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千古一帝

造船若是放在幾十年前,太祖在的時候,不過是信手捏來,尤其是在張士誠和陳友諒時期,由於南方諸侯們相互攻伐,因此造船的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只是自此太祖皇帝禁海,那些從前的船匠早已另謀出入,只有一些朝廷小規模的造船,保住了一些人的飯碗。

眼下手藝還是有的,各種船隻的製造流程,在古籍中也都有記載。

至於這些匠人,也都是造過一些船的,可是真要說手藝有多好,那也只有天知道。

他們一到,便被安置下來,安置他們的不是別人,乃是郝三。

郝三這一趟親自來安南,就看出了郝家對造船的重視。可是要造船,眼下的經驗卻是一片空白,唯一能依仗的就是銀子。

沒有錯,郝傢什麼沒有,就是有錢,既然有錢,那麼自然花最大的氣力,招募船匠,花費重金,購買船料,而現在,銀子花了出去,就得聽到響了。

郝家是從來不做虧本買賣的,所以見不到船,這上上下下可就不好交代。

郝三對這裡的事務都很好奇,最好奇的就是船塢。

這裡的船塢乃是安南造海船的地方,只是戰亂之後,這裡便荒廢下來,這裡近鄰海防市舶司,距離海防城有一些距離,卻也安靜,因爲附近有一條河流直通清化,同時也有支流,甚至可以抵達升龍和諒山,所以這裡的地理位置可謂極佳。

原先的船匠早已不知下落了。所以徵用原先的安南船匠也不可能。

好在諒山那邊拉來了不少人,這些人居然統統都是漢人,都是從前反叛的明軍。此後成爲了勞力。

說起來,一開始的時候,這些勞力的情緒很是不穩定,有不少人試圖逃竄,不過很快,這種情況就越來越少,甚至不必監視。也極少有人潛逃。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一旦潛逃就是逃犯,追回來便是敲骨扒皮。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即便是真的逃了,在安南無法立足,挨餓受凍,若是逃去大明。那裡黃冊制度森嚴。沒有路引和戶冊,根本無法立足。

反觀在這裡修橋鋪路,或者是在工坊中做活,雖然辛苦,每日汗流浹背,可是有吃有住,伙食也算不錯,其實和從前做官兵並沒有太大的分別。

所有的勞力。全部保留了官兵的編制,分爲百來個千戶所。百戶所之下設百戶,百戶之下是小旗,每個小旗是十一人,小旗管理一個生產的隊伍,然後再派遣做工,小旗來作爲監督,各旗之間也有競爭,比如在布紡裡,一個小旗便是一個高爐,每日煉出來的合格鋼鐵多少都有記錄,月底的時候結算,產量高的小旗都有賞金,這些賞錢直接下發給每個勞力,在他們的勞力營裡有專門的雜貨鋪,無論是書籍、香燭、熟食、水果、衣衫之類,應有盡有。

甚至還有專門的贖買制度,只要勞力存了百兩銀子便可獲取自由,自此不再是勞力,甚至也可以在工坊裡做工,當然,工錢比勞力高了不少,贖買之後最大的吸引力便是接了家小來生活,這對勞力們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百兩銀子,即便是一個勞力所在的小旗月月都力爭上游,年年賞錢不拉,沒有七八年功夫怕也存不到。可是對勞力們來說,有了賞錢,卻是動力。在小旗的內部,那些磨洋工的傢伙往往都會遭人鄙視,因爲這種人拉了整個小旗的後腿,畢竟每個小旗內部都會有幾個記掛着妻兒的人,越是在這裡,這種情緒就越是激烈,他們贖身的願望極爲強烈,這種人幹勁最是十足。即便是無牽無掛的人,誰不指望多一點賞錢?有賞錢總比沒有的好,給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手裡有個錢偶爾買些水果,這些可都仰仗着賞錢。

是以,任何阻擋大家掙銀子的人都會受到同旗的人排擠,被小旗官拿來收拾,有的人固然是偷了幾下懶,可是最後遭受的卻是衆人白眼,甚至是各種欺辱,得不償失。幾番下來,大家都明白了規矩,再不敢偷懶了。

這些抽調來的勞力,個個精壯,一個個膚色青銅,滿手的老繭,一看便是能做事的人。

他們抵達這裡之後,郝三便拉着船匠開始挑人。

每個船匠都可以收兩個工徒,用來打下手,這倒是讓船匠們很是滿意,顯然,他們的規格是老師傅的級別,平時出工也可以輕快一些。

挑完了工徒,緊接着就是購置船料了,其實這倒不必他們擔心,諒山那邊早有準備。倒是如何造船,造什麼樣的船,此時卻是眼下所有人最爲關心的問題。

和從前一樣,金陵那邊,郝大人送來了一些草圖,還有一些書信,裡頭倒是有不少的意見。對郝大人的意見,誰也不敢輕慢,即便是半拉子的船匠,至少這造船的大致工藝流程卻是知道,所以大家湊在一起,在郝三的組織下已經開始討論了。

…………………………

安南的情形從各方面渠道的書信往來來看,還是大致穩定的,誰也不曾想到郝家居然成了穩定安南的主要力量。

因爲郝家的買賣,所以導致安南上到貴族,下到尋常的百姓,此時都開始有了活幹,有人種棉花,有人開礦,而且大量貨物的運輸就免不了修葺一下官道,幾乎所有人都在爲了掙點銀錢而努力。

