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

潞王一行儀駕並不起眼,前後擁從三十餘,潞王親自架着一輛青布蓬的馬車,車駕前後各有數名婢女、僕婦隨行。

整支隊伍看起來只像是尋常富貴人家出遊,遠遠比不上此前潞王率衆入坊堵門那麼聲勢囂張。

但就算是這樣,張氏一家人也不敢怠慢,迎出府門十數丈,恭敬的端立在坊街一側。當潞王駕車行過時,張循古更是邁着老邁步伐親自於前導引。

大概人在放棄了某些底線後,便已經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堅持的。

張循古眼下如此阿諛做派,自己卻並沒有任何不適、屈辱感,反而感覺不錯,一邊在車前闊行,一邊微笑着向潞王講述今日邀請什麼世道名流前來觀禮,表示他們一家真的是將此當作一件大事,完全不敢敷衍。

儘管張氏族人們熱情出迎,但李守禮臉上卻並沒有多少喜色,他駕車停至張氏府前,自己落車後便對着車廂躬身說道:“阿母,已經到了張少卿府前。”

“阿姊、阿姊,合籍之事已成,咱們姊弟已經可以說不負祖宗!”

張延也熱情迎上來,探手向着車廂內喊道。

過了片刻,車簾撩起,張氏從車中探身出來,一身樸素的女觀打扮,在兒子攙扶下落了車,並對同樣入前恭迎的張循古微微頷首道:“叨擾少卿了!”

張循古雖然好奇於張良媛這一身打扮,但聞言後老臉頓時一展,拱手說道:“姑母說的哪裡話,早年至親流落於外,不敢冒昧登門作擾。如今合籍敘情,已是一家,姑母歸省乃家門喜事,愚等堂前受訓,亦是大慰別情。”

說話間,張氏一衆人便將潞王母子迎入府中,這會兒又有早已經等候多時的張氏內眷入前來打算將張良媛迎入內堂。

然而這時候,張良媛卻主動擺手拒絕道:“今日乃是合籍定親的大喜,得承主家血親關照,使我族支不再流散於外。於情於理,都該入府道謝。但妾已經早作誓願,但使父兄能夠歸宗,不再爲落魄孤魂,妾便捨身入道,永絕紅塵。如今夙願一了,心中再無掛礙,今日禮見諸親,這便投身觀中。非是不戀親緣,實在生人在世,鬼神難棄。”

張氏族人包括周遭賓客們,聽到張良媛這麼說,才醒悟過來何以作此女觀裝扮。

與此同時,潞王李守禮也上前一步,對着張延招招手示意他站到自己身後來,抹一把眼角溼痕,對已經有些目瞪口呆的張循古等人說道:“阿母發願,身爲人子,小王也不能橫加阻止。

今日入府,也是有一言告於張少卿,今次所以合籍,只爲亡者安息、能得一嗣食之位,絕非貪慕尊府先人蔭澤。自此之後,自然情事往來不斷,但除此之外,絕不再擾府上。

阿舅他未有學術,事中也難稱良才,躬耕鄉野,不失持家之道。布衣此生,絕不恃門第而妄求,以求不負清河張氏莊謹門風。”

講到這裡,李守禮又轉眼望向張延,而張延也忙不迭點頭道:“殿下所言,正是餘之心跡。確有血脈相襲,才斗膽高攀名宗,但只爲父兄亡魂能夠歸宗安息,至於我,是絕不敢妄失持家根本,不敢長勢求幸,曝醜人前!”

與清河張氏合籍之後,張延便要終生不仕,這是雍王開出的條件,而張延自己也沒有多想便答應下來。

或許他這樣的人物不入時流高士法言,但小人物也自有小人物的盤算,如果說最開始對清河張氏的名門出身還有幾分渴求,但在見識到以往在他看來高不可攀的清河張氏在雍王威壓之下是如何折節,便也認識到誰才能決定他的生死榮辱。

剛纔合籍前後,堂上賓客與張氏族人們對他的輕視,張延也看在眼中,明白就算有二王權勢作爲後盾,他也不會獲得這些人真心接納。

與其妄求一個眼前本就不可能的虛榮,不如放棄他這一身前程,給子孫們換取一個更高的起點與未來。

且不說張延經事之後的幡然醒悟,在場衆人聽到眼前三人各自表態,一時間也都議論紛紛。

原本在他們看來,清河張氏與潞王庶母連親結誼,無非又是一場可恥的權勢與清譽的交易。彼此都不是什麼好貨色,一個貪圖眼前的勢位富貴,一個竊取人家祖宗遺澤。

但潞王一家表態,卻大悖於在場時流的認知,甚至讓人覺得這一樁合籍確有其實可追,只不過此前清河張氏倨傲、不肯承認這一事實,一直等到潞王兄弟大顯於世,才低頭承認下來。

一時間,場中不乏人入前高聲稱讚潞王高義、愛惜羽毛。反觀張循古等張氏族人們,臉色則是青白不定,他們家這一次可以說是將身段折到最低,已經完全放棄了名門體面,卻不想換來的只是這樣一個結果!

