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

西京長安,在經歷了武週一朝數年的沉寂之後,突然又變得熱鬧起來。

只是這一份熱鬧,並非萬國來朝的雄威,也不是士民鹹樂的繁榮,而是驟然興起的鬧亂,突然之間就席捲了整個長安城。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十一月初,當神都發生政變的消息傳到西京時,整個長安城可謂是舉城沸騰,士民奔走相告,一時間可謂是喜樂之際。

除了跟天下其他地方的民衆一樣不忿於改朝換代、女主當國之外,長安城民衆們這一份喜樂更有一份現實的感受。

原本他們長安纔是帝國京畿,天下最爲繁華的地方。可是隨着妖后亂國,長安城風光不再,在政治上、民生上承受了雙重的失落。

如今妖后終於被鬥倒,權歸李氏,這對於長安城民衆們而言,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總算等到了否極泰來的轉機。

這樣的氛圍一直持續到了宣撫使竇懷讓抵達西京,特別是當竇懷讓宣佈召集民力、修繕兩大內,爲聖駕回歸長安而作準備的時候,民衆們的熱情很快就達到了極點。

不說城中民衆們積極響應,周遭的郊縣鄉民更是直接往長安城蜂擁而來,根本就不需要官府徵發力役。

他們這些鄉人們未必能有清晰的忠義覺悟,但心中同樣有一種生在此鄉的自豪,爲了讓長安城恢復昔日帝宅中樞的風光,他們也願意捐施微力且不求回報。

於是,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裡,長安城便涌入了十幾萬的鄉民,全都願意修繕帝宅,迎接聖駕回歸。

但無論民衆們懷着怎樣的心情涌入長安,人一旦聚集起來,難免就會有許多摩擦和混亂。

特別是上半年王城驛兇案爆發後,長安城官場也遭受波及,西京留守婁師德直接被罷免,許多留守府官員也都遭到審察貶謫。

之後宰相李昭德坐鎮西京幾個月的時間,官府倒還能夠維持基本的運作,可是隨着李昭德同樣被召回神都且被貶,朝廷又沒有派遣新的留守人員坐鎮,使得過去這段時間裡,長安城一直都缺少有效的監控。

宣撫使竇懷讓也帶來了一批使員同行,但倉促之間,也來不及接手西京所有事務。特別是大量民衆涌入長安城,使得局面更加難以處理。

於是很快局勢便急轉直下,涌入長安城的民衆們就算不求回報,但也總要吃喝。他們一腔熱忱的來到長安,飢腸轆轆時卻找不到對接的官吏。人一旦餓極了,自然要想辦法填飽肚子,聖駕回不迴歸暫且拋在腦後,還是先保證自己別被餓死是真的。

宣撫使竇懷讓本來還欣喜於民心可用,正盤算着聯絡西京本地人家,趁此聲勢向朝廷進言準備聖駕回遷。可是這裡奏書還沒擬好送出,轉頭就被一羣餓得發綠的眼睛給圍了起來。

局勢發展到這一步,本來還有挽回的餘地。

西京不再作爲中樞所在後,雖然各類物料的存儲也直線下降,但畢竟還是關內中心,是隴右、安西與河套塞北的後進大基地,穀米之類還是擁有一些儲備,甚至一些邊鎮由於運力所限,也將一些分撥的軍資暫存西京。

如果直接動用這些儲備,也能讓飢寒交迫的民衆們情緒暫時穩定下來,接着再及時上報朝廷,從其他地方抽調物貨以支援關中。

當然這麼做等於是先斬後奏,裹挾民情反逼朝廷,竇懷讓免不了會被追究責任。特別其中一些物貨儲備關係到邊鎮軍需,一旦影響到軍情,政治風險不免更大。

所以竇懷讓最終還是沒敢下令開放那些倉邸散食民衆,而是選擇與西京那些大族交涉,希望他們能夠捐輸一部分糧貨,以應付過眼前的民需。

關隴勳貴盛名不虛,或許如今勢位已經不顯,但家世傳承都頗爲可觀,創業元從乃至於追溯更遠,祖輩功業積累的封賞,各家都掌握着大量的田邑。如果他們肯出手幫忙,眼前所困根本就算不上什麼。

