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實業救國

曹躍對這個狀元張謇十分感興趣,因爲張謇在民國曆史上十分有名,他是中國的實業救國大家,他的一生幾經沉浮創辦了二十幾個事業集團,財富最多時企業總價值相當於半個江蘇省的年收入。讓人感動的是,張謇用這些企業賺來的錢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創辦了370所學校,這其中包括了中國第一所紡織大學即後世有名的上海市東華大學的前身中國紡織大學。

此外他在吳長慶的軍中擔任隨軍幕僚的時候,因朝鮮發生壬午兵變,幫助吳長慶寫了《壬午事略》等文章上報朝廷,得到了潘祖蔭和翁同龢的大力肯定。張謇甚至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所以對日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受到很多軍隊軍官的推崇,袁世凱也對張謇非常尊重。

在民國時期,張謇因袁世凱的邀請曾經出任過中華民國工商部長,大力推動發展中國的實業,爲北洋政府的黃金十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甚至北伐時期,無論是北洋軍南下和革命軍北伐,在路過張謇所在的江蘇南通的時候,處於對張謇的尊重,兩個軍隊均繞道而行,避免了戰火燃燒到南通。不過張謇最終因爲他的紡織集團受到日本紡織業的衝擊,他的大生紡織廠最終被迫關門,在失望和無奈中,張謇最終病逝。張謇病逝之後,南通城萬人空巷,送葬隊伍排了十幾裡之長,比起五十年後的十里長街送總理還要壯觀。

但是顯然現在曹躍和這個狀元倒是沒什麼話題聊,還是張謇主動聊起來西北戰事來,說西北戰局關乎全國此番雖然平定,但西北反反覆覆無不斷戰亂,連累的朝廷每年都要花大力氣治理西北,朝廷財力日漸消耗,於國於民都不利。

曹躍點頭讚道:“西北之亂,的確很是滋擾朝廷。”隨後他忽然自信一笑,道:“不過,在我看來,西北之亂不足爲慮。”

“將軍爲何這麼說?”張謇難以相信這個口出狂言的人就是平定了甘肅之亂的曹二郎,要麼他是有絕對的自信,要麼他就是一個妄人。

曹躍道:“我這麼說好像是把幾任皇帝都給得罪了,不過我還是要說,西北之亂很簡單,就一個字鬧的:窮!西北爲什麼鬧?還是因爲窮。西北地區乾旱,莊稼的產量低,養不活那麼多人,要麼自己餓死,要麼別人餓死,就這麼簡單。西北和河北還不一樣,河北地區直隸山東熱河,起碼土地沒有收成可以跑關裡,跑去滿洲,從光緒元年開始逐漸開關放人了,饑民可以闖關東。可是西北不行,西北饑民往西是更加乾旱的新疆,往南是崑崙山,往東是河南山西,人口更多,往北則是蒙古王爺的領地,不允許民衆開墾,所以只能鋌而走險了。”

張謇想了一會兒,點了點頭,笑道:“你看如何讓西北富裕起來?”

曹躍道:“要是有張翰林這樣的人在西北,帶動西北實業發展,西北饑民進了工廠做工,少了許多活不下去的人,哪裡還有什麼戰亂。西北少了你張謇啊。”

張謇一陣苦笑,搖頭道:“將軍說來說去,倒是把我繞進去了。”

曹躍哈哈大笑。

等了一會兒,翁同龢和李鴻章談完了,他只是淡淡地看了看曹躍,並沒有過多的和曹躍大交道,大概也知道曹躍倒向了後黨,沒有什麼結交的必要了。倒是榮祿在翁同龢走之後,看着翁同龢的背影冷冷地說:“狂妄老夫,不知天高地厚,不日定有你好看。”

可曹躍還是無所事事,上面既沒有任務,也沒有讓他走,兵部還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他們。曹躍只好回到西大營對手下這兩千騎兵狠狠地進行操練,把剩餘的精力發泄在校場之上。

