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得天之幸

聞言,陸思瓊只覺得呼吸一滯,似有漫天的委屈從胸腔裡涌出。

哪怕她知曉自己本是個不該存在的人,而她的出現勢必會影響生母聲譽、兩國邦交,使得皇室蒙羞,可再怎樣,畢竟是一條生命。

別人不惜她,她自己愛護自己。

即使明白她現在安安然然的長這麼大站在這兒,清楚那時候的太后娘娘並沒有如願打掉她,可那份怒意和氣憤,仍然壓抑不住。

她不由的輕顫起來,莫名就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蕙寧公主望了她一眼,想來也理解對方心中想法,只是這事情今兒既然同她開了口,便只能說下去,省的今後瞻前顧後。

“與突厥和親,事關朝堂。無論你母親願不願意,都只有出嫁這一條路。那時候她以待嫁爲由,被先帝關在寢宮裡,不準外出。

你母親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就沒受過這樣的委屈,起初連惱了許多日,母后每日得空就去她宮裡勸她。

後來,因爲寢不足、食不進,你母親倒下,也就是那次太醫就診,被查出有了身孕。”

皇家公主,做出這樣的事,後果無疑是十分嚴重的。

周太后當年亦氣憤無比,好生訓罵了幼女,誰知隆昌公主就是不肯透露孩子父親的隻言片語。

得知要墮其骨肉,更是抵死不從,又是哭鬧又是祈求。逼得周太后左右爲難。

她當然亦捨不得,但那種事要是告知了先帝,最後定然只有死路一條。

否則。怎麼與突厥交代?

唯有疾病而亡,纔可改和親人選。

見蕙寧公主說到這裡不再繼續,陸思瓊迷茫的又問:“然後太后娘娘決定不留下那個孩、”咬了咬下脣,接道:“不留下我,是怎麼做的?”

她許是早沒意識到,這些對話裡,他都是追問。連尊卑規矩都拋到了腦後。

蕙寧公主卻顧左右而言他:“那陣子凡哥兒剛滿週歲,我也能得空。便進宮去陪你母親。

母后讓太醫秘密配了藥,讓我親自督視你母親服下,我當時實在不忍,你母親聲聲“皇姐”求着喚着。最後便瞞了母后。”