人就是如此,既然可以通過做工來掙飯吃,能養家餬口,誰吃飽了沒事幹,非要去琢磨那些國仇家恨,即便是心裡有了不滿,可是想到明日還要上工,還要打理老爺的棉花,要去開出礦來,一日勞作下來,再大的怨恨也都已經心淡了。

而對於貴族和士紳老爺們來說,最緊要的是眼下的買賣,白花花的銀子纔是真的,如此好的機遇,不趁此大撈一筆,反而沒事去反人家,且不說這裡頭的風險有多大,即便是沒有風險,也讓人提不起興趣。

人都是逐利的,最崇高的理想也抵擋不住人類的貪慾。

郝風樓對安南的現狀很滿意,他在家裡歇息了一個多月,便開始去錦衣衛點卯。

身爲指揮使僉事,卻是因爲接了皇差去了安南公幹,所以這位僉事大人並沒有太多的存在感,好在錦衣衛上下對他都頗爲客氣,眼下京師裡頭,誰不知道郝僉事的能量,即便是兩個同知也不願和郝風樓有什麼爭端,至於紀綱,倒是喚了郝風樓去了幾次,隨口說了一些寒暄的話。

不過郝風樓估計,紀綱這是想旁敲側擊,想打聽一些安南的事,顯然安南的情況,餘波還在京師醞釀,陛下弄了一個胡廣,誰知道接下來還會不會有什麼舉動,錦衣衛今年出奇的不順,處處被動,這讓紀綱很是惱火,因此現在頗有點想揣摩一下陛下的心思,而後製造幾個冤案錯案出來,整死幾個人,好教陛下青睞。

這種心思,郝風樓心裡自知,卻沒有表露,只是小心答話,沒有露出什麼破綻。

宮裡頭近日傳出許多消息,這些消息之中,尤其引人關注的就是造船。

天子是個不甘寂寞之人,平定安南之後,似乎便有意下西洋了。下西洋的目的,衆說紛紜,在坊間流傳較廣的是尋找建文的下落,不過在郝風樓看來,尋找建文,顯然有點言過其實,如此大張旗鼓,四處造船,籌措下西洋的事宜,怎麼可能是爲了追緝自己的侄子?這天下人都知道要下西洋,各國多半也有耳聞,建文又不是傻子呆子,難道會坐在那兒,等着你來拿?只怕聞訊之後,早就遠走高飛了。

這麼做,可以說是好大喜功,但是從郝風樓的角度,這是朱棣野心勃勃的一面。

世人眼中的朱棣,或許只是個篡位的藩王,可是郝風樓看來,篡位顯然只是朱棣的第一步,朱棣要做的,顯然不只是做皇帝這樣簡單,這個人的腦子裡所思所想,某種意義來說,早已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

平安南,下西洋,無論是任何一件事,說起來都不容易,沒有足夠的魄力,沒有足夠的野心,又怎會冒出這樣的念頭?

朱棣想要的是萬國來朝,想要的是四海臣服,而越是這種胸腹之中懷有雄心的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急迫。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他要做的事實在太多太多,而自知自己時間有限,那麼自然而然,這種急迫的心情,就佔據了他的內心,安南初定,下西洋的事就提上了日程。而且從朱棣屢屢召開廷議與大臣討論的跡象來看,顯然皇上最後的一點耐心已經消磨了乾淨。

…………………………

第27章 轟動第442章 再補一刀第59章 天子的煩惱第588章 腐朽的是人心第838章 運籌帷幄第469章 金刀龍袍第342章 禍起蕭牆第509章 真相如此第82章 規矩第117章 該死的靖難第602章 建藩第522章 拭目以待第709章 西洋之事 託付於卿第82章 規矩第246章 遠大前程第668章 獨當一面第222章 驚天動地第400章 該論功行賞第580章 你死我才能活第515章 誰家天下第484章 誰家天下第628章 帝心難測第37章 一箭雙鵰第822章 請降第58章 乘勝追擊第15章 動手第782章 光復第867章 護駕還是勤王第406章 殺氣騰騰第602章 建藩第341章 君臣父子第756章 欽命第74章 原來如此第2章 落地鳳凰第182章 大動干戈第607章 樂土第683章 入宮第11章 美女姐姐救命第575章 單方面的屠殺第558章 父子相疑第73章 三頭六臂第470章 哭笑不得第845章 全勝第697章 大局已定第665章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第318章 一審定生死第163章 不堪一擊第384章 千金之子第657章 踏破暹羅第73章 三頭六臂第278章 地動山搖第835章 慾壑難填第344章 閒人退避第191章 拿身家性命奉陪到底第252章 風暴第213章 郝千戶發威第828章 皇權爭奪第661章 迫在眉睫第219章 賜姓第257章 殺無赦第147章 力挽狂瀾第926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342章 禍起蕭牆第401章 萬國來朝第249章 放火第473章 你去死好了第627章 一擊致命第554章 重賞第682章 富強基石第838章 運籌帷幄第186章 唯我獨智第135章 重任第185章 閃亮登場第845章 全勝第69章 你會後悔第935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743章 成大事者第886章 一本萬利第922章 殺無赦第77章 輸不起的是你第370章 郝家的崛起第306章 天子犯難第711章 猛虎出籠第723章 欽差第3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452章 權力越大 責任越大第874章 怎麼感覺自己要被坑第323章 民心可用第172章 割地第469章 我忍你很久了第186章 唯我獨智第485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781章 不堪一擊第26章 靖難高於一切第861章 樹倒獼猴散第173章 我們做朋友吧第265章 御駕第718章 收割第899章 自尋死路第528章 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