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又被彈劾了

第83章 又被彈劾了

是的,李泰努力創辦農業學府的最終目的,就是如此簡單。

讓農業學府出來的學生,能成爲一名推廣農作物的流外官,教授百姓種田。

李世民聽到李泰感人心扉的話語自然真切,心中自豪的想到,李泰真是一心爲民。

李世民對李泰道:“青雀,你志向高遠,腳踏實地,當爲皇室楷模。

朕在此許諾,若明年高陵再次豐收,證明高陵種田技術,朕便力助你實現推廣農學技術!”

“謝阿耶!”李泰聽到李世民總算是同意這件事情,不由忍不住握緊拳頭。

說實話,對李泰來說,推廣農業作物的想法,那自然是真心的。

同時,李泰希望讓這些從農業學府走出來的學生成爲自己的基本盤,也是自己所希望的。

最重要得是,這件事成爲了事實,那農業學府就能成批次的培養成技術型官員。

更重要得是李泰還不認爲種植出三石的糧食是運氣,而想在明年證明這是技術。

尤其高陵作爲整個關中的交通中心,想要儲蓄糧食至少在運輸成本上算是最低的。

孔雀聽到李泰的話語,見李泰如此堅持,也不再多說什麼了。

李泰聽到孔雀的話,對孔雀搖搖頭,開口道:“按我所說去做就是!”

但他們能怎麼辦,哪怕這個時代的儒家子弟能文能武,但願意拿起鋤頭去耕田嗎?!

“殿下不如同聖人所諫,願意協助魏玄成一同修《隋書》。

“老師,您說的我明白!”聽到李綱的話,李承幹激動道:

他已經清晰的感受到,李泰正在釋放影響力,一步步侵蝕自己的領域空間。

說實話,對於李泰真種植出了三石的糧食,只要是經歷過隋唐之交的人都明白李泰種植出三石糧食的意義。

說實話,比較起自己按部就班的讓農業學府學子從學生轉職成技術官員,李泰更敢興趣的卻是軍團天賦這種東西,畢竟一直以來李泰壓根就不知道這東西。

只不過李泰的存在,還是讓李綱感覺到了幾分胸悶。

隨着農業學府的小麥每畝到達三石,李綱感覺那些被儒家打落塵埃的百家在這一刻有了擡頭契機,就算李綱此刻也感覺到幾分本能的恐懼啊!

“太子,您走神了!”作爲李承乾的老師,李綱敏銳發現李承乾的狀態。

但這個時代的人所經歷的和平日子真的太少了,他們見到李泰身爲皇子讓孔雀收糧穩定價格,而不是讓糧食繼續下跌,自然無比惱怒。

李泰聽到這話,自然對閻立本表示了感謝。

“老師勿惱,只是承幹心中鬱結,一時間卻有幾分不知如何排解!”李承幹說道。

很顯然,雖然李承幹並沒把李泰的農業學府放在眼中,但李承幹身爲太子卻相當敏感。

正因爲李世民靠着玄武門之變成爲皇帝,所以他所信任的將領才更有自知之明。

“是越王成功種出了每畝能豐收三石糧食的事情吧!”李綱道,

“大王準備收購糧食!?”孔雀聽到李泰的話,皺眉道,“如今糧食價格已經在每鬥四錢以下,依我看甚至有可能跌到三錢,越王不再等等嗎?!”

而相反修書這種事情,相對來說既增進才學,又相對清高,不會沾惹麻煩。

而願意來耕田的儒家弟子,入了李泰的農業學府後,還能夠變回儒家學子的模樣嗎!

而李世民還讓閻立本在這裡畫了一幅《割麥圖》,閻立本寥寥動了幾筆,對李世民表示,整幅圖畫好需要一年時間,到時正好在越王再創豐收的時候送上。

所以整個長安的市面上,不斷拋售的糧食可謂驚人。

這越王只幹實事,現在更是直接種出了每畝三石的小麥,要是繼續的下去,必然會成爲太子的心腹大患啊!

因爲有李泰提前一年做準備,可以說交給孔雀手上的錢相當充分。

如果只是少量收購糧食進行儲蓄,那自然沒什麼話說,但現在李泰幾乎爲整個長安的糧食無限制的兜底,這就不得不引起御史的注意了。

在他們看來,李泰想大量囤積糧食,然後再秋收前狠賺上一筆。

此事有助於太子吸取前朝經驗,相信聖人絕對不會拒絕!