這些年,一閉眼,她似乎還能看見隆昌和親之前滿臉淚痕跪在地上求自己的模樣。她往日高高在上、總是笑顏如花的皇妹,那時哭得那樣悽慘悲切,只爲了保住她懷裡的孩子。

蕙寧公主當年已爲人母,面對的又是自己的親妹妹,當然於心不忍。

姐妹二人自以爲可以瞞住周太后,誰知後來直到出嫁之前,周太后派袁醫女同行。方得知一切並未隱瞞過去。

周太后不過是另做了決定,因那時太醫亦說隆昌身子薄弱不宜用藥,才改了計謀。

實則那時候周太后雖爲太子生母。亦掌管六宮多年,然先帝遲遲未封她爲後。這種事畢竟牽連甚廣,如何都不能輕率。

便動了和親路上的心思。

袁醫女精通藥理,待隆昌公主被查出懷有二月身孕,又在宮中待嫁那幾月,等離開京城的時候已近五個月。

十多年前的官道並不似如今通暢。送親的隊伍在路上走走停停,又因刻意用“公主身體不適”的緣由拖着行程。待等孩子七個多月將入突厥境內前,袁醫女遵周太后旨意,用藥引產。

這亦是陸思瓊自幼多病體弱,直到現在也比不了一般女兒家康健的原因。

周太后當時的命令,是無論產下來的是男嬰女嬰,都只能是一個結果。

然許是隆昌公主往日不端公主架子,在宮中人緣甚好,對因家族變故而進宮做醫女的袁氏更曾施過恩惠。

袁醫女望着昏迷的隆昌公主,那擱在陸思瓊脖上的手並沒有掐下去。

隆昌公主近身的均是周太后親信,一路掩護,等她醒來之後詢問孩子時,只被告知誕下死嬰,望她節哀。

隨後隊伍進入突厥。

前夜裡,袁醫女失蹤。

她把孩子帶走,一路被追殺,最後還是逃回了京城。

蕙寧公主永遠記得那個冬夜,大地被銀雪掩蓋,公主府的後門冷瑟蕭條。

她步履匆匆的趕過去,看到了尚在襁褓中的陸思瓊,那時已奄奄一息,身子渾身發熱,可那模子卻像極了她的皇妹。

她亦是隨後才知道母后的那些計劃,對於其謹慎的心態,爲確保孩子不留在世,連袁醫女都一路監視,且又如此追殺,倒也並未過於意外。

深宮之中的手段:斬草除根。

可饒是那樣,在蕙寧公主後來描述孩子模樣給她聽的時候,還是起了惻隱。

畢竟是親外孫女,而那時候突厥已傳來了隆昌公主同老單于成親的消息,幼女成爲突厥的大閼氏。

時過境遷,又或是想彌補隆昌,周太后沒有再非奪走那嬰兒性命,而交由蕙寧公主與榮國公府照顧。

袁醫女那時候亦明白,唯有蕙寧公主纔可保住陸思瓊。

否則,以她的能耐,即使有些拳腳傍身,又怎麼躲得過大內侍衛的追殺?

她將孩子交給蕙寧公主後,便銷聲匿跡。

不只是擔心因爲背叛周太后而被追殺,更多的是,那位遠在突厥的隆昌公主不明就裡,定然以爲是她合着人將她的孩子害了。

是以,袁醫女化名妙仁,藏匿於榮國公府。

她確實怕被追殺。

陸思瓊不可能永遠無名無氏,否則無法在京中立足。

適逢周家姑太太、德安侯府的侯府夫人陸周氏在一次歸寧時。小女兒意外夭折周府,便將陸思瓊抱養了回去。

否則,陸周氏接連夭折二女。無論榮國公府再勢大,也是要受人閒言碎語的。

然旁人不知真相,陸周氏抱着隆昌公主的女兒,終日惶恐,憂慮難安,又只能在夜晚偷偷悼念親女,本就元氣大傷的身子這方油盡燈枯。紅顏早逝。

蕙寧公主將這些往事告訴了陸思瓊,當然刻意隱瞞了周太后趕盡殺絕的那一段。只道當時命袁醫女沿路照拂,特派了親信接生,待等之後將她送回了京城,交給榮國公府周家。

陸思瓊聽完。心中感慨萬千。

不過,對於眼前人一筆帶過的和親路上自己出生的事,也有所惑。

周太后早前還在宮中要用藥打掉隆昌公主的胎兒,怎的後來就真的肯罷手,還饒她一命?

總覺得事情轉折的過於奇怪。

她其實在幼年時曾跟着外祖母進宮過一次,那時候一直好奇,雖說外祖母也常常領着她與周家表姐妹去其他府邸,然而那次是深宮大院,按理說她是不能進的。

周太后在她的印象中。便是個分外和藹的皇妃,那時候只記得規矩不可失禮。現在想想,好似周太后那天便一直打量着自己。

她是想看看小女兒的孩子?

陸思瓊不是寬厚之人。對於早前決定要逼着隆昌公主打掉自己的周太后,瞬間沒了之前的好感,心中疙瘩亦是難免。

聽完這些,她不由好笑,自己那樣都能活下來,着實命大。

也怪不得家中祖母與父親每每提到榮國公府時總有些異樣。周家強勢,當年陸周氏將自己抱回侯府。爲防事情敗露,便只能過分的杜絕陸家人探視自己。

這便是換做任何人,也要生出反感的。

但周家、及陸周氏的那份恩德,卻是要牢牢記在心上的。

陸思瓊不是個不知感恩的人,就是此刻面前眼前人,這位親姨母,她都分外感激。

要不是當年她違逆周太后的意思,幫着隆昌公主沒有服下那碗藥,現在哪還有自己?

