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最長一冬(下)

成爲明軍的俘虜之後,諾顏達拉沒有遭到想象中的,也沒有再進入濟農城,就隨着一個明軍的騎兵隊,被押送往南去了。一路上馬不停蹄,夜以繼日,第二天早晨就看到了明朝的長城。眼前的景象,幾乎刺瞎了他的眼睛:

只見原先的一段邊牆,已經變成了壁壘森嚴,壕塹深陷的城池。當他看到城上架着的那排大炮,還有明軍肩上的長槍,瞳孔不由縮了縮,這一仗,真的沒法打了……

確認身份後,明軍放下吊橋,讓他們進城。

一進去後,便好似進到一個大工地,城上城下數千民夫,在忙碌的修建防禦工事、築造房屋倉庫,到處都是工程,到處都是土木,讓諾顏達拉看得心直往下沉……他雖然軟弱,但眼力總是有的,知道這是漢人在加緊建造堡壘,等到那些倉庫、兵營全都建起來後,這裡就是明軍前出河套的後勤基地。從此地往濟農城僅百五十里路程,且沿途一片開闊,補給的難度將大大減小。

看到明軍投入如此強大的人力物力,諾顏達拉暗道:‘漢人果然是勢在必得。’在這座未完工的城堡中稍作修整,第二天,便又接着趕路。出去城堡不久,便上了神木與府谷間的道路,諾顏達拉不禁想到,二十年前,父汗還活着的時候,自己曾每年都跟隨他搗毀邊牆,沿着這條路入侵陝西。

當時他萬萬想不到,二十年後,自己竟淪爲漢人的俘虜,沿着當年的道路,被押往慘淡的前景。他不知等待自己的會是什麼,被押送到北京獻俘,然後送到市場上凌遲處死?還是被就地處決,然後把首級送去北京請賞?

不管那一種,似乎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不過想想也正常,自己應該算是一百年來,明軍俘獲的最高級別的蒙古人,怎麼可能輕饒了自己呢?

一路上就這麼胡思亂想,到了神木縣城,又轉往榆林。沿途所見盡是趕着騾馬車的民夫,大隊開過的軍隊,一派肅殺緊張的氣象。等到了榆林堡時,看到那立體完善的城防時,他終於知道了,什麼叫固若金湯的城堡,而自己以爲牢不可破的濟農城,在這榆林堡面前,不過是個笑話。

進城後,他便被關押在一處牢房中,後來某天夜裡,被押出去,他本以爲自己的死期到了,誰知漢人只是將自己轉移到一座深深的宅子,軟禁在一個小院子裡,然後便開始了漫長的囚徒生涯。

說‘囚徒生涯’,他自己都有些臉紅,因爲除了沒有自由之外,他的生活其實很不錯……每天三頓有人送飯,葷素搭配,色香俱全,晚上還有一壺酒。隔兩天,還有人給他送換洗的衣服,雖然都是漢人衣裝,但對他絕對不成問題。

最讓他大感滿足的是,自己甚至有書看,有報讀……他早就聽說,明朝南方有種叫報紙的東西,專門記載最新鮮的事兒給大家看,也想辦法搞到過幾份過期半年以上的,卻仍看的津津有味,翻來覆去都要背過了。

當時他就想,要是能有機會每天都看到最新的報紙,那該是多幸福的事兒啊,實在想不到,這個願望竟在被俘以後實現了,不知算不算不幸中的萬幸。

就這樣,他開始了日復一日的宅男生涯,沒有人來打攪他,也沒人搭理他,彷彿大人物們已經把他遺忘了一般。諾顏達拉覺着,這樣安安靜靜的也挺好,作爲囚徒來說,已經是不能奢求的幸福了。

但很快他就不覺着這是多麼幸福了,因爲從報紙上,他看到了戰事的進展……

事後證明,戚繼光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一天拿下東勝城,是何等的英明和幸運。

因爲僅僅一天之後,俺答的長子辛愛黃臺吉,率領本部一萬人馬,在拜桑、布揚古和巴特的接應下,安然度過黃河,然後毫不停留便殺向了東勝城,但此時明軍已經構築起了基本的城防,尤其是在城頭安放了上百門大炮,等黃臺吉率軍靠近了,才一齊開炮。

炮聲直接把已成驚弓之鳥的拜桑兄弟三人嚇跑了,黃臺吉倒想充一把英雄好漢,可血肉之軀哪能抵擋住大炮的狂轟濫炸。還沒衝到護城河,就丟下近千具屍體,這才認清現實、打消妄想,灰溜溜的撤下來和拜桑三兄弟匯合。

