礎條件。

根據當時的情況,古巴社會上,大部分人都認爲,經濟改革已經使古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民衆生活得到根本改善,因此沒有必要搞更加激進、而且有可能導致社會動盪的政治改革。換句話說,在古巴民衆的基本認識得到提高之前,形成改革共識之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爲了一個不那麼現實的目標而放棄既得利益。事實上,這與共和國在刀刃年前的情況非常類似,即絕大部分民衆都認爲,在經濟改革的基礎上,只需要非常有限的社會體制改革就能確保國家繼續發展,不需要冒險搞政治改革。

問題是,到了。口年,特別是狂3年的動盪之後,很多古巴人的觀念都發生了變化。

從這個角安看,如果沒有發生後來的事情,即卡西利仍然活着,溺年上半年的政治動盪不見得是壞事。

換句話說,川;動盪!後,在古只搞政治改革的時機到來了。事實上,卡西利在8月份的勞動黨全體大會上討論政治改革話題,就是想摸清楚國內與黨內局勢,爲政治改革造勢。如果卡西利沒有死。而且活到吶歲以後,以他在古巴的影響力,就算不再擔任勞動黨總書記,也不擔任國家重要領導人。都能以“攝政”的方式完成政治改革。

這也正是美國最害悄的事情。

前面已經提到,古巴搞政治改革就會全面投靠共和國,成爲共和國的盟國。

實際上,在回年底的集約集團首腦峰會上,阿根廷提出將古巴從觀察國升級爲正式成員國的提議遭到否決的主要原因就是古巴的政治體制,當時包括巴基斯坦、泰國與馬來西亞在內的半數以上成員國都認爲。古巴是典型的“極權國家”其政治體制不但不符合集約集團的入盟要求,還會給其他成員國帶來危害。因此不具備成爲正式成員國的基本條件。根據這一情況,閻尚隆在2敏年月參加在哈瓦那舉行的首腦會晤時向古巴當局提出,應該在適當的時候搞政治改革,並且願意爲之提供一切幫助。

以當時的情況,古巴搞政治改革,唯一能夠效仿的就是共和國。

換個角度看,卡西利病逝之後,再也沒有人有能力在古巴搞政治改革。而且收穫改革成果。由此可見,真正想要卡西利完蛋的就只有美國。因爲只有這樣,才能讓古巴無法徹底投靠共和國,更不可能加入集約集團。要知道,一但古巴成爲集約集團正式成員國,就將成爲集約集團對抗西約集團的前沿陣地,成爲共和國軍隊的前進基地。就算白宮與五角大樓可以容忍,國會的議員也不可能容忍這樣的事情。

換句話說,只要走到這一步。不管誰住在白宮裡面,都會在國會的壓迫下出兵攻打古巴,從而使美國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打響與共和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問題是,搞死卡西利,也把美國推到了戰爭邊緣。

整個口月份,古巴的國內局勢都動盪不安。雖然在口月中旬的時候,古巴勞動黨選出了新的總書記,並且宣佈將按照卡西利的遺址,有條件、有步驟的推行政治改革,並且會在政治改革中充分聽取其他政黨與民衆的意見。但走到了口月底,除了哈瓦那、聖地亞哥、西恩富戈斯等大城市之外,古巴各地的局勢都失去了控制,甚至出現了針對國外遊客的惡性暴力事件。到舊月初,除了少數幾個拉美國家之外,包括共和國在內的衆多國家都將古巴列入“旅遊限制國”

也就在舊月初,共和國宣佈向南大西洋派遣第二支艦隊。

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支以一艘航母爲核心的艦隊,而是一支以兩艘航母爲核心的艦隊,加上之前已經到達加勒比海,正在委內瑞拉訪問的航母戰鬥羣,共和國已經向大西洋部署了一支由三艘航母組成的龐大艦隊。

