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兵出西北

這樣一來,兵部尚書與禮部尚書吳山等人,便再沒話說。

朱載坖這麼安排,一文一武一張一弛,很是得當。

烏司藏,本就爲大明領土,駐兵於其地,他纔算放心。西方世界的殖民活動已經開始,若是不注意的話,很可能自己的領土就被人拿去。

目前是隻是鞏固領土,而擴大大明的疆土,已經在朱載坖的計劃之中。

朱載坖下旨,召集烏司藏各教派頭人,來京接受封賞。

同時派人送去一些綢緞茶葉金銀器物等禮物,這表示皇帝對於他們的榮寵,而且並無惡意。

至此,朱載坖的目光轉向工部尚書雷禮。

“雷卿,朕欲在薊鎮之外武烈河邊建一所行宮,名爲避暑山莊,此地便命名爲承德吧。”朱載坖又看向兵部尚書楊博道:“可着兵部派薊鎮官兵先期前往,固其防務。”

戶部尚書方鈍這時有點不樂意了,他出列道:“陛下,朝廷雖然財稅大幅增加,但是不可如此揮霍。陛下若修行宮,亦不可修至關外之地。陛下至此行宮避暑之時,而蒙元來犯,豈不是將陛下置於關外險地。”

楊博也勸阻道:“陛下,我大明雖然是天子守國門,可也不能輕置萬金之軀於蒙元鐵蹄之前。”

閣老呂本也急忙勸道:“此事太過兇險,陛下怎麼可以如此任性。若修避暑行宮,可於燕山之中擇一景盛之地修之。”

朱載坖擺了擺手道:“朕修個行宮,並非只是爲了避暑。今日下旨,請烏司藏各教派頭人前來,到時亦可同往避暑山莊。同時,朕還要召見朵顏部的影克汗。使其皈依烏司藏之佛教,亦可在草原廣爲傳播。”

“即使如此,也有些危險。”徐階拱手出列道:“陛下在京城之中,亦可做這些事。”

“非也,若是於京城之中召見這些人,便顯得疏遠了。”朱載坖很是堅定,“彼爲烏司藏與大漠草原各部的頭人,或行走於高原,或常年耽於馬背,豈可願受大明禮儀之約束?避暑山莊便是爲此而建,地處關外使之安心,從而納誠。朕命名此地爲承德,便是使之承接我大明恩德之意。”

殿中的臣子們,這下子也沒話說。原來陛下並不是任性,而是藉着避暑山莊,有着自己的謀劃。

“成祖曾言: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朱載坖接着道:“我爲太祖成祖子孫,豈能不繼其遺志,以遠邁漢唐爲己任?”

“徐階願爲陛下前驅。”徐閣老這時兩手一拱,深深一躬道。

呂本與高拱也同時對朱載坖行禮。

其餘的六部尚書,則只能躬身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由雷禮這個戶部尚書親自出面,督促修建避暑山莊。

朱載坖這並不是一時興起,他這麼做,便是要籠絡烏司藏的教派頭人們。同時也讓佛教傳入蒙元,使蒙元之人的戾氣得到化解。

其實真實的歷史上,從烏司藏往蒙元引入佛教的是俺答汗。只是俺答汗被朱載坖派兵趕走了,只能他自己親自來做這件事。到時派兵保護烏司藏的教派頭人們去草原傳教,便是名正言順之事。

