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李世民的獎勵

第126章 李世民的獎勵

到底是第一代創業者,雖然李泰沒說戰爭,但難道他們會不知道嗎?

肯定不會的,怎麼樣把人口維持到不會人口爆炸的區域,他們自然清楚這最殘酷的手段。

但現實是,第一代人是絕對不會走這條道路的,因爲且不說他們自己非常清楚,這條道路走來,到底是多麼的坎坷。

從隋唐亂世之中取得最後勝利,並且活到了貞觀一朝,這裡面到底有多少如履薄冰的冒險,有多少孤注一擲的賭博,怕是隻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更不要說,相對他們的子女,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一手建立的大唐本身,更像是他們意志的衍生,是他們心血的結晶,他們渴望大唐能夠傳承下去,時間越久越好。

如果是在那些自以爲是的漠視百姓的君王說不定會實行一些減丁減口的政策。

但對眼睜睜看着大隋朝是怎麼被楊廣玩完的他們非常清楚,如果真到了站在百姓對立面時,那世界還是這個世界,只不過大唐不再是大唐了。

畢竟華夏的百姓被逼急了,可是會造反的。

所以不論李世民,還是房玄齡,在知道了人口上限這種事情後,所想得辦法,那就是增加大唐的耕地面積,要麼就是想辦法推行分封。

生產力什麼他們想不到,但增加糧食產量,能緩解這數據,他們還是非常清楚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業學府的重要性自然就凸顯出來了。

這時候儒家別說因爲李泰的原因厭惡李泰的農業學府,就算是他們明白了農業學府跟他們是競爭的關係所以打壓,作爲朝廷的最上層,肯定也會主動對於農業學府保駕護航。

因爲沒了儒家,頂多就是管理問題,但沒了農業學府,那真是要數着王朝的倒計時過活。

說實話,如果可以,朝廷此刻恨不得這時候能夠降臨個賈思勰一樣的天才人物,能讓糧食以匪夷所思的速度暴增。

但很顯然,至少到現在爲止,這時代最擅長種田的人名叫李泰。

倒不是李泰種田技術真有多麼高端,而是李泰地位最高,而且建立了農業學府,能把很多當代農業知識整合,然後教授給學生們人,讓這些學生去傳播種田的技巧。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爲李泰是皇子的話,高陵百姓怕是要給李泰立廟了。

只不過這年頭對百姓來說,對皇家的態度跟對那些普通人態度有幾分不同的。

因爲對於華夏百姓來說,政府就是要管自己的,而同時華夏的政府也都是希望能夠把百姓的吃喝拉撒都管起來。

而所以李泰身爲皇族皇子,讓百姓生產的田畝增加,百姓心中雖然感激,但多少有幾分理所當然。

自己是在大唐王朝混的,出了一個賢王百姓們自然都高興,但頂多就是希望李泰能活得久一點,最好長命百歲,至於更進一步的立廟什麼的,反正不會落在李泰的身上。

說到底對於百姓們來說,這是李泰的本職工作,頂多李泰幹得好,所以尊敬敬仰。

也正如此,爲了將來太子能順利接下位子,房玄齡是支持褚遂良去江南開設分校。

一樣去研究農作物種植,至少一定程度的削減李泰的力量,以達到分權效果。

值得慶幸的是,李泰雖看儒家很不爽,但對褚遂良想要學習的事情並沒有阻止,甚至還對褚遂良相當嚴格,而褚遂良的進度也掌握得相當快。

如果不是一定要等到糧食收成了,纔算是一個完整的學習流程,實際上以農業學府的現在的知識,褚遂良實際上可以去江南開分校了。

但小麥收成這件事,這肯定不是現在的人力能夠違背的,就算房玄齡也就只有耐心等待。

畢竟李泰農業學府的知識深度真不深厚,更多的只是種新的思維方法,但農業麻煩的地方就在於,你不真正收割一次,誰也不能自己真的掌握農業了。

“急不來啊急不來!”這時候的房玄齡嘆了一口氣,思索着,“要給克明送封信了,分封這一件事情,到底牽扯有些太大了,但現在的大唐真不適合分封,要勸住聖人啊!”

說實話,相對分封的事,房玄齡更加關心的是怎麼樣提升整個大唐人口容納數量。

分封的事情房玄齡並不擔心,因爲分封雖然說的簡單,但真要恢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口,現在是唐初,武德七年的人口調查中,唐朝諾大的天下竟然只有兩百一十九萬戶,雖然在貞觀初期的時候頒佈了《令有司勸庶人婚聘及時詔》,但從人口恢復的速度來說,整個大唐人口在記錄的也就只有一千萬以上而已。

這麼少的人,天下的耕地又不是不能滿足,聖人想要推行分封制,難度也相當的大。

不說徹底解決,至少拖一拖什麼,身爲官僚的房玄齡還是絕對能做的。

畢竟有的時候拖一拖真能解決很多事,比如說不定那賈思勰一樣的人物就誕生了,或者尋找到什麼更好的耕種作物了,總之辦法總比困難多,未必一定要走上分封道路啊!