要知道,這可是戰爭級別的海上部署。

雖然共和國並沒宣稱此舉針對古巴,也沒有直接挑戰美國,但是按照衆多西方新聞媒體的說法,這是共和國當局防範於未然的重要措施。要知道,力世紀必年代,美國就出動海軍封鎖古巴,迫使當時還是古巴盟國的蘇聯從古巴撤軍。即便以溺年的情況,美國沒有理由封鎖古巴。可是誰都不能否認,在某些情況下,美國很有可能採用當年的辦法。用流亡到美國的古巴人組成的軍隊打回古巴,成立愧儡政權然後再以接受愧儡政權邀請的名義出兵古巴。如此一來,在大西洋上活動的共和國艦隊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就算一支艦隊不可能奪取制海權,更不可能擊敗美國海軍,但是這支艦隊的存在,至少能夠讓美國在邁出最關鍵的一步之間好好考慮一下。

當然,共和國向大西洋部署這麼多戰艦,也會有負面影響。

別的不說,在美國國會議員看來。這就是明確無誤的挑釁行爲。

在共和國海軍的第二支艦隊還沒有進入大西洋之前,美國國會就通過了一份臨時性的法案,要求聯邦政府高度重視古巴局勢,並且授權國防部在必要的時候,動用包括戰略航空兵在內的軍事力量,確保美國在大西洋上的主導地位。按照這份法案,五角大樓有權在做前期部署。比如向加勒比海增派艦隊。

事實上,美國海軍確實這麼做了。

口月引日,共和國海軍的兩支艦隊在羅克斯羣島在加勒比海南部。屬於委內瑞拉附近海域會合,並且與委內瑞拉海軍舉行聯合演習的時候,美國就向加勒比海增派了第二支由鞭航母爲核心的艦隊,從而使美國海軍導共和國海軍在加勒比海的兵力對比達到了2比。

當然,雙方均沒有把海上對峙與古巴聯繫起來。

按照共和國的說法,共和國海軍是接受委內瑞拉海軍邀請,在加勒

”腆池區講行鍼對非傳統海安倉威脅的聯合軍事演習,並麼忱川第三國,而且演習範圍也非常有限,並未超出委內瑞拉領海。按照美國當局的說法,美國海軍向加勒比海增派艦隊,不是要阻止共和國艦隊北上。而是例行軍事部署。

問題是,沒人相信雙方政府的聲明。

就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古巴問題漸漸平息了下去。事實上,這也正是大國間消除分歧、避免戰爭的手段之一。不管怎麼說,美國當局在決定向古巴出兵的時候,必須考慮拉美國家的感受。在這一點上。共和國通過與委內瑞拉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明確無誤的告訴美國當局。如果美國搞垮了古巴,共和國就會策動包括委內瑞拉在內的衆多拉美國家脫離以美國爲首的國際體系,從而使美國後院徹底亂套。同樣的。在大西洋上,共和國沒有與美國進行軍事較量的資本,而且共和國海軍的實力仍然在美國之下,所以美國當局通過部署兩倍於共和國的艦隊。讓共和國當局知道,如果問題鬧大了,美國絕對不會善罷甘休,共和國也別想佔到便宜。

這種實力上的相互炫耀,足以讓雙方領導人冷靜下來。

當然,古巴的政治改革也不再那麼重要了。

根據後來披露的一些資料,在毖年舊月初的時候,共和國國家元首與美國總統通了7次熱線電話,共和國國務院總理與美國國務卿進行了3次秘密會晤。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間,共和國與美國的情報機構與國防部門交換了信息。根據軍情局的檔案,美國國防部明確表示,美國的底線就是古巴加入集約集團。換句話說,只要古巴加入了集約集團。美國就會採取軍事行動。當然,共和國國防部也傳達了相似的信息。即共和國的底線就是美國入侵古巴。正是如此,雙方的艦隊在海上對峙的時候,雙方政府已經達成秘密協議,共和國保證不讓古巴加入集約集團,而美國則保證在此前提條件下不對古巴採取軍事行動。