大年夜這一天,曹躍接到了皇帝的邀請,去宮中赴宴,與此同時還有一位禮部的主事來教曹躍規矩。

清朝的規矩是完全繼承了明朝,而且清朝的來由也是來自於明朝,原本他們只是明朝的一個番邦屬地,甚至還不如朝鮮的地位,明朝從來沒有將清朝的前身後金當做一個國家。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部落,在收編了周遭部落,編成滿漢蒙八旗軍隊之後,以二十萬的軍隊趁機奪取天下。但中國太大了,滿清帝國建立之後,爲了能夠穩固統治,採取了重用漢人讀書人,推崇儒家文化,尊炎黃二帝爲祖先的一系列主動融入中華文化政策,最終使得清朝穩穩固固地歷經了二百多年。而清朝的禮儀,則是繼承了大明朝的禮儀,並融合了滿族的一部分禮儀。

所以曹躍在學習禮儀的過程之中,反倒是饒有興趣地問起來每個動作的規矩以及意義,倒像是一個乖乖的學生一般。那負責教授曹躍禮儀的老師也是翰林出身,叫做韋正來,是山東人曲阜人,來自於儒家文化發源地,自然是從小就學習了禮儀方面的規矩了。

恰好一個願意學,一個願意教,兩人學得快教得好,很快就基本上掌握了宮廷的禮儀。但韋翰林說宮廷禮儀不單單是行爲動作,還包括吃穿住行言,完整的禮儀需要幾年的時間學習,別看八旗子弟看起來一個個愛玩愛鬧沒個正行,但是到了正式場合人家的禮儀規矩倒是做足了,絕對不會在重大場合丟人。

曹躍心說他們不會在重大場合丟人,可這有什麼用呢。

隨後宮裡來了一個叫做小德張的太監,帶曹躍入宮共度佳節。

能和皇帝一起過大年,當這是莫大的榮幸了,今兒個只有一百多位朝臣纔有資格吃皇宴,曹躍以三品武官官職位列其中,不能不說是提拔了。

皇宮裡,笙簫齊奏,歌舞昇平,諸多大臣也是非常歡樂,擡起頭看了看上面正坐的慈禧太后和在慈禧太后身旁的光緒皇帝,心說從座次來看就明白,慈禧從紫禁城搬了出去,但紫禁城的主人還是慈禧太后。

曹躍坐在最末一段,吃也吃不好,看戲也沒什麼意思,又不能隨意走動,當真無聊得很。別人把此情此景當做榮耀,可曹躍新鮮勁一過百般無聊起來。

不過雖然曹躍沒有感受到什麼特別的喜悅和激動,倒是被稱爲宰相的翁同龢成了宴會的明星,他在皇宴之中大談變法維新的好處,處處彰顯着自己的宰相之尊和讀書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榮耀。

曹躍看着囂張的翁同龢,心想大概這就是他人生最巔峰了吧。

果不其然,大年初一,慈禧將光緒叫到了慈寧宮,勒令光緒必須將翁同龢趕出京師,光緒想要分辨兩句,可是一擡頭看到慈禧盛怒的臉龐,嚇得不敢說話了。

慈禧直接遞給他一道聖旨,說:“看完之後就蓋上印發下去吧。”

光緒拿過來一看,上書:協辦大學士翁同龢近年來辦事多不允協,以致衆論不服,屢經有人蔘奏,且每於召對時諮詢事件可否,喜怒見形於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斷難以勝任樞機之任。本應查明究辦,予以重懲,姑念其毓慶宮行走有年,不忍予加嚴遣,翁同龢着即開缺回籍,以示保全。

光緒看罷之後險些暈倒,這是逼着自己將翁同龢趕走啊,而且措辭如此嚴厲,半分情面未留,簡直令人髮指。昨日翁同龢指點江山,今日便被趕出京城,人生起伏竟至於此。但光緒不敢違抗慈禧的話,因爲慈禧萬一一不小心過年以後就不回頤和園了,住回來紫禁城裡,自己豈不是天天收到她的訓斥?爲了擺脫慈禧,光緒帝只好服從了。

隨後,光緒帝將翁同龢叫到了仁壽殿,將太后懿旨給了他看,翁同龢看罷擡起頭的時候,見光緒兩行淚珠不住留下,頓時嚎啕大哭起來,君臣二人抱頭痛哭。然而好話說盡也無濟於事,翁同龢只能在大年初三,收拾一番之後,攜帶家眷離開京師。

