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

聽到李潼的聲音,樂高那滿是侷促的小臉頓時一喜,快速的看了大王一眼,又瞥了瞥對面的年輕人,便又低下頭去。

年輕人也收起倨傲的表情,轉向行至近處的李潼拱手道:“卑職左補闕崔湜,見過給事。”

李潼聽到這個名字,便看了對方兩眼,但並沒有說什麼,只是又指着樂高問道:“怎麼回事?”

“這個宮奴,擅自行走於省內,卑職正要將之逐出,以免干擾官佐案事。”

年輕人崔湜又說了一句。

李潼聞言後,眉頭便皺了起來,樂高見狀,不乏惶恐的小聲道:“僕只是立在道外閒處,不敢遊走擾事。”

“擾不擾事,是你一個閹奴能自度?南省要地,難道是你們下奴棲身的場所?”

聽到崔湜再發話,李潼這才轉過頭去,正眼望着他,但仍不說話。崔湜眼見此狀,自然也察覺到他的不悅,連忙小退半步,閉上了嘴,不敢再作搶白。

“究竟什麼事?直接道來,不必忌憚。”

李潼上前拍拍樂高肩膀,再次不乏關切的問道。

樂高身軀顫了一顫,眼圈隱隱有些泛紅,這才低語道:“僕在道左閒處偶見一名家門故賓,舊在司農時受其關照,斗膽入前見禮,並想請問遠流家人……”

李潼聽到這話,心中便有了然。

樂思晦遭殃之後,樂高作爲他的幼子,沒入司農寺爲奴。雖然是宰相的兒子,但垂拱以來,遭殃的宰相門庭便有十幾家之多,區區一個垂髫下奴想要上書訴變,又談何容易。而且又是趕在諸宰相蒙冤入獄的敏感時刻,背後肯定是有人在推動。

此前李潼沒有問得太細,這本來跟他也無關,也不想多問故事讓這小子難過。但見樂高眼下傷心的模樣,便猜到應該是見到早前運作此事的人,其人或許給了小傢伙兒什麼承諾,之後卻沒了下文,樂高在見到對方後才急於上前求證,然後便遭到了崔湜的驅逐。

“是哪一個故人?”

李潼又問了一句,不論前事如何,眼下樂高是他的門生,他當然不會不管。

“是、是給事中周允元。”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又轉望向崔湜,這纔開口問道:“周給事官廳在哪裡?引路。”

崔湜這會兒自然也看出來這小宦者與新給事關係不同尋常,雖然遭受冷落、心中頗有不忿,但也知這位新給事身份特殊、兇名赫赫,也不敢計較於當面,只能頭前引路。

鸞臺這些官員們雖然總體反應並不熱切,但對這位新給事也是保持一份關注的,這會兒便不免有人跟隨上來看看熱鬧。

給事中是鸞臺中堅要職,是夠資格於官署中享有一座獨立官廳,處理一些雜情小事。給事中周允元的官廳位於鸞臺正廳側後方,在崔湜引路之下,李潼與樂高很快便抵達這裡。

官廳中行出一員身穿緋袍的中年官員,望着李潼擡手微笑道:“未知巽卿入此,有何見教?”

李潼入事鸞臺,讓這些鸞臺官員們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在,單單一個稱呼問題就讓人頭疼。

已經不可再稱大王,若直呼姓名行第,他名字是聖皇賜予,不好隨便指稱,無論李三、還是武三,都有點尷尬。官稱的話,鸞臺眼下光給事中就有十幾個之多,私下裡還好說,公開場合的話,如果不加姓,仍是混亂。

所以在他正式入職之前,鸞臺官員們單單就此私下裡便討論好幾次,最終決定只稱小字,親近些的那就喚郎,正式些的那就呼卿。

“入事微淺,豈敢稱教。只是想請問周給事,還記不記得這一位故人之後?”

李潼就是來找茬的,也不多說廢話,直接將身後的樂高拉出來,望着周允元說道。

周允元見到小傢伙兒,臉色就變了一變。而周遭其他鸞臺屬官們,這會兒神情也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在。

即便不論太過曲隱的故事,樂思晦在遭殃之前,本就官任鸞臺侍郎,是門下省的長官。而且其人去年秋天才遭殃,雖然說人走茶涼,但往年入拜長官時,這些官員們多數也都見過樂思晦這個愛子。

更不要說樂高年初上書訴變,出了一把風頭,讓人印象深刻。

只是此前李潼考慮到入職第一天,不宜過於招搖,在進入鸞臺官衙時沒有讓樂高貼身跟隨,而這些官員們也不會太過在意一個青袍小內宦,所以纔沒有第一時間聯想起來。

當然,這些人裡邊並不包括周允元。他本就不是今年才入鸞臺的新僚,而且此前正是他親自前往司農尋找樂高,並將其引達天聽。

此時見到李潼將樂高引來,周允元臉色就變得很難看。如果是在別處見到,或者樂高換一個身份、而不是內宦下奴,他也不至於如此難爲情。

須知此前不久,他還因爲幫助上司樂思晦鳴冤而頗受同僚稱許,但轉眼卻被人看到故宰相之子竟然成了一個小太監,總是會惹人非議。

所以剛纔他在官廳外見到樂高之後,便遠遠避開,並示意補闕崔湜將人逐走,卻不想還是被找上門來。

情形如此,周允元便猜到這位新給事應是要藉此敲打他這個舊人以立威,爲了不給對方借題發揮的機會,轉身返回臺階之上,並沉聲道:“鸞臺南省機樞所在,自非徇私敘舊之地,巽卿若只問此,請恕無暇奉陪。”

李潼自然不會被這麼簡單就打發了,聞言後冷笑起來:“周給事有觀人知事之能?未作垂問,便知是公是私?你的官廳,竟比宸居還要讓人難企!”

