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王居大不易

李潼這個小班底,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基本上可以說是涵蓋文武。

像是王仁皎,即便不談那有點虛的太原王氏的出身,本身還是數代府兵的關中老兵油子。桓彥範則是恩蔭入仕、久在南衙衛署的禁軍底層。

史思貞既是漢化的胡人代表,還是勳貴、高官之後,有一個在位的父親,人脈路子不缺。

張嘉貞、劉幽求兩人,一明經、一進士,都是科班出身的寒門士人。張嘉貞開元名相,有宰輔潛力。劉幽求先後策劃、參與唐隆政變、先天政變,一肚子險計壞水。

至於掛職的王賀旺,則意味着三王有直通鳳閣的渠道橋樑,象徵意義很大。而張嘉貞、劉幽求,包括胡人史思貞之所以肯委身王府,李潼覺得與此關係很大。

如果按照理想狀態來推演的話,李潼精心挑選的這個班底,基本上可以憑此延伸覆及、吸取到方方面面的人力。

從這一點而言,他們兄弟出閣也是危機並存,雖然完全暴露在宿敵耳目、爪牙之下,但能夠接觸到的社會層面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如果仍在禁中,這當中任何一個人,李潼如果想要有什麼接觸與實質性的發展,都非常困難。這一點,從早前內文學館鍾紹京一事就可見一斑。

你不能給人提供一個確鑿可見的進步可能,又憑什麼要求人家對你以禮相待?就算是一腔孤忠報效大唐,輪也輪不到你們三個孤弱少王挑三揀四!

可是現在,李唐宗室凋零過半,皇帝李旦一家被拘在禁中,廢帝李顯則遠在房州,高宗其餘几子危在旦夕。他們兄弟三人被恩許出閣,恰好趕在這樣一個空窗期,我就是李家最靚的崽,誰反對?

隊伍既然建立起來了,接下來就是團建磨合。

禮拜完畢,混個臉熟之後,然後就是羣屬獻食獻禮。對於這一個禮節,李潼興趣不小,你來給我打工,還要先給我送禮、請我吃飯,這安排挺好。

難怪之後會有燒尾宴那種制度,人情做不到,憑啥給你升官、給你加工資?

滿堂府佐,十幾人衆,每人所獻品色即便只有三五種,也是擺滿了小半個廳堂。

這其中尤以官二代史思貞獻食最爲顯眼,單單胡餅、畢羅、蒸餅之類的麪餅主食就多達五百多個,滿滿堆放在籠筐中,由其自家奴僕擔入。還有烤全羊五頭,烤鹿三頭,蒸鵝、鴨脯、魚膾之類,或大盤、或甕盒,一應搬擡上來,整個廳堂中都充滿食料香味。

眼見這一架勢,滿堂衆人包括李潼在內,望向史思貞的眼神都有不同,我拿你當屬下,你來我家炫富?繼續獻,說一聲服算我輸!

“坊野陋食,遠不及禁中食料珍饈可餐,唯以量取寵,以表府士渴慕王教深情。”

史思貞真不像一個胡人,雖然狠炫了一把富,但卻全無倨傲姿態,仍是恭謹知禮,這也讓其他對他暗生偏見的府佐們心情好轉一些。

跟史思貞相比,其他府佐所獻餐食就顯得寒酸許多。

特別是劉幽求,居然只獻了兩罐醬菜,一罐芹菜葉漚成的醬,一罐蒜醬,裝在灰撲撲、人頭大小兩個瓦罐裡。

由此可見當洛漂也是很不容易,李潼也並不覺得劉幽求是故意落他的臉,堂堂一個進士,大凡經濟狀況好一點都要謀求更好出路而不會委身王府,大概實在餓得不行了才召之即來。

像是四川大土豪陳子昂,當年也是寂寂無名、乏人賞識,花一百萬錢買一把胡琴當衆摔毀,並叫囂我文章這麼好都沒人賞識,這樂工賤器有什麼值得可惜!憑此奇異舉動,才獲得時流的關注。

甚至就連張嘉貞都因爲和李嶠相熟而獲得李嶠的引薦,才被召入王府。

至於劉幽求,只是吏部送來的守選名單裡不起眼的一員,如果不是李潼認出這個名字,知道這傢伙挺有作死情懷,大概連這種王府卑職都混不上,還不知要在神都洛陽漂上幾年。

爲了避免劉幽求尷尬,李潼又起身笑道:“諸君才力獻我,不因小王等淺薄相棄,已足感懷銘記。歡聚一堂,賀此奇緣,身外惠贈,助興而已!”

