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聖意

對此,解縉心裡卻有些不舒服,新任的戶部尚書是他的人,而夏元吉固然和自己的理念一致,可終究不是自己人。

就如這夏元吉固然是支持太子,可是在私交上,卻與太子保持距離,這樣的人當然對太子和解縉有好處,可是用起來,卻總是不順手,有時候人太注重於品德,做了君子,反而對別人來說是個麻煩。

現在陛下有思念夏元吉的心思,誰能保證,什麼時候又將這夏元吉召回來,以夏元吉的資歷,至少也是一個部堂,這反而給解縉多了一個麻煩。

好在陛下沒有順着這個話題繼續說下去,而是話鋒一轉,道:“倒是暹羅之事,大臣們也是反對,這是何故,朕看哪,郝風樓的主意也是不錯,他拒絕了朝廷加封他爲暹羅王的美意,確實是爲社稷着想,那一番話,朕看着也是謀國之言,對陛下有百益而無一害,歷來聖明的天子,開疆擴土是必不可少的,你看秦皇漢武嘛,哪個不是如此?”

秦皇漢武其實也有許多讓人詬病的地方,可是依舊是聲名赫赫,無論後世之人如何評價,朱棣對這二人,卻很是欣賞。

這固然與朱棣的志願有關,他靠馬上得天下,若論文治,如何比得過其他天子,他地長處就是武功,因而朱棣想要成爲聖主,自然也就在這上頭打主意。

可是解縉等人對秦皇漢武之事,心裡卻是漠然。大明本就疆域萬里,富有四海,要那些不毛之地做什麼?

這當然與他們的屬性有關。他們所代表的,乃是以地主士紳爲代表的一羣人,而對於這些人來說,管理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纔是首要,想要安生過日子,當然是四海昇平纔好。假若隔三差五要開疆拓土,這錢糧就必不可少,錢糧從哪裡來。還不是加徵糧稅,加徵糧稅倒也罷了,朝廷還需要徵用民夫,許多人都要徵用了去。誰來給自己種地?

若是戰事順利。當真是開了疆,對他們沒有一絲的好處,可若是戰事敗了,朝廷更不免要繼續找回臉面,反而對他們有損。

所以對於地主和士紳來說,任何戰事,對他們都是不利的,他們要的便是太太平平。至於這兵伐之事,自然是能免就免。當年的南宋,曾有主戰派極力要求北伐,結果卻招致了大量臣子的反對,這裡的本質其實並非是這些臣子沒有熱血,實在是在他們的背後,那些擁有土地的地主和士紳們的意志,北伐就要損害他們的利益,無論再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們也寧願苟安於江南。

反觀諒山的那些財閥集團,卻又不同,財閥要的就是損耗,損耗越大,才更有生產的需求,而且一旦開了疆土,就等於是開拓了新的市場,對財閥來說,他們擔心的從來不是浪費和損耗,擔心的只有需求不足,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需求越大,大家才能從中分一杯羹,因此在諒山那兒,幾乎所有財閥所控制的言論,往往都是鄰國對自己的不友善,只巴不得朝廷天天開啓戰端纔好。

因此當時在徵暹羅之時,兩個利益集團雖然各說各話,其實卻早已在暗地裡進行了交鋒,一方是一面倒的反對,一方卻是一面倒的支持,雙方可謂是勢同水火。

自然,解縉這些人眼下要的,卻是郝風樓加封暹羅國王,此人一旦就藩,就等於少去了一個對手。

解縉道:“陛下,大臣們如此,想來自有他的道理。”

朱棣冷笑:“哦?道理,什麼道理,有什麼道理,不妨就明講吧。”

那黃淮有些忍不住了,道:“陛下,暹羅乃是不毛之地,要之何用?”

若是此前,朱棣或許還會贊同這個觀點,只是郝風樓已給他吹過風,他自然不能苟同,於是笑道:“這你們卻是有所不知了,暹羅和真臘,土地肥沃,只不過是當地土人人少,且不諳耕種之事罷了,假若朕下旨移民開墾,不出十年,那裡便可稱爲魚米之鄉。”

黃淮道:“能不能成魚米之鄉,卻是兩說的事,暹羅與我大明民俗各有不同,臣等擔心的是,這暹羅之民桀驁不馴,我大明恩澤四海,那暹羅王有不臣之心,大明予以一些教訓也就罷了,哪有毀人宗廟,侵人土地之事,這若是傳出去,不但各國憂懼,人人畏我大明如虎,而且暹羅土人必定要揭竿而起,那裡距離我大明腹地,又是山長水遠,朝廷莫非年年都要調撥軍馬,前去彈壓麼?陛下富有四海,又何須這一隅之地,反而壞了自己的賢德之名,與其如此,不如置暹羅王,使他領國,他們沐浴了我大明的恩德,必定年年歲貢,永不相叛。”

朱棣倒是有些心動了,這話倒是有點對他的胃口。

那胡儼見狀,也是附和道:“微臣也是附議黃學士之言,暹羅對大明,就是一個包袱,與其如此,倒還不如效仿秦晉之事,使他們復國,成秦晉之好。”

解縉趁熱打鐵:“黃公所言甚善,陛下,其實百官大多數,都是這個意思。”

大家衆口一詞,解縉又提到了百官。

本來假若只是黃淮一人說,朱棣心念動搖,確實不願因爲一個小小暹羅,而使各邦疑懼,使各藩都認爲大明垂涎於西洋的土地,可是如今大家如此同聲同氣,那郝風樓的話卻彷彿在他耳畔之中又是響起:“陛下,文武百官,大概是因爲不願讓陛下嚐到甜頭吧。”

想到這裡,朱棣的眉頭不由皺起。

因爲這句話透着兩層意思,一層是自己似乎是被人耍了,另一層卻是這些人,夥同在一起,爲了自己的私利,想要左右自己的決策。

朱棣不由冷笑。

他眼眸深邃,慢悠悠的道:“哦,看來朕的大臣們,似乎都反對郝風樓的意思,是麼?”