如斯想着,陸思瓊跪了下去,隆重的磕了個頭。

蕙寧公主後退一步,連忙彎身親自去扶起她,“你這孩子,這是做什麼?”她的聲音加了幾分鼻音,顯然牽出了早前對胞妹的回憶。

“當年若不是公主您,就沒有現在的思瓊了。”

得知真相的陸思瓊,心境複雜得很。

而最多的,便是感恩。

若沒有蕙寧公主、沒有師姑(袁醫女)、沒有榮國公府、沒有陸周氏、沒有德安侯府,她不可能活到今日。

得知了這些,她着實慶幸自己能活着。

從沒想過,原來,生命真的很難。這其中哪怕錯了一步,這世間都不再有她。

許是心態變了,她起身時的眼眸就有些空洞,整個人雖然正視着蕙寧公主,可懨懨無神,有些魂不守舍。

後者亦不逼她,畢竟這不是一件小事。

亦稱得上是一個打擊。

她拉着外甥女的手,心下也跟着惆悵,這麼多年過去了,終於以“親姨母”的身份站在對方身前。

兩人坐會原位,她親自替陸思瓊拭淚,口中安慰道:“好孩子,都過去了,別擔心。”

真的都過去了嗎?

若是真的過去了,今兒她就不會將真相告知。

畢竟不是什麼光鮮的事,如果秘密永遠只藏在那幾人腹中,豈不更好?

若真的過去了,呼韓邪就不會出現在京城,揚言還說要和親。

此刻,想到“和親”二字,陸思瓊就覺得心抽得緊。

以往聽隆昌公主代表大夏和親,是皇朝的功臣,世人談起來是如何的敬佩如何的推崇,說到底都是因爲事不關己。

如今得知那是自己生母,哪還來的與有榮焉?

就算過去十多年,可自己身世若是被公佈,突厥能受得了這份欺辱?

她突然內心一顫。()

第98章 懲處第158章 繼母第221章 帶你走第一百六十七八章第140章 處境第30章 能力第一百六十七八章第110章 體貼第199章 思念第120章 應親第80章 應付第111章 性急第102章 利誘第133章 賀喜第86章 趕來第39章 和諧第141章 嫡庶之別第81章 她是誰第133章 賀喜第210章 看望第163章 負責第103章 說明心意第144章 原委第187章 怨艾第136章 父女第182章 洞悉第231章 世子妃第44章 父愛第241章 母女第209章 等待第172章 赴宴第142章 辭別第95章 約嗎第239章 決心第65章 賓散第8章 信任第9章 施展第134章 心思第112章 公主之女第210章 看望第242章 意外有孕第185章 進宮第233章 絕配第104章 請自重第92章 求救第186章 周家之憂第46章 袒護第53章 遠離第137章 簡單粗暴第223章 告別第13章 來訪第117章 親近第44章 父愛第1章 遠客第34章 固執第200章 妙仁歸來第78 推敲第11章 拒絕第106章 疼惜第177章 認祖歸宗第9章 施展第14章 庶妹第165章 控訴第149章 淡然第140章 處境第55章 天倫第74章 扮拙第172章 赴宴第77章 八字第197章 賜婚第80章 應付第48章 私心第26章 嫉妒第211章 元宵第143章 相勸第63章 關心第91章 冷漠第103章 說明心意第30章 能力第28章 娶你第179章 破相第130章 知情第191章 打聽第3章 幼弟第3章 幼弟第81章 她是誰第207章 送嫁第119章 旁敲側擊第25章 答應第46章 袒護第149章 淡然第131章 聘禮第60章 意外第一百七十四五章第105章 怪我咯第172章 赴宴第2章 受寵第169章 開導第29章 玉字第37章 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