說實話,身爲一個大統一王朝的大臣,那是真不希望朝廷走上分封的制度。

這不僅是自己也算出身儒家,更重要得是,一旦分封,那就不可避免幾代後的戰亂。

畢竟作爲大唐第一相,房玄齡別得東西不說,但這點目光還是有的。

當然,李泰也沒閒着,原本李泰以爲自己安心的睡了一覺,第二天就要回高陵去的時。

是第二天一大早內侍就來到越王府的門口,宣李泰吃完早點後去太極殿。

因爲李世民打算早朝後見見李泰,主要是關於分封的事情,希望能跟李泰進一步商量。

聽到李世民這話,李泰自然沒有半分耽擱,吃完早點便跟內侍去皇宮了。

在偏廳等了好一會兒,上完早朝的李世民,便叫上了李泰。

同時,李泰也知道李世民爲什麼叫上自己,因爲李世民一開口就是:

“青雀,在你看來現在應該怎麼樣分封。”

是的,現在的李世民心中已經在思索着,應該要怎麼樣進行分封了。

這一段時間以來,幾乎所有人都反對李世民分封,甚至連長孫皇后、李承幹、房玄齡、長孫無忌這些對自己來說最親近的人或是中立或是反對,搞得自己孤立無援。

但只有自己的親兒子李泰,不但果斷支持自己的計劃,而且還給自己找到理論基礎。

如果不是李泰就是自己的親兒子,李世民感覺已經可以培養李唐去做未來大唐丞相了。

所以,李世民昨天晚上想了一夜,今天果斷就把李泰叫進來,開始制定分封計劃了。

李泰倒沒想到李世民的行動力這麼強,要知道就算是關於他洛陽宮殿的鄭白渠修建都沒見李世民這般的積極啊。

分封這種東西,對李世民來說真這麼重要嗎?

李泰看着李世民,倒是搖搖頭道:“阿耶,在青雀看來,至少短時間內不應該想着分封!”

“嗯?”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就彷彿興沖沖時,被李泰澆了一盆冷水,頓時臉色難看起來,這可是相當難受,不由沉聲道,“青雀你可知你在說什麼!”

“青雀明白!”李泰看着李世民,坦然道,“正是知道,青雀不做媚上之言,不行失格之事,面對阿耶,也只有唯誠而已!”

李泰心中默默感嘆,幸好自己是李世民兒子,若換個身份,自己可不敢說話這麼直!

“那你昨天說你支持分封的話,是在討好你阿耶嗎!”李世民看着李泰認真說道。

“自然是不是的!”李泰搖搖頭對李世民道,“阿耶,有地圖嗎?”

“給青雀準備天下十道的地圖!”李世民沉聲說道。

很快就有內侍過來,不過倒不是地圖,而是模型!

說實話,自從馬援開發出了聚米爲山的軍事技能,基本上皇帝們手上都製作了一份山川地形的手辦模型,當然也就只有皇宮裡面有一套,將軍們用得還只是地圖。

所以李泰在這大殿內,很快便見到一份現在整個大唐的山川河流地形圖。

雖然沒有衛星偵查來得精準,但實際上整個中原的地形精準度並不差,就是中原以外的地區有點模糊。

李泰看着這個地圖,倒嘖嘖了幾句,然後指了指高句麗道:

“首先因爲高句麗的存在,我不覺得大唐適合進行分封!”

“你是怕高句麗會乘機挑事!”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不由道。

“嗯!”李泰點頭回答,“請阿耶聽聽青雀的淺見。

雖然分封是爲了解決人口增加超過了耕地面積而使用的一種手段。

但無可否認,分封會減少我們大唐主體的人口,同樣也就是減少大唐的戰爭潛力。

所以在高句麗未成覆滅之前,我不贊成進行分封!”

“爲何不把人分封到北方!”李世民看着李泰道,“這樣以掎角之勢,也能進一步削弱高句麗,甚至也方便我們大唐,壓制與統帥草原的異族!”

“阿耶是百戰百勝的戰神,不論有沒有這人都能壓制住草原。

但兄長和我都沒經歷過戰爭,我們的指揮能力未必比得上趙括。

若是草原上出現封地,一兩代還好,時間久了,怕是會成爲如同高句麗這般的局面。

畢竟我大唐最大的威脅,一直都是來自北方的!”

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不由皺眉,但卻也認可的點點頭,

“若如此,難道我大唐覆滅了高句麗,就不一樣了嗎?!”