這句話,卻是有些莫名其妙,讓在座的學士不知該如何回答纔好。

朱棣卻是似笑非笑的道:“可是朕卻是覺得,郝風樓的建言,老成謀國,將士們廝殺疆場,爲咱們大明開疆拓土,難道要輕易拱手讓人?你們拿,未免也太大方了,我大明固然是重恩而不重威,只是那暹羅王失德,朕弔民伐罪,這又有什麼好教人說閒話的?你們平時都說,這天下各國都仰慕我大明,既然如此,料來那些暹羅人也很願意成爲我大明的子民吧,朕理應滿足他們的願望纔是,依着朕看,這件事,就按郝風樓說的辦,解縉,你來擬旨意,其一,改暹羅爲定南行省,其二,於定南省設資政院,使這暹羅土人推舉大臣秉持軍政之事,其三,在暹羅設十三府,同設十三衛……”

解縉不由愕然,只是陛下雖然看上去說的輕鬆,卻又有一種不容人拒絕的威嚴,其他幾人正想再勸,解縉卻覺得情況有些不對,連忙給黃淮和胡儼二人使了眼色。

……………………………………………………

從暖閣裡出來。

解縉剛走幾步,便被黃淮追上,黃淮顯得氣急敗壞,不禁道:“解公,陛下如此專斷,解公爲何不仗義執言,莫非這件事,就如同兒戲一般?”

黃淮所說的兒戲,不只是因爲不能將郝風樓禁錮在暹羅,而是這暹羅的資政院之事,這暹羅既不派遣朝廷命官,又不封一個國王過去,卻全憑暹羅人自行推舉大臣主持政務,這顯然,有些兒戲了,這不是胡搞麼,歷朝歷代,乃至於中外,也不曾有過這樣荒唐的事。

解縉微笑,道:“既然黃公知道這是兒戲,那麼就不妨,讓它兒戲吧,既是兒戲,將來遲早要鬧出事來,到時咱們再仗義執言,又有何不可,何必要急於一時?況且,今日陛下突然變了口風,老夫覺得,必定是那郝風樓事先就進了讒言,這個時候我們何必要碰這個壁,哎……可惜了,原本將那郝風樓禁錮在西洋,京師中的麻煩,就少了一半,看來咱們還是不得不和那郝風樓打交道,不過,其實這也無妨,你看,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郝風樓固然是厲害,可是他想改變江山的顏色,卻未免有些不自量力了,蜉蝣撼樹、螳螂擋車,何其不意,黃公,你不必多慮,這幾年,老夫其實是想明白了,咱們不能做石頭,做石頭便是中流砥柱,看上去是堅硬,實則遲早卻是要被水流沖垮。咱們要做水,水無常勢,也無長形,因時而動,因地而形,時間有的是,不必急於一時。”

他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笑了一聲,走了。(未完待續。。)

第310章 破門而入第710章 最後一課第920章 成何體統第452章 權力越大 責任越大第345章 你怕不怕第419章 我來了第923章 江山靠誰守第698章 釜底抽薪第421章 轟隆隆第133章 正法第309章 有怨抱怨、有仇報仇第418章 你惹錯人了第273章 神器第556章 這下震驚了第715章 得力干將第191章 拿身家性命奉陪到底第71章 何罪之有第187章 實力決定成敗第519章 虎狼第225章 天子駕臨第363章 錦繡諒山第270章 魄力無邊第522章 拭目以待第285章 武曲下凡塵第895章 新的世界第308章 忍無可忍第893章 開天闢地第59章 天子的煩惱第44章 出大事了第681章 千年未有之變局第530章 名動天下第846章 出擊第728章 吾皇萬歲第843章 騙局第410章 郝風樓進京第872章 親上加親第676章 居功至偉第53章 還有王法嗎第264章 少生孩子多砍樹第519章 虎狼第668章 獨當一面第287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448章 交趾王第247章 坑的是你第273章 神器第507章 郝家軍第338章 同氣連枝第89章 黃雀在後第818章 廣東淪陷第287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114章 姓朱的沒好人第349章 公道第176章 是你第584章 御駕抵京第770章 天殺的第571章 置之死地第190章 國之利器第469章 金刀龍袍第831章 必有一戰第905章 劇變第68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60章 鈍刀子割肉第604章 雙喜臨門第121章 聖駕第269章 君臣奏談第98章 得罪寧王第81章 公主殿下第490章 捋起袖子拼命第927章 婦人之仁第522章 拭目以待第793章 悲劇的張都督第171章 事兒攤上你了第527章 殺第489章 朝覲第467章 胡漢三又回來了第869章 天子駕崩第633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426章 周禮第62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761章 瘋狂第473章 你去死好了第272章 永無寧日第676章 居功至偉第604章 雙喜臨門第260章 大功一件第577章 真的大捷了第648章 僅此而已第214章 洞房花燭第582章 兵敗如山倒第929章 拼命第903章 被坑了第142章 誰敢反對第431章 滿門皆貴第641章 瘋狂一把第143章 記住你了第166章 裂土封侯第721章 金陵 金陵第804章 誠實做人徐副將第132章 鐵證第66章 黃雀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