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京師風波

也光緒12年,北京的夏天似乎來的有些過分的早了,剛到五月這天氣已經炎熱非常,不過由於慈禧太后和小皇帝光緒身後的勢力達成了某些程度的默契,京城裡倒是異常平靜,就是執掌帝國的軍機衙門裡,也是空閒的很。

毓慶宮,這是康熙帝爲皇太子允而特建的宮殿,後來就成爲了皇帝讀書專用的宮殿,今天帝師翁同正正在向光緒皇帝講解《資治通鑑》第六卷《隋紀》,他侃侃而談這隋滅唐興的典故,免不得又流露出對盛唐的嘉許之意。

16歲的小皇帝,早不再是那個數年前貪玩、懵懂的小孩子了,從小調教的帝王之道,讓他對於自己掌控的這個帝國有了模糊的瞭解,而這幾年間,大清在對外邊境戰中取得的一系列戰果,更是讓朝堂上的滿清貴族們頗有些飄飄然的感覺。

在畢恭畢敬的聽完了老師的講解後,小皇帝看得出頗爲聰慧,提出了幾個關於隋政不足之處的見解,這讓帝師翁同聽了之後也是不住點頭,顯然,他對於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小皇帝,自然是滿意非常。

這課程上了足足一個時辰,方纔歇下,翁同佈置了一道以隋朝法制爲題的作業後,便起身要告辭,卻意外聽到小皇帝說道:“老師,我使人去城裡的松鶴書樓購置了一些書籍,其中這本書,我看了一些,覺得甚有道理,您可點評一二否?”

光緒皇帝的勤學好問,也是頗得翁同讚許的一點,聽皇帝學生的問話,他也有些意外,忙起身拱手說道:“皇上,那就容我一觀!”

等書拿到手後,卻是自己看過的,早幾年卻是在洋務派和清流中都頗受爭議的那本《易言》·而著書的鄭觀應他也知曉,不就在廣州操辦洋務嘛,而這書刊發有些年頭了。

對於小皇帝竟然開始關注起洋務來,他這個保守派清流出身的帝師·多少有些意外,不過,他也沒有太多幹預,畢竟日後若是想要小皇帝地位穩固,有兩個人的作用舉足輕重,其一自然是李中堂大人,天下練軍皆出自淮軍·這爲中堂大人無疑是個幾位重要的人物。

不過,他與這位中堂大人有着難以化解的恩怨,他大哥翁同和就是被李中堂早年擬的摺子給害了,這讓他對這種中堂大人戒心甚重!

而另外一位,則是大清權臣中的新貴、兩廣總督秦鎧,上次秦鎧進京之時,那可都是約好了一併推動皇上親政的,不過·由於醇親王在這件事情上意外的做法,所以,皇帝到了親政的年齡·卻還要繼續訓政兩年,這讓他也是異常的不滿。

而衆所周知的,兩廣洋務這幾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據說廣州商客雲集,從廣州口岸關稅上升兩倍餘,就可見一斑······不過,作爲保守派的大佬,他對於開辦洋務,有着一種天生牴觸情緒,在他看來·西洋之學與孔孟之道終究不可同日而語。

想到這裡,他展書而觀,鄭觀應在《易言》中的主題思想是富國之政,他在觀察到西洋工業的變化後,通過閱讀了不少關於西方工商業的書籍,提出了廣泛翻譯西洋書籍·讓天下人都能學習的觀點,同時開工廠、加快機器生產,同時輕商稅以廣去路,苛重稅以遏制洋貨銷售的一些觀點。

這第一條,鄭觀應將西洋富國的學說引入國內,這就與翁同的觀點頗有衝突,他很快引經據典,又大談了一通國學博大精深,對於西洋之學,他雖然沒有直接斥之爲奇巧淫技,不過他站在小皇帝的角度,充分分析了西洋之學只是小道,而帝王之學纔是大道的論斷。

小皇帝從小薰陶在這個唯我獨尊的氛圍裡,雖然尚未親政,卻也早已深諳帝王之學,聽了之後,自然對翁同的博學又多幾分敬佩,兩人相談良久,小皇帝的思路一轉,脫口而出,“老師,我若是年後親政,還請老師您多引薦一些堪用的人才,咱大清這幾年總算是打了些勝仗,沒讓西洋人小看了去!”

翁同聽到這話的前半句,神色卻有些個緊張,擡頭看了看毓慶宮門外站着的幾個小太監,想了想,這才說道:“現在還是太后訓政之時,皇上還需多向太后請教這爲政之道纔是!”

小皇帝聽了之後,顯然沒意識到自己話語的毛病,也沒有感覺出自己這位老師話語外的意思,起身又拿起一本書,“老師,這是通政使寶廷呈上來的一本史書《帝國的崛起》,說是兩廣總督秦鎧翻譯的,我看了之後,方知英吉利能有今日的成就,也是因爲王室的貢獻!”

