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野狐宰相

唐代宰相還是挺威風的,比如出入官衙,都有通鼓迎送。可見能有BGM的都不是一般人,這個道理古已有之。

李潼與張說行出側堂的時候,便見諸官吏已經列隊整齊,一個個姿態恭謹的迎接宰相歸署。配合着那略顯莊嚴的通鼓聲,這場面也是很威風。

不過考慮到武週一朝的政治氛圍,李潼聽那鼓聲,便感覺有種喪鐘爲誰而鳴的悲壯感。

他這裡還在發散思緒,人羣隊列前方的官衙門口已經響起了楊再思的詢問聲:“應敕者入省沒有?”

鸞臺每天都有衆多的人入此領取敕令,但能夠讓楊再思這個長官如此上心、還沒來得及走進衙門便急急發問的,今日自然只有一個。因此衆人在聽到這問話後,俱都不由自主轉頭望向李潼所站立的位置。

李潼迎着衆人目光,快步向前,正待舉手爲禮,楊再思已經上前按住他手臂,不乏親切的笑語道:“皇城衙舍衆多,此前入朝的時候還擔心大王不能直入省中。歸來已見美材入此,真是讓人歡喜。”

說話間,他還對張說點了點頭,神態間不乏讚許的味道,似乎張說將少王引至此處,是做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

楊再思這番做派,實在是媚態外露,以至於周遭許多鸞臺屬官都將頭轉到一側去,不願看此醜態。甚至就連李潼都覺得這傢伙實在太刻意了,但也不得不說,這熟悉的味道還是讓他心裡暖暖的,覺得楊再思這人挺不錯。

武週一朝,政事堂可以說就是修羅場,能夠善始善終者實在罕見,楊再思就是其中一個。雖然沒有什麼脾氣,但卻無災無險,不獨爵封國公,最後更陪葬乾陵。

《新唐書》中記載,有人曾經問他身份已經這樣尊貴,何苦還要如此折辱自己?他則回答世道艱難、直者先禍,不這樣做,怎能保全自身。

可見這人並不蠢,諂媚阿諛只是保全自身的手段。道德感雖然不強烈,但察其一生,倒也沒有害過什麼人,所謂具位庸臣,就是此類了。

“卑職入省爲佐,不敢當楊侍郎降禮下就。見過崔相公,見過楊侍郎。”

李潼到鸞臺終究是爲了做事,也就不擺什麼皇三代的譜,還是端莊見禮。

這時候,宰相崔元綜也行了上來,對李潼點了點頭,示意羣僚各歸堂案,只留下兩名書令史,然後才示意李潼跟隨行入鸞臺正堂。

時下並沒有什麼爲官不修衙的規矩,所以鸞臺這座正廳也是極爲宏大,內飾同樣不俗,流蘇帳幕、嵌玉屏風等等一應俱全。廳堂內外兩重,左右三間,正廳廳壁上的書畫則是聖皇武則天所主編的《臣軌》節錄與周公畫像。

書令史登堂宣讀敕書,李潼自在堂下蹈舞拜受,沒有太多人圍觀,倒是不怎麼尷尬。

待到李潼領過官錦衣料並符印之類,崔元綜才又望向楊再思問道:“稍後導引給事登殿……”

“卑職與給事舊知,引行即可,相公自赴政事堂,無需念此。”

楊再思起身拱手說道,崔元綜聞言後便點點頭,又對李潼說道:“省中事規,之後有掌故諸衆爲給事一一分講。至於察判案事,明日堂會再論。”

說完之後,他便起身離開,自赴政事堂,堂外便又響起了那隆隆鼓聲。看這架勢,如果宰相腿賤一些,這一天下來光敲鼓就能把人累個不輕。

雖然崔元綜態度不冷不熱,李潼倒也沒有往別處想。這纔是宰相該有的架子,如楊再次此類,則就是異類,當了宰相,腰也硬不起來。

“大王,咱們這便入殿?”

楊再思又走上前,一臉笑容的請示道。

“人事非故,實在不敢再當舊稱。”

李潼又有些無奈的重複一遍道:“侍郎直稱姓名、行第即可。”

“那就稱巽郎吧,如此便速行,不要讓陛下久候。”

說完後,楊再思擡手虛引,待到李潼邁步,他才又跟了上去,並齊行進,不敢越前。

李潼見他這樣子,不免感慨活着真累,他雖然也舔,但只對他奶奶一人。不過再一想生人謹慎謙卑者不乏,能憑此當上宰相的卻寥寥無幾,也就不覺得楊再思可憐了,該!

兩人自則天門行入大內,自有宮官導引,送到聖駕所在的仁壽殿。短候片刻,便被召入殿中。

登殿之後,李潼又是一通蹈舞謝恩,武則天放下手中諸物,端坐殿上看着孫子在下方又蹦又跳,嘴角掛着輕鬆笑意。側拜一旁的楊再思將這一幕收在眼中,眼珠子也是一閃一閃的。

“既然已經入事,故日散漫性格都要收斂。在家失行,還只是觸怒親長,在公出錯,則就是見犯國法。”

武則天隨口敲打一句,然後才又說道:“鸞臺事務繁大,雖有長才循吏引領,未必能匆匆上手。眼下還是兼判司禮諸事,助用元號。”

除了鸞臺給事中這個新的任命之外,李潼原本兼領的內教坊雲韶府使也並沒有撤除,仍是兼領。改元長壽諸禮事已經在籌備,諸多文物器設都需要重新打製,而云韶府也需要進獻禮樂。

但李潼聽到這話則有些不樂意,又下拜說道:“臣閒養內庭,疏遠於事日久。君親不意才力卑鄙、事蹟寡無見棄,仍付機樞顯用,感此殊恩,豈敢自恃親徒之近便行易避難,觸惹怯事之議!”