而且在竇懷讓想來,神都革新,唐家復國,爲了能夠讓皇統早日迴歸關中,他們這些關中老鄉們自然也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向世人彰顯出他們關隴上下一心的團結,以挽回在武週一朝的頹勢,從而重新掌握朝堂中的話語權。

退一步講,就算不考慮朝堂中的大勢博弈,年前雍王在西京時,勒令諸家捐麻祝壽,西京這些人家也都玩的挺愉快。對一個外人尚且如此,他則是根正苗紅的關隴,所圖謀也並非一己之私,在情在理,各家也該出手相助。

但現實還是給了竇懷讓一個大嘴巴,他到達西京的時候誠是風光無比,士民幾乎出城百里的相迎。講到迎接皇統迴歸西京,也都極有想法,熱情的不得了,爭先恐後的發言進策。

可當竇懷讓以此求告上門時,西京那些人家霎時間冷淡下來,諸多推脫,有的乾脆直接閉門不見。竇懷讓在西京城裡輾轉各家、幾乎跑斷了腿、磨破了嘴,最終也只有寥寥幾家抹不過情面,拖拖拉拉的湊出了幾百斛的穀米。

這麼點糧食,相對於西京城所聚十幾萬人衆,連塞牙縫也不夠。而且由於宣撫使遲遲都拿不出食料安撫民情,那些餓昏了頭的民衆們便紛紛展開了自救,西京城內外也因此劫掠成風,治安大大敗壞。

城中各家遭受如此侵擾,對竇懷讓的態度頓時也從冷淡轉爲抱怨,紛紛指責竇懷讓宣撫不力,逼迫他趕緊將那些聚集到城中的民衆們驅趕到城外去。

面對這樣的局面,竇懷讓也徹底的沒了主意,幾經權衡,最終還是決定遵從那些故舊人家的意思,勒令民衆們限期幾日內退出長安城。

但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十幾萬民衆也實在難以做到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特別是宣撫使出爾反爾的舉動,直接引爆了民衆們本就不滿的情緒,衝突終於大規模的爆發開來。

最初民衆們還被壓制在城南坊區之間,被竇懷讓指揮西京留守卒衆與權貴豪奴們鎮壓驅趕,已經有潰散之勢。但是突然有一路義勇衝進西京城中,直接擄走了竇懷讓,頓時沖垮了還算統一的陣線,勳貴們各顧家業,西京留守卒衆們也退守兩大內。

到現在,整個西京城已經是全城皆動盪、百坊互爲敵。

那些勳貴豪強們以城池東南曲江爲中心,組織家奴嚴防死守,阻止亂民衝入進來。城北則以朱雀門前橫街爲界限,由西京留守將士們防守封鎖。暴亂的民衆們則主要活動在朱雀門大街西南側的長安縣中。

除此之外,東西兩市的商賈們也都各自組建起了護衛隊,直接將兩市給封鎖起來,避免被人趁火打劫。

長安城西側的待賢坊,是故衣社衆在城中的聚居地之一。李陽率領着百十名敢戰士繞坊巡邏一番,逐走了幾路打算衝擊坊區的亂民後,心事重重的返回了坊中。

一俟歸坊,坊街一側的武侯鋪子裡便衝出幾名故衣社徒,入前說道:“稟直案,街南和平坊又收六百之衆,全是咱們故衣社徒。”

李陽聞言後便點點頭,又叮囑道:“京內如今動亂,絕對不是常態,不久之後,朝廷肯定會遣軍前來定亂。咱們故衣社徒,切記不要在街面遊蕩,被人捉拿罪實。社衆分散鄉野,被裹挾入京在所難免,儘快遞告消息,能接納多少就接納多少!”

“可、可是,京南幾坊儲糧都已經不足。和平、常安等幾坊連日不能開炊……”

社徒聞言後便苦聲說道,一臉的憂愁。

“再走問諸坊,各自容人多少,剩餘糧貨多少,一日兩報,不準延誤!”

