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

唐代社會對於商賈基本上還是持比較包容的態度,商人入仕也不算多罕見的事情。

比如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原本只是一個木材商人,卻能以元從之功混到開國公爵,甚至女兒還做到了皇帝。貞觀年間也有富商裴明禮入仕,並一直做到九卿高位。

李潼賞識宋霸子,倒不是因爲家財豐厚、出手闊綽,而是這個傢伙簡直太識趣了。人只要識趣,運氣就不會差,更不要說這個宋霸子能在富豪扎堆的蜀商羣體中脫穎而出,才能也是有的。

在場其他商賈們眼見宋霸子被雍王召入幕府,羨慕當然是有的。大凡有腦子的人都知道,只要想在長安城混日子,搭上雍王絕對是一本萬利。

但羨慕是羨慕,宋霸子這一系列操作他們也看在眼中,是真的學不來。這傢伙爲了搭上雍王,那是真捨得下血本!

且不說在場絕大多數人都企望不及的那百萬緡重資捐獻,單單眼前大安坊這五十多畝的坊地,衆人都未必捨得。

當然,也不乏人心中噱念,這宋霸子看似手段頻出、視錢財如糞土,但跟同爲蜀商的楊氏比起來,還是不知差了多少。

蜀商楊氏,此前甚至還不如宋霸子資本雄厚、聲勢壯大,但只是獻出了一個女子登榻入侍,就獲得雍王殿下的幫扶。到如今,楊氏憑着寶利行社飛錢業務,已經成爲蜀商羣體中當之無愧的頭馬,而且還成爲爲數不多的皇商一員。

但這宋霸子相對來說就蠢得多,投資魏王武承嗣這個短命鬼,獻女獻財,非但沒能收得回報,反而給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到如今,捐盡家財、多番示好,才總算是獲得了雍王的原諒、接納。

且不說衆人感想如何,李潼又繼續說起了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永安渠通航,確是實情。幕府用役幾萬之衆,正是爲此。若事情進展順利,今夏京畿漕運便可暢行無阻。”

聽到雍王說的這麼明確,衆人更加的笑逐顏開。漕運順暢起來,不僅僅是貨運便利,各種物料成本也會大幅度的降低,商貨聚散更加靈活,也讓他們的商貿活動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

在一番歌功頌德的馬屁之後,又有人問出了一個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斗膽請問殿下,幕府興治益民,用功頗巨,我等諸衆領受恩惠,若有微力進用之處,還望殿下垂教明示。”

聽到這個問題,李潼不免更加覺得這些商賈們跟長安城那些權貴相比,真是一羣可愛的人。那些人家自仗祖輩功勳,覺得有資格與國同榮,只知索取、卻懶於回報。而眼前這些商賈們,則就知情識趣得多。

當然,這些商賈在官方本就不受看重,雖然掌握了數量不菲的財富資源,但跟那些掌握土地與政治資源的世家豪門相比,則就完全上不了檯面。被冷落久了,突然遇上一個對他們和藹有加的雍王,不免是患得患失。

“幕府不會作無用之功,諸位能助之事也不少。”

講到這裡,李潼便見衆人臉色俱是一寒,大概是口嗨之餘聯想到一些不好的情況,於是他又繼續說道:“錢帛之物,雖然通於百貨,但物用不興,也與民生無甚大益。我需要你們諸位保證,於此興造倉邸之後,一定要在最短時間囤滿諸貨,盛銷坊市!只要城中物用不匱,諸位俱是大功!”

聽到這裡,衆人臉色才緩和下來,運貨銷貨,本來就是他們賴以活命的生業。豪擲重金買下大安坊的土地建造倉邸,爲的就是要大幹一場,對此當然沒有什麼可遲疑的。

眼見衆人情緒轉好,李潼又繼續說道:“幕府之所以不惜工本修整漕運,其實也有事情需仰民力。如今京中雖然局面穩定下來,但諸邊仍有餘患。特別吐蕃賊衆,頻寇隴右,窺我安西。此前朝廷加我節制隴右諸軍職,正爲備此。”

“吐蕃狼子野心、窮兇極惡,貪我中國物華富足,爲害已經不是短年,實在該殺!如今殿下雄鎮關內,定能振奮國威,勝殺蕃賊!”

衆人聽到這話,又都紛紛發聲說道,有的人或還只是隨口符合,但有的人則是真的義憤填膺、咬牙切齒。畢竟隴右也是重要的商道,但卻因爲吐蕃的侵擾而讓風險大增,商賈們損失財貨不說,動輒還會有喪命之憂。

像是貞觀以及高宗前期,長安城真正資本雄厚的豪商應該是行走隴右、安西這一批,但是隨着吐蕃寇掠日甚,特別在大非川一戰之後,與西域的商業往來便日漸萎靡,這才讓蜀中商人得以崛起。

“神都革命,國業歸唐,此乃殿下大幸。但諸胡深恐我中國勢大,難免會有窺望滋擾之心。欲保關內穩定,則必需要痛擊來犯之賊!若要興兵於外,則就難免要大徵役力,人物窮用於邊,讓長安新定之局面再生動搖。”

這都是明擺着的事,李潼也不必諱言:“永安渠發自交水、通於渭水,一旦截流興運,則京南耕土難免會有失溉之困。幕府雖有良謀善計,但也難免顧此失彼,唯協同諸力,共渡難關。”

“不久後,幕府便要整軍西進,馱運牲力需採用於民。我知諸位貨行關內,必廣有此類儲備。運渠通航之後,此類儲備必會閒置下來,幕府引用於軍事,未知諸位意下如何?”

