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捋起袖子拼命

朱棣一邊說,那虎目卻是在朝臣身上逡巡,淡淡道:“藩王們入京,朕高興,見到了這些宗室的兄弟、子侄,看到他們的樣子,朕便顧念到了許多宗室之情,就不免唏噓。”

“還有朱允文,朕的侄兒,允文乃是朕的皇兄嫡親血脈,這個小子,是朕看着長大的……”

說到這裡,所有人都肅靜了,都在豎着耳朵,大家在等,天子打算如何定性這個前天子,或者說,想要摸清天子的態度。

也有一些人蠢蠢欲動,這些人大多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總是認爲,自己應當堅持公義,假若天子對建文稍有不公,那麼唯有仗義死節,苦苦勸諫了。

至於那些藩王,心思卻又有不同。

建文在的時候,他們深受其害,許多藩王,沒少吃苦頭,當時不知多少人拿下了大獄,被小吏凌辱,痛不欲生,更有人爲此失了爵位,一度成爲布衣,生活困頓,飽受白眼。

這些人,即便是暫時沒有受害的,也大多成日生活在恐懼之中,就如一柄利劍懸在自己的頭上,不知什麼時候,利劍斬落下來。

現在回過頭去,實在是不堪回首,當看到朱允文的時候,所有人腦子裡浮現出來的,絕大多數,都是痛苦的過去。再糊塗的人,見了朱允文,都不禁咬牙切齒。

遙想當年,他們本是逍遙快活,誰知突然一下子,在那金壁輝煌的王府裡。傳來一個個消息,今個兒哪個藩王獲罪,哪個藩王畏罪自殺。哪個宗室已經下獄,他們茶不思飯不想,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輪到自己,他們就像是案板上的魚肉,只能引頸受戮,任人宰割。

他們可是鳳子龍孫。天潢貴胄,在那時,卻是想做普通百姓而不可得。那種山雨欲來的滋味,不堪回首。

其實現在,天子是否給予朱允文優渥,對他們來說。都沒有影響。當今天子,不可能將君位禪讓出去,既然如此,朱允文絕不可能再來一次削藩。

可是藩王們,自然有他們的心思。

他們認爲,朱允文削藩的根源就在於,沒有遵從太祖的祖宗之法,因爲按照太祖皇帝預先的安排。他們的日子,其實是很不錯的。偏偏這朱允文。聽信了‘奸佞’之詞,對他們喊打喊殺。既然如此,那麼這個祖宗之法,就必須再一次確定起來。

換句話來說,朱允文削藩,不付出足夠的代價,對於他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假若此時,朱允文還能受封安樂公,那麼將來,誰能保證哪個皇帝得了失心瘋,又向自己的子孫舉起屠刀。

正是因爲不確定性,使得藩王們有一種緊迫的心思,那便是,朱允文必須付出足夠的代價,讓後世的人知道,你要削藩,很好,你要違反祖宗,那也可以,但是,你必須付出代價,朱允文就是你們的榜樣。

朱允文必須獲罪,不只是獲罪,最好還是梟首示衆,一個死了的朱允文,才能給後世更多的警示。

仇恨的心理,再加上對於未來的擔憂,使得這些藩王宗室們一邊聆聽着天子的話,一面卯足了勁頭,決心促成一樁大事。

無論是大臣還是宗室,此時此刻都變得無比嚴肅了。

反倒是朱允文,滿是淡然之色,恰如得道高僧,對於身邊的人,視而不見。

朱棣撫案,觀察着每一個人,他的語速很慢很慢,說到看着長大的時候,朱棣的目光恰好落在了郝風樓身上。

郝風樓滿是恬然之色,對於外界的事,似乎並沒有太多的關心。

朱棣不禁有些惱怒,那些個歪瓜裂棗的宗室,多半是指望不上了,郝風樓這個傢伙,出的餿主意,現在看來,這朱允文的處置,確實很棘手。偏偏這傢伙,還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最後這個難題,多半還得自己去解決。

朱棣繼續道:“如今他已還朝,只是朕不曾想,朕這侄兒,已是看破紅塵,一心皈依了佛門,不過朝廷,自然有朝廷的法度,回來了固然是好,可是理應如何安排,卻還需諸卿暢所欲言。”

“陛下……”朱棣話音落下,立即有人按捺不住了。

這種事,就好像撿錢一樣,非要眼疾手快不可,現在全天下的讀書人,可都在議論此事呢,幾乎可以想見,今日的朝覲,立即會成爲所有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甚至可能,會彪炳青史。這可是出風頭的大好時機,誰若是率先發言,就少不得會成爲一段佳話,立即萬衆矚目。

拔得頭籌的,乃是御史周章。

周章早就有所準備了,心裡早有腹稿,也知道建文皇帝,深受讀書人的愛戴,在這種情況之下,自己要迎合輿論,就免不了要暢所欲言。

他搖頭晃腦,道:“長孫殿下與陛下乃是叔侄,陛下當年,起兵靖難,所爲的,便是清君側,此後奸臣已除,而長孫卻是無影無蹤。那時候天下頗多猜測,都說長孫殿下爲奸臣所害,陛下爲此,也曾憂心不已,微臣還記得,陛下三番命人尋訪,所爲的,便是一敘叔侄之情,陛下宅心仁厚,與長孫既有君臣之義,又有宗室之情,如今長孫殿下還朝,陛下得償所願,而滿朝上下,亦是歡欣鼓舞。長孫殿下遁入空門,卻依舊是天潢貴胄,貴不可言。陛下寬厚,微臣斗膽以爲,陛下應敕其爲親王,擇選一富庶之地,令其就藩,如此,陛下恩澤,必定宇內稱頌。”

