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南中國海(下)

雖然已進臘月,但峴港沒有冬天,有的只是碧綠的海水,白而細膩的沙灘,和亞熱帶特有高大樹木。帶着鹹味的陽光,從萬里無雲的藍天上傾灑下來,照在馬蹄形的優良海港上。破舊的木質棧橋邊,一羣羣海鷗在翱翔,間或低頭打量那一隊隊身材矮小,頂着鍋蓋似的斗笠,打着綁腿、穿着草鞋的兵士一眼,奇怪他們怎麼都面朝大海,難道被北朝打怕了,想不開要跳海?

再仔細一看,便發現不是,因爲除了烏壓壓站着的人羣,還有兩個坐着的,沒聽說有人會坐在椅子上跳海。

那兩個被衆星捧月般拱在中間的人,是兩個男子,一個壯年一個青年,壯年的坐在有明黃色座套的囤背椅上,身上也穿着明黃色的王服,面容白皙,無喜無悲。青年的座套是硃紅色的,身上的錦袍也是硃紅的,乍一看自然是壯年的更爲尊貴了。

但仔細一看,便發現些不妥,首先,兩人的椅子是並排的,這叫昭穆而坐,平等的意思。其次,那些環繞兩人的文武官員,都小心翼翼陪那紅皮的年輕人說話,倒把那黃皮的中年人給冷落了。最後,那年輕人也對此安之若素,雖然看起來只有二十多歲,但他眉宇間所透出的威嚴,卻結結實實把身邊的中年人比下去。

這些人正是前來恭迎上朝天兵的黎朝君臣,而這位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現任黎朝左宰相、太尉,上國公鄭鬆。南朝的基業是他們鄭家開創的,就連黎氏國王都是他們家找來的,所以從開國至今,三代鄭家人都牢牢掌握着黎朝的軍政大權,形成了,黎家天下鄭家當,的局面。因此他身邊的中年人,雖然是黎姓帝王,可由於鄭氏家族把持朝政已是第三代”所以鄭鬆連表面的恭敬都欠奉了”若非還需要黎姓這面大旗,恐怕早就篡位自居了。

那些大臣大都是鄭家提拔任用的,所以前以鄭鬆的馬首是瞻,七嘴八舌的問道:“公爺,您說天朝大軍此次前來,不會是行那假道伐虢的計策吧?”“是啊,他們完全可以從東京灣溯河直接進入升龍,爲何舍近取遠,把峴港作爲起點,這讓老臣總覺着不踏實。”

“三十年前那次北伐”也是這個季節,家祖曾率領艦隊從東京灣進攻升龍”鄭鬆清清嗓子道:“結果被莫氏賊子鐵鎖橫江,一把火燒了大半戰船,我想天朝也是有此顧慮,怕重蹈家祖的覆轍吧。

”頓一下道:,“何況天朝軍隊自百七十年前撤走後,便再未踏足我國境內,早就是人生地不熟。從峴港登陸,有我們相助”就有了人和,從我們扼守的關隘展開攻擊,就有了地利。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朝用兵之前,肯定有此考慮。”一番話說得衆人連連點頭。

事尖上,鄭鬆能年紀輕輕,便得到衆人的敬服,不只是因爲他的身的……,這鄭鬆是其父的次子,本來家主之位,應由其嫡長兄鄭檜接掌,但他卻憑着父親的寵愛”不斷的明爭暗奪,硬生生分去了其兄一半的家業。後來他們兄弟爲了爭權,鬧得不可開交,結果使不少重臣心灰意冷,紛紛北投。莫朝也趁機發動攻勢,眼看大軍壓境、招架不住,鄭檜竟然率衆投降。一時間,鄭家在黎朝的威望跌到了谷底,眼看就要淪爲千夫所指了。但鄭鬆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他頂住壓力,與衆文武盟誓”誓與國家共存亡。收住人心之後,他率衆拼死抵抗,數次把南朝從滅亡的邊緣拉回來。可以說,南朝直到今天沒有亡國,鄭鬆絕對居功甚偉。他的才幹與膽魄,都被證明與其祖父不相上下。

這次天朝軍隊借道伐莫,被鄭鬆視爲絕處逢生、甚至反敗爲勝的良機,他積極響應,熱烈歡迎,其實打的是狐假虎威的主意……在他看來,天朝軍隊打到哪裡,就是幫南朝收復哪裡,等將來天朝軍隊一撤,還不是要交給南朝?說不定能不費吹灰之力,連升龍也一併收復了呢。

這番良苦用心,他自然早與羣臣分解,現在又爲他們打消了疑惑,羣臣自然紛紛阿諛奉承起來。但這時,那位一直默然傾聽的黎朝天估帝黎維邦,卻似乎有不同的見解,沉吟許久後,才緩緩道:“就怕請神容易送神難,萬一天朝的大軍像一百多年前那樣,留下不走了,到時候我們怎麼辦?”