“還是如同我上次所說的,因爲我大唐一直以來的受到北方的困擾。

但在牧草計劃完成後,我們北方的防線能進一步向北推進,侵佔草原勢力。

在不能確定北方到底有多遠前,我覺得北方的土地,儘量還是直接被朝廷控制的好。

至於分封的地方,在我看來,千里之外是最好的,不論西域的千里沙漠,吐蕃的無盡高原,以及洱海地區的崎嶇山林,應該都能夠避這些封國將來變大以後的爭端。

畢竟距離遠了,這才能夠避免爭端,遠交近攻,形成戰略同盟。

那我們華夏勢力遍佈的這一圈,應該就沒有什麼外族勢力能夠發展。”

李泰指着地圖的邊邊角角,讓李世民聽得不由皺起眉頭。

雖然理智上來說,李世民明白李泰說得是對的,但就實際上來說,李世民並不希望自己的老兄弟們分封出去後,自己這輩子都見不到了。

畢竟自己是要分封他們,又不是要流放他們。

“但是相隔千山萬水,那我們又要怎麼聯繫?”李世民皺眉說道。

“我們需要打通曾經的絲綢之路,維護絲綢之路的穩定,就是維護我們的大唐的諸侯國。

而除了陸地上的絲綢之路以外,可以試着從海上沿着海岸線而行。

只要大地不是無窮無盡,想來終究還是有海岸線,那看看海上有沒有更方便的道路!”

李泰道,“至少現在我們的船隻已經能夠離開津口,離開海岸線去掃蕩海賊。

未來的船隻終究會行駛得越來越遠的吧,畢竟水運終究是比陸運便宜的。”

“也就是說,你的意思是解決掉高句麗,打通絲綢之路,然後再進行分封?”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倒對李泰的話語有了一定認識。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人口增長到3000萬人再進行!”李泰從容道,

“分封是會削減朝廷的自身的潛力。

雖然我很贊成在分封制度,但大唐本身主體人口數量過少,我不覺得這會是件好事。”

“三千萬,也就是六百萬戶嗎?!”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目光不由凝視向李泰。

“嗯!”李泰面對着李世民卻也毫不退縮,道,

“分封制度的實行不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執行層面,這都是一項百年政策。

我更偏向一步一步將這制度一點點執行下去,至少我不同意在中原,蜀地,江南,隴右等等地區進行分封。

而是在解決掉高句麗,打通絲綢之路後,在比西域更遠的地方進行分封。

否則縱然解決了人口問題,那中原遲早也會重現春秋戰國的亂世。”

李世民看了看李泰,這白白胖胖的臉那是怎麼看怎麼嫌棄,說好的唯一戰友呢,說好的親兒子呢!

李世民一想到這裡,不由怒道:“滾回高陵去修鄭白渠!”

“哦……”李泰卻是沒有想到李世民畫風突然一轉,但也只能乖乖答應。

畢竟這關乎自己的政治立場,哪怕是面對李世民自己也不會變的,因爲只有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自己才能收攏到屬於自己的人才。

“回來!”李世民突然道,“對了,這次你到底是諫言有功,阿耶還沒有賞你!”

“哦?!”李泰聽到這話,倒是屁顛屁顛的回來了。

“我親手撰寫的《蘭亭序》,上面加了私印,拿回去給我抄寫一百遍,下次回皇宮把抄寫得文章帶上。若字寫得好,我這撰寫的《蘭亭序》就賜給你了!”李世民認真道。

“謝,阿耶!”李泰雙眼含淚,面對李世民的恩賜,感動得無以復加!

(本章完)

第515章 登陸平壤沿岸第391章 結社率的野望第211章 傳信第484章 占城稻第25章 五百文學費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335章 洛水之弈開始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288章 醫行走第296章 偶遇第476章 進擊的吐蕃第144章 順利通過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58章 以醫者爲榮第118章 與潘師正論道第245章 洛陽開發計劃第409章 所謂壯陽特產第181章 河東衛家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38章 高陵的目標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373章 年節禮物第221章 觀風使至第166章 巴掌第138章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206章 秉燭夜談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130章 教化異族第388章 來到滎陽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第348章 宮裡見聞第283章 長樂完婚第82章 李泰的請求第356章 明心見性第10章 兩文錢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第50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58章 以醫者爲榮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239章 李泰的謀劃失敗了第316章 不可能的任務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336章 博彩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394章 松贊干布已到達戰場第244章 衆人商議第512章 高句麗百姓的安置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467章 徐惠的心思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變第332章 李泰的指令第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46章 收錢一貫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運兵速度第489章 各國的舉動第458章 叛亂終結(今天一更)第23章 匯聚學府第45章 難民出現第110章 李泰的小實驗第274章 魏徵的建議第45章 難民出現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戰終結第232章 時光的殘忍第45章 難民出現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81章 大豐收第48章 盡興而歸第99章 杜如晦來訪第454章 將變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292章 百羌的習俗第382章 鉅艦抵達(陽了)第470章 光箭雨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第287章 控制第65章 戰報第63章 阻擊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專業畫大餅第279章 整頓親衛第96章 呂才的堅持第91章 量化百姓價值第12章 撲滅蝗災第364章 戰爭前的雪花第281章 閻家第291章 風雪中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534章 風雪前的準備(繼續一更中)第346章 接收物資第144章 順利通過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295章 自適應的發展第511章 計劃的實施第122章 馬球場的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