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府佐諸衆

李潼淺知後事,自然明白他們王府這一份官佐名單有多豪華,單單未來的宰相就有三人,還包括一個很有可能當不上國丈的王仁皎。

當然嚴格來說,這所謂的豪華,水分也是很大的。

像桓彥範、劉幽求,他們最大的政治資歷還是來自於宮廷政變的政治投機,真正遵循相對正常晉升途徑而拜相的只有一個張嘉貞。現在把他們抽離原本的人生際遇,未來會如何就很不好說了。

但也不得不說,最起碼這幾人是經過檢驗他們各有作死潛力,很對李潼的胃口。反正他們兄弟出閣就是要被弄的,那也不妨選一個讓自己比較舒服的開局。

王府中堂,各府官佐也不細分,依次上前拜見府主,並由府主向他們發放符令,如此便算是正式確定上下統屬的關係。

在場衆人當中,王賀旺既是老熟人,身份也最高,他所擔任的雍王府長史也比其他人淺勝一級,第一個上前見禮。

他先拜過端坐當中的府主李守禮,從李守禮手中接過銅符後又轉拜二王,尤其視線落在河東王腰際垂懸的那一枚潤白如脂的永昌玉幣,眸底更是閃過一絲驚喜。

“舊於內文學館供奉,便知大王等才趣通達,必將騁於世道。果然事在意中,卑職能從事府下,榮幸至極!”

聽到王賀旺這麼說,李潼便難免腹誹,現在知道說好話了,過年那會兒連獎狀都不給我。不過面子上還是和氣有加,小避半席笑語道:“小王等乍出禁中,惶惶孤立世道之內,長史人事熟稔,還請不吝指教,使行止無缺。”

說話間,又請王賀旺歸席入座。雖然在場還有好幾個未來的宰相,但也不得不說,王賀旺肯兼任長史,直接將他們王府規格提高了許多,對士人的吸引力也更大。

李潼當時提議要人,真的只是試一試,畢竟外界都知鳳閣侍郎格輔元是他們兄弟身後大佬,結果出閣後與鳳閣全無牽扯,這虎皮就扯的有點虛。

鳳閣中除了王賀旺,他也不認識其他人,沒想到這一提,王賀旺便同意,鳳閣也未加留難,的確是一樁驚喜。

他也察覺到王賀旺視線多在他腰際永昌玉幣流連,索性擺在更顯眼處,滿足你的好奇心,你老大聖眷濃得很。

接下來便是劉幽求,三十多歲的年紀,頜下已經蓄起了短鬚,中等身材,相貌上沒有什麼奇特之處,眸光內斂顯得頗有心機。

他從李光順手中接過長史銅符,但看得出對李守禮的態度要更加恭敬,對其他二王的恭敬便有些流於表面。對此李潼也不甚在意,成年人各有秉性心機,凡事務求微細,那基本沒人可以共事了。

張嘉貞行上前來的時候,李潼親自離席將符令交在他手中,並笑語道:“李學士屢屢向我誇讚張君學養、氣度,我也猶恐不能策御賢流,賓友相待,張君安在府內養志待時,徐圖爲國效力。”

“多謝大王賞納,卑職必不負深情,虔誠供事。”

張嘉貞二十多歲的年紀,身材較之眼下的李潼還要更高一些,相貌則是典型官樣的國字臉,或因勢位不達而欠於威儀,但兩眼炯炯有神,更富年輕人的朝氣。

對於少王禮待,張嘉貞也深感受用,他淺退一步再對李潼施禮:“卑職學淺名微,乏於可表,所見大王闊制《萬象》典式,名王雋才,賢流誇異,能入府浸染,得益於學,不勝感激。”

聽到張嘉貞這麼說,原本已經歸席的劉幽求又忍不住認真打量了河東王幾眼。

他本身進士出身而有些瞧不起那些雜流求進者,身在洛邑數年始終沒有解褐注官,以至於性格頗有幾分憤世嫉俗。即便如此,此前府佐聚集,各人論起履歷,對於比他小了十多歲、弱冠之齡便明經及第的張嘉貞也要高看一眼。

此時眼見張嘉貞對河東王如此恭敬,已經超出了屬下對府主權貴的恭順態度,甚至言及才學,劉幽求一時間心中也滿是好奇。

長史是府佐之首,接下來又諸官進見。像李潼重點關注的王仁皎,身材橫壯,頗有軍伍之風,少於士人雍容之氣。

李潼見到王仁皎這個樣子,不免微感詫異。他本來還以爲這個王仁皎出身太原王氏,應該頗有些世家子弟的傲氣,卻沒想到行爲舉止都頗有粗豪謙卑。

他之所以能將王仁皎收入府內,也是頗有幾分意外。

考慮到丘神勣這個城管大隊長肯定對他家心存不善,李潼對護衛力量也很重視,託薛懷義在他所統率的左威衛挑選幾個悍力將校給他家看家護院。

又考慮到南衙軍事也是盤根錯節,擔心引賊入戶,特意請薛懷義從新進番上府戶挑選,最好是來自關隴軍府的人選。薛懷義隨手提供一份新進番上名單,李潼便在裡面發現了王仁皎。

換言之,這個王仁皎是關中的府兵軍戶。老實說李潼看到的時候也有幾分意外,因爲世族子弟自有家門餘蔭可恃,哪怕再沒落,居然流爲軍戶子弟,也實在是異數。他又託薛懷義詳查王仁皎履歷,才確定不是同名的誤會。

