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兩河的重要性

馬木留克騎兵的騎射,一點也不比當初的蒙古人差。

而且馬木留克騎兵們更強的是,他們是職業軍人,可不是蒙古人那種半兵半牧的情況。

當年在西亞地區,就是馬木留克騎兵,將蒙古將軍怯的不花打的全軍覆沒,阻止了蒙古大軍入侵埃及,並且保住了阿拉伯世界。

若不是聽說過這些事,楊洪義也不會如此重視馬木留克騎兵。

當奧斯曼軍隊的兩側出現了馬木留克騎兵之後,楊洪義也特意的觀察了一番。

這些馬木留克騎兵們,普遍身着輕便的鍊甲,身背弓箭腰懸大馬士革彎刀。馬匹也比一般的戰馬要高一些,顯然都是專門培育的戰馬。

對於這些傢伙,楊洪義認爲這是奧斯曼除了火槍兵之外,最有戰力的兵種了。

如果明軍的騎兵與這些馬木留克騎兵進行肉搏戰,楊洪義是一點也不看好明軍的。

明軍騎兵雖然戰力也極爲強大,但是明軍更強的則是依靠自身的裝備。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楊洪義纔不會用鮮血去磨練自己手下的人馬。

“傳我命令,我軍的騎兵不得衝鋒,守住兩翼,以火槍射擊對方騎兵。”楊洪義直接傳令道。

當楊洪義的命令傳遞到了明軍騎兵那裡的時候,奧斯曼的馬木留克騎兵,已經在沙巴克的命令之下開始了衝鋒。

大地在顫抖,馬木留克騎兵的衝鋒受限於戰場的空間,並不能將他們兵力的優勢展現出來。

因此,這些馬木留克騎兵的隊形看上去有點擁擠,而且馬速也無法放開。

這樣一來,就給了明軍騎兵們可趁之機。

明軍的騎兵們紛紛舉起自己的火槍,開始了對馬木留克騎兵的輪番開火。

隨着明軍騎兵們的火槍開火,那些衝鋒最快的馬木留克騎兵則倒了黴,一個接一個的從馬背上摔下來。還有許多馬匹中槍,也會突然之間便前栽倒下,並將背上的馬木留克騎兵甩落地面。

這樣的情況,更是直接影響了馬木留克騎兵們的整體速度,並且在這種衝擊與碰撞之中,產生了不小的傷亡。

被明軍騎兵的火槍打死的人數,還不如落馬之後,被馬木留克自己人的馬匹踐踏而死的人多。

楊洪義此時命令火槍兵們繼續前壓,而火炮也緊跟在後。

隨着火槍兵方陣的前壓,這些火槍兵們也開始端起火槍,加入了對於馬木留克騎兵的射擊。

在這樣密集的火槍射擊之下,那些馬木留克騎兵根本就沒有多少抵抗力。最多依仗身上的鍊甲,抗住明軍火槍在稍遠處的射擊。只要接近到了一百步之內,便根本就沒有僥倖的可能。

雖然有一部分馬木留克騎兵也摘下弓箭,對着明軍的陣營開始吊射。可弓箭的射程如何能與明軍火槍的射程相比,完全就是徒勞的舉動。

此時明軍與奧斯曼軍隊之間的距離再一次拉近,隨着楊洪義熟練的指揮,那些明軍火槍兵便再一次讓出了身後的上百着火炮。

明軍火炮一響,沙巴克便知道再也無法對抗明軍。

他知道明軍是因爲火炮非常強大,纔會形成如此一邊倒的情形。但是知道歸知道,他卻毫無應對的辦法。

眼睜睜的看着手下的十萬奧斯曼大軍,面對只有四萬餘人的明軍,卻被打的節節敗退。

沙巴克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一看無法再戰,便立時命令全軍撤退。

看着對面的奧斯曼軍隊緩緩退去,楊洪義也並沒有讓明軍趨勢猛攻。

畢竟明軍的數量要比奧斯曼的軍隊少了一半還多,如果明軍的戰陣一旦脫節,後果可就不太好說。

而且那些馬木留克騎兵們,此時也已經退出了明軍火槍的射程,正在外圍不斷逡巡。

要是楊洪義露出破綻,只怕這些馬木留克騎兵,就會立刻撲到明軍的軍陣之中報仇了。

就在一進一退的這種情況下,明軍跟着奧斯曼軍隊一直到了迪茲富勒城下。

看到奧斯曼軍隊都退入城中之後,楊洪義命人給城裡射進去一封信。

在信中楊洪義斥責了奧斯曼威逼大明國丈,並借用大明國丈之名,連奪巴士拉與巴格達兩城。緊接着,又指責沙巴克貪心不足,居然出兵佔領了明軍直管的迪茲富勒,並屠殺霍拉馬巴德的居民。

