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

尚書天官作爲南省首曹,本就屬員衆多。眼下又逢選月,並從其他衙署借調了一些衙官胥吏。鸞臺一衆人來得氣勢洶洶,許多人不免就湊上前看熱鬧,使得莊嚴肅穆的衙署官廳前竟有了幾分市井躁鬧的鮮活氣氛。

李潼步入衙署之後,擡眼便見正廳門前甲士陳列,頗有一番劍拔弩張的肅殺,臉色又是一沉。

“時逢冬集,官廳中文事多涉機樞,防備是謹慎了一些。給事不妨轉入廂左……”

吏部郎中鄭杲匆匆上前,小聲說道,待見給事眉眼之間已生厲態,便說不下去了。

李潼望着防備森嚴的官廳正門,片刻後嘴角已經浮起冷笑,武三思這傢伙是真無恥,幾番道左相逢都要來撩撥他,或還挑撥鸞臺官屬們排擠他,如今他行上門前,這傢伙卻又藏起來不敢露頭。

“好,好得很!尚書天官多涉機樞,鸞臺要省偏多閒員!”

李潼張嘴扣帽子那也是溜溜的,老子代表鸞臺下省,你們居然看不起鸞臺,他擡手一指隨行來的牛車,喝令道:“卸下來!天官機樞,我是不敢擅幹,但職責所繫,索性在此明言!”

小樣,當縮頭烏龜就收拾不了你?官廳私話或許還能留點面子,現在老子要當衆辦公!

鄭杲聞言後,心情也是慌得很,一邊吩咐吏員入廳請示,一邊將視線環視周遭:“諸官各歸本案,不得在上省行使面前失儀!”

他威望還是不低的,一番喝令之下,周遭廡舍廊前圍觀的官吏們多數散去,退進了房間裡,但也無心做事,仍然扒住門窗向外望。

這時候,鸞臺那些隨員們也將吏部奏抄悉數搬卸下來,堆在官廳前的空地上。

李潼上前打開一個箱籠,抓起一份奏抄甩手丟給一名天官吏員:“念!”

那天官吏員手忙腳亂的接過奏抄,轉又一臉爲難的望向鄭杲。

“給事,這怕、怕是不合……”

鄭杲也匆匆上前,擡手想要將箱籠再合起來,卻被李潼示意鸞臺官佐將之拉開。

別人屬下不好使喚,李潼索性吩咐鸞臺官佐上前朗誦一部分奏抄內容,這當然是經他挑選過的,所涉也都是七八品乃至於流外入流的判書,算不上什麼機密文件。

待到鸞臺官佐唸完之後,李潼隨口點了幾個文書相關的名字,然後又問道:“此幾人,所歷何官?資格如何?”

“裴大安官樑王府司馬、王少義官樑王府倉曹、李慶官樑王國大農……”

敢跟隨李潼來尚書天官找茬的,自然也跟武氏諸王沒什麼關係,此時聽到給事問話,便大聲回答道。一連串七八人,齊刷刷的俱是樑王府官佐,雖然多是下僚,但這一通排比句回答上來,還是很刺人耳膜。

官廳中,武三思臉色陰鬱的坐在屏風後,兩拳握緊置在膝上,同時也豎起耳朵,密切關注着官廳外的動靜。

得知李潼就任鸞臺給事中後,他就一直在提防着這小子登門挑釁,現在果然遇到了,但他也沒有什麼好法子可應對。畢竟下省巡察乃是中書、門下等上省官員們天然而有的權力,他如果敢公然抗拒,那是在挑戰整個朝廷章製法度,聖皇陛下首先就不會放過他。

現在聽到鸞臺官佐們在那小子授意下,公然揭發他營私舞弊的事蹟,武三思自然是羞惱有加,狹長眼眸裡滿是怨毒之色,口中則恨恨低語道:“鬧罷,鬧得越大越好!等到不可收場,豎子當知人世險惡!”

官廳外,一衆尚書天官的官員們聽到一串樑王府佐員受舉過官,臉色也都變得很是不好看。單聽那些過官判詞,似乎這些人才是收復安西四鎮的主力,而王孝傑並其麾下數萬勁卒則只是冬遊的樣子貨。

雖然他們各自也氣惱鸞臺登門挑釁,讓整個尚書天官署都顏面無存,但在聽到這些奏抄後,一時間也是大感汗顏,沒有一個人敢上前拍着胸口保證這當中沒有問題。

更何況,他們心中也未嘗沒有積忿,樑王搞小動作、貪食軍功,那也不會曹內通報。經事者或知一兩樁,但在聽鸞臺官員們念出,才知樑王小動作竟然這麼多,現在被人問責上門,連累整個尚書天官都跟着丟臉!

鄭杲臉色同樣不好看,但是樑王龜縮不出,他作爲在場官職最高的,也要爲本曹顏面考慮,只能硬着頭皮上前說道:“選月事項雜多,此類下僚過官,就難免有些……”

“下僚過官,就可不謹慎?漫數朝堂,服紫佩金者幾人?若事事都需上省查問,朝廷畢置下曹,又助益何事?”

李潼無理都要爭三分,有理自然更猖獗,他拿起一份奏抄直接杵在鄭杲面前,並怒聲道:“自己看一看,這寫的是什麼?通篇歷數,有犯格式七八處多,朝廷所設規令格式,是供你等下曹翻越玩弄?即便不論祿食養耗,筆墨紙料,未嘗有缺,就是爲了讓你們寫這滿篇垃圾!”

