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利在千秋

看到這巍峨的紫禁城,郝風樓有一種闊別已經的感覺。

而他也明白,事實上這一趟入京,其實並不輕鬆,因爲表面上看,此次他是凱旋而歸,而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在這光鮮的背後,實則卻是隱憂重重。

郝風樓唯一慶幸的,便是當今天子乃是永樂。永樂天子還是燕王的時候,就曾經戰功彪炳,諸王之中,戰功最是顯赫,此後以去去北平一城之力,靖難起兵,對抗天下軍馬,最後竟是如奇蹟一般殺到了金陵城,定鼎天下。

這樣的戰功,其實無論是誰,在他面前,都不免黯然失色,也正因爲如此,郝風樓再多的戰功,若說掩蓋永樂的光芒,實在有些牽強,至少在天下人眼裡,郝風樓平交趾、平暹羅,雖然功勞不小,可畢竟是以大欺小,那交趾和暹羅,終於是不毛之地,沒什麼人瞧得起,即便是北京保衛戰,那也只是守城罷了,在攻防上佔了不少便宜,因而郝風樓固然功勞赫赫,真要比起來,至少在別人看來,至多也就是個沐英,絕不可能和當今天子媲美。

只不過眼下……從神武衛和錦衣衛傳來的消息來看,似乎是許多人已經蠢蠢欲動,恨不能給郝風樓上眼藥了。

郝家再交趾的勢力,確實已經越來越大,表面上,交趾的官員是朝廷任命的土司,可是那些土司無論政治還是經濟,都已和郝家徹底捆綁。所以名義上郝家雖然不可能調動那些土司,對那些土司至多也不過是監督之權,可是控制力卻不容小覷。

正因爲如此。朝中開始出現了一些居心險惡的論調,大談什麼沒有郝家,便沒有交趾,便沒有暹羅,爲了南疆的長治久安,這等捧殺,從宮中的眼線的回報來看。倒是並沒有起到很大的效果,天子對此,不以爲然。永樂雖是多疑,可終究是一代雄主,豈會上這等當。更何況,郝風樓平時刻意低調。也深得天子的信任。

只是郝風樓卻是明白。有人將自己捧起來,挑撥離間的心思固然是有,另一方面,怕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爲暹羅王,永鎮暹羅,借一個暹羅,而困住自己。郝風樓既然封了藩王,那麼自然就沒有留在京師的必要。這個錦衣衛都指揮使,顯然也絕無繼續留任的可能了。如此一來,反而遂了他們的心願,以一區區暹羅,而獲得兩京十四省的完全控制,這個買賣,怎麼看,似乎都不虧。

這個買賣,怎麼看都不虧。

可是自己……該怎麼處置呢……

郝風樓眯着眼,最後下了轎,走入了午門的門洞。

自己暫時決不能離開京師,這裡纔是天下的中心,這裡才決定了未來,無論如何,郝風樓一定要留下。

到了暖閣之外郝風樓深深吸口氣,踏步進去。

“微臣……”

郝風樓沒有看清,直接便開始行禮。

而他只說了兩個字,便有個魁梧的身軀到了眼前,將他扶起:“不必多禮,哈哈……朕可是等你多時,想不到啊想不到,你這個傢伙,竟是來的這樣遲,讓朕好等,怎麼,這一路風塵僕僕,吃了不少苦頭吧,你看看你,清瘦了不少,不過卻更精神了一些,又多了幾分男兒氣概,來,坐下歇一歇。”

郝風樓連說微臣謝恩,便有太監搬了個錦墩來,欠身坐下之後,郝風樓道:“陛下的氣色也是不錯。”

朱棣確實不錯,人胖了一些,身材更顯魁梧,他只穿着一件秋衫,揹着手,在這暖閣中踱了幾步,道:“暹羅的戰事,和捷報之中可有出入?”

郝風樓搖頭,道:“並沒有出入,不過微臣也是僥倖,說起來,實在是冒險了一些。”

朱棣之所以稱讚郝風樓乃是大忠臣,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他讓郝風樓將那暹羅王送來金陵,而郝風樓的選擇只有兩個,其一是按部就班的從真臘出兵,至少花個一年半載,若是運氣不錯,打得好,攻入那暹羅的王都,卻也並非沒有機會。

而另一個選擇,顯然就有些冒險了,直接出了奇兵,直取暹羅王都,拿下暹羅王。

前者倒也罷了,後者的奇襲之策,絕對是一場冒險,只要稍微有那麼丁點的意外,都有可能導致全軍覆沒。畢竟奇襲是孤軍深入,另一方面,補給也是不足,若是不能及早拿下暹羅王都,對方只需堅壁清野,這支孤軍便可能被困死和餓死。

一旦失敗,後果極其嚴重,這郝風樓如今已是富貴榮華,換做是誰,怕也寧願選擇穩妥的辦法,畢竟皇命固然要緊,可是按部就班的進兵,誰也挑不出一個錯來,可是他偏偏選擇冒險,爲的,不就是朱棣給他的囑託?單憑這一點,這郝風樓性命不要,九死一生,刀山火海,不辱使命,這忠心耿耿四字,實在是當之無愧。

朱棣是個講義氣的人,在他看來,郝風樓講義氣,自己豈可無動於衷。

因而外間又再多的流言,也只是增加了他的反感和厭惡罷了,某種程度來說,那些和郝風樓不對付的人越多,越顯露出了郝風樓的赤誠。

…………………………………………………………

有太監上了茶水上來,朱棣輕抿一口,他顯得很高興,最後沉吟片刻,道:“有大臣進言,說是南疆之事,郝家可謂功不可沒,沒有你們父子坐鎮交趾,交趾就不能長治久安,如今朝廷新得了暹羅,暹羅人比之交趾,與我大明更爲疏遠。因而有人請朕加封你爲暹羅王,循藩國例,這件事,卻不知你怎麼看?”

