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御審

寧王是在當日入的宮,自是一把老淚的陳說委屈,堂堂寧王竟是失聲痛哭,朱棣安撫了足足半個時辰纔將他穩住。

緊接着,都察院的奏書適時的遞了進來,不少御使彈劾請陛下立即主持公道。

郝風樓平素就沒有給大家留下什麼好印象,此時更是牆倒衆人推,許多人求之不得落井下石。

隨後,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文淵閣大學士解縉、此外還有翰林黃淮、胡廣、胡儼、楊榮、金幼孜、楊士奇人等的奏書也遞了上來。

永樂登基之後,朝廷的權利已經從各部的尚書逐漸轉移到了翰林院,尤其是一些親近的翰林侍讀、侍講,由於日夜陪伴君側,成爲朱棣的主要顧問,因此雖然品級不高,卻已掌握了中樞大權,大明朝的內閣也正因爲如此有了一些雛形。

當然,朱棣如此安排,自然有他的用心,他是靖難來的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建文朝的那些老資格們,朱棣信不過,反而提拔這些新人,委以重任,更讓他放心一些。

在奉天殿裡,一場討論圍繞着東華門事件悄然開始。

解縉的態度最爲堅決,正色道:“陛下,郝風樓此舉已與謀反無異,如今天下側目,宗室疑心,爲安宇內,還請陛下立即下旨以謀逆罪論處郝風樓,明正典刑,以安衆心。”

解縉率先開口,胡廣立即附議,這位胡大人很是年輕,乃是建文二年的進士,不過如今已高居侍講學士了。而他第一個出來支持,一方面固然有他自己的想法,而另一方面,卻是因他與解縉乃是同鄉,在江西吉水有一句童謠,說是一門三進士,五里三狀元,十里九佈政,九子十知州。這其中的五里三狀元,講的就是解縉和胡廣,他們二人祖籍相隔不過五里地,又都是狀元出身,同鄉加同僚,英雄惜英雄,早就穿了同一條褲子。緊接着金幼孜與胡儼二人也都點頭,紛紛道:“臣等以爲應當如此。”

沒有錯,金幼孜與胡儼一樣,也都是江西人,不只是如此,同殿之中的楊士奇,其實也是江西人士,在場的人中,江西人佔了足足七成,既是同鄉,少不了拉幫結派,而且也沒有爲一個小小的錦衣衛百戶而得罪解縉的必要。

倒是楊士奇和楊榮二人默然無語,楊榮不吭聲,是因爲他素來受江西幫的排擠,沒必要捧這些人的臭腳。倒是楊士奇,雖也是江西人,卻似乎看出了朱棣臉上的不快之色,他心裡忍不住琢磨,陛下如此,定有什麼苦衷,此時也不急於表態。

果然,一干人氣沖沖的表態之後,朱棣並沒有直接點頭稱是,反而是看向了保持沉默的楊榮和楊士奇二人,語氣平淡地道:“二位愛卿有什麼主意呢?”

一般情況,這麼多人都一致的提出了意見,天子卻突然又問爲數不多的兩個沉默之人,態度其實就已經十分明確,天子對解縉這些人的表態很不滿意。

楊榮沉吟片刻,才道:“微臣以爲,事情已經發生,固然是無法挽回,可是國有國法,若是立即裁處郝風樓,反倒顯得宮中爲討好藩王而不惜一切息事寧人,這樣做固然是好,卻也不免讓天下人以爲陛下有失公允。郝風樓畢竟是天子親軍,若是尋常人倒也罷了,可是他的身份卻也敏感,倒不如先把事情弄清楚再做決斷,如此一來,若是果有親軍不法,自是嚴懲不貸。可若是情有可原,卻不分青紅皁白的袒護宗室,難免讓人詬病。”

朱棣陰着臉,仍舊沒有表態,最後看向楊士奇,道:“士奇怎麼看?”

楊士奇深深地看了朱棣一眼,似乎揣摩出了什麼,平淡地道:“楊侍讀所言不差,不過微臣也有一些淺見,事情鬧得這麼大,郝風樓肯定要懲處的,關鍵在於如何懲處,陛下應當追根問底,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而後再進行懲處。”

這番話似乎和楊榮的意思差不多,其實卻是差之千里。楊榮的意思是,把事情查清楚,分出對錯來,再進行處置。可是楊士奇雖然也主張把事情查清楚,可是查清楚的本意是分清責任,若是郝風樓確實佔理,但還是要懲處,當然,這個懲罰就要輕上許多,解縉這些人喊着要以謀反懲處,這太重了,只要郝風樓沒有錯,再將他削職爲民,如此,不但給了宗室們交代,看這意思,似乎天子也有保全郝風樓的心思。

解縉這些人直接以謀反論處,不但無情,而且給人一種天子縱容宗室的感覺。楊榮呢,公事公辦也不好,若是郝風樓當真無罪,最後權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可傷的人畢竟是寧王世子,宗室們還不要炸鍋?

