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內附大明

柴田勝家此時帶着倭軍倉皇而退,丟下了兩千多具屍體與三千多傷兵。

這一戰下來,倭軍三萬人逃出來兩萬三千多人,又損失了足有六千餘人。

相對來說,柴田勝家的這一仗損失不是那麼大。但是從這一戰當中,柴田勝家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他在戰陣之上,看到了倭軍與明軍之間的巨大差距。越是往深裡想,就越是膽寒。

此戰的規模不能算小,而且地處山谷之中,除了雙方火銃兵硬碰硬之外,其他的手段並不多。柴田勝家能明顯的感覺到,明軍的火銃射程遠射速高。而且明軍實際上軍紀嚴明號令整齊,精神意志上並不比倭軍差。

以他多年戰陣的經驗,當然能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這代表東瀛傾諸島之力,也沒有抵抗明軍的能力。說什麼攻明,根本就是開玩笑。這件事回去之後,一定要在第一時間給主公寫信匯報。

勸阻主公趁早向大明稱臣雌伏,等將來把明軍的火銃製造工匠重金聘請到東瀛,再談與明軍交戰之事。

方大偉不清楚,只是這一戰,便將柴田勝家給打的心生怯意。見到倭軍退去,他也沒有讓麾下的將士追擊。而是命人打掃戰場,收攏倭軍戰俘。

對於那些倭軍傷號,方大偉是不會救治的。明軍自己都沒有足夠的醫藥,就不會當這個濫好人。

休息了一晚之後,明軍三萬餘人於兩天後到達了高原郡。

這裡雖然名義上是倭軍佔領,但只不過是幾個朝奸官員在治理罷了。明軍一到,連一銃都沒放,便將高原郡輕易拿下。

確切的說,是高原郡當地的大戶們直接將那幾個朝奸砍死,而後開門歡迎明軍。

大明在朝鮮的宗主地位深入人心,在朝鮮百姓的眼中,明軍就是王師。無論是是非對錯,還是人心所向,朝鮮百姓自然而然的只會選則心向明軍。

高原郡一入明軍之手,高原郡以北的各郡,即使明軍還沒有到達,也都傳檄而定。咸鏡道各郡治下,有勢力的大戶人家紛紛出手,將當地的朝奸官員拿下,送往明軍處。

方大偉可沒心思去管這些事情,而是將這些人都送往平壤,交給趙國忠去頭疼。

朝鮮戰局的變動,朱載坖在京城之中也能看到。對於朝鮮的情形他也在心中在盤算,到底如何處理纔會對大明有利,纔會使人心服口服。

請了三位閣老入宮,朱載坖在養心殿中端坐議事。

朱載坖看着徐階、呂本、高拱三人,“此次請三位閣老前來,便是要議一議如何處置朝鮮。此地與遼東接壤,渡海即到山東,雖爲藩國卻直接我大明腹心之地。今東瀛兵叩朝鮮,實爲劍指大明。若不能將朝鮮握於我大明手中,實不能讓朕安寢啊。”

高拱是朱載坖的老師,他聽到朱載坖這樣說,便知道自己這個學生的意圖了。

“陛下,臣以爲朝鮮既然如此重要,便直接納入我大明治下便可。”高拱微微一頓,接着道:“今遼東已是重鎮,朝鮮君臣又甚是無能。若無東瀛入寇之事,或可留着朝鮮。但是眼下與東瀛交戰,要這朝鮮君臣還有何用?所謂藩國即藩籬之說,實在是成了笑話。”

大明之所以能容得下週邊小國,便是因爲這些小國奉大明爲宗主,承諾世代友好,併爲大明的屏障以護大明邊境的安寧。如果這些事情都沒做到,這種藩國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徐階沉吟了片刻,躬身道:“陛下,老臣以爲,如此便取消朝鮮李氏對朝鮮的統治,是不是過於草率?若是朝鮮上下臣民鬧事,對我遠征朝鮮與東瀛作戰的將士,恐怕極爲不利。若是與東瀛交戰遷延日久,只怕耗費錢糧更是無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鮮無能,但我大明不可不仁義。”

呂本此時卻誰的觀點也沒支持,他沉聲道:“陛下所慮者,不過是朝鮮君臣無能。以老臣之見,不如派遣我大明能吏前往朝鮮爲官,而名義之上,仍以李氏爲王。待擊退東瀛,則可廢李氏之王位,以朝鮮之土內附大明。”