又過了幾天,鄂爾多斯另外三部也領兵趕到了,聚齊了四萬騎兵,聲勢極爲浩大,卻不敢靠近東勝城一步。只能改變策略,以騷擾和襲擊明軍運輸線爲主。

然而明軍根本沒打算今年打通運輸線,他們所帶的糧食,加上所繳獲的牛羊,足以支撐過這個冬天,因此也不着急主動出擊,而是進入了休整期。說休整期也不對,因爲他們也沒閒着,緊趕慢趕,日夜加點,終於在第一場雪到來前,將被炸燬的城牆重新修起來,並加築了炮臺,角樓、女牆等防禦設施,把鄂爾多斯部的昔日汗廷,建成了在河套的大本營。

對於已經彙集優勢兵力,又見識了明軍三板斧的蒙軍來說,什麼都不怕,就是怕明軍龜縮不出。四五萬人聚集在套內草原上,供給成爲大問題,只能依靠鄂爾多斯各部的越冬糧草維持。

所謂‘僧多粥少’,就是用來形容鄂爾多斯部現在的處境,他們本就是倉促撤出河套,自用尚且不足,又供給黃臺吉的兵馬,還要接濟空手逃出來的達爾扈特部,被勒索了個精光的濟農城本部,三萬多口人吃馬嚼,每天的消耗極爲驚人……這也是明軍爲何明明可以俘虜,卻又把蒙古人都放走的原因,實在管不起飯啊。

於是如何挺過這個冬天,就成了明蒙兩軍共同面對的難題。對於明軍來說,雖然補給的路線不長,但在沒有將蒙古人趕出套內之前,要承受的風險太大,好在明軍早就做了長期無援的準備,在冬天過去之前,倒也不用犯愁。而對於蒙古人來說,必須要解決內部的糧草分配問題,並且儘快找到新的補給……問題是,這兩件事都十分棘手。

新的補給是不可能的,爲了斷絕他們的希望,明軍了邊境,一粒糧食也不許流入河套……之前走私屢禁不止,是因爲山西商人無所不能,但現在爲了大計,山西幫是不會再允許商人們頂風作案的,所以蒙古人出多少錢,也買不到任何東西。

向相鄰部落求援也不可能,俺答汗的土默特部連年遭災,尚且需要掠奪板升維持,哪有餘糧支援他們?至於西面的西海蒙古是世仇,不趁火打劫就不錯了,又怎麼可能接濟他們。

就連最後一招,也是他們最常用的方法——搶劫了。但因爲要突破明軍重兵把守邊境線,在鼎盛時期,蒙古人每每出動十餘萬騎,嚇得明軍望風披靡。最少也要三五萬騎,再少就是給明軍送菜了。然而在東勝光復之後,明軍佔據了套內腹地,一控千里,如果蒙古舉出動,明軍肯定會渡過黃河,直搗他們最後的避難所——後套平原,則妻兒老小不保。如果分兵的話,還有可能被明軍分頭擊破,所以也不可取。

蒙古各部想起當初諾顏達拉的話,無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給他們一次重來的機會,他們一定不會放棄濟農城,如果非要加一個期限,他們希望是一萬年。然而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僧多粥少的局面無法改變,如果有人想吃飽,就必然有人吃不飽,甚至吃不着。吃不飽的肯定要不滿,吃不着的更是會怨恨。對於蒙古人來說,蠻橫強大的黃臺吉部,就是那個一定要吃飽的,他們認爲自己是來給鄂爾多斯人打仗的,不要報酬就很不應當了,怎能連糧草都不管夠呢?所以他們所需的糧草,鄂爾多斯部必須及時足量的奉上,否則便要撤回老家,不管這晦氣的閒事。

鄂爾多斯部還指着他們幫忙呢,因此只能勒緊褲腰帶,優先供給黃臺吉部,這樣一來,他們自己都吃不飽,自然不願再接濟達爾扈特部和諾顏達拉的本部了。爲此阿穆爾和兄弟們鬧翻了,甚至帶人搶了班拉扎部的糧草,結果引得幾個部落的討伐,雙方劍拔弩張,要不是老二拜桑調解,差點就打起來。最後阿穆爾把搶來的糧草退給班拉扎一半,算是瞭解了此事。可這樣一來,連班拉扎部也熬不過這個冬天去了……

至於濟農本部,本來就人口最多,又被明軍兩次洗劫,已是一貧如洗,情況比達爾扈特部還要糟糕,時刻都在忍飢受凍、缺醫少藥中煎熬着。偏生老天無眼,今年冬天奇冷無比,才進了十一月,就已經下了兩場大雪,部落處境無疑雪上加霜,每天都有人死去……

這些情況,自然不可能都登在報紙上,但諾顏達拉通過腦補,也知道自己的部落處在最危險的境地,兒子們尚且稚嫩,妻子性子太過溫柔,都挑不起重擔,現在肯定手足無措;更讓他擔心的是,分開始還在昏迷中的女兒,也不知什麼情況了,能不能度過這個缺醫少藥的寒冬。