聽到河東王這麼說,滿堂諸衆神色也都有所好轉,特別劉幽求更是侷促大消。他們這些人委身王府,也擔心府主貪鄙吝嗇,只知索取而無回報,河東王不因外物多寡而高低相待,也讓他們放心不少。

除獻食之外,衆人獻禮也都各有特色,挺符合各自出身。

像是王仁皎獻白狐皮十張,可見這些府兵閒來沒少禍禍關中那些山林野獸。張嘉貞所獻則是自己試注的《東觀漢記》五卷,這正符合士人交遊權貴的正確打開方式。桓彥範所獻是一張卸弦的古弓,據說是當年其父東宮贈物。

史思貞進獻三副上好鞍綹騎具,但這肯定不是獻禮的全部。其父所任司僕卿,本職工作中很重要一項就是國之馬政。李潼念念不忘弓刀戎馬生涯,之所以選這個官二代,也是希望以後司僕寺給自家供馬選好馬。

不過在看到劉幽求的獻禮之後,李潼算是明白這老小子爲啥考上進士好幾年還當不上官,這性子實在是不討喜。其人所獻是一卷策文集,名字很大氣,叫做《隴事十略》,所論則是隴西時政問題的看法。

李潼隨手一展掃了幾眼策文內容,便又不動聲色的捲起來,暗歎鍵盤俠招人恨不是沒道理的,且不說你一個連官都沒做上的小混子講的有沒有道理,關鍵是你給我這個鹹魚宗王看這個幹啥?

很明顯,這是打着以王府爲跳板的念頭,希望能假少王之手將這些方略進獻給宰相。

雖然這個想法李潼也能理解,但問題是你能不能別表現這麼急切?老子剛剛出閣入府,屁股都他媽的沒坐熱乎,你就急吼吼拿我搭橋,你是把我當跳板還是當彈簧?

心中雖然已經有些不悅,但李潼還是當着劉幽求的面,笑吟吟將他那捲定國大計遞給了鳳閣任事的王賀旺。

不過他心裡已經打定主意,這一批府佐中,別人暫且不說,劉幽求個老小子上了賊船,是絕對不會讓你中途跳車的,老老實實蹲在王府給我算計陰謀吧。你就是我小夜壺,等等就安排幾件髒事給你幹,讓你洗都洗不乾淨!

王賀旺接過劉幽求那隴事攻略,隨便掃了幾眼便也捲了起來。他任事鳳閣,對於此類熱衷表現上位的投書每天不知過手多少次,肯翻看幾眼都是給少王面子。

察覺到劉幽求視線熱切的湊上來,王賀旺便輕笑道:“志氣可嘉,才略尚需琢磨。府事雖清簡,也在國事中,能勝於此,不愁積事循進。能得名王青眼,無患前程。”

被王賀旺不尷不尬的敲打幾句,劉幽求頓時默然,片刻後纔有所回味,轉頭看一眼正與其他府佐談笑風生的少王,張張嘴不知該說什麼,只是默默退到了一邊。

府佐所獻,也不是白收的,府主還要給以賞賜,基本上以各自品階一個月的俸料爲標準,想多賞也不行,因爲這些犒獎都需要記錄在案,留待肅政臺等有司檢索案察。

這些府佐視品官沒有職田和祿米這些流內官的基本待遇,俸料雜錢雖有國家供給,但較之正式的官員待遇上還是差了很大的距離。

這一部分差距,就需要他們各自供事的府主補全,因此府主慷慨與否,直接影響這些府佐們各自收入與待遇。

關於這一點,李潼也沒啥好計較,他從大內摳搜出不少財貨,自己又能用幾多,自然散出去邀買人心,府佐並仗身諸衆,各依本品給贈。

這麼一散,錢就散出兩百多緡,絹則六百多匹。一緡就是一貫,一千錢,時下絹合錢應該在三四百錢之間,這都是離宮之前李潼才惡補的知識。如此算來,這一次便賞出錢數四百多緡。

這麼單獨來看,數字倒也不算太大。但李潼身爲一品郡王,俸料一年所收不過五百多緡,即便是加上手力錢、諸雜給並田邑之類,一年收成大約估數應該在三到五千緡之間。

波動之所以這麼大,主要還是在於田邑收成靠天吃飯,而且永業田並賜田收入多由官市,不能私賣。換言之,如果看你不順眼直接就給強徵了,你也不敢瞪眼。

這麼一算,如果月月都俸料全支,李潼一年到頭啥也不剩,運氣不好還要倒得幾百萬錢的虧空。難怪李嶠建議他虛官實奴,讓國家幫忙養人,自己養實在是養不起,眼下這個府佐規模已經縮小几倍都有些吃不消。

當然,賬也不能這麼算。且不說三王各有食邑,封國所得纔是大頭,單單如此大額的賞賜也不是常例,平常狀態只需要支付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自有國家給予。

因此三王只要不習慣大手大腳花錢,財政狀況也能得有良好運作。不過不花錢是不可能的,李潼出閣終究還是搞事情,不是爲了安生過日子。

心裡這麼一盤算,他覺得很有必要三府財政統籌管理,就李守禮那貨,給他錢也難花到正地方去,還不如留下來自己招兵買馬。

親兄弟有的時候雖然需要明算賬,有的時候還是要爲大局犧牲小我,反正解釋權在我。

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032 君子滿朝0328 野狐宰相0161 宰相薦才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120 諸用仰於國0316 鸞臺給事中0269 西京此夜驚魂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108 等你長大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107 坊居閒趣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220 如意元年0050 太平公主0113 荒園生妖異0221 窺望河西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028 禁宮異兆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284 禍水東引0253 勿謂新王不死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004 醫博士沈南璆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038 水漲船高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012 耶耶的召喚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202 大唐帶貨王0099 宰相危矣0218 銀青光祿大夫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381 媽寶裴光庭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227 名馬梨花落0241 秀姿動人0095 東宮舊人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122 枯禾逢甘霖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284 禍水東引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446 白刃不相饒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343 女人的報復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