好不容易當上了鸞臺給事中,還讓我去內教坊搞樂子,我不依啊!

武則天聽到這話後嘆息一聲,擡手對楊再思說道:“侍郎庭中可有兒郎恃才驕勇如此?總覺得自己幾分薄能,天下事都能過問,卻不體會親長的關照。”

楊再思聞言後連忙說道:“給事顯才,世道熟知,廷推入事,已經是公論。臣大愛此少年勇志,只憾門庭多瓦質,難擬珠玉。”

“謙虛了,謙虛了!”

武則天搖頭輕笑兩聲,然後神情又有肅然:“那麼,此不器後進便交付南省諸長。若有事用不濟,直需教訓,勿因雜情包庇容忍!”

楊再思自然是點頭受命,心裡則不免哼哼,這話你敢說我也得敢聽,我又不瞎,你們祖孫和睦都秀了我一臉。總之,凡事對這小祖宗遷就一些就是了。

眼見他奶奶如此態度,李潼心裡也頗感滿意:算你識趣,奪了老子王爵,末了如果還是隻能做個如夫人,憑我現在有人有物的底氣,我都不清楚自己會作啥大死!

又吩咐幾句後,武則天便擺手,示意兩人可以退下了。

等到出了仁壽殿,楊再思望向李潼的眼神更加熾熱,一口一個巽郎,那語調殷勤得讓人骨頭髮麻。

待到行至途中,甚至擔心李潼走得太累而提議先到鸞臺內省歇歇腳,卻被李潼擺手拒絕了,要返回皇城本省攬權!

於是楊再思也只能邁着小碎步、一路顛顛兒的隨行,看那模樣,分明行在前方的李潼纔是上官。

李潼本來對楊再思這種做派並不感冒,但見其人做到這一步都不尷尬,心裡還是挺舒服的,打算以後沒事就招呼楊再思在大內之間遛一遛。

畢竟能讓紫袍大佬做跟班,如果不是遇到楊再思這種活寶,那得是皇帝纔有的待遇。更何況,國家高官厚祿的養你,你卻正事不幹,讓我遛一遛又怎麼了。

一路返回鸞臺本身,李潼便算是正式入職了。

楊再思又吩咐令史傳告各直堂,讓那些案頭沒有要務的,全都到直堂來,正式禮見同僚。

結果一通傳令之後,到來的卻寥寥無幾,而且基本上都是年紀已經不小的,甚至就連張說,在行至堂外廊下,看到堂內情景後,都只是遠遠對李潼拱手致歉,然後便又退了回去。

眼見這一情形,楊再思臉上自然有些掛不住,這是公開不給他面子,當即便要下堂,自己親自去將人衆喚來,卻被李潼擡手阻止了。

鸞臺同僚們這幅態度,李潼倒不怎麼介意。畢竟這裡是南省要樞之地,處理國家軍政要事的地方,如果盡是溜鬚拍馬之輩,那國家還怎麼好。這樣的人,有楊再思一個就夠了。

入堂幾人也被打發走,然後李潼便打算仔細遊覽一下鸞臺外省。這官廨規模極大,保守估計要比李潼原來就事的麟臺大了四五倍有餘,幾乎趕上了外城一坊之地。

楊再思還要體貼的跟隨導引,卻被李潼拒絕了。你這傢伙自己在鸞臺都快被孤立了,我再跟你混一塊兒,以後還怎麼跟同志們打成一片。

楊再思見狀,只能安排兩名書令史導引。

鸞臺雖爲南省要樞,但除了氛圍要更加肅穆一些,內中建築倒與坊居沒有什麼太大差別,也是曲巷院舍的佈局。入門街道直通官長坐堂的正廳,兩廂各有十室,用以存放諸典章文物,並錄事、主事們辦公所在。

至於給事中、散騎、諫議大夫之類,則都有自己獨立的官廳,各因品秩、事宜而錯落分佈在官廨中,除了需要通堂議事的事務之外,餘者雜事則就在各自官廳處理。

李潼繞行過半,心裡有底,然後便又轉回正廳,準備挑選一下自己的官廳。

剛剛轉過曲廊,卻見轉角牆下他的小跟班樂高正小心翼翼的站在那裡,在其對面則站着一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一臉厲態,似乎在斥責樂高。

眼見這一幕,李潼心中頓生不悅,轉步走了過去,沉聲問道:“怎麼回事?”

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064 薛師信義0111 少王人物如何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378 坐皇帝,立皇孫0327 南省氣象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057 命途何艱難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176 倒黴的獨孤氏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289 竇七入彀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076 祈求長生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095 東宮舊人0037 春官武承嗣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223 軟飯香糯0446 白刃不相饒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042 能奏《武媚娘》否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048 內教坊諸事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043 進學內文學館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067 協律頌今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978 封衙鎖庫,勾檢察奸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111 少王人物如何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269 西京此夜驚魂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124 朔邊良才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156 武氏羣英會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