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

過去一段時間裡,在社監署進行報備的行社足足有兩千多個。這數據當然算不得準,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臨時湊興、濫竽充數之類。

畢竟如今整個長安城尚且不足三十萬人口,眼下也僅僅只是行社的萌生與發展階段,實際情況當然不可能這麼興盛。

社監署所報備的諸行社,大體可以分成五類。第一類就是鄉民互助結社,這其中尤以故衣社最爲典型。

但其實長安城裡還有其他的義社,比如番上府兵與各色課役人員,他們遠離家鄉,生活在長安城中,難免疾病災禍,因此組織起來,羣力共助,救治疾病乃至於收殮社徒、運送棺槨回鄉,只是規模不如故衣社那麼大。

第二類就是各種工技行社,其中比較典型的有織造、金銀器以及陶瓷、磚瓦等匠人結社。這一類行社專注於工藝的傳承,在各種手工業中廣泛存在。

第三類就是各種商團,特別是一些經營蕃貨舶來品的商賈們,是最熱衷於結成社團、降低風險的一類人,品流複雜且資本雄厚。

第四類便是具有宗教性質的社團,像是比較著名的蕃教景教、祆教等等。佛家不同流派,敬拜不同神佛,也都各自結社。鄉野之間的民衆們祭祀某些不屬於正式禮法的淫祀,同樣屬於此類。

第五類就是文娛性質的結社,以詩文曲樂會友,一羣意趣相投的人湊在一起吟詩作樂。楊麗與莫大家聯繫平康伎所結成的藝社,便是這一類了。

社監署作爲新設立的一個官府機構,短時間內也很難將所有種類的行社都管控起來。除了故衣社因爲人勢龐大以及與雍王的關係而得到特殊關照外,前期的重點主要就是二三類行社。

如今的長安城裡,原本由百司官府所控制的工匠以及奴戶,其中相當一部分已經遷往神都洛陽,剩下一些也因多年失於有效管理,短時間很難重新組織起來。

而且如果由官府出面組織恢復的話,繞不開神都城有關部門。像是一些匠戶的戶籍資料,絕大多數都收存在神都,長安幕府還要與朝廷進行交涉,才能拿到相關的資料。

眼下幕府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與神都朝廷扯皮,索性繞開官府,直接通過行社下手,同樣也能達成預期的效果。

通過社監署所掌握的一些織造行社,幕府在極短的幾天時間內,就掌握了足足四千三百多戶的織戶戶籍資料,用於各類紡織的織機,則有兩千六百多架。

絹、縑等紡織品,本身就兼具一部分貨幣職能,這兩千六百多架織機,幾乎可以視作等量的印鈔機。如果全力開動起來,每天都可以生產出可觀的財富。

當然,這個數量算不上多。須知整個神都城,單單官府所掌握的織機數量便有八萬架之多,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官營的織場,生產出來的紡織品直接收爲官用。這還僅僅只是河洛一境,河北、江南同樣都有着發達的紡織業。

跟中央朝廷所擁有的資源相比,如今的長安幕府可謂寒酸有加,根本不是一個體量。所以眼下幕府要對長安乃至整個關中物資進行管控,真要完全放開,任由民間自由交易,洛陽朝廷單單通過民間的商貿活動就能困死長安幕府。

當然,長安幕府也不是沒有優勢,基礎的生產資源雖然不如洛陽朝廷體量龐大,但未來還有增長的空間。

幕府也通過社監署增強資源的整合力度,針對竹木工匠行社,每生產一架能夠進行標準生產的織機,便補貼五百錢。織造行社每報備一架織機,同樣補貼五百錢,若能提供一個織工,則補貼一緡。

一臺織機,既是一個納稅單位,也是一個生產單位。通過織造行社擴大稅源,通過木匠行社增加生產工具。如此一來,幕府便有條件可以開設大量的官營織場,在短時間內提高生產力。

而且,蜀中這個最大的高檔紡織品生產基地臨近長安,幕府在接下來也會逐步加深對蜀中的掌控。如果掌握了蜀中,那麼幕府的財富生產能力和速度將會飆升數倍。

位於長安城西的永安渠,下接交水、上通渭水,貫穿全城,並在西市附近與漕渠交匯成池,是長安城中最重要的水道之一,也是最近這段時間裡,長安修整水利的重點工程。

李潼在神都的時候,便有主持改革漕運而大收其利的經驗,來到長安城後,自然也將此當作長安復興的一個突破口。

雖然長安的水利資源並不如洛陽那麼充沛,但若能將有限的水利資源進行更加合理的利用,自然也能收得更大的利益。

所以這段時間以來,李潼每隔幾天都要抽空對永安渠的修浚工程進行視察。

這一天,他又策馬來到永安渠修浚現場,在場督工的長安縣令馬仁道得訊後,匆匆自城南入城,迎接雍王殿下。

當馬懷素來到現場的時候,便見到雍王殿下站在堤側,正親自用竹竿丈量渠水深淺,於是便悄悄行入一邊的佐員隊伍中,等待雍王殿下發問。

李潼抽出水中的竹竿,見竹竿浸水尚不滿一丈,而且下端還沾了長長一截的淤泥,不免皺起了眉頭,轉頭見到站在後方的馬仁道,招招手讓其人上前問道:“春夏水豐時,永安渠水深多少?”