小皇帝這話多少有些偏頗,不過這卻是一定程度上受秦鎧書裡影響,秦大總督在抄襲這本《帝國崛起》這本英國人寫的小冊子,他也只是摘錄了一部分內容,畢竟這時代能夠稱之爲崛起過的帝國,算足了也不過英法德,荷蘭葡萄牙之流之時海上一霸而已,而其中拿破崙時代的強盛法國早已是過眼雲煙。

不過一旁的翁同穌聽到小皇帝提及秦鎧的名字,眼皮不自覺的跳了跳,以他的眼光,怎麼會看不出這位秦大總督絕對是日後大清朝廷的重要人物,大清最年輕的督撫外加無數的戰功勳績,日後不被倚重,那倒是怪事了······

只是,現在他可沒打算讓這位秦總督到北京城來佔個位置,雖然,以這位的能力和在朝堂上的口碑,顯然入值中樞也毫無問題,他可聽說了,不光自己這邊對這位頗爲倚重,就是位居高位醇親王,似乎也與這位幾千裡外鎮守一方的督撫關係密切。

所以,絕對不可以,也不可能讓小皇帝有任何招這位秦大總督入京的念頭!

想到這裡,翁同接過書來,看了看,笑眯眯的說道:“皇上,這秦烈風確實是個能耐人,不過皇上卻不知,這秦烈風我與他交往過·卻有些恃才自傲,所以免不得得罪了不,皇上可用之,卻要善用之老翁在這裡撬秦鎧的牆角·卻不知道秦大總督知曉之後不免要感謝他一番,雖然在這滿清權貴掌握中樞的時代,即便是李中堂這般位極人臣之頂的大員,在那些太后、王爺眼裡,那也是高檔奴才而已,根本沒有機會入主中樞。

所謂控制帝國最高權力的軍機衙門、總理衙門,那都是王爺、郡王這些權貴家的衙門·那是愛新覺羅自家的地盤,漢人······可以用你,卻絕對不會讓你替滿人來做主。

翁同作爲帝師,自感高高在上、高人一等,或許在現在的小皇帝光緒眼裡,他確實是老師,對他也頗爲敬畏,不過那一切·始終擺脫不了一點,滿朝的權貴,根本沒幾個把他這糟老頭子放在眼裡!

光緒皇帝聽了之後·他見過這個秦總督一面,不過卻沒有更多瞭解,自然也就聽進了自己老師的看法,雖然對於這個嚴厲的翁師傅,他更多的只是敬畏,但是,這老翁的學識和見解,作爲經常在一起的他,那也是佩服的很,所以·他纔將讀書中的想法常與翁同交流。

這兩位在書屋內的閒聊談話之言,他們卻絲毫不知道,傍晚時分,慈禧已經看到了抄謄好的記錄,雖然沒有字字句句都落下,不過這大意可是明白的很·而且,老女人關心的詞句,還用硃筆特別圈上。

老女人對於翁同上一會聯合清流和督撫們的作爲早有些不滿,不過因爲不合體制的是她這垂簾聽政之事,這件事情從根本上來說,確實是違了大清祖制,翁同和那些督撫主張的小皇帝親政,那是有根有據之事,所以才忍着沒有追究。

今天看了小皇帝竟然提到隔年的親政,臉色早就拉了下來,坐在軟榻上微閉雙眼,小指上金鏨古錢紋指甲套輕輕的敲打着桌面,她越想這事情越是心情不爽,自己把小皇帝送上皇帝寶座,早就了她權傾天下的高位,沒想到十幾年後,自己還是要離開這權利的巔峰。

那些官員們一個個嚷着祖制皇統,要讓小皇帝趕快親政,自己垂簾聽政,這不才把大清的江山打理的妥妥帖帖的,也不知道這些笨蛋怎麼想的!而更可氣的是,小皇帝竟然也是迫不及待,竟然私下就開始盤算起來坐上九五之尊寶座後的事情……

老女人的心思,絕對是難以捉摸的,不過,權力二字纔是她心思的核心,想到很快自己就要離開那個掌握至尊權力的位置,她多少有些不甘,這心思越想越糾結,不禁冷冷的哼了一聲,把門口站着的李蓮英嚇了一跳。

他察言觀色早就明白這位主子的心思,忙插話道:“主子,昆明湖那邊的修繕已經開始一陣子了,奴才昨日剛去張望過,倒是有了幾分氣候,而且那兩廣總督秦鎧敬獻和修造的小火車已經修通,這過去都不用馬車,主子您要不抽空去散散心!”

聽到李蓮英提起自己最關心的萬壽山三海子修繕之事,倒是讓她的心情恢復了不少,點點頭神色輕鬆的說道:“醇親王這些日子也是辛苦了,明日就請他進宮,配我一起做小火車到萬壽山一遊!”

“渣!”李蓮英見自己輕鬆就把氣氛調和了,也是十分得意,立刻轉身派人去通報醇親王,而他則若無其事的說道:“太后,小六子送來消息,皇上最近召見了一個叫康有爲的舉子,聽說是李鴻藻想皇上推薦的人才,他和翁同都頗爲看中這康南海。”

慈禧一聽小皇帝的動靜,立刻就收了關注修園子的心思,立刻說道:“一個小小的舉子,皇上怎麼會召見他?難道此人很有學識嘛?”