天估帝也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可惜命不如人,只能對一今年輕的臣子低聲下氣。但他的話很有道理,還是引起衆文武的沉思。

面對着鄭鬆冰冷的目光,天估帝連忙低下了頭,作爲一個傀儡,確實不該當衆表現,這隻能讓他死得更快。

不過鄭鬆還是給出瞭解答:“有三點。第一,我國危在旦夕,與其亡在莫氏逆賊手中,不如重歸天朝。就算是一杯鴆酒,大王有資格拒絕嗎?第二,天朝不只有我們一個選擇,南邊的占城一樣可以登陸,對天朝,只不過路遠一些,對我們,卻因爲拒絕而失去幫助,甚至招惹天朝的憤怒。”頓一下,又道:,“而且我對此次天朝的統帥沈公頗有了解,觀其對近在咫尺的蒙元世仇都能採取懷柔,不以佔領爲目的,也就更不可能對我們這蠻荒邊疆之地感興趣了……”

一番話說得衆人無比服氣,連天估帝也不禁哀嘆,怎麼鄭家風水如此之好,一代代都這麼厲害?

但如果他能聽到,那位沈公與身邊人的對話的話,肯定不會做此想碧波萬頃的南〖中〗國海,三百艘海船順冬季洋流,鼓足了風帆,快速的向西南行使。萬頃碧波之上,桅杆如林,風帆如雲,遮天蔽日,大有氣吞山河之勢。

這支龐大的艦隊,便是從廣州黃埔港出發的大明艦隊。艦隊由東南來師爲主體,並徵調了皇家護航隊、南洋公司的大批船隻。一共計三百零七艘,其中戰船三十八艘,這種船長十八丈,寬六丈八,噸位最小,但有五桅,機動靈活,配備了強大的火炮和佛朗機,主要用於水面警戒、驅逐護衛,保障整個艦隊的航行安全。

再就是大批三十七丈長的海軍運輸船,這種船有八桅”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主要用於運載軍隊戰馬,武器裝備,以及軍糧軍需。船上還裝備有一定數量的火炮,並有火僥隊用於自衛。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武裝商船、普通貨船,用於搭載出徵的五萬大軍,運輸物資補給。當船隊經過澳門時”那些佛朗機人、西班牙人、波斯人無不大驚失色,這樣強大的艦隊,不要說在亞洲無敵,就算比起當世海洋霸主西班牙來,至少在聲勢上也不落下風。

僅僅十幾年的時間,大明這個曾經片木不下海的封閉國家,便發展出如此強大的海上力量”直追當初鄭和下西洋的盛況,這份底蘊和強大的國力,實乃當世任何一個國家也望塵莫及的。

站在旗艦的甲板上,看着身周千帆如雲,巨舸競渡”如此強大的艦隊跟隨着自己,要去爲華夏打出一片嶄新的未來。歷史,又一次要由自己書寫!這讓沈默很難不生出一些豪情,將長久以來的鬱悶一掃而空。

這是多麼好的時代啊!北面,蒙古衰落,女真未興”那頭年輕的北極熊,也還沒有把觸手伸到遠東。東面,倭國處在極混亂的年代,只要稍加影響,那爲後人津津樂道的戰國時代”就能像後世的肥皂劇一般,無休止的演義下去。南面,西班牙人進入亞洲的跳板,已經被大明抽掉,呂宋成爲大明第一塊海外領土。而,佔據,亞洲的佛朗機人,已經度過了他們的全盛時期,國力開始衰落,各種矛盾空前加劇,尤其是北非殖民地的叛亂,需要他們抽掉重兵去彈壓。這對於國小人少的佛朗機人來說,意味着他們無力與大明在亞洲競爭,只能採取合作的態度,以保護他們的商業利益。

再把目光放遠一點,尼德蘭纔剛取得獨立,海上馬車伕們還得再過二三十年,才能來到亞洲;英國那位童貞女王,已經學會了放下無謂的尊嚴,充當起了海盜們的保護傘,卻依然沒有辦法打破西班牙人的封鎖:至於法國就更別提,已經是保守落後的代名詞了。

唯一處在鼎盛期的,是號稱世界霸主的西班牙,卻被教皇子午線擋在好望角之外,要想派兵來亞洲,必須繞過大半個地球,這種耗時在一年以上、又幾乎沒有沿途補給的勞師遠征,會有近一半兵力損耗在路途中,令人望而卻步。何況西班牙的海軍雖強,卻要率領基督教聯軍,對抗邪惡的奧斯曼人,還要壓制英國的崛起。歸根結底,對於雄心勃勃的腓力二世,歐洲纔是他的重心,能抽調來亞洲的兵力也就可想而知。

對於還處在幼年期的大明海軍來說,這樣一個強大卻無法使出全力敵人,正是最好的磨刀石!所以沈默給東南水師和南洋公司制定的十年任務,就是發展發展再發展,將西班牙人死死擋在亞洲之外!

