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龍顏大悅

內閣收到消息的同時,同時也驚動了周宅。

這周力帆今日推說身體不適,在家中養病。

過不多時,就有人前來拜謁了。

其中一個,便是名滿天下的陳夫子,陳夫子被詔入京師,在翰林擔任編修一職。

看上去,這位在閩粵、川貴等地大名鼎鼎的陳夫子,門生子弟多達的陳學開創者職位卑微,可翰林清貴,而且政治意義非比尋常,比如現在朝廷正在編書,陳夫子就有份,而他所校對的書,絕大多數,都是陳學的經典。

這就意味着,陳學已經可以登堂入室,正式與理學同爲國學之列了。

當然,宮中倚重是一回事,在這金陵,終究是理學天下,陳夫子入京,可謂舉步維艱,處處遭人奚落白眼,更有甚者,指着鼻子痛罵的狂生也是不少,在翰林院裡,陳夫子早已被而你孤立,那些個清貴同僚,對他一向是敬而遠之。

此等尷尬的局面,並沒有讓陳夫子灰心,短短四五年不到,他就一舉開創了新學,並且有了與理學叫板的資本,這點挫折,又算什麼?

在入京之前,陳夫子是有所準備的,情況並不比他想象中更糟糕,而他入京的目的,既是要以陳學的面目位列廟堂,成爲一杆旗幟,另一方面,也有藉機在京師站穩腳跟,爲陳學的興起充足準備的心思。

雖然艱難,在這金陵。也沒有陳學的土壤,可是不管如何,陳夫子總算還是多了一些門生。而如今,這些人以陳夫子和周力帆爲首,現在就坐在這周府的正堂上,興致勃勃的說起此事。

“這場大捷,實在是教人難以相信,若不是內閣那兒遞來的條子,有人報信。老夫還真不曾想到,況且破了暹羅,陛下龍巖大悅不說。更是震懾住了西洋,以諒山爲中心,這西洋諸國,怕都要以碌國公府馬首是瞻了。”

說話的是陳夫子。陳夫子又繼續道:“這……就是大勢。大勢所趨啊。”

陳夫子很高興,陳學的版圖,某種意義來說就是郝家的版圖,郝家的勢力越大,陳學的發展就越快,陳夫子現在想的是,這暹羅,看來也要準備衝擊了。他已打算修書給自己的一些得意弟子,速入暹羅。四處興辦陳學學堂。

周力帆卻是道:“眼下的問題不在於暹羅,而在於宮中,郝大人居功至偉,固然可喜可賀,可是若有小人挑唆,卻也未必是好事,我等與郝大人休慼與共,豈可坐視不理,陳夫子,近來不會太平,朝中之事,自是老夫來擔待,可是這士林和坊間,卻少不得先生主持大局了。”

陳夫子這才意識到自己興奮的過了頭,他是時勢造出來的‘聖賢’,幾經磨礪,已經有幾分大賢的氣象了,現在細細思量,頓時有些暗惱自己歡喜過了頭,連連點頭:“不錯,不錯,不可大意啊。”

正說着,卻有宮人來,稟告道:“宮中召周大人入宮覲見。”

周力帆告了病假,這件事陛下肯定是知道的,既然知道,卻還是傳召,那麼就說明,肯定有事情要吩咐,即便是抱病,也得乖乖前去。

周力帆不敢怠慢,連忙起身,道:“好,老夫這便動身。”

……………………………………………………

朱棣確實是在爲暹羅的事擔憂,關於徵暹羅之事,他其實是有所顧慮的,暹羅固然可恨,可在中土之國的大明眼裡,不過是蠻荒之地罷了,大明地處中央,坐擁的乃是天下最肥沃的土地,而那暹羅,卻是崇山峻嶺,許多地方沒有開發,所謂不毛之國,幾乎是毫無收益。

即便是那交趾,好歹還有個占城平原,沃野千里,又素有小中華之稱,而暹羅,甚至對大明來說,對它的認識,也只侷限於那暹羅的一點兒香木之類的貢品而已。

總體上來說,就是要動暹羅,就要勞師遠征,要消耗國力,可是收益,就實在有那麼點兒不堪了。

這筆帳,划不來,正因爲如此,朱棣對暹羅的興致,實在是提不起來。

若不是那暹羅王無狀,朱棣是萬萬不會對暹羅動手。現在既然動了兵,朝廷這邊,也有點提心吊膽,其中一個問題就在於能否戰勝,畢竟暹羅距離大明的核心過於偏遠,要打敗暹羅人,不但要花費不少功夫,更重要的是,一旦戰事拖延,對朝廷的聲譽,也有極大的影響,朱棣登基以來,經過這六七年的經營,好不容易使各邦臣服,這萬國紛紛來使進貢,一方面是貪婪於大明的賞賜,另一方面,則是畏於大明的威嚴,可是明軍若是戰事不順,那麼事情可能就有點糟糕了。

這段時間,朝野都是鬧哄哄的,朱棣沒心思管,也沒興致管,他本想御駕親征,又覺得對這小小暹羅都要勞動御駕,反而長了那暹羅的威風,於是這心裡不免有幾分悔意。

早知如此,當初實在沒有必要大動干戈。

這一日清早起來,朱棣如往常一樣,前赴暖閣,首先過問的就是兵部和戶部的事,調兵遣將容易,可是糧餉卻是大麻煩,可戶部確實有難處,兵部也有難處,這一點,朱棣也是深知,前些時日,朝廷因爲加徵糧賦的事也爭吵了一次,最後也沒什麼結果。