因爲這種國際政治交易都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的,所以雙方都沒有可能反悔。

準確的說,在戰略平衡被打破之前,雙方都不會撕毀秘密協議。如果戰略平衡被打破,這種性質的秘密協議也失去了意義。

正是如此,到舊月底,古巴局勢迅速冷卻了下來。

雖然仍然有不少國家在關注古巴的政治改革,特別是一些中美洲地區的小國,都希望能夠從古巴獲得讓國家發達致富的經驗。但是在兩個超級大國眼裡,與菲律賓一樣,古巴成爲了戰略平衡的支點。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共和國與美國離世界大戰只有一步之遙了。

雖然古巴危機沒有導致戰爭爆發,但是其影響絕對不可低估。

要知道,在古巴危機爆發的時候。正好是共和國與美國製訂貓射年度與歷到曰財年度財政預算的時候。

在當年7月底,共和國全體代表大會通過了一份總額高達億元的財政預算,其中有毖萬億元以國債或者赤字的方式支出。而在這份預算中,花在國防、以及與國防有關領域的多達幻萬億元,其中真接國防預算多達貿萬億元。可以說,這絕對算得上是引世紀中,共和國中央政府最龐大的一筆財政預算,而且也是增幅最大的一年。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8月底公佈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預算。與共和國一樣,美國當局也以發行國債與赤字開支的方式,將預算比例提高到2四隻國民生產總值的以上,其中又以國防預算爲主。雖然美國聯邦財政預算的增長幅度算不上引世紀之最,因爲在月年,美國聯邦預算就來了一次大增長,但是對美國來說,如此巨大的開支,意味着國家將加速進入戰爭狀態。

更重要的是,在鉅額財政預算後面,是雙方的備戰工作。

要知道,在共和國的紹萬億元的國防預算中,用來採購新式裝備的有歹萬億元,比例爲歷年之最。而在美國的舊萬億美元的國防預算中,用來採購裝備的爲。萬億,也是歷年之最。

當然,如此高的軍費開支,絕對會產生問題。

只不過,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短期之內,鉅額國防開安反而會刺激經濟增長。要知道,在歷次經濟危機中,大國都會增加國防開支。

問題是,過於龐大的國防開支都不可能持續下去。

以共和國導美國國防開支的增長速度計算,最遲3年之後,兩國的經濟都會因此而瀕臨崩潰。

避免經濟崩潰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把國內矛盾向國外轉移。

正是如此,幾乎所有人都在這個時候相信,共和國與美國的全面戰爭即將爆發。

第114章 突然襲擊第52章 重大收穫第9章 最高威脅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72章 金融戰第93章 鐵腕首相第27章 權宜之計第39章 地面戰鬥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26章 愈演愈烈第99章 兩難第37章 暗度陳倉第2章 分水嶺第43章 戰爭問題第80章 戰爭計劃第64章 穩重見長第63章 他山之石第35章 奇兵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16章 謀略第65章 隨機應變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81章 全面撤退第2章 分水嶺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3章 風聲漸緊第38章 大禍臨頭第22章 傳奇人物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29章 瘋狂備戰第51章 步步逼近第29章 瘋狂備戰第23章 戰略屏障第74章 情報網絡第44章 善後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13章 第一單生意第113章 倒計時第38章 自主決策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9章 艱難處境第23章 手到擒來第105章 佔領區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52章 出其不意第11章 定策第123章 覆滅第26章 秘密交易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186章 調兵遣將第24章 衆矢之的第94章 空中決鬥第56章 積極主動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64章 有條不紊第63章 他山之石第19章 高層會晤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98章 糧草先行第62章 權力歸位第30章 兩手都硬第5章 旋風戰爭第49章 大蕭條第96章 風暴高潮第38章 戰爭跡象第27章 擋箭牌第38章 孤注一擲第38章 初露頭角第30章 感恩戴德第36章 先進理念第37章 變策第67章 主力對決第6章 錢的問題第19章 分家大會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29章 別無選擇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42章 回心轉意第88章 虎將虎軍第93章 政治進程第45章 將計就計第56章 領頭羊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46章 家門不幸第126章 進攻號第26章 領袖第14章 婆羅門貴族第27章 海空對抗第58章 高端之爭第15章 鬼把戲第126章 進攻號第53章 巔峰之作第130章 登陸美國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69章 階段性勝利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35章 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