這傢伙……倒是準備充分,連朱允文的稱呼都準備好了,他當然不能稱建文爲天子,可是建文呢,又沒有封爵,至於直呼其名,就顯得不夠尊重,索性稱其爲長孫殿下,沿用的,乃是建文爲天子時的稱呼。

至於他的一席話,其實無非就是戴各種高帽,什麼陛下寬厚,什麼陛下爲長孫殿下的失蹤而憂心如焚,總而言之,把帽子戴足了,最後懇請天子,給朱允文一個優渥的待遇。不但要做親王,還要遴選一個好的藩地,你彷彿你選個差點的,都差那麼點意思,不好意思自稱自己寬厚似地。

在這方面,大臣和讀書人的區別就出來了,讀書人愛妄想,甚至有人,還想迫着朱棣禪讓君位,可是大臣即便天真,卻也知道這絕無可能,與其在這方面力爭,觸怒天顏,倒不如退而求其次。

朱棣聽了這周章的話,臉上似笑非笑,卻是不肯搭腔。

封爲親王?命其就藩?

你當老子是傻子麼?建文有如此號召力,一旦將他分封出去,賜予他土地,讓他自行建王府衛隊,受到藩地的供養,這豈不是放虎歸山,到時候這朱允文若是振臂一呼,不知多少人凝聚在他的身邊,即便朱允文沒有這心思,他身邊的那些人,還有那些對朝廷歷來不滿的一羣傢伙,肯善罷甘休?

朱棣絕不是一個天真的人,從來就不曾天真過,這種事,他是萬萬不可能點頭的。

可是人家說的,卻也有道理,自己都說了,侄子還朝,自己是很高興的,叔侄之情,彌足珍貴,況且朱允文確實是近支宗室,封個親王,簡直他孃的是理所當然,自己假若當真是寬厚,當然理應如此。

朱棣沒有任何反駁的理由,所以他索性不做聲,屏息待。

………………………………………

時間分分秒秒的過去,殿中在沉默,誰也沒有發出聲音,天子所表現出來的,那耐人尋味的意味,卻是使人有點兒焦躁。

最後,那些個藩王們終於有人按捺不住了。

其實藩王之中,許多人的脾氣很衝,只是許多人,但凡是有點兒智商的,往往是不急於開口,反而是作壁上觀,如寧王、晉王人等,反正炮灰這種事,他們是不做的。至於其他荒誕的,即便再胡鬧,在這場合,卻也不敢隨意造次,他們搜腸刮肚,在想着怎麼樣反駁,偏偏肚中墨水有限,一時急得不如何是好。

倒是這時候,終於有人跳出來了。

跳出來的乃是肅王朱瑛,朱瑛的智商,當然是有限的很,不過他有個優勢,就是慣愛舞文弄墨,又成日被人吹捧,不免有那麼股子傲視士林的心思。

此時正是他表現的大好時機,少不得要咬文嚼字,好生教訓一下,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御史。

御史肅王出班,緊接着就是一陣狂笑:“哈哈……哈哈……”

這一笑,當真是聲振屋瓦,那餘音在殿中環繞,餘響不斷。

大傢俱都奇怪的看他,無數人冒出一個念頭——這廝……有病麼,沒事你笑什麼?

…………………………

第52章 報仇雪恨第370章 郝家的崛起第97章 御賜寶刀第232章 不死不休第205章 宮中火起第885章 不知者不怪第110章 你該死第678章 名滿天下第1章 情聖第236章 誅殺第493章 按律當斬第747章 碎屍萬段第491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362章 行善積德第641章 瘋狂一把第455章 立即不敗之地第497章 看什麼看 就是你第675章 龍顏大悅第855章 摧毀第253章 民變第617章 郝大人出擊第756章 欽命第624章 廷議爭鋒第412章 鉅艦第780章 可憐的女人第473章 你去死好了第173章 我們做朋友吧第136章 做大事第168章 我他之下豈容他人鼾睡第919章 九死一生第359章 蕭月必須死八百六十四章 桃花盛開第688章 基業成矣第616章 殺機畢露第66章 黃雀在後第219章 賜姓第854章 請降第52章 報仇雪恨第68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69章 火燒了眉毛第726章 危矣第698章 釜底抽薪第98章 得罪寧王第759章 加官進爵第690章 窮生奸計第506章 敕命都指揮使第672章 西洋華人的保護者第854章 請降第110章 你該死第806章 英雄惜英雄第857章 如之奈何第801章 天子見疑第906章 拼了第474章 同心同德第58章 乘勝追擊第881章 覲見母后第772章 最美好的前途第30章 罪無可恕第125章 打的就是你第134章 可怕啊,人心第183章 堅持己見第382章 榮華富貴第419章 基業第319章 心頭大石落地第184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11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269章 君臣奏談第187章 實力決定成敗第470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610章 趙王奪嫡第527章 殺第921章 孺子可教第620章 辦一件大事第532章 好兄弟講義氣第562章 委託重任第550章 義無反顧在所不惜第457章 惹我你死定了第40章 錦衣衛百戶第319章 心頭大石落地第212章 完勝第420章 都瘋了第613章 水太深第438章 殺無赦第361章 廣納豪傑第330章 重賞第445章 完勝第483章 人生得意第799章 仁義之師第8章 少爺我讀春秋第841章 天子的抉擇第401章 萬國來朝第419章 我來了第809章 殺第119章 伴君如伴虎第538章 瘋狂第110章 你該死第677章 吞噬暹羅第742章 兩個人的棋局第676章 居功至偉第475章 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