李潼講完幕府的意圖後便停了下來,等待在場衆人做出迴應。

他本來還以爲衆人多少還要斟酌二三,但隨着他的話講完,旋即便有人舉手高聲道:“小民雖不器,亦深感殿下恩惠。殿下願意用功溝通渠運,便利我等不事耕織的販貨之賊,豈能見殿下受此困擾!小民願進馱馬千匹,以供幕府驅用!”

“小民也願進用!恥無搏殺之技,膽怯不敢上陣殺敵,但能助軍之賊,雖馬骨墊路亦在所不惜!”

“小民願進!舊年冒行吐谷渾故道,爲吐蕃賊徒劫擄,若非河源軍出擊搭救,此生難回故國!蕃賊不死,中國不安!小民不只獻牲,更願父子隨軍使用,一身傷疤,概是賊給,牟利小計而已,但能手刃一二賊蕃,不悔此生!”

有人說話間,已經剝下衣袍,露出一身縱橫交錯的鞭痕傷疤,眉眼之間盡是狠色恨意。

李潼眼見這一幕,不免也是大受感觸,上前一步幫此人披上衣衫,並大聲道:“吐蕃本就生於高原寒荒之地,與天鬥狠得能活命,此強盜之邦,物產不足養息,唯四出寇掠才能得活。贈之一寸,則求索一尺,絕非能說以禮義之類。舊年部族離散,尚可因勢弱而自守,如今贊普爲其賊首,諸部統於一命,唯殺方可制惡!”

剛被雍王召入幕府的宋霸子繼續保持他的識趣,在衆人還在激情表態的同時,已經開始捧着紙筆進行記錄統計。

李潼看到這一幕,不免滿意的點點頭,他也擔心衆人這番響應只是一時熱血上頭,事後恢復理智或許就沒這麼好說話了。

就算有心讓幕府佐員即時記錄、留下一個證據,但眼下這義氣滿滿的氛圍實在不適合搞這種小家子氣的行爲。現在由宋霸子出面記錄,就算大家會有埋怨,但也是你們中出了一個叛徒,跟幕府關係不大。

“啓稟殿下,在場諸義商捐施馱馬牲力三萬餘匹,餘者各類使用亦都詳錄在冊!”

宋霸子進入角色飛快,人羣中繞行一遭,很快就做完了初步的統計並呈報上來。

李潼倒是很好奇大家捐輸細則,但在衆目睽睽下還是按捺住好奇心,沒有接過來細覽,只是一臉欣慰的點點頭。

馱馬三萬多匹,數量看似不小,其實算起價格來也不算多麼驚人。唐代馬事興盛,民間藏馬本就豐富。類似馱馬之類的牲力,哪怕是正當年歲、馬力充沛,價格也不過幾緡之間。

但還是那句話,錢是錢、物是物,有錢未必買得到物品。關內諸監雖然也有衆多馬匹,可是來回長安所用的時間及食料,都是錢財不好衡量的。特別若因籌措不及時而貽誤戰機,所造成的後果又非錢財能夠彌補。

“諸位捐輸物用,幕府也不會憑白受惠。溝通渠運,是助你等盛集物貨、市易興旺。至於今次捐施,則另有回報。”

眼見衆人如此熱情,李潼也就不作吝嗇,又笑着說道:“幾日後,社監署將要清理一批庫餘,凡捐輸諸位,都可入場競市,售賣坊裡。”

長安府庫還是存有一些貨品的,大多數都不是生活必須品,種類駁雜,不好運輸。如果由官府出面處理,又會浪費許多精力和時間,所以李潼決定直接打包處理給這些商賈們。

除了一些庫餘之外,還有此前一段時間在那些犯事伏誅人家裡清理出來的大批物資,其中相當一部分也要進行處理,可以一併進行。

在場衆商賈們聞言後,不免更加欣喜。官庫收儲的物品,那都是有質量保證,如果能夠承接下來,絕對不愁銷路。

此前他們對雍王的要求熱情相應,細論起來,也未必全是尚義無私。一則自然是出於對雍王的敬畏,二則如果長安水運真的暢通起來,他們再供養那些閒置馱馬本身也是一大開支。

現在眼見回報來得這麼快,衆人也都不免感慨雍王真是仁義。起碼他們各自行賈多年,從未遇見任何一地官長肯如此善待境域中活動的商賈。

哪怕爲了自身的利益考量,他們也願意幫助雍王渡過難關,最好能夠永鎮長安。若是換了別的官長繼任,誰知又會整出什麼幺蛾子。

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217 西京可守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247 血脈的力量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240 少陵原逢故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123 兵事再興0217 西京可守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002 又一個才人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291 獻業求命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017 兄弟殊異0110 託事獻命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220 如意元年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281 牡丹花下死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094 大酺禮畢0262 謀殺河東王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176 倒黴的獨孤氏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175 索性以身相許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說幾句話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094 大酺禮畢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077 永昌元年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104 王居大不易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156 武氏羣英會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324 寶藏仍未枯竭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017 兄弟殊異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203 奔跑的大王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