反而楊士奇的法子最是妥當,就算郝風樓沒有錯,陛下依舊給予了處罰,這是照顧藩王的顏面,給寧王一個交代,誰也不敢說個不字。

朱棣笑了:“士奇所言甚是。”

這一句話出來,讓解縉等人頓時有點臉色掛不住,老鄉坑老鄉,誰知道,這時候楊士奇居然推陳出新,投了陛下所好,反而他們顯得裡外不是人了。

楊士奇卻是苦笑,他一開始就感覺事情不對,因爲天子不顧忌這個郝風樓,還需要找這麼多大臣來商議?直接一句話,姓郝的腦袋就搬家,這個世界自然也就清靜了,何必多此一舉。所以他早就預料陛下召大家來未必是詢問意見,而是要得出一個符合他心理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既要安撫住藩王,同時,也沒必要取了郝風樓的性命。

朱棣隨後又問:“既要徹查,又當如何徹查?”

大臣們面面相覷,大致已經明白了陛下的心思,怎麼查又成了一個問題。

假若是讓錦衣衛自己去查,難免包庇,其他衙門呢?其實也未必靠譜,大家都知道,寧王的影響很大,最後查出來的結果到底是什麼,大抵是要有失公允的。

解縉吃了一次虧,現在倒是謹言慎行起來,其他人見解縉不做聲,也不好發言。

倒是楊榮正色道:“此事非同小可,牽涉藩王,陛下不可置身事外,臣竊以爲,該當當殿御審,以陛下之能,方能明辨是非。”

朱棣撫案,笑而不語。

楊士奇補上一句:“楊大人所言甚是,陛下御審,才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這番話很厲害,別人來審,若是郝風樓無罪,寧王那邊肯定不能接受,也肯定要跳出來大罵不公。可要是郝風樓有罪,別人只會認爲這是有人袒護寧王,陷害忠良。御審的作用不是解決問題,而在於安撫輿論,天子出面決斷,誰敢不服?

朱棣笑了,點頭稱善,道:“如此甚好,後日廷議,那麼……就定於後日召寧王等宗室,再押郝風樓入宮。二位楊卿留下,和朕說說御審問事宜,其餘人等各忙公務去罷。”

解縉等人灰溜溜的被趕了出來,許多人的臉色都不是很好看,楊榮倒也罷了,偏偏這個楊士奇讓大家感覺背後被插了一刀,出殿之後,解縉走在前頭,胡廣快步追上去,用吉水話道:“解學士,楊士奇是怎麼回事,事先爲何也不通融兩句,突然在陛下面前大放厥詞。”

解縉的臉色平靜,擡頭看了看天邊的一抹餘暉,卻是反問:“這個郝風樓,你怎麼看?”

胡廣嘆息道:“不好說。”

解縉笑了:“不是不好說,是有些事不方便說,太子殿下花費了這麼多心血去裁剪朝廷開支,增加歲入,可就爲了這個郝風樓,結果得來的卻是陛下的斥責。你以爲只有楊士奇看穿了陛下的心思?不對,楊士奇看到的只是陛下。而本官所慮的卻是以後。你明白本官的意思了嗎?人無遠慮,縱無近憂又如何?所以,不必理會楊士奇,誰更高明,還是未知之數。”

第485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182章 大動干戈第792章 郝張之戰第178章 你無處可逃了第732章 螢火之蟲第447章 幸福來的太快第191章 拿身家性命奉陪到底第723章 欽差第48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398章 夠了第625章 殺一儆百第872章 親上加親第584章 御駕抵京第362章 行善積德第452章 權力越大 責任越大雙倍月票請支持老虎第482章 滿城盡是神經病第925章 交心第478章 鳳顏震怒第247章 坑的是你第816章 忠臣受戮第48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677章 吞噬暹羅第734章 殺人夜第851章 京師震動第211章 屠戮第551章 皇上在想什麼第220章 千金之子第619章 殺機第646章 龍潭虎穴第532章 好兄弟講義氣第121章 聖駕第503章 大局已定第780章 可憐的女人第374章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第157章 神兵第48章 爲什麼打人第708章 其罪當誅第247章 坑的是你第935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668章 獨當一面第308章 忍無可忍第147章 力挽狂瀾第547章 奉天討賊第387章 天要亡你第663章 非我族類第763章 鋌而走險第471章 皇帝震怒第704章 帝王之術第225章 天子駕臨第296章 刀光劍影第485章 勝者爲王第778章 攻越廣州第473章 你去死好了第414章 有一筆賬要算第257章 殺無赦第550章 義無反顧在所不惜第348章 殺機畢露第257章 殺無赦第734章 殺人夜第815章 下詔獄第426章 周禮八百六十四章 桃花盛開第286章 招誰惹誰了第421章 轟隆隆第122章 儲位第629章 孤家寡人第374章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第47章 打第829章 戰功彪炳第273章 神器第76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69章 你會後悔第799章 仁義之師第436章 決戰紫禁城(二)第263章 轟動第752章 鴻第473章 天大的事第198章 受益匪淺第879章 重賞雙倍月票求支持第165章 重賞第495章 死活勿論第557章 太子遭難第833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506章 敕命都指揮使第225章 天子駕臨第352章 燒殺第726章 危矣第130章 牽連甚廣第393章 豈有此理第708章 其罪當誅第312章 授首伏誅第502章 有功第834章 莫非王土第83章 坑了第811章 自古忠臣多良苦第19章 燕山左衛親軍第904章 天下有德者居之嗎第269章 君臣奏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