李蓮英一看太后有興趣,立刻也來了精神,他深知太后和小皇帝之間,絕非外人所見的那般平和,自然十萬分的上心小皇帝那邊的事情,事無鉅細,都一一稟報,“這康有爲聽說是個能言之輩,在廣東遊學,不知道怎麼攀上了李鴻藻的關係,聽說一門心思搞什麼變法維新……這些讀書人,就盡搞這麼些煩心事!”

老女人聽到變法維新幾個字,眼神立刻就銳利了起來······變神馬法,這大清天下不,自己說的那就**,難道小皇帝真動心思了?

醇親王府,奕正在和心腹、負責三海子工程的內閣學士阿桂談話,阿桂一臉苦瓜像的稟報着昆明湖水師學堂的開辦事宜。

這隻存在於奏章上的昆明湖水師學堂,確實是一個難辦的差事,名爲恢復昆明湖水師操練,但是這銀子卻是要用在三海子修繕上的,但是,這水師學堂卻不能沒有個樣子,到時候被御史臺彈劾,就是他這個內閣學士也吃不了兜着走。

“王爺,內務府那邊操持這事情,實在是不怎麼效率,這清漪園太大了,李蓮英三天兩頭過來,這不又要求從洋人那邊引進新奇玩意,這可是又增一大筆開銷,戶部的那筆銀子就剩下不到兩百萬兩了,現在都沒啥着落!”

醇親王奕最近也是焦頭爛額,自從出了上回那事情後,他就總是疑神疑鬼,老覺得和太后之間密切的關係似乎有些個隔閡了,所以這清漪園的修繕之事,他可是費勁了心思,因爲從戶部罰沒的款子中弄到了那近萬兩白銀,所以,他甚至都開始琢磨徹查北京各衙門的小金庫了。

不過,那顯然不是很有把握弄到銀子的事情······但這件事情那是非要做不可的,到時候這份責任,即便是自己擔了,那也是值得的。

第115章 扳回先手第825章 震撼第769章 通電全國第156章 馬尾工業新成就第573章 北洋的算盤第1031章 主動決戰第699章 金融帝國第17章 拉贊助是必須滴第1257章 北線計劃第899章 海上大決戰(一)第38章 洋布之戰爭第632章 胡蘿蔔策略第663章戰爭威脅第688章 俄國的胖餃子戰艦第173章 緊鑼密鼓第350章 公審暴徒第495章 皇權鬥爭的激化第595章 滿人的奇謀第185章 日本賣國六條約第1125章 布爾戰爭入場券第1322章 加勒比海風雲第250章 胎死腹中的小野浜鐵工所第176章 誘敵第533章 功德寺第1198章 區域經濟競爭第747章 炮術和跨時代的炮座第706章 整編北洋第469章 南華民主共和國第1189章 英國發飆了第798章 以血還血第551章 歐陽慶的眼藥第946章 切割日本第532章 陸師動員令第505章 海軍的集體主義第1010章 進擊巴達維亞第139章 蘇比克灣第890章 巴布延海峽遭遇戰第459章 伊藤的名言第1316章 艦炮下的均勢第876章 押寶德國的未來第288章 銀元券和合作研發計劃第463章 零支出的工業化計劃第17章 拉贊助是必須滴第1057章 超強英艦的覆滅第1123章 意義重大的公司法案第1099章 秦鎧的謀斷第606章 八旗的末日第1040章 殺機暗藏第658章 天變第651章 策反之功第506章 海軍大閱兵第1025章 大海戰導火索第827章 新軍制第740章 圈套第281章 外交的博弈第1224章 經濟崛起的前夜第668章 加速統一的腳步第1247章 江南重機第26章 廣州來客第3章 門路第106章 駐紮志靈縣的目的第572章 八旗內戰第803章 未來50年的產業基礎第1212章 無畏艦的時代來臨第823章 俄國人再行動第457章 不一樣的談判(二)大計劃第1152章 巴拿馬港風雲第569章 應變第45章 新學和化工產業第321章 吉爾羅伊血案第569章 應變第1150章 跨太平洋通訊網第561章 光緒的決心第412章 死士第623章 秦鎧的意第98章 突擊戰和騷擾戰第1212章 無畏艦的時代來臨第821章 有價票據的嘗試第1057章 超強英艦的覆滅第5章 大使上任第266章 等待最後的勝利第377章 契約化聯合銷售第724章 德國的選擇第880章 阿帕裡的炮聲第1268章 漫天開價第647章 陣地決戰(二)第1210章 撞進南聖胡安港第719章 擇日而戰第819章 打斷西伯利亞的脊樑第472章 婆羅洲大移民第1322章 加勒比海風雲第1323章 科隆之戰序幕第585章 夜襲紫禁城第709章 無線信號機第452章 戰艦對要塞第1247章 江南重機第767章 來自日本的消息第1138章 大國的強勢第1187章 吉桑賈事件第98章 突擊戰和騷擾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