聽到這話,在場衆人臉色無不一變。特別是周允元,臉色更是難看到了極點,樂思晦這個兒子直登陛前,此事滿朝俱知,他卻不審緣由便將人拒之廳外,也的確是容易落人口實。

一直對李潼保持非凡關注的楊再思,這會兒也匆匆走入此間,聽到李潼厲聲,便也指着周允元說道:“周給事,還不速向巽郎告罪!”

“不需告罪於我,周給事還是應該自審自察!”

李潼聞言後便擺手說道,並又環視周遭圍觀之衆:“我等黔首之身,君王授用,顯在南省,佈政天下,撫卹百姓,重任唯在勤懇恭事,豈是袖手高居閣堂便能誇誇勝任?”

從羣衆中來,就要到羣衆中去,瞧瞧你們現在,一個個人五人六的,像什麼樣子!剛纔讓你們拜見老子,你們不來,現在羣衆上訪,又不接待,找削呢!

“巽郎警聲,如晨鐘街鼓,我等南省恭事諸衆,都要謹記在懷,不要失守於此!”

楊再思聽到這話後,便也連忙表態道,可謂是十分的捧場。

首當其衝的周允元臉色青紅不定,默然半晌後才走下臺階,先對李潼拱手,然後才又垂首望向樂高:“案事雜多,未能敏察。樂氏小郎陳情諸種,稍後入我官廳,翔實訴來,若在法理之內,必不延時耽擱。”

樂高也算是見識過大場面的,聞言後只是拱手道:“僕年淺計短,趨拜周給事,未嘗沒有貪故狹念。如今訴事已經爲巽郎給事受理,不敢再有勞周給事。”

聽到樂高的回答,李潼大感滿意,這小子年紀雖然不大,實在是識眼色。既然你周允元忙得錯不開身,那麼以後相關案事,我就勉爲其難替你代勞一部分吧。

此前他有些不理解樂高何以對武則天那麼感激,現在看來,也不是沒有原因。

周允元等人或是促成他面君訴冤之事,但目的也並不單純,最主要還是爲了營救狄仁傑等人,幫樂家鳴冤僅僅只是捎帶手的事情。

或許在這些人看來,這也是了不起的大恩德了,也無愧故人。他們太過看得起自己,但其實樂高這個具體執行人又何嘗不是有恩於他們?

但具體目標達成之後,這些人自然就不管那麼多了。更何況經手樂家罪事與狄仁傑等案事的都是來俊臣,當時來俊臣氣焰仍然囂張,擔心繼續糾纏下去會生出更多變數,便不再細緻去管樂高這個小鬼的安危。

按照來俊臣的脾性,沒能搞定狄仁傑他們,是很有可能遷怒樂高這個壞事的小鬼。舉目無親的情況下,女皇將樂高收留于禁中,雖然捱了一刀,但又何嘗不是救了他一命。

李潼對樂高頗有好感,除了小鬼本身聰慧之外,也是在他身上看到了些許自己的影子。

他自己舊年又何嘗不是苦苦掙扎,朝中老狐狸們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利圖,對他不理不睬,今日所有,那都是一口一口舔回來的。

政治人物,利弊當先。對於那些所謂的唐家老臣,李潼從來不報太大希望,包括那個後世美譽不淺的狄國老,與其費心費力跟這些老狐狸們玩聊齋,還是專心拍他奶奶馬屁、培養自己心腹更靠譜。

今日借樂高之事小作發泄,除了新人新作派的立威,也是發泄一下自己心裡的積鬱。一個一個人五人六,還不他媽的都是兩姓家奴!老子雖然也兩姓,但不大不小也是個主子,敗家子跟你們賣國賊能一樣?

想到這裡,他又橫了楊再思一眼,你也不是個好東西!現在舔老子,過幾年還不是五郎六郎叫得黏糊熱情。等老子大權在握,誰再敢跟我瞪眼,眼珠子給你們摳出來!

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075 將軍跋扈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073 春江花月夜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003 前途堪憂0048 內教坊諸事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445 死不入黃泉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133 太平歸邸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060 唯望生,不望死0345 雲韶府諸王鬥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112 神都水深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242 蜀女有才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055 一人而敵一族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065 人情難測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296 通泉縣大街痞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321 來君珍重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108 等你長大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286 竇七暴斃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326 幼宦可養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114 友誼的河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193 太平托子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159 皇孫李寶雨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184 洛陽女兒行0218 銀青光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