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

“末將等不負所用,痛殺蕃賊於青海,京觀築於海南,骸與山齊!歸來複命,恭請雍王殿下垂教!”

黑齒常之率領河源衆將入前作拜,甲衣雖然已經經過了一番清洗,但仍殘留着一些大戰所留下的痕跡。

李潼入前扶起了黑齒常之,並對衆將說道:“蕃國久躁於邊,此前雖有用事,但卻憾難全制。今燕國公與衆將士大破蕃賊於青海,再次揚我國威,能與諸位相謀於事、成此壯功,我亦幸甚!有此精勇甲伍,家國更復何憂!”

城外迎師,歸府奏詳。返回鄯城州府後,黑齒常之並衆將便開始就此戰的過程與斬獲等等諸事進行詳細的奏報。

當講到吐蕃放棄莫離驛的優勢地形、主動向王孝傑米柵發起進攻時,黑齒常之又不吝對雍王計略大加誇讚:“此戰吐蕃本以勢衆,更兼主場爲戰,若非其主動求戰,勝負實在堪憂。今戰事初步了結,述論功績,雍王殿下應以運籌居首!”

這麼說也絕不是在拍雍王馬屁,此戰之所以能夠得勝,其中一個最大的契機就是吐蕃被迫放棄其本來的陣地。只有做到了這一點,纔將不可能變爲了有可能。

特別衆將在戰場上領略到吐蕃軍衆的悍勇兇狠之後,對此有着更深的感觸,絲毫不覺得此戰雍王居於首功是什麼誇大之辭。

聽到衆將這麼說,李潼也只是矜持一笑,心裡自然也是高興得很。

這一場戰事他雖然沒有親自上陣督戰指揮,但也的確可以稱得上是殫精竭慮。眼下這樣一個結果,除了一番努力收得回報的滿足感之外,他也依稀感受到面對欽陵這樣的對手,該要如何克敵制勝。

欽陵在戰場上自有一股近乎直覺的敏銳天賦,能夠打出各種常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輝煌戰績。但與此對應的,則就是他的大局觀有些相形見絀,起碼不如其軍事才能那麼光輝耀眼。

欽陵所有的功業都是建立在其父兄所開闢的大局基業之上,在祿東贊父子大權獨攬、內外配合之下,吐蕃迎來了第一個擴張的高峰期,在區域周邊戰績輝煌至極。

可是隨着父兄離世,當欽陵開始主持大局的時候,其能力上的短板便凸顯出來。儘管在西域方面與大唐反覆糾纏,但始終都沒能獲取到戰略上的優勢,一旦大唐提高了對西域的重視、加大投入,四鎮秩序便重新建立起來。

至於在青海方面,基本也就是維持着承風嶺之戰後的局面,幾乎沒有了什麼新的開拓。大唐在隴右僅僅只是以河源軍爲中心構建起防事體系、沿赤嶺進行設防,至於青海南部的黃河九曲之地,則就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管控。

但就算是這樣,吐蕃的力量仍然沒有向九曲之地滲透太多,反而九曲之地的胡部們對吐蕃多有牴觸。

十幾年時間裡,外戰上幾乎已經無功,國中更是叛亂叢生,大大破壞了祿東贊與贊悉若在位時所營造的秩序與局面。欽陵因此被國中的動亂牽扯了大部分的精力,未能集中全力繼續向外開拓。

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雖然有很多,但也說明欽陵在執政的大局觀方面的確是天賦不高,甚至可以說很差。

哪怕其人在戰場上仍然表現優異,但權傾一時、執掌吐蕃國運長達將近五十年之久的噶爾家族,最終也毀滅於這個吐蕃戰神之手。

講到兵法韜略,李潼自不是欽陵的對手。但兩大強國交戰,決定勝負的元素從來都不止於此。大唐同樣新經政變動亂,特別作爲關中核心的長安也是亂局方定,對於隴右幾乎不能提供任何的有效幫助。

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潼能夠更快捷、更有效的將隴右人物集結調度起來,使得唐軍有足夠的力量向青海進行開拓。

講到戰略大局上的調度,李潼也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他就是能夠吊打欽陵。

當然,發現欽陵這一能力缺陷的,也並非只有李潼。起碼歷史上以反間計成功搞掉這吐蕃第一權門的郭元振,還有吐蕃那個少時繼位、壯年集權的贊普赤都鬆贊,他們對欽陵的缺點都有着深刻的洞悉,並各自做出了出色的針對。

你動輒在戰場上開無雙、戰無不勝又怎麼樣,老子們弄死你,甚至都不需要刀兵施用。

當然,具體到今次這一場戰事上,李潼對隴右的調度整合也僅僅只是提供了一個可能的基礎而已。之所以能夠獲勝,黑齒常之與衆將士們浴血奮戰纔是最直接的原因。

特別當聽到欽陵主動放棄對王孝傑米柵的攻打、以此引誘唐軍出軍追擊的時候,李潼也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他倒並不覺得欽陵此舉只是純粹的誘使唐軍來攻,畢竟追不追擊主動權在於唐軍,勝負如何並不可完全寄望於上。

假使唐軍繼續持戰略保守的姿態、不作追擊,可能欽陵也就直接撤回了海西。若勢不可強爭,懂得適時放棄也是爲將者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

對王孝傑米柵的進攻雖然無果,但起碼也讓欽陵認識到唐軍此番進逼青海並非輕率妄舉,是的確有着與這一目標相匹配的戰鬥力,接下來再作攻戰時便需要更加的重視。

但唐軍還是攻了出去,這也給了欽陵一個反敗爲勝、扭轉戰事的機會,自然是要加以利用。

對唐軍而言,能夠在王孝傑米柵成功擊退吐蕃的進攻,當然也算是初步完成了戰略意圖,鞏固住了唐軍對海東地區的佔領。但也只能說是基本完成,海東這一塊雞肋之地,並不足以徹底扭轉青海周邊兩國對抗的優劣局面。