“呃……啊?”

鄭杲還在思索該要如何說辭,但李潼話語轉彎這麼快,一時間愣在當場,沒有反應過來。

不獨廳外的鄭杲,廳中的武三思在聽到這叫囂聲後,神情也是不免一滯,片刻後則更有羞惱涌上心頭。這小子將他滿身遮羞扒個精光,轉又指責他襆頭不正,真是狡猾又無擔當!

他揮起拳頭,重重的砸在面前憑案,砰然一聲悶響,引得其他留堂官員紛紛側目來望,而後又忙不迭低下頭去。

官廳外,李潼繼續板着臉訓責道:“尚書天官乃是南省首曹,自領典選重事,度量人才,取爲國用。結果曹事施用尚且有欠斧繩,如此態度怎能爲百司表率?又配得起萬千才士趨此待選?”

鄭杲被架出來接待,卻被一個小年輕劈頭蓋臉一頓訓,心裡也很不是滋味。

其實李潼所指責這種情況,也是常年積弊了。

朝廷舊年頒行《垂拱格式》,足足三十三卷之多,一些有上進心兼有時間精力的官員們或能鑽研透徹、熟記在心,但是絕大多數下層僚屬本身文墨水平便有限,也很難將這些巨卷格式完全掌握。

更不要說每逢選月,尚書天官便曹事激增,還要從其他衙署借調人手,這些人對於相關格式自然更加陌生,也實在很難做到恪守格式。

而且,這些奏抄曹事,重要的自有鸞臺等有司篩選更正,不重要的則署而行之。這麼多年都是如此,一般也很少有人藉此發難。

但李潼本來就是來找茬的,不見錯就上,難道還等你蓄謀造反啊!

他大手一揮,沉聲道:“相關奏抄,一併發還本曹、從嚴自審,再有此類犯錯,那就前往鸞臺自領訓誡!”

說話間,他臉色又漸轉和緩,換上了一副語重心長的表情,指着鄭杲並其他在場官員們說道:“諸君都是任事的長才,這一點,我自心知。但近日尚書天官用事卻頗集非議,你等也要謹慎自省因何得此。自知曹中人事設置是有簡陋所在,就該加倍的勤用盡才,豈能爲區區案牘所拘?只要能羣策羣力,何至於會有今日訓問?”

我都不是針對你們,既然知道你們那個上司是個廢物,努力點、架空他呀!你們不架空他,我改天還回來找茬!

聽到李潼這話,鄭杲等人臉色都變得古怪起來,實在是不好回答啊。他們那個上司廢,他們又不是不知道,但也實在不好說出口。

而這會兒,一直躲在官廳裡不露面的武三思聽到這裡,終於按捺不住,大步衝出官廳,站在階上指着李潼怒聲道:“狂徒住口!南省人事曹務,是你區區下僚能論?簡陋何在?憑你此番亂言,我必奏達天聽,懲問失言!”

李潼見這傢伙急了眼,自然也樂起來,向上一拱手,笑語道:“既如此,那請問大王,《垂拱式》《垂拱留司格》《垂拱新格》都是何年所版?陳事幾卷?”

武三思聞言後神情頓時一滯,片刻後則眸光一閃,似乎抓住了李潼的痛腳,語調更顯高亢:“如今聖皇在朝,大周新世,舊貴入俗還要闊言垂拱故事,你是怎樣心跡!”

李潼聽到這話,頓時一副看傻子的神情望向武三思,真的是不試不知道,一試就暴露出這傢伙不學無術到了什麼程度,但他面容一整,又抱拳道:“大王此言甚嘉,大周新世,萬物維新,百司用事再推垂拱舊格的確不合時宜。來日朝參,卑職必奉大王此言,章奏啓上,追問深情。”

武三思聽他這麼說,自覺得抓住他的把柄,仍是冷笑道:“舊事如何且不論,你以舊令格式追問新曹新事,此番有失,絕不會輕易揭過,現在即刻退出衙署,誤我曹事,罪責更深!”

“卑職受教,卑職告辭!”

李潼拱拱手,然後望着武三思又作了一個默唸“傻……嗶”的口型,然後擺手率衆退出尚書天官署。

三言兩語將人逐走,武三思自有一股豪邁在懷,但回想李潼離開那表情,又不似挫敗,有些不確定的望向鄭杲問道:“他是什麼意思?”

鄭杲張張嘴,不知該怎麼說,如果那位給事說到做到的話,明天朝日你就會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304 待罪慈烏臺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119 伴遊金吾衛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133 太平歸邸0061 佳人再贈香0241 秀姿動人0253 勿謂新王不死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279 飛錢承兌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137 好生是天德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206 一支穿雲箭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398 狄公出手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025 不如降黃巢0320 高句麗遺民0255 肥羊難宰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112 神都水深0099 宰相危矣0091 恩賜瑞物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196 卑職願從大王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067 協律頌今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291 獻業求命0079 神宮巍峨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028 禁宮異兆0104 王居大不易0216 急流勇退0242 蜀女有才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254 邪言鑽心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097 壯力當賞0057 命途何艱難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092 仇人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