李陽聽到這話,又認真叮囑道,說完後,他便返回了坊中一處大宅中,召來管庫的社徒進行詢問,得知京中儲糧已經不足五百斛,頓時又深深皺起了眉頭。

早在神都事變之前,他們這些留守西京的員衆便得到雍王殿下的密令,將要弄事於西京。所以他們也緊急抽調一批人物暗暗聚集在西京城內,準備待時而動。

之後事情的發展比他們想象中更順利,鄉野大量民衆入城卻失於安撫,已經攪亂了西京城。眼見如此,李陽等人也快速轉變策略,不再以故衣社的名義鼓動民亂,反而約束社衆們不要參與暴亂。

當然在這過程中,他們也並不是什麼都沒做,除了最開始的挑撥鬧事之外,隨着精銳的敢戰士潛入城中,李陽與馮五等便夥同敢戰士們直接擄走了宣撫使竇懷讓,使西京亂象更加的一縱難收。局勢演變到如今,效果簡直比他們親自操作還要更好。

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眼下的亂象就連他們也無從控制。特別是許多故衣社衆或是自發的、或是被裹挾入亂,也讓李陽等人頭疼不已,只能盡己所能將這些社衆召集回來。

但局勢發展到如今,他們此前的人物儲備便大大不足,特別是引發此番動盪的糧食儲備快速消耗,根本就無從補充。

故衣社不是沒有糧食,去年他們所接手竇家大量的產業,多數都變現爲物資分儲關中各地,用於社務維持,就在西京附近還有幾處規模較大的糧倉。

可是西京城現在這個局面,誰要敢隨便將物資進行內外轉輸,那無疑是主動成爲靶子,遭到圍攻那是必然的。

雖然故衣社有敢戰士這一成建制的武裝,李陽等人行事也不敢過於肆無忌憚。如果雍王殿下沒能如約返回西京,或者不能完全把控大軍,過於顯露敢戰士的存在,無疑是將王師定亂的目光直接吸引到故衣社頭上來,哪怕雍王殿下也難明目張膽的進行庇護。

所以他們這些西京主事者們湊起來商量一番後,都傾向於將故衣社繼續隱藏在這一場漫及全城的動亂中,作爲雍王殿下一步暗棋,以幫助殿下儘快控制住西京乃至於整個關中的局面。

當然,故衣社足足有數萬社衆聚集在長安城中,即便不將敢戰士旗幟鮮明的擺出來,存在感也是大的讓人不能忽視。但他們畢竟不是鬧亂西京的主犯,也絕難有人將他們與雍王殿下直接聯繫起來,所以還是能收到一定的暗棋效果。

只不過,局面遲遲沒有轉機,而且隨着騷亂持續,雍王門下留守諸衆被分割各處,彼此之間消息溝通也不流暢,李陽也不清楚接下來該要怎麼做。

他現在只是等着外出打聽消息的馮五返回,如果仍然不夠樂觀,那麼李陽便決定今夜冒險組織一批敢戰士出城運糧,並將一部分聚集在城中的社衆引出城外安置,以緩解城中的壓力。

正思忖之際,門外幾名身披斗篷的人匆匆行入,爲首者正是市井豪傑馮五。馮五入門後便望着李陽咧嘴大笑:“好消息,好消息!李直案,瞧瞧我把誰引回了!”

說話間,後方一人也脫下了蓋住頭臉的斗篷,李陽得見其人面容,頓時起身驚呼道:“楊阿兄,你總算回來了!”

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439 踏破白馬寺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042 能奏《武媚娘》否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035 嬌花藏毒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317 尚方少監0067 協律頌今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389 鄭女文茵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024 神皇鑑詩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343 女人的報復0106 禁中逆亂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078 死而無憾0072 天賦異稟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306 魏王不壽0437 新授殿中監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295 無妄之災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221 窺望河西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087 蓮生獻經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328 野狐宰相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255 肥羊難宰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328 野狐宰相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378 坐皇帝,立皇孫0069 大麴《萬象》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164 官拜尚輦奉御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254 邪言鑽心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196 卑職願從大王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