朱棣說着,抿了抿嘴,笑道:“自然,你不必疑慮,理應暢所欲言纔是。此番你立下大功,反正朕是打定了主意,要給你重賞的。”

郝風樓心裡想,果然來了,其實去做暹羅王,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郝風樓的志願,顯然不在於此,這倒不是他有什麼宏圖大志,而是因爲如今天下的格局,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暹羅王終究是朝廷加封,若是奪嫡出了疏漏,或者是到時太子登基,他想要收回成命,郝家憑什麼抵抗新天子的意志?

自然,以諒山的實力,或許足以自保,可是一旦起了戰事,這絕不是郝風樓所希望看到的。

沉吟良久,郝風樓道:“這是誤國之言。”

“哦?”朱棣似笑非笑,揹着手看着郝風樓,道:“莫非你不想去做藩王?”

郝風樓搖頭,道:“藩王雄踞一方,微臣多少也有自己的私念,這藩王,自然也想做。”

他這是老實話,寧做蛇頭不做龍尾,大明再強,你也終究是臣,暹羅再如何不堪,身爲國王,卻可以爲所欲爲,何其痛快。

郝風樓繼續道:“只不過暹羅決不能再立國王,理應納入我大明疆界,這暹羅乃是西洋腹地,西臨交趾,南臨西洋,土地亦是肥沃,若是開墾,假以時日,必定與那真臘一道,成爲我大明又一處魚米之鄉,這樣的沃土,陛下莫非捨得將其割捨麼?”

朱棣皺眉,其實暹羅的情況,他卻是不甚瞭解,不過據說那兒確實是個好地方,和占城一樣,那裡的土地都極爲肥沃,確實十分適合農耕。

現在郝風樓拒絕了暹羅王位,卻是以如此的藉口,倒是讓他有些覺得有意思了,一個這麼好的地方,郝風樓竟是不要,非要將他納入大明疆土不可,這個傢伙的忠心,卻也未免太過了。

朱棣慢悠悠的道:“你的意思是,在那裡效仿交趾制,設立土司,進行管理,朕再下一道旨意,移置人口,勸農勸桑,開墾土地,是麼?”

開墾暹羅和占城,這是郝風樓的盤算,只是暹羅人少,因而這暹羅有的是無主之地,假若天子能夠下旨移民,並且鼓勵大量人口前去暹羅和真臘開墾,那麼假以時日,那兒成爲魚米之鄉,而且一旦朝廷決心開了移民的口子,那麼勢必用不了多久,就有爲數百萬以上的漢民大量遷徙過去,這不但能夠解決交趾工業人口過多,而導致的糧食不足,同時也將大大加強對暹羅的控制。

真若如此,那麼說是利在千秋,也不爲過。而假若讓郝風樓成爲國王,作爲國主,郝風樓固然可以與大明不斷加強聯繫,可是自己的子孫,還會和自己一樣麼?作爲一個國王,爲了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將來無論上臺的是郝家哪個子孫,都必定會削弱大明的影響,盡力的減輕對大明的依賴,百年之後,暹羅還是暹羅,與大明還能有什麼干係?(未完待續。。)

第260章 大功一件第1章 情聖第560章 太子垮了第97章 御賜寶刀第892章 有仇報仇第920章 成何體統第709章 西洋之事 託付於卿第853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659章 誇下海口第841章 天子的抉擇第814章 不能忍了第677章 吞噬暹羅第6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706章 這就是天命第915章 天子之怒第120章 辭歲第463章 做我的敵人,還是做我的朋友第474章 兇名在外第842章 情比金堅第692章 要了他的命第573章 一決雌雄第479章 明正典刑第289章 老虎打不着第474章 反告第535章 兇名第691章 我們之中出了一個叛徒第544章 你不信就是死第322章 翻案第889章 葉公好龍第685章 財閥崛起第62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518章 你要戰那便戰第85章 家大業大第695章 垂死掙扎第840章 朋友啊朋友第305章 欺人太甚第614章 大旗第594章 凱旋而歸第913章 小孩子不懂事第686章 聖裁第20章 你知道的太多第445章 完勝第848章 折戟沉沙第610章 趙王奪嫡第264章 少生孩子多砍樹第700章 地主家真沒餘糧了第741章 爭梨第12章 原來只是縮頭烏龜第25章 憂國憂民第848章 折戟沉沙第115章 打包第484章 誰和你講道理第254章 哪管洪水滔天第601章 人心難測第658章 欺人太甚第175章 皇子不軌第24章 看少爺手段如何第487章 喧賓奪主第596章 一鳴驚人第141章 打擂臺第877章 死定了第853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422章 麒麟兒第712章 恩旨第345章 你怕不怕第203章 橫空出世第295章 萬萬人之上第856章 噩夢第505章 殺人誅心第313章 瘋子第525章 骨肉第723章 欽差第107章 不類齊民第416章 萬死莫贖第303章 咄咄怪事第27章 轟動第899章 自尋死路第793章 悲劇的張都督第23章 大事業第205章 宮中火起第191章 拿身家性命奉陪到底第479章 開萬世太平第435章 決戰紫禁城第122章 儲位第263章 轟動第169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693章 斯文掃地第834章 莫非王土第596章 一鳴驚人第599章 百年之好第894章 萬事如意第883章 宏圖大志第280章 勇者第284章 秋後算賬第660章 虎口拔牙第53章 還有王法嗎第831章 必有一戰第486章 伴君如虎第852章 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