曹躍冷眼旁觀進城裡的風雲,但是他知道,這只是京師風雲的開始,戊戌政變的前奏而已。

翁同龢走了,京師許多人前去送他,雖然翁同龢得罪過很多人,可是作爲清流領袖和十幾年的帝師,名滿天下的大學士,新政的最堅定的支持者,大年初三竟然有五百多人前去送翁同龢。

孫家鼐、王文韶等朝廷重臣親自相送,李鴻章也送去了書信,曹躍當然也去了,還幫着巡防營維持了一下秩序,翁同龢的學生張謇在師傅臨行之前作了一首詩送給老師一路平安。其後,翁同龢從此之後從政壇之中消失了。

曹躍隨後邀請張謇前往八大胡同聽小曲飲酒聊天,問及張謇將來如何,張謇也非常迷茫,他這次是來京師,就是籌款創辦實業的。

張謇受張之洞所託,將朝廷的四萬錠織布機交給了他做官股,由張謇負責官商合辦在南通建立大生紡織廠。但官方倒好說,可商這一方面去卻不好辦,因爲張謇雖然家裡有錢,卻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場地、工人、桑戶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錢。

第771章 接觸第695章 卑鄙的中國人第24章 仙人跳第575章 士官的力量第352章 激戰李尼維支聯隊(五)第542章 不許拖欠稿費第316章 小算盤第428章 最適合曹躍的職務第184章 哥薩克騎兵突現第808章 逼迫光緒退位(中)第600章 歡迎酒宴第412章 血戰佩圖霍夫聯隊(一)第297章 四萬大軍送丈人第206章 大鬧梅家坪(二)第311章 曹躍勤王第838章 最後一戰(二)第449章 三相共國第242章 軍機處第261章 得罪大小姐第694章 二十三天前第257章 維新人才何處去第206章 大鬧梅家坪(二)第154章 鎮西北(一)第692章 偷襲伊爾庫斯克(六)第270章 留美幼童第140章 收陝北(三)第807章 逼迫光緒退位(上)第569章 王宇力挽狂瀾第440章 反曹聯盟上第261章 得罪大小姐第444章 日式武器制式第216章 張之洞的軍火支援第31章 洋奴和白皮豬第9章 綠營親兵隊第59章 保護百姓第251章 陶模曹躍新關係第783章 日本蒙受巨大損失第804章 總結反思第780章 橫須賀海軍基地成爲廢墟第586章 刺殺案終結第593章 黃雀第181章 安西叛軍覆滅(一)第196章 陝西武備學堂復課第523章 六扇門是什麼第612章 坑一把洛克菲勒第629章 日俄大戰爆發第662章 世界級冷笑話第584章 冷血的陪葬第607章 黑日本一下子第394章 狙擊第五師團(三)第536章 曹躍縱身一躍入黃河第421章 曹李暗鬥第167章 納蘭晴第815章 中華帝國立國第844章 最後一戰(八)第756章 松花會戰(二)第159章 鎮西北(六)第221章 Duang賺銀子(二)第182章 安西叛軍覆滅(二)第52章 定邊之戰(四)第88章 軍陣表演(二)第263章 陶相第311章 曹躍勤王第218章 灞橋大會召開第28章 丁哨比武奪魁第148章 帶着女人闖青樓第618章 神的懲罰第269章 我打算和文綺……第652章 蠻牛兒曹讓第575章 士官的力量第594章 戰爭準備第115章 狗娃還命第595章 萬歲事件第765章 95%是賣國賊第829章 炎龍級超級戰列艦第768章 中國海軍聯合艦隊出發第304章 慈禧算個甚第113章 小刀大婚第503章 新軍銜第744章 旅順守軍投降引發地震第787章 成本第837章 最後一戰(一)第568章 香隕寒村寺第656章 世紀大騙局(上)第234章 一刀鎮羅剎第386章 右路軍奇襲天津(二)第395章 狙擊第五師團(四)第530章 刺殺一號第258章 經略河西走廊第435章 曹躍做說客第387章 右路軍奇襲天津(三)第165章 甘肅三大綠營第370章 兵變——慈寧宮(下)第430章 十八萬俄軍佔東北第284章 狂賺兩千萬兩銀子第374章 執掌大清帝國的漢人第661章 俄國的反應第577章 平叛(二)第463章 彈性防禦第855章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