沒辦法,自己從小接觸的教育裡就沒這東西,而等到自己開府到了外面,立下了以農民技術官作爲自己的基本盤的想法,自然也一門心思的投入到內政方面。

畢竟某種程度上馬周就是農業學府的代表,他的高度就是農業學府出來人的上限。

總之,只要有低於四文的糧食拋售,孔雀便出面購買糧食,做好糧食儲蓄。

而他們稍稍一收手,那糧食自然就維持在了每鬥四文左右。

他知道自己怕是看不到李承幹能夠登基的那一天。

如果李泰能夠更進一步,讓產量更進一步擡升,那李泰的地位甚至會進一步鞏固。

且不說軍隊的將領只要不是腦殘,基本上就不會主動跟着李泰靠攏。

不知道爲什麼,他感覺自己哪怕擁有太子的身份,但在面對種植出了三石糧食的李泰時,自己也沒了底氣,這纔是他煩躁的由來。

所以李綱讓李承幹去修隋書,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一舉多得的事。

更不要說修得還是前朝史書,對李世民這種時常反省的人來說,對隋書更是重視。

不過,李泰雖然發現了軍團天賦,但想要接觸到軍團天賦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畢竟任何事好的未必當場能看出來,但壞得關乎切身利益,肯定會有人高喊。

儒家從獨尊儒術開始,就開始壓制百家,到現在百家的根都被儒家給刨乾淨了。

最典型的就是李靖,完全就是公事公辦的樣子。

但比李世民更加關心李泰的御史,已經參奏的李泰一本。

所以,這天李世民剛上朝,便有一堆的御史因爲這件事彈劾李泰來了。

而一個又一個不斷突破底線的價格,更讓自從大唐建立以來最低的糧食價格開始出現。

“但阿耶與青雀甚是親近,而青雀今天立一個功勞,明天做一件好事,我怎能不煩憂!

如今青雀手下,馬周爲漕運交稅奔走,杜楚客把高陵打造得興旺,就算那呂才也因豐年樂曲而被阿耶誇獎。

真正可供太子一展才華的空間並不多,更重要得是做事這種東西,只要去做那就很可能會引起議論。

出於對掌握權利的本能,在李泰從兩年前一心從農,到現在李泰真的一畝地種植出了三石的小麥之後,李承幹卻是有幾分的慌張了。

李綱聽到了李承乾的話,卻也不由沉默了下來。

沒有錯,原本已經跌落到三文的糧食,在李泰的命令之下回到了每鬥四文。

“咳咳咳!”想到這裡,李綱咳嗽了幾聲,他感覺得到自己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了。

“見過大王!”孔雀見到李泰,自然對李泰恭敬行禮。

每鬥三錢,這價格對長安的百姓來說,這簡直就是這輩子見都沒見過的啊!

可以說,從李世民接過大唐開始,從最初的貞觀元年關中飢,米鬥值絹一匹,到現在,天下大稔,米鬥不過三四錢。

可以說,只要明年李泰真種植出了三石的小麥,這所帶來的意義,不僅是北方糧食粟米會退位讓賢,讓小麥成爲最主要的北方糧食,更重要得是李泰本人更能聲名遠播。

就算李承干將來成爲皇帝,面對這樣一個親王,要是殺了,卻也絕對會上歷史黑名單的。

至於理由,高陵高價收購糧食,擡升糧食價格,故意弄得民間怨聲載道!

“此事是聖人命人進行傳播,有打壓糧價之意,越王不過恰逢其會而已。”

幾乎整個長安的富商與世家,都清楚了李泰還真就植出了每畝三石的小麥,可謂大豐收。

要知道這時代錢是直接跟糧食掛鉤的,某種程度上來說,糧食就是貨幣。

高陵豐收的消息,在李世民有心推動下以匪夷所思的速度開始在整個長安傳遞。

但無論如何自己一定要把李承幹通向帝位的道路鋪平,讓李承幹成爲將來的大唐君主。

當然,因爲李泰成功種植出了每畝三石的小麥的消息,對整個國家來說自然是好事。

而與太子而言,也能夠藉助共同修《隋書》的機會,多多交往朝廷名士,以備將來。”

而有關軍事上的事自己頂多也就後勤上給與支持,真正直接接觸軍對的事就從沒有過。

而我呢,我依舊在只能宜令聽訟,在這朝堂上,連暢所欲言都做不到啊!”

李綱深吸了一口氣,對李承乾道:

這時候再不把手中存糧給拋售了,那這些糧食怕是要都要爛在自己的倉庫裡面了。

不過,這些富商與世家卻完全不知道這一點,他們只知道,朝廷手中已經有了新的糧食,李靖班師回朝已經指日可待。

現在李泰還只種植出了每畝三石的小麥而已。

作爲太子他應該爲李泰種植就而高興,但同時作爲太子他又爲李泰取得如此成就而煩惱。

說實話,太子不像是李泰這種親王,丟出去做縣令什麼的完全沒有問題,

到了第二天,李綱都還沒有開口讓李承幹去修《隋書》的事。

這樣的情況下,李泰第一次發現被自己所忽略的力量。

就在李泰把心思稍稍放到了軍團天賦上的時候,整個長安的糧食價格也開始崩潰了。

畢竟有李泰出來維護市價,那些世家豪商多少會選擇觀望,而不是掏心掏肺的把所有糧食全部都給賣了。

“這樣,農業學府的佈局也算徹底完成了!”李泰心中肯定自己算是邁出了一大步了。

所以李泰第一時間便是找上了孔雀,藉助這股風氣,開始屯糧!