馬仁道連忙說道:“永安渠發自交水,永徽年間也曾有水量滿渠的盛況,舟船可以在京南直入城中西市東。但是後來交水所流樊川之下再引別渠,分流向下澆灌韋曲、杜曲,水量便不如往年豐盛。而且城中地泉苦澀,京中傍渠人家多旁鑿分渠以作取用,但、但若春夏水量充沛時,渠中也能通排航行……”

李潼聞言後,眉頭皺了起來,沿着河堤向南而行,走出一段距離後又問道:“近日排淤修渠,用工頗巨,依馬縣令所觀,今年永安渠能否水量滿渠?”

馬仁道聽到這問題後,沉吟片刻後才說道:“長安諸水中,交水水量不少,只是樊川引渠過多,入城水勢減少。若能於城南神禾原設堰圍水,則今夏渠水必豐。”

聽到這裡,李潼又沉吟起來。交水即就是潏河,是長安城南最重要的水道之一,灌溉了京南大片良田。如果要通過截流交水才能讓永安渠運力恢復,無疑會損傷下游的灌溉條件,這麼做似乎有點本末倒置。

沿渠向下行到左近坊區,李潼擡眼看到渠堤一段被掏空,因爲渠水水位下落,只有一段半淤的溝渠伸入坊中,一直延伸到一座院牆高高的園業。

“那是誰家庭院?”

眼見到這一幕,李潼又隨口問道。

“是、是韋氏宅,故宰相韋思謙韋相公族人園業。”

馬仁道仔細辨認一番後,才又回答道。

“此類分渠有多少?俱通向何家園業?”

李潼又皺眉問道。

馬仁道這個縣令當得還算稱職,聽到問題後便連忙作答,歷數十幾道分渠,各自流向也都交代得很清楚,可見也是用了心。

李潼聽完後,嘴角便泛起冷笑。他真的不是要揪住這些權貴人家不放,而是這些人總那麼不巧的偏要往他面前撞。

眼下的他,因爲長安水路問題愁困的不得了,結果這些世家豪門倒好,城外截水灌田,城內截水飲用,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神禾原上設埭,春耕放水,夏運截流!還有永安渠城內渠道分水渠口,一概封堵,敢有私掘者,直問重罪!”

吩咐完這些後,李潼又轉頭吩咐蘇約:“樂遊原上所架水渠,儘快投用,緩解城西用水之荒。”

長安地下水質太差,城西因爲地勢低窪,情況要更加惡劣,幾道運渠是重要的水源。但權貴們對資源的侵佔真是體現在方方面面,就連水源的耗用都高人一等。

眼下李潼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籌措物資人力以應對胡寇外患,倒是並不適合在此際繼續展開大規模的清洗。但就算如此,也不必束手束腳、委曲求全,還是有底氣按照自己的需求對長安城進行調整規劃。

永安渠能否通航,並不僅僅只是關係到長安這一段的水運狀況,其水連接渭水與交水,可以將整個京畿周邊的漕運連成一體,從而極大程度的節高官安周邊的陸運成本與壓力。

所節省出來的這一部分運力,就可以轉移到針對突厥的反攻以及對吐蕃的防備上去。死灰復燃的突厥都不願意錯過大唐這一番動盪所帶來的機會,主動對關內發起侵擾。國力更勝突厥的吐蕃,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突厥眼下還只是流寇作風,劫掠爲主。可吐蕃一旦動兵,那就是直指安西、隴右的大戰,想要成功防控住,所需要調動的資源也是海量的。

如果不能將一些商賈民力調動利用起來,那麼李潼唯有大肆徵發關內各州民衆參與到戰事中來,這對民生所造成的壓力與損失無疑會更大。

這麼想着,李潼很快來到城南大安社,此地已經有許多人等候多時,主要是城中豪商,就是爲了討論幕府借調運力的問題。

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100 不望獨活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018 跋扈宗王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308 吾皇萬萬歲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156 武氏羣英會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024 神皇鑑詩0096 勇宦楊思勖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053 誤我少王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316 鸞臺給事中0146 好狗戀舊槽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114 友誼的河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114 友誼的河0080 豬狗之才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459 後計無憂,且依故事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101 出閣河東王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378 坐皇帝,立皇孫0050 太平公主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098 禁宮隱細0074 《萬象》美哉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088 貌類乃父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013 王的起居日常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345 雲韶府諸王鬥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270 兵入武氏邸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012 耶耶的召喚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156 武氏羣英會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260 分頭入洞房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330 給事真幹才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