大明西北,楊洪義帶着兩萬兵馬正往沙州而去。

過了嘉峪關,便出了大明所控制的區域。再往前走,便是玉門關。再過了玉門關,纔是沙州,也就是後世的敦煌。

天氣正熱,大軍所過之處黃沙揚塵。

幸好明軍都有制式的四輪大車,可裝載更多的輜重糧草,還有飲水。不然只這一路的乾渴,便會要了這兩萬明軍的命。

當看到玉門關,楊洪義的臉上便透出不可置信之色。

玉門關只剩下破破爛爛的殘垣斷壁,哪裡還有關城的樣子。只有還沒倒塌的城門上方,還有玉門關三個字依稀可以認出來。

待過了城門,便看到一些低矮的土屋,零散在關城之中。雖然路面上的土大,但是能看出來,這裡並不是沒人居住。

但是城關之中靜悄悄的竟無半點活人聲息,就是炊煙也不曾冒出來,就象是一座死城一般。

楊洪義的身後,有旗手舉着紅底黃字的大旗,上書大明二字,甚是醒目。整個玉門關肉,只有明軍的腳步聲,和大旗在風沙之中飄蕩,烈烈做響。

待到楊洪義他們這些明軍快要穿城而過之時,纔有些土屋的門被推開,有人從門縫之中觀望。

忽然之間,有間土屋的門被咣的一聲拉開,顯然開門之人用力極大。

“是明軍!明軍!”一個蒼老不堪的老者,從屋內衝了出來。

這老者雖然穿的長袍,可是口音卻是正宗的西北漢話。

沒等這老者跑到明軍之前,便有兩名明軍的兵丁出列,將這老漢架住。

楊洪義微微皺眉,目光在玉門關內掃視了一週,沒發現有什麼異常,便讓人將這老者帶到自己面前。

“明軍、明軍,是我大明的軍隊回來了……”老者突然放聲大哭。

雖然還沒問話,但是楊洪義從這老者口中的話也能猜出幾分。

“老丈可是漢軍?”楊洪義命人放開老者,他問道。

老者用粗糙大手抹着眼淚連連點頭,“正是、正是,小的吳興,曾爲沙州衛伍長,見過將軍。正德十一年時吐魯番汗國滿速兒汗帶兵來攻,沙州陷落。小的當時被打暈所擒,淪爲奴隸人,距今已有四十三年。老漢本早該死,可是同伴都陸續死光了,卻還留着老漢獨活。本以爲老漢再無看到明人之日,誰成想、誰成想我大明軍隊又回來了!”

說着話,老者便又忍不住淌淚。

但還有一個情況,與吐魯番汗國所說情況不同。本應歸還大明的哈密衛,已經被瓦剌和碩特部所佔。

第39章 通州無戰事第420章 囊中之物第79章 工匠還要讀書第602章 陛下的計劃第349章 慘絕人寰第583章 狡猾的李成樑第330章 分頭進擊第323章 汗國使者第138章 或可招安第547章 不要刺激失敗者第254章 追擊和碩特第550間 有過之無不及第466章 兩敗俱傷的結果第38章 大亂將起第599章 約瑟夫一世第40章 陛下臉上無光第488章 亞穆納河邊第289章 大明不白管飯了第575章 馬木留克騎兵第447章 結成盟約第470章 圍追堵截第400章 你要明白第553章 不能接受訛詐第365章 上帝保佑第418章 總理大臣第249章 要修英烈壇第185章 在下就是王泉第549章 這是不行的第597章 尷尬不已第56章 蓋世偉業第450章 雙重身份第54章 不可揣測第185章 在下就是王泉第53章 都給老子滾蛋第579章 丟了先機第157章 居然是真的第586章 低調的塔赫馬斯普第16章 願爲殿下前驅第471章 得不償失第302章 萬里洋行第470章 圍追堵截第281章 君王體面第486章 連鎖反應第352章 買賣的是國家第288章 暹羅差頌第175章 接受招安第185章 在下就是王泉第252章 送入玉門關第18章 不似人君第304章 一亂才能一治第426章 新長安第475章 一點心意第96章 真乃爽快人第184章 主動上奏第89章 修馬場第216章 甕中之鱉第539章 他有嗎第133章 此以退爲進也第164章 杮子撿軟的捏第446章 扇風點火架秧子第64章 此人不可留第221章 恩威並施第100章 你都在搞什麼鬼第356章 還是算了吧第263章 本末倒置第181章 張居正第194章 議事推舉第398章 援軍入朝第435章 不會漏網第490章 天可汗長鞭第537章 閣下可以去大明第199章 當仁不讓第110章 這小子很坑啊第301章 讓臣也去第267章 脫木河之戰第59章 全面鋪開第69章 真乃明君也第63章 一套一套的第4章 成國公世子第44章 景榮錢莊第510章 全憑將軍做主第547章 不要刺激失敗者第366章 百姓皆苦第184章 主動上奏第477章 飛到了空中第585章 同樣狡猾第335章 兩相比較第590章 三十二萬大軍第112章 此功賞誰第484章 萬軍橫掃如卷席第233章 擋了財路第225章 衆卿選一個吧第478章 直布羅陀第335章 兩相比較第552章 還不算完第382章 老營城破第457章 給大明製造一些麻煩第342章 中南風雲起第190章 很是冷淡第265章 幸會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