當然,本來這件事情原本是交給馬周去做的,但現在李泰希望馬周能成爲一個相對純粹的官員,而不是自己的門下行走。

趁着暴風來臨前,賣出糧食才唯一的自救辦法,所以馬上便是開始拋售糧食。

偏偏在這時候出了一個越王,說實話,幾乎所有儒家子弟都對李泰很頭疼啊。

這讓李泰想研究軍團天賦,卻沒有任何可以借力的地方。

對天下百姓來說,能讓他們以最低價格吃上飽飯,這就是個最成功的皇帝。

所以李泰哪怕豐收了,但自己想要組織大規模的工程,那就必須要有糧食纔有底氣。

要是太子被丟出去做縣令,人們腦袋裡面想得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太子是不是要被廢了!

而這樣的流通渠道對普通良家子來說,不說趨之若鶩,但的確足以吸引他們。

“謝老師指點!”李承幹聽到李綱的話語,對李綱感謝道。

但這件消息傳入到李承幹耳朵中,讓李承幹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幾分複雜心思。

李世民倒也沒有多話,只是讓人去宣李泰來長安再說。

這風波讓所有人都清楚,只要李泰手中這糧食入場,那這糧食價格肯定繃不住了。

實際上李泰絲毫沒想要出售糧食的想法,因爲對李泰來說,這些糧食會成爲自己進一步撬動勞動力的重要支點。

隨着這大筆大筆的交易,高陵此刻船來船往,變得好不熱鬧。

李泰可以肯定,這次糧食價格跌到每鬥三四錢,甚至到了整個歷史都需要去銘記的地步,肯定是真正的歷史最低價了。

“給你一個任務,我會把從去年開始就囤積下來的財富全部交給你,只要糧食價格低過每鬥四錢,你就全力收購,一直到這筆錢全部用完爲止!”李泰囑咐道。

實際上就算大唐最無法無天的尉遲敬德,那都跟李泰保持着絕對距離。

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到底是不是吹出來的,單單看這物價便是能看出貞觀的成功。

因爲李世民清楚,李泰不是那種胡作非爲的人,至少李泰從出宮到現在,那都是一步一步踐行自己的許下的承諾。

李泰突然變得像世家豪商那樣唯利是圖,李世民肯定不相信的。

與之相比,李綱提出讓太子協同魏徵修《隋書》的建議,李世民思考後自然同意了。

畢竟,李世民一直以來講究得就是以史爲鑑,現在讓李承幹跟着魏徵《修書》,跟着忠誠秉直的大臣一起,無論怎麼說,對太子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本章完)

第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63章 三個人選第498章 順利的伏擊第323章 頭疼的李世民第124章 縈繞的緊迫感第465章 軍校的提議第118章 與潘師正論道第119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462章 謹小慎微(今天一更)第157章 張玄素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345章 點金術的力量第284章 自適應的妙用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523章 決戰第463章 懲處餘黨(今天一更)第230章 李世民很頭疼第325章 毛紡織第514章 被劫掠的遼東城第494章 面見玄奘第214章 與劉仁軌的商議第246章 進步神速第365章 我們纔是最強的第15章 冬日將近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37章 規劃高陵第222章 滄州的高速發展第298章 跪下第545章 繼續軍議中第268章 高原反應第207章 計劃書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76章 流外官第63章 阻擊第414章 武侯八卦陣第27章 曲轅犁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436章 考進士第99章 杜如晦來訪第32章 邀請孔家第173章 封燕王第498章 順利的伏擊第83章 又被彈劾了第37章 規劃高陵第75章 分校第252章 圍城打援第239章 李泰的謀劃失敗了第250章 李靖的任務第325章 毛紡織第418章 警告第62章 突襲第182章 天津發展中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289章 青海生風波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謀劃第150章 軍樂師第533章 東北的戰略性價值(繼續一更)第150章 軍樂師第24章 學府內的會議第161章 與李世民閒談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謀劃第75章 分校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辭第441章 黨仁弘案件第290章 保護第498章 順利的伏擊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367章 大非川之戰第64章 勝利第543章 商議兵制第138章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492章 戰爭會議第33章 狂熱的追星第35章 行刺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535章 鋼鐵衝車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391章 結社率的野望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147章 樂聖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們第84章 帝國的執行力第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268章 高原反應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103章 褚遂良與劉仁軌第482章 平靜的高句麗(今天一更)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戰終結第474章 令人絕望第393章 李靖的建議第544章 兵議第182章 天津發展中第399章 桑布扎與辯機第3章 初見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