做完這場聲明後,李守禮便攙扶着其母退出張氏府邸,張延也跟隨而出,待到張良媛登車之後,一行人便離開尚賢坊,往道德坊故邸而去。

潞王一行來得快、去的也快,卻將清河張氏一衆族人們完全晾在當場。且不說張氏族人眼下是怎樣的羞憤欲死,周遭看客們卻已經忍不住嬉笑連連,甚至有人指着張循古大聲道:“張少卿,家門長輩將要入觀修行,自此清俗兩個,還不率引家徒前往送行?”

張循古聽到這怪話,更是氣得手腳冰涼,身軀都顫慄起來,要靠着族人上前攙扶才能勉強站穩。

他深作幾口呼吸,向着喊話者重重點頭,語調低沉道:“多謝足下提醒,老夫正有此意!今日家門親長捐身入道,實在無暇大宴賓朋,怠慢失禮,來日再補!”

說完後,他也不再理睬在場衆賓客,返回內堂吩咐家人們趕緊張羅準備,然後帶着族人們出門而去。

做戲要作全套,眼下他們張氏體面已經蕩然無存,如果再因一時負氣而更加觸怒雍王,那就是更加的得不償失了。

且不說張氏族人如何收拾一副爛攤子,當李守禮將生母張氏送入道德坊故邸時,此時這座原本的王邸已經開始進行各種改造成道觀的工作。

張氏落車後,卻拒絕了李守禮繼續相送,只是悲聲道:“殿下生是繁華中人,實在不宜出入清寒之地。我與殿下雖有借腹懷胎的舊情,但得奉養多年,殿下更不厭我醜陋,賜予族親一大殊榮。舊情權衡,殿下予我只多不欠,只憾我生性福薄,不能再承厚恩……”

“母子之間,不是這種算法,我先送阿母入堂……”

李守禮深吸一口氣,眨眨眼驅散眼眸中的水霧,還要固執往內送上一程。

但張氏卻立足不動,站在原地拉住李守禮手臂說道:“生人該享多少,命中都有定數。我如今所得,已經算是貪多。往年只恨受人牽連,又怨殿下全無定性、沒有成材的氣象,雖朝夕有見卻厭於親近,但到今日,才知這是我的命啊,不怨別個。

幸在殿下福緣深厚,或無長才,卻有至親相扶。雍王殿下死而復生,是天命匯聚,帶契家門拔出泥沼,凡忤其意,全都沒有好下場。舊時武家幾王是怎樣的煊赫,清河張氏門第是怎樣的崇高,但都不能觸傷雍王殿下天命之身。

臨別贈言,你母本也不是什麼大智的婦人,但我如此忤逆太妃,雍王殿下仍肯提攜我家,這全是因了你們之間的兄弟情深。殿下能有這樣的兄弟扶植,我再也沒有什麼擔心。

殿下赤子情懷,知足不爭,與我這樣命格卑賤之人親近往來,只會虧薄了自身的福緣。我於殿下除生身之外,更無別的恩惠,如今自守於清靜,爲殿下乞求長福,不失一點爲母的本分。

殿下不必爲俗道孝義所拘,不要長入此中擾我道心的安寧,便是孝義無虧了。”

說完後,張氏突然將李守禮往外推了一把,自己轉身向已經修建好的道堂衝去,反手拉上了門板。

“阿母……”

李守禮望着生母身影消失在門後,跪在地上重重叩首,然後才抹了一把臉上的淚水,向門外行去。

正逢張延領着張循古等人往內行來,李守禮眼下心情正悲傷,見到這一行人,突然上前抓住張延衣領怒聲道:“非你貪求虛榮,我母子何必受此生人別離!日後觀主長居此中,若短了訪問供奉,我饒不了你!”

張延聞言後,自然是連連點頭應是。

另一側張循古等人也待上前表態,然而李守禮推開張延後,只是恨恨瞪了他們一眼,接着便轉身行出,打馬而去。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古人誠不欺我!王美暢力小謀大,當時但有分寸明智,何必與這種妄人攪在一處!”

望着潞王離去的背影,再回想自家這幾天來所遭受的羞辱,張循古悵然一嘆,更有幾分欲哭無淚之感。

不過張循古倒也並不需要過於自憐,因爲始作俑者的王美暢幾乎在同一時間便遭受了打擊。

0091 恩賜瑞物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398 狄公出手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078 死而無憾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262 謀殺河東王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094 大酺禮畢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284 禍水東引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207 李氏名駒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說幾句話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176 倒黴的獨孤氏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031 不是一路人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101 出閣河東王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447 嵩陽道大總管0093 被甲登殿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327 南省氣象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240 少陵原逢故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269 西京此夜驚魂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378 坐皇帝,立皇孫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202 大唐帶貨王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105 人間滋味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061 佳人再贈香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