王仁皎這一家人祖孫都是陝西同州折衝府軍戶,看起來似乎有些不符合太原王氏的出身。

但這也並不是沒有可能,其家一支本就是南渡之後又北歸,朝代都換了好幾次,家學蕩失,流爲軍戶子弟也很正常。

原本歷史上,王仁皎混到五十多歲纔在中宗朝擔任折衝府果毅都尉,而那時候府兵制已經完全崩潰,折衝府將完全淪爲虛職。由此可見,王仁皎這個太原王氏的身份,怕是比自己這個大唐郡王還要虛和水。

接下來便是那個胡人府佐史思貞,也是這一批府佐中唯一的一個高幹子弟,與張嘉貞年齡彷彿,都是二十出頭,五官立體,眼珠泛黃,已經生了滿臉的絡腮鬍子,胡態很濃厚。

但比較讓李潼意外的是,這個史思貞舉止應答得體,禮數上較之科班出身的劉幽求和張嘉貞還要周全,更非王仁皎這個水貨太原王氏子弟能比,完全就是一副漢人士流的做派。

“卑職舊學弘文館,元月酺日有幸覽勝大王新曲《萬象》,天人妙景,遠非俗流能夠佔得。知能恭事府下,欣喜異常,願能長隨大王,逐雅盡興!”

從這幾人說話,便能看出高幹子弟優勢所在了,見識欠缺,夸人都誇不到點子上來。像劉幽求雖然出身最正,但卻多年守選不得解褐,根本就不知道《萬象》大麴。張嘉貞交遊廣闊,跟李嶠是朋友,倒是見過《萬象》曲辭。

可是這個史思貞,其父乃九卿高官的司僕卿,本身也在學弘文館,就親身欣賞過這一部大麴,說起話來也最動聽。

李潼聽到這話,心中也是大感喜樂。本來想着出閣之後少不得要與司僕寺打交道,才從衆多蔭選官員中選了這個史思貞,沒想到意外收穫一個小迷弟。

這史思貞言語中已經忍不住要手舞足蹈,可見對於《萬象》大麴是由衷喜愛,李潼便也拍席大笑道:“歲月荒長,唯此一趣可誇。出閣之際,多選內教坊音聲之衆,來日府內餘者不論,唯聲色可賞,耳目不閒!”

之後上前的桓彥範,也是一個威猛武人模樣,較之站在李潼身後的壯宦楊思勖甚至都不遑多讓。

其人上前見禮,較之此前幾人都不同,直接俯身行以再拜大禮,口稱僕下而非府佐自稱的卑職。這是因爲桓彥範這個人跟李潼一家早有舊誼,而且還不淺。

老實說,李潼接到司衛寺提供的選官名單,看到桓彥範的履歷後,一時間也有些詫異。

最開始自然是驚喜於居然發現一個後世的神龍五王,接下來再看桓彥範家世背景,居然與自己家還有着不淺的關係。桓彥範祖父曾任李潼他老子李賢雍王府諮議參軍,其父居然也曾擔任過太子左衛率府胄曹參軍。

如今桓彥範再入王府任職,那就是祖孫三代的供事情誼了,自稱一聲門僕並不過分。

看到桓彥範那膀大腰圓的體格,李潼欣喜之餘,也忍不住不滿的瞪了李守禮一眼,就問你那輩子光忙着韜光養晦、精蟲上腦了?咱老爹好歹也留下一點香火餘情,結果全被別人瓜分利用了。

當然他也明白這件事怪不得李守禮,就桓彥範年近四十纔在翊衛府混到校尉級別,如果沒有日後的際遇,基本上也就是個廢。

除了李潼所關注的這幾人之外,其餘府佐諸衆也都紛紛上前見禮。李潼也清楚,裡面肯定會有別人安插的耳目,這種情況是無可避免的。

不要說本就對他家心存惡意的人,只怕他奶奶偶爾也會好奇這被攆出去的仨孫子到底平日都在忙活啥。

但總體上來說,李潼對於這個班底基本還是滿意的。這已經是他能力之內,現階段可以做到最好的了,要概括這個班底的特色,基本上就是“不得志”這一個特點。

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202 大唐帶貨王0106 禁中逆亂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060 唯望生,不望死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099 宰相危矣0100 不望獨活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071 音聲細題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291 獻業求命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191 少王竟知有我0063 明月暫未有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071 音聲細題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287 靈前敲詐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281 牡丹花下死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247 血脈的力量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378 坐皇帝,立皇孫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417 搶位政事堂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034 狄公滿腹荊棘0095 東宮舊人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