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欺人太甚

見沐晟來了談性,郝風樓自然順着杆子往上爬:“不知將軍有何見教。”

沐晟揹着手,道:“這安南和雲南沒什麼分別。雲南從前是大理國,自元滅大理之後,雲南一直內亂不斷,家父不才,受太祖所託,鎮守雲南,自此,這大理才漸漸穩定,雲南境內再無白文、白語。”

所謂白文白語,就是大理的文字和語言。

郝風樓對雲南的事知之不詳,不過這時候也猛然醒悟,沐晟爲何要發出感慨了,說起來,這沐家對安南的事是最有發言權的。

事實上,雲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獨立的政權,它們與安南相同,都曾是中原王朝的藩國,與安南不同的是,大理雖然稱藩,事實上文明程度卻比安南更高一些,他們早在唐宋時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字和文化,雖然也有模仿的痕跡,可是亦有自己的特色存在。

元朝佔據雲南之後,開始對其進行統治,不過並不穩固,大理的王族後裔屢屢起事,從未間斷。可是等到沐家佔據雲南,雲南纔算正式成爲了行省,儒教開始流行,漢人的習俗開始風靡。

沐晟微微一笑,道:“雲南土人其實很難馴服,因此要穩定雲南,元人的辦法不足爲取,他們排遣地方官吏,治理一方,殊不知這些流官在其他地方或許有用,可是到了雲南,就算有百害而無一益了。流官到任一方,只求自己任上不會出現亂子。只要問題不出在自己的任上,便使勁的貪贓枉法,如豺狼一樣的盤剝地方。那些土人哪裡吃得消,所謂官逼民反,那裡山嶺又多,人一上了山,便可聚衆起來,積蓄到一定時候,便下山劫掠州縣。更有大膽的索性舉起大理國的旌旗,打着復國的旗號,這樣的事在雲南屢見不鮮、不勝枚舉。可是現在呢。太祖皇帝採取的辦法卻不同,太祖命我沐家鎮守雲南,沐家雖然不肖,卻不似那些流官。反正只在這裡爲政幾年。哪管身後洪水滔天。若是雲南出了岔子,沐家這邊可擔不起這樣的干係,所以沐家爲使當地的土人馴服,屢屢減輕他們的稅負,減輕他們的負擔,同時取消流官,而是任免一部分德高望重的土人爲世襲土司,讓他們依附在沐家之下。管理土人。除此之外,就是填民實邊。太祖皇帝在時就幾次下令將一些民戶遷入雲南,如此數十年,雲南與江西、湖北,便並沒有什麼不同了。”

“現在這安南與我們說的同一種語言,寫的是同樣的文字,讀的也是聖賢之書,即便是服色禮制也是一般無二,我來問你,朝廷爲何要立安南王?其實我一直覺得這樣做大可不必,你說的好,朝廷將安南闢爲郡縣又有什麼不可?這些話若是傳到外頭,少不得要受到朝野的攻擊,今時已經不同往日了,現在也不是太祖朝,大家都喊着什麼澤被四方,澤被四方,就要給安南人一個國王嗎?我看大可不必,可是你我終究是武人,武人不可論證,說了也是無用。”

他頓了一頓,才繼續道:“假若當真有一日朝廷要闢安南爲郡縣,其實也可使用雲南的辦法選親近的望族鎮守這一隅之地,十幾二十年之後,這裡便和雲南沒有分別了。”沐晟目光炯炯地看着郝風樓道:“你們郝家足以擔當這個大任。”

郝風樓不曾想到沐晟會提到自己,不由苦笑道:“將軍,這些話未免……”

沐晟鄭重其事地搖頭道:“家父乃是太祖義子,世鎮雲南,不曾有過差錯,子孫們蕭規曹隨,亦沒有生什麼亂子,你郝風樓乃是當今皇上義子,此次徵南,你們郝家父子二人的功勞也是卓著,世鎮安南有什麼不可?你不必妄自菲薄,以我的愚見,朝廷穩定安南的上策便是如此。至於中策纔是讓這姓陳的爲安南王。下策雖然同樣是朝廷將安南闢爲郡縣,可是……卻排遣流官。這下策是遺禍無窮的法子,流官到任,殘暴害民,他們是中原人,來到這裡對他們便如發配一樣,對他們來說,在這種地方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方設法調任他處,所以他們使勁的盤剝,中飽私囊,再四處請託離開這種鬼地方。這種人,這種事,老夫都見得多了,不足爲奇,哈……想不到我竟說了這麼做,可惜我非閣臣,又非部堂,這些廟堂上的人物個個清貴,可是對邊鎮上的事又能知道多少?對他們來說,無非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挨不着他們,他們哪裡會管這些。而陛下呢,老夫說句不該說的話,陛下其實也覺得弟兄們出生入死,便宜了一個姓陳的殊爲可惜,可是陛下有羈絆,他終究爲人詬病,更爲各個藩國所忌,所以指望立一個陳天平消除各國的猜忌。哎……罷了,不提這些。”

沐晟的心情很不好,發了一陣牢騷後,才面色慘淡地道:“今年這個年未必好過,等着看吧。”

大年終於到了。

將軍們紛紛出來拜年,對官兵的管束也寬鬆了許多,如此前所料,陳天平並沒有任何犒勞,對明軍不管不問,即便是對郝風樓也是如此,安南的百官入宮朝賀,而明軍的武官們則相互拜年,雖然氣氛不好,大家卻盡力做出喜色。

郝風樓大清早便被請了去,和大家吃了一個飯後便留在營中和大家說話。

這心裡的陰雲總算沖淡一些,及到午時三刻,卻突然有一個消息傳來。

“大人……”一個千戶有些慌張,對着滿帳子的武官們頓首,隨即哭笑不得地道:“出事了……”

大年初一,突然來了這麼一句話,在座之人的笑容消失。

張輔臉色陰沉地道:“出了什麼事?”