擔憂一旦產生,就會變成每日劇增的煎熬,那些誘人的美食也變得味同嚼蠟,鍾愛的報紙也成了煩惱的源泉,每天不得不看,看了愈發難過。這下他可算體會到了,什麼是度日如年、苦不堪言,無人傾訴、肝腸寸斷了。

時間一天天流逝,諾顏達拉通過報紙上的日期,知道現在已經是十一月末了。今年冬天又奇冷無比,在屋裡點着火盆還得穿棉襖,門外的積雪深可過膝,這讓他對自己的族人和兒女的擔憂,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終於,在無數個輾轉反側的不眠之夜後,他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請給自己送飯的兵丁帶話,說自己想見見大明的總督。然而兵丁很快回話說,自己沒有辦法把消息傳給總督大人,幫不了他。

諾顏達拉失望的想了一夜,第二天,他便開始絕食,不吃也不喝,倒要看看漢人是不是真的要讓自己自生自滅。

五天之後,他感覺自己快要魂歸草原時,終於有明朝的官員出現,通知他明天有人請他吃飯,如果還想到時候有力氣說話,最好趕緊吃點東西。

當天晚上,諾顏達拉吃了整整三大碗粥,還想吃點肉食,卻被服侍他的兵士阻止,說腸胃享受不了,會生病的。於是喝個了水飽的諾顏濟農,只好歪在炕上,想用睡眠抵禦飢餓,無奈整宿難眠,卻絕不是因爲餓的。

第二天早晨,兵士按照要求,送來了他原先的衣裳,‘納石失’的質料經過漿洗燙熨,又跟新的一樣。

戴上金緣的濟農笠帽,穿上上衣下裳相連,衣式緊窄、下裳較短,腰間打許多褶襉,肩背間貫有大珠的‘質孫服’,這是元朝王公的打扮,是博迪汗賜予他的父親,上任濟農袞必裡克的服飾。父親去世後,他繼承了濟農之位,也繼承了這種尊貴的質孫服。

這身裝束雖然穿了多年,但自己動手穿上還是第一次,因此難免有些笨手笨腳,用了好長一段時間,才穿戴整齊。看看鏡子裡熟悉的裝束,蒼白的面容,烏黑的眼圈,諾顏達拉暗歎一聲,心道:‘父汗,請不要怪我,畢竟族人們的生存,纔是最重要的……’

然後便推開房門,只見雪花無聲寥落,天地一片蒼茫,諾顏達拉深吸口冷冽的空氣,便走出了被軟禁兩月的小院——

分割——

繼續寫,爭取十二點前還有一更……

第87節 老宅(下)第214章 癥結所在第675章 沈默的計劃第800章 多事之秋(中)第601章 憔悴人見憔悴人第836章 三雞報曉(上)第650章 來自首輔的教導第919章 殺(中)第542章 嚴世蕃的反擊第299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610章 話別第855章 公主的心(上)第456章 雨一直下第738章 運籌帷幄(下)第68 九章第248章 正面的較量第63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下)第32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中)第347章 是的,我愛你!第381章 佐貳第247章 君子以同道爲朋第903章 黃金(上)第473章 撤軍第437章 夫人,就是一大人第508章 納援第245章 秋闈之同考官第763章 三公槐下(下)第901章 來自鬼魂的報復(上)第371章 婚禮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881章 火中取栗(上)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833章 宦場如市(中)第832章 所謂朋友(上)第28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885章 大婚(上)第192章 凱旋之後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上)第736章 潤物無聲(上)第844章 復東勝(上)第640章 抱一第608章 四百就四百第149章 皈依我佛第754章 鴻雁幾時到(下)第278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76節 賣與立(上)六七九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第911章 俠之大者(中)第459章 呂竇印第781章 西風破(中)第80節 祝福(中)第649章 下獄抄家第262章 聘禮第181章 王翠翹第902章 京察(上)第421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213章 唱罷嚴冬,春叢認取雙棲蝶。第80節 祝福(中)第473章 撤軍第273章 各執己見第376章 爾虞我詐,誰是誰非?第8 九二章 困龍(下)第837章 隆慶新政(下)第271章 三欽差第758章 治安疏(下)第558章 理解萬歲第760章 較量(五)第863章 藩籬(中)第563章 木牛流馬第710章 禮部第269章 天下奇聞第552章 扞衛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中)第781章 西風破(下)第64節 較量(上)第88 九章 罪己詔(上)第168章 龍山衛第828章 在腳下(上)第666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第229章 抱着你到天荒地老第776章 十月圍城(下)第402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154章 小戚第48節 河中除樹(下)第856章 閣老的心(下)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上)第906章 茶館(下)第365章 意外的轉折第919章 殺(下)第534章 古往今來第一衙內第874章 賓天(中)第191章 王江涇大捷第319章 陶天師第727章 大人亨否(上)第631章 一鳴驚人第506章 素手調羹第815章 神仙們(上)第698章 援軍天降第880章 逆天(上)第731章 囚徒困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