所以在敵軍頹勢盡顯的情況下,勇作追擊、繼續擴大戰果也是一個當然之選,哪怕這是一個明明白白的計謀。

但當聽到衆將爲了請戰、居然直接觸犯黑齒常之這個主將的威嚴,李潼還是隱隱皺起了眉頭。但他也並沒有就此發作出來,因爲這件事本身就很複雜。

所謂的軍法如山、令行禁止,僅僅只是存在於兵法理論上的一種狀態,現實中一旦要如此要求,那是完全不顧與抹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所謂的軍隊就是一個純粹的殺戮機器,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這也只是鍵法論戰的一個標準,不要說做不到,即便是能做到,都要破壞掉。

將領爭功的惡性現象,在軍隊中是杜絕不了的。不要說在這冷兵器時代,哪怕在後世影視作品中,獨立團李雲龍還擁有衆多擁躉呢。

現象杜絕不了,關鍵就要看主將臨場的處理。如果處理得好,那也無傷大雅、甚至還有可能獲得意外的收穫。如果處理的不好,說不定就破壞掉大好局面,反勝爲敗。

別的不說,單單黑齒常之作爲主將於垂拱年間對戰突厥的時候,就被豬隊友坑得挺慘。至於王孝傑,則就更不用說了,熱血上頭莽起來,所謂的戰略配合對他來說就是不存在的。

至於主將要如何處理這一問題,也與各自的性格與處境有關。像是李潼在兵進關西的時候,直接就在藍田縣的藍橋驛砍了幾十人,樹立起其執法嚴峻、軍令如山的形象。

但黑齒常之如果當時敢這麼幹,且不說當時部伍反應如何。後方的李潼哪怕再怎麼信重其人,心裡都要打鼓,你這要上天啊?爲上者,唯生殺之權不可輕予。

軍令如山是不假,但處事必須要有彈性,該要如何統率部伍、確保主將軍令威嚴的同時,還能靈活運用部伍的能動性,從而獲取最終勝利,否則名將便不稱名將。

軍法是死的,但執法的人是活的。賞罰自出於我,恩威自然彰顯,安祿山也是這麼玩的。

李潼早有當家做主、自立門戶的念頭,所以刑賞分明、不作收斂。但他行事如此,並不意味着就樂意將這一權力分給屬下。

既然知道了有着這樣的糾紛,該處理還是要處理。眼下全軍大勝,倒也不宜過分苛責衆將。

略作沉吟後,李潼便沉聲說道:“事發於戰陣、了於戰陣,不必結成於入奏朝廷的功表。但爾等諸將爭強觸威,則不可不懲。大軍新勝,不宜刑枷折損士氣。這樣罷,無論朝廷封授如何,我要削減你等違令諸將三成賞格。削減之份,幕府絲縷不留,納於長安故衣社,在朝廷恩恤之外對此場戰事傷損營卒另做撫卹。”

當時爭強追擊,結果卻遭到吐蕃軍衆的反殺,一些將領直接便戰沒於陣上,憑着主將黑齒常之悍勇無匹的表現激發起將士鬥志,才得以反敗爲勝。

此時回想起來,諸將也都難免後怕。聽到雍王這麼說,有的人自是心悅誠服、甘心領受這樣的懲處。

有的人嘴上雖然不說,但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悻悻不樂,此戰勝果輝煌,可知當時的決定並沒有錯,但雍王卻還計較於這樣的小節,讓人心裡有些不舒服。

李潼見衆將神情不一,便也繼續笑道:“我與諸位,俱名壯此功,彼此也算是情誼頗深,自不會小題大做、橫阻你們的前程。所言如此處決,並非引於刑典,而是循情告誡。是否領受,各憑自願。若你等仍在事隴邊,不必因此小隙損害長情。但若歸朝入直,我也不會私加責言於狀,令辭相送,喜祝前程遠大。”

這話便說得很清楚,諸將如果仍然願意在隴右接受雍王節制,那就要領受這樣的責罰。但如果不願承受這責罰,雍王也自會嘉言舉薦他們入朝。

聽到雍王這麼說,在場許多將領都起身叉手道:“末將追從殿下帳前,爲戰酣暢、痛快殺蕃,不患功途,甘受此罰。”

但也有一小部分將領不乏忐忑的表態道:“離國經年,鄉訊渺遠,能效勞於殿下教命,末將亦倍感榮幸。但思鄉心切、盼能歸國……”

入朝擔任禁衛值宿,對邊將而言也是有着極大誘惑力的。

終究人各有志,李潼也沒有施加阻撓的必要,一邊口頭上勉勵這些選擇歸朝的人,並表態等到功狀擬成之後會先給他們過目一番,以示無私。

0050 太平公主0059 生人探幽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150 俱入彀中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075 將軍跋扈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378 坐皇帝,立皇孫楔子0378 坐皇帝,立皇孫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064 薛師信義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248 太平積忿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184 洛陽女兒行0070 頌聖臺閣體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255 肥羊難宰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057 命途何艱難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051 《逍遙王》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446 白刃不相饒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212 獨不見,自惶恐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261 不欺少年窮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035 嬌花藏毒0049 莫厭金盃酒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321 來君珍重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077 永昌元年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480 與虎謀皮,智小用大0324 寶藏仍未枯竭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317 尚方少監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360 祖孫情深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284 禍水東引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307 南望老人星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004 醫博士沈南璆0169 酷吏授首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149 舊事再起波瀾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343 女人的報復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389 鄭女文茵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100 不望獨活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099 宰相危矣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115 倩女幽魂0142 就怕有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