等到朱棣得知那邊還在扯皮的時候,心情自然一沉,若是這麼下去,朝廷倒是喊的震天響,檄文一發,天下各國,可都在看着呢,若是大明遲遲不出兵,交趾那兒不盡快進剿,雷聲大雨點小,這面子往哪兒擱。

朱棣心情很壞,便是連午膳吃的也不利索,勉強吃了兩口,便起身離座,一個伴駕的太監出於好心,忍不住道:“陛下近來胃口不好,是不是膳食不合陛下胃口,若是如此,奴婢要不要吩咐膳房一聲,教他們仔細着當差。”

這本是一句好話,將忠心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天子呢,對太監其實一向是不錯的,這幾年太監的地位大大提高,便可知朱棣對宦官的態度,可是今日,天子的態度十分不好,他直接說了一個滾字。

氣呼呼的回到暖閣,朱棣的心情有些發堵,事情看來是不能善了了,加賦已經勢在必行,兵馬要及早調撥出去,交趾那兒的官軍也要申飭一下,敲打一番。至於那郝家父子,朱棣心裡倒是頗爲體諒,他心裡清楚,這動兵的事看上去是郝家鬧得歡,說白了還是自己的心思,實在怪不到他們頭上。

只是……一旦加賦,似乎又有更加嚴重的隱患。

朱棣不由嘆口氣,一下子,什麼心思都沒了。

他的案頭上,是一堆奏書,上午就送了來的,內閣已經擬了票,就等朱棣恩准,不過他這一天,都沒有心思去看。

現在百無聊賴,撿起一本,隨手一翻,朱棣卻是愣住了。

隨即……朱棣道:“傳召太子、趙王、閣臣、各部部堂人等,火速入宮。”

……………………………………………………

太子和趙王,以至於一些重要的大臣都到了。

其實大家或多或少的得知了消息,朱高熾的表情還算淡定,不喜不怒,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趙王就不同了,人逢喜事精神爽,見了人就打招呼,總是不經意的想要笑出來。

至於其他人,都是不苟言笑的穩健之輩,誰也不能從他們的眉宇之間看出他們的喜怒。

這個捷報實在是過於離奇,而且也讓人猝不及防,就在所有人都在爲那暹羅之事焦頭爛額的時候,姓郝的居然輕描淡寫,把事情解決了,而且據聞那暹羅王的首級也已送來了,幾乎可以確信,這一次,郝風樓立了大功。

朱棣的心情,經過了大起大落之後,倒也平靜下來,他深知此事的意義,也深知郝家爲大明解決了一個隱患,爲自己解決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大問題。

因此他頭戴通天冠,身穿冕服,卻沒有表現出君王的威儀,嘴角煥發出發自內心的笑容,直截了當的問:“諸卿,這捷報,諸卿可都知道了吧,朕也就不贅言了,暹羅一戰,皆賴那郝風樓力挽狂瀾,也是諸將士勞苦功高,這暹羅既已平定,朕也終於能睡個好覺,吃口好飯。”

衆人紛紛點頭,這個時候誰敢挑出半個字的錯來,當然都是一副歡欣鼓舞的模樣。(未完待續。。)

第501章 真正的真相第784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265章 御駕第896章 傳統第86章 貪婪惹的禍第884章 皆爲利來第497章 看什麼看 就是你第787章 多事之秋第868章 天家無母子第869章 天子駕崩第793章 悲劇的張都督第579章 大決戰第846章 出擊第775章 抉擇第804章 誠實做人徐副將第9章 圈套第883章 宏圖大志第419章 我來了第922章 殺無赦第674章 驚喜第901章 不寒而慄第239章 大開殺戒第774章 步步緊逼第188章 拼了第352章 燒殺第651章 兄弟即手足第548章 動真格的第428章 人非聖賢第369章 火中取栗第137章 築城第474章 兇名在外第288章 丘八們瘋了第717章 天命第211章 屠戮第429章 殺一儆百第802章 母慈子孝第821章 大政奉還第653章 敢爲天下先第473章 你去死好了第52章 報仇雪恨第63章 殺氣第475章 大逆不道第352章 燒殺第446章 罷相第912章 母儀天下第792章 簡在帝心第797章 我只知道成王敗寇第614章 大旗第874章 怎麼感覺自己要被坑第420章 都瘋了第446章 罷相第85章 家大業大第540章 你又胡說八道了第276章 強攻第543章 宮闈第607章 樂土第108章 急轉直下第822章 請降第745章 朕要殺了你第213章 郝千戶發威第410章 郝風樓進京第637章 責任重大第848章 折戟沉沙第616章 殺機畢露第669章 片甲不留第150章 陛下請看第355章 觸怒龍顏第76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77章 輸不起的是你第15章 動手第94章 牽涉宮中第273章 神器第66章 黃雀在後第469章 金刀龍袍第492章 小勝一場第934章 一往無前第222章 驚天動地第676章 居功至偉第3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185章 閃亮登場第412章 鉅艦第286章 招誰惹誰了第650章 收拾你第659章 誇下海口第474章 同心同德第767章 南方明珠第485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872章 親上加親第213章 郝千戶發威第731章 午門之變第798章 潰敗第784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891章 惡人第364章 生財之地第419章 我來了第669章 片甲不留第351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608章 歸心第848章 折戟沉沙第753章 以一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