至於十年之後,自有一番機遇等在前面!

上蒼賦予華夏民族最後一次黃金機遇,必須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讓這條遊入淺灘的巨龍重歸大海!

這就是老天爺把我扔到這兒的〖真〗實目的吧?強烈的使命感夾在海風中鋪面而來,打在沈默那因爲常年在外征戰,而略顯粗糲滄桑的臉上,把他的表情雕琢的更加堅毅!

“海風這麼大,不能按時到達了。”勢力在一旁的吳百朋沉聲道。

沈默點集頭,沒有說話。良久才望向自己的同鄉,問道:“堯山兄,對這次遠征,你有什麼看法?”

“讓人激動萬分啊”吳百朋笑道:“堪比成祖年間的下西洋了。”

“呵呵…………”沈默微微笑道:“說起下西洋,對於它的興廢,你怎麼看。”吳百朋出身東南,機敏好學,又在廣東待了十年,沈默十分想聽聽,他現在是個什麼觀念。

“從小就聽說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吳百朋笑道:“永樂之盛讓人心生嚮往,但那些老儒告訴我們,造寶船遠航,掏空了大明的財政,國家卻一點好處都沒得到。所以宣德年間便不再進行,後來兵部尚書劉大夏更是一把火焚燬了寶船的圖紙和鄭和的海圖,讓後人永遠不要行此虛耗國力之舉。”說到這,他的語氣變得嘲弄起來道:“其實〖真〗實的原因,是鄭和讓他們知道,世界原來是無邊無際的。它大得讓他們感到恐懼,唯恐〖中〗國中心論被推翻,大明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了。所以他們不許人再航海,重新閉關鎖國,繼續做他們的天朝上國之夢……結果,一百多年後,泰西的彈丸小國,憑着航海,發現了新大陸,成爲了海上霸主,還做起了稱霸世界之夢。”大明開關十幾年,隨着東西交流的頻繁,世界地圖、乃至地球儀都不再是什麼稀罕物。吳百朋早就知道,大明並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而已……自幼的世界觀破碎,讓他特別憤恨,恨那些掩耳盜鈴的前代之臣,不僅自己要當白癡,還要子孫後代一起白癡。

“也不要切責古人。”沈默搖頭笑道:“大明是一個傳統的陸權國家,爲了陸地上的安全,寧肯用上百年時間修建萬里長城,卻很難全情投身海洋,尤其是得不償失的時候。”!~!

第540章 說服第358章 休沐第359章 有嘉靖朝特色的政治鬥爭第778章 射天狼(下)第422章 大事件第68 九章第872章 明爭(中)第199章 總督的囑託第234章 鴻門宴第640章 抱一第6節 秀才謀生(下)第913章 金融之戰(中)第177章 倚天劍與屠龍刀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上)第315章 扶鸞起乩第598章 反客爲主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上)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中)第353章 責任第45節 第二道題(下)第902章 京察(上)第905章 中隱(中)第40節 巧匠(上)第739章 聚和堂(中)第888章 好吉利(下)第25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下)第912章 長沙(下)第78 九章 靈濟宮(中)第529章 又逢秋闈時第709章 報復第1章 一夢五百年(下)第850章 倚天(中)第864章 會盟(下)第771章 尚書(下)第821章 白刃不相饒(上)第831章 新的開始(中)第883章 神鞭(上)第801章 南京之亂(中)第197章 第三次激動第692章 奪帝第738章 運籌帷幄(中)第731章 囚徒困境(下)第191章 王江涇大捷第29節 對(中)第734章 陽(中)第195章 都督和經歷官第728章 成敗轉頭(中)第538章 大風起兮!!第881章 火中取栗(上)第902章 南風(下)第201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第380章 券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下)第441章 蘇雪大家第81節 祝福(下)第718章 預感第51節 鬥呂(下)第227章 月下尋伊第729章 江南春(下)第906章 茶館(上)第765章 大限(上)第716章 平叛第805章 希望(下)第771章 尚書(中)第766章 宮車晏駕(中)第531章 決斷,風起!第745章 火併中第582章 兇手(下)第865章 返京(上)第909章 閹寺雄起(上)第200章 解脫第868章 局(中)第868章 局(上)第337章 仁心妙手第450章 買賣第302章 大地震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上)第738章 運籌帷幄(下)第8 九九章 江南(下)第22節 把事鬧大(上)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中)第806章 驚變(上)第773章 狼犬滿街(下)第145章 阻擊第172章 鹿姑娘第334章 延醫最終章共和上第730章 東南攻略(中)第137章 生與死第174章 當朝首牧與西施舌第328章 春闈第740章 龍南縣(下)第459章 呂竇印第385章 被劫走的絲綢第113節 府試(中)第169章 箭術很重要第389章 滄浪亭第800章 多事之秋(上)番外篇十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