這千戶苦笑:“卑下萬死,卑下……對不起大人,也對不起諸位將軍,哎……”他重重嘆口氣,才遲疑地道:“今日過年,卑下管束不當,有一隊部衆外出與安南土人起了爭執……最後……最後鬧出事來了,總共死了九個人,傷了二十來個……”

一聽這消息,大家還算淡定,爭執其實是難免的,倒是沒什麼。

可是死了人,終究不是小事。

倒是郝風樓想到了什麼,突然問道:“死了的九人,全是安南土人?”

千戶言辭閃爍地道:“不……卑下的部衆倒是沒有傷亡。”

郝風樓一聽,頓時倒吸一口涼氣,他很快明白,這個千戶隱瞞了什麼,於是霍然而起,厲聲道:“你休要遮遮掩掩,實話實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大過年的死了這麼多人,當着我們的面有什麼好扭捏的,只是因爲發生了爭執嗎?”

千戶臉色慘然,連忙跪倒在地道:“事情是這樣的,百戶吳強帶着幾個兄弟奉命去採辦點酒肉,到了集市上,因爲大過年的這酒肉俱都上漲了數成,他自然不滿,免不了怒罵幾句,誰知這些安南人也是喋喋不休,吳強等人便火了,說什麼弟兄們在此出生入死,給姓陳的打天下,大過年的拿着自己的軍餉買酒肉,卻要看你們眼色,於是帶着人砸了攤子,許多安南人不服,聚衆起來,他們便拔了刀……殺了人……”

郝風樓的眉頭不禁深深地皺了起來,其實他很能理解那百戶的心情,明軍上下如今都醞釀着一種莫名的氣氛,如今終於有人發泄了出來。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這件事可大可小,往小裡說,可以將這些安南人栽贓爲亂黨,明軍如今平叛,只要咬死了他們是亂黨,這件事便可以一筆掠過;當然,另一種可能就是,有人故意將此事鬧大,最後鬧將起來,朝廷那邊肯定是要嚴懲,甚至於……

軍將們面面相覷,即便是張輔,也意識到在眼下這個時機上,事情不太好辦。

“你下去吧,先將吳強等人拿住,至於如何處置,本官自有打算。”

那千戶只得唯唯諾諾地去了。

可是留在這大帳中的人卻有了一個大難題,所有人都沒有了過年的心思,最後張輔咳嗽一聲,冷冷地道:“先不要急,且看安南人怎麼打算。”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苦主畢竟是安南人,這事兒是大是小,安南那邊終需有個交代。

這時,有人站了出來,卻是那遊擊陳老將軍,老將軍鬚髮皆白,平時都是一副老好人,可是如今,卻是臉色鐵青,惡聲惡氣地道:“老夫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弟兄們鬧出事,固然是罪無可恕,卻也有情有可原的地方,安南人忘恩負義,讓我等爲他們賣命不說,卻是一點撫卹都沒有,上下的兄弟早已攢了一口怨氣,如今鬧出事端,那也是他們安南人咎由自取,怪得誰來?大將軍若是嚴懲這些人,只怕軍中不服啊……”

…………

第587章 宮中佳婿第713章 恩榮第86章 貪婪惹的禍第644章 摧枯拉朽第670章 喜迎王師第677章 吞噬暹羅第556章 這下震驚了第736章 殺死他第708章 其罪當誅第545章 京師大亂第411章 吾皇萬歲萬歲第532章 好兄弟講義氣第42章 你很囂張嘛第623章 一戰定乾坤第310章 破門而入第279章 捲土重來第778章 攻越廣州第731章 午門之變第200章 天賜良機第532章 好兄弟講義氣第686章 聖裁第335章 你再說一遍第445章 完勝第499章 事情敗露第472章 閻王不好惹第694章 誰都不是省油的燈第789章 總動員第786章 殺人見血第9章 圈套第220章 千金之子第453章 君如猛虎第769章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68章 瘋了第300章 萬丈高樓平地而起第561章 全城搜捕第851章 京師震動第828章 皇權爭奪第832章 父子相見第320章 聖心第405章 石破驚天第673章 捷報入京第643章 逆賊當誅第693章 斯文掃地第257章 殺無赦第251章 神武衛出動第500章 奸臣伏法第495章 死活勿論第116章 真相第913章 小孩子不懂事第525章 骨肉第693章 斯文掃地第693章 斯文掃地第118章 大功告成第775章 抉擇第225章 天子駕臨第429章 殺一儆百第780章 可憐的女人第907章 大難臨頭第716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259章 斬殺殆盡第12章 原來只是縮頭烏龜第893章 開天闢地第539章 娶第187章 實力決定成敗第797章 我只知道成王敗寇第562章 委託重任第454章 馬到成功第573章 一決雌雄第692章 要了他的命第792章 簡在帝心第631章 朕的好兒子啊第743章 成大事者第105章 御審第363章 錦繡諒山第938章 仁義無雙第477章 榮華富貴而已第182章 大動干戈第391章 破門第391章 破門第385章 有多遠滾多遠第277章 你們完了第880章 然而本王已經看穿了一切第699章 爆炸式的發展第272章 永無寧日第425章 流官與土司第183章 堅持己見第511章 結盟第934章 一往無前第500章 奸臣伏法第714章 這個世界真的瘋了第243章 陛下的心思第193章 破甲第904章 天下有德者居之嗎第874章 怎麼感覺自己要被坑第327章 作死第789章 總動員第214章 洞房花燭第627章 一擊致命第752章 鴻第14章 先下手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