想了想,朱載坖才道:“三位閣老都說的有些道理,但是朕卻不想拖泥帶水遷延日久。當斷不斷,便會自亂陣腳。若此時無東瀛侵朝,或可緩圖之。但正因倭軍肆虐,我大明纔可堂堂正正的入主朝鮮。李氏所做所爲,豈止是令朕失望,只要將其君臣棄國棄民而逃之事公諸於朝鮮,怕是立刻就是萬民唾罵的下場。而朝鮮百姓只有兩個選擇,一是選我大明,二是選東瀛。這等情形之下,你們覺得朝鮮百姓會選哪邊?”

“自然是選我大明。”高拱笑道:“我大明爲天下共主,在朝鮮臣民百姓心中,早已經深孚衆望。東瀛殘暴嗜殺,朝鮮上下早爲其所荼毒甚苦。若我大明驅東瀛後放棄朝鮮,他們也不會再立李氏爲主。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朱載坖看了看這三位重臣,“呂閣老所言,甚得我心。朝鮮不管如何,不能無官治理。我明軍所佔據之地,便要由我大明的官員治理。此事便由呂閣老負責,選拔精幹官吏前往,務必任用實心用事之人。”

徐階看到朱載坖決心已定,便拱手道:“陛下,在洪武年間,曾有朝鮮儒生往南京參與科舉且高中。只是委任縣官之後,因言語不通而不能任事,後迴歸於朝鮮。可見朝鮮其時對於我大明並無見外之心,只是礙於言語差異才作罷。陛下也可委任朝鮮讀書人爲官,其也必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大義。這些讀書人若無好處,必然會心有不平而多事。”

到這時,朱載坖才點點頭,他對徐階的說法也是頭一次知道。若是這樣,大明在朝鮮的統治基礎其實早就打好,只要直接委任當地讀書人便可。

第455章 形成對峙第563章 景郡王第163章 養心殿裡不養心第534章 東家看得很遠第542章 向您表示敬意第469章 耶列茲城外第346章 雙管齊下第162章 要出大事了第510章 全憑將軍做主第279章 顧承光回京第186章 約見王直第242章 兵出西北第541章 倫敦陷落第52章 官錢私造第16章 願爲殿下前驅第281章 君王體面第241章 其敢拒否第126章 我要入股第17章 殿下真黑啊第154章 王直的想法第230章 單方面的血戰第80章 無冕之王第25章 如此店鋪第602章 陛下的計劃第54章 不可揣測第6章 發生何事第533章 有所依仗第505章 還不死心第459章 天馬第531章 很有可能第271章 沒這麼折辱人的第278章 建得小了第185章 在下就是王泉第231章 天朝不能不管第40章 陛下臉上無光第564章 以利誘之第302章 萬里洋行第480章 薩非王朝第195章 殿下所指第36章 不敢亂講第27章 一片譁然第439章 搞清他們是誰第415章 大勢已去第394章 滿滿載第507章 武的不行來文的第519章 接受天可汗的封賞第66章 所謀者大第11章 我有一計第311章 春風般溫暖第204章 癡人說夢第229章 濃煙烈火第529章 只有借你人頭了第224章 請陛下三思第471章 得不償失第5章 求求你,買了我吧第189章 以解困局第346章 雙管齊下第32章 一條退路第184章 主動上奏第89章 修馬場第24章 陳情第559章 希望和平相處第486章 連鎖反應第349章 慘絕人寰第157章 居然是真的第196章 永定門破第598章 蘇萊曼大帝駕崩第176章 溺水第194章 議事推舉第398章 援軍入朝第208章 活着回來再說第86章 初立營盤第48章 治世良醫第99章 託兩位的福第270章 米格爾第25章 如此店鋪第563章 景郡王第103章 塞外風雲起第321章 請大人孤身進城第214章 遇阻大黑河第63章 一套一套的第56章 蓋世偉業第384章 莫要放走一個第234章 動念微服第367章 劃分四省第279章 顧承光回京第351章 簡直該死第551章 庫爾蘭戰敗第361章 當知因果第53章 都給老子滾蛋第77章 如此應該可行第282章 全民衛生第587章 選擇方案第145章 重振朵顏衛第408章 不惜玉石俱焚第399章 草草稱王第198章 謀反一次試試第198章 謀反一次試試第297章 華夏苗裔第169章 鑿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