楊洪義在信中向沙巴克要一個交待,要其交出屠殺霍拉馬巴德的兇手,並且要其退出所有佔領自大明勢力的城市。

否則的話,明軍會對奧斯曼帝國,展開報復行動。

看到了楊洪義的信,沙巴克冷冷一笑。

他也給楊洪義回了一封信,在信中答應可以退出迪茲富勒城,但是其餘的條件都不答應。巴士拉與巴格達兩城,本就是俺答汗與打來孫汗,從奧斯曼帝國奪去的。如今帝國收復失地,完全與大明無關。

如果楊洪義不滿意的話,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將會與明軍一直周旋下去。

對於自己的信,楊洪義本就沒有抱着多少說服對方的天真想法。他這樣做,只不過是例行公事而已。

得到了拒絕的答覆,明軍便立時在迪茲富勒城外架起了火炮。

一頓猛轟之後,迪茲富勒城的城牆便被火炮轟塌十幾丈長的一段。

隨着明軍火炮延伸射擊,城內的奧斯曼軍隊,根本就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守與反擊,只能眼看着明軍一步步的逼近城牆的缺口位置。

沙巴克爲了避免更大的損失,只能帶着奧斯曼軍隊退出迪茲富勒城,並且向着巴士拉的方向退去。

迪茲富勒這裡,已經沒有了作爲的可能。沙巴克知道,接下來就要面對明軍的反擊。

進入城中,楊洪義安排好了城中防務之後,便展開了兩河流域的地圖。

對於奧斯曼的主動挑釁,如果不予以足夠的回擊,必定會被對方所看輕。而一旦被對方看輕,那麼大明在波斯的統治就會因爲受到不斷騷擾,而產生動搖。

因此,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明軍對於奧斯曼帝國給予強有力的回擊。

但楊洪義也知道,這就是等於是兩大帝國開戰,輕易是停不下來了。

而且巴士拉與巴格達兩城的位置極爲重要,若是不掌握在明軍的手中,在楊洪義看來就是吃虧。不但明軍所佔據的波斯地區西南會受到威脅,就是交通上,兩河流域也比波斯地區的地面平坦和方便。

只要大明的海船在波斯灣的最裡面將物資卸下,順着底格里斯河出海口逆流而上,便可穿過巴士拉併到一直到達巴格達城。

從大戰略上講,兩河的重要性,比波斯地區對於大明還要重要。

第382章 老營城破第310章 繫於你一身第596章 雪上加霜第572章 有點傻眼第307章 大明的憧憬第508章 不想太麻煩第535章 烏拉第573章 真真可惡第34章 另有所圖第331章 進退兩難第238章 已經見過了第67章 爲了國本之位!第284章 只能是等第44章 景榮錢莊第343章 現在不殺你第547章 不要刺激失敗者第545章 好幾個頭銜第418章 總理大臣第454章 互爲獵物第518章 喀山必勝第329章 我要你幫我復仇第73章 是個有野心的第433章 難以及時第237章 太過猖狂第76章 借重你的才能第544章 鷸蚌相爭第28章 嗤之以鼻第385章 明軍必不在話下第364章 騎兵出擊第169章 鑿穿第586章 低調的塔赫馬斯普第73章 是個有野心的第401章 對馬島陷落第59章 全面鋪開第89章 修馬場第443章 良性循環第414章 替東瀛人口做貢獻第297章 華夏苗裔第492章 贖買升級第223章 新年第一本第185章 在下就是王泉第219章 召見李時珍第216章 甕中之鱉第550間 有過之無不及第189章 以解困局第288章 暹羅差頌第240章 吐魯番汗國第103章 塞外風雲起第588章 勝利嚮明軍傾斜第166章 幸不辱命第360章 不做白不做第562章 你可記住了第105章 血肉四濺第412章 放眼更大的天下第571章 不要輕易挑釁第506章 逃離殺戮場第513章 他們意欲何爲第186章 約見王直第271章 沒這麼折辱人的第75章 錢糧太多鬧的第563章 景郡王第5章 求求你,買了我吧第403章 退往報恩郡第185章 在下就是王泉第374章 重臣的cosplay第133章 此以退爲進也第466章 兩敗俱傷的結果第602章 陛下的計劃第580章 全體投降第393章 國賊第439章 搞清他們是誰第172章 王直那狗賊第176章 溺水第602章 陛下的計劃第382章 老營城破第84章 土人達魯第178章 陛下是缺錢了第272章 重要的點第346章 雙管齊下第355章 大師級的戲子第533章 有所依仗第178章 陛下是缺錢了第439章 搞清他們是誰第590章 三十二萬大軍第343章 現在不殺你第42章 萬萬不夠第112章 此功賞誰第550間 有過之無不及第554章 華沙的使者第581章 幾乎氣瘋第508章 不想太麻煩第337章 全都亂了第595章 羅斯人的英雄第171章 實心的第519章 接受天可汗的封賞第177章 揮霍無度第353章 卿可自御之第348章 相峙下來第29章 李成樑,你這吃貨!第108章 此戰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