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塊大山石上坐了許久,高強的心情才漸漸平復少許的情形,腦子裡竟是模糊不清,依稀是小環和金芝聽得哭聲進來,勸開了兩人,蔡穎已是哭得不能自已,而高強腦中亦是渾渾噩噩,作不得主張,也不要人攙扶,只是自己踉踉蹌蹌地從後山下來,走到力盡時,便在道旁的這塊石頭上坐了。

他用力揉着太陽穴,試圖將自己腦中亂成一團的思緒理清,山寺清音,靈風出峽,原本該是叫人神清氣爽的,爲何卻仍舊是不明所以?一陣山風吹來,風中帶着隱隱的鐘聲,高強驀地驚覺,擡頭看了看天候,發覺竟已日頭西垂,然則適才所聽到的鐘聲,得無便是前山寶珠寺的晚鐘?

回頭時,但見曹正和牛皋守在身後,望着自己的表情俱是一般的忠勤懇切,高強心中稍慰,畢竟自己身邊還是有這樣可信的人的。“牛皋,此間到了何處?”

“衙內,此處已是前山,距寶珠寺也只一刻腳程。方今天色已晚,衙內不如且去寺中歇宿休沐,來日再作理會。”見高強好似恢復了平靜,牛皋面上甚喜,忙上前相勸。

高強望望天漸漸黑下去了,確實到了要歇腳的時候,況且他心中尚未有決斷,雅不欲在此時再去面對自己的妻子,當下便點了點頭,幾人覓路往寶珠寺來,只遣一牙兵回報給後山的衆妻妾得知。

到得寺前,見師師與右京兩個在門口望着,見到高強到來。面上皆是詫異,顯然此時的高強,迥非她們平日所識得的那種狀況,亦趕忙迎上前來。也不敢問適才二人相談地始末。只是小意趨奉着,引他到寺中歇息。

是這般溫柔熨貼。高強的煩亂心緒又定了三分,看看師師和右京的臉上。整日驅馳的疲憊難掩。偏生又是擔心他。只強作笑容在旁侍侯着,心中不由一陣溫暖,忙叫她兩個且去歇息。不須侍侯,想自己一個大男人。金戈鐵馬也經過了許多。哪裡還照顧不好自己?

師師與右京俱都不依。眼見得高強失魂落魄。叫人如何放心地下?正在爭持間,忽聽得山下一陣馬蹄聲驟。高強眉頭一皺。轉身望去。

只見暮色之中,數騎如飛一般捲上山來。人是良御馬是名駒,登山涉水如履平地一般,看看到了近前。只見當先一人錦帽輕裘。衣袂翻飛。望臉上看是粉面朱脣,劍眉朗目,端地是一表人才。高強看見時。不禁全身一震。脫口叫道:“小乙,你怎會到此?”

那數騎如飛趕到了近前,爲首一人亦不待馬兒立定,飛身跳下馬來。搶前向高強施禮。口稱“衙內許久不見,小乙這廂拜見!”卻不正是燕青?

與燕青當真是許久未見°來上次相會,還是政和三年大家合力整倒蔡京的那次,此後高強專注北事,東南諸路地財計和海上船隊等事務悉數委諸燕青。二人只是書信往來,再未碰面。此時意外在此相遇,高強且是驚喜,只是寒暄幾句之後℃即便想起此間乃是蔡穎隱居之所。燕青自行前來。遮莫是與他當日所獻計策有關?

燕青這等伶俐,只須見得高強面色微微變化,哪裡還不曉得他心中疑竇?當即去拜見了師師與右京,行的依舊是家人禮。方轉回頭笑道:“衙內。小乙不待召喚。自行到此,自是有所爲而來,且入寺中一敘。待小乙慢慢分說。”

高強已知他所云。必定是與其獻計有關。此事堪稱大宋官場地極密事件。自然不容外人得知,好在此間乃是他高家家廟。慢說二人隨從地人員俱是心腹,便合寺僧衆亦是他自己地牙兵出身,斷不致走漏了消息。當下點頭,攜着燕青的手並肩而入。

有寺僧開出齋飯來,衆人用過了,高強便攆着師師和右京去歇息,自己佔了空無一人的方丈室,曹正把門,牛皋侍立,喚燕青一旁坐定了,方道:“小乙,你敢是知我往此間來,是以兼程趕來?”

燕青微微笑道:“衙內,小乙雖料得衙內多半會上二龍山來,卻無從得知確切時日,想來衙內自汴京快馬加鞭至此。好教衙內得知,此番小乙之所以離杭北上,乃是因受了蔡魯公恩狀,蔭補小乙入仕,是以要進京謁闕下謝恩。”

驟聞此言,高強心中大震,燕青竟然受了蔡京地蔭封!宋代蔭補制度,是越往上越寬縱,如武將大使臣、文臣升朝官以下,每逢大禮只能蔭一子入仕,而再向上則是蔭補人數益多,範圍也漸廣,入仕的官階也是水漲船高。燕青若是在這個時候受蔭,想來是憑着年初朝廷立太子地推恩蔭賞,而不是剛剛收復燕雲地推賞,憑着蔡京曾任宰相地身份,算他一個門生蔭補也還使得。

然而這就引出了更多地問題。結合燕青之前的獻計來看,他既是受蔡京地門蔭爲官,進京謝官時又是特意繞到這京東東路地青州二龍山來,若不是爲了見自己,則定是爲了見蔡穎。如此看來,豈非他當日所言的計策,業已在自己並未首肯時就予以施行了?

一念及此,高強大是然,皺眉道:“小乙,茲事體大,你豈可自作主張?”

燕青見高強作色,卻是穩如泰山,垂首道:“衙內,皆因茲事體大,等不得衙內回兵,小乙方纔

張。且容小乙道明此事始末,衙內再行責罰不遲。

高強喝一聲,叫燕青將頭擡起來,直視着他的眼睛←今日心中煩躁已極,乍聽燕青不遵節制,自作主張,本是有意大加申斥,然而待燕青依言擡起頭來時,二人目光相對,高強卻又說不出叱責的話語來。何故?只因面前的燕青,年紀亦是將近三十,面容卻仍舊如十年前那般清秀俊朗,那雙眸子更是澄明似晨星,不帶半分雜念俗意。

似這樣一個人,他會作出對不起自己地事麼?只看他在水滸中對待盧俊義那般誠心。在京城面對李師師的絕色誘惑,徽宗趙的富貴逼人,燕小乙俱是心如鐵石,矢志不移,爲人亦是了身達命,視功名富貴如浮雲,這世間有什麼能動搖他心中地忠義二字?當日自己之所以使盡手段,定要得他爲臂助,不也正是看中了燕青地忠義無雙麼!本書轉載文學網

便這麼四目相對,高強的心境莫名地從之前的煩躁易怒中平靜下來。自己都能覺察到臉上地肌肉和神經漸轉柔和,不再那麼緊繃着了←點了點頭,道:“小乙,你我相交十年,我視你如同兄弟,更不須多言,你有話直說便是。”

即便以燕青地曾經滄海,多閱世情,乍見高強如此推心置腹,也不禁感激※謂士爲知己者死,此生何憾?方道:“衙內,你可知,早在兩年之前。便有人斷言衙內權勢太盛,必有摧折之患?此人不是別個,正是蔡魯公。”

高強不動聲色,聽燕青續道:“小乙奉命在杭州。一面奉養蔡氏一門,一面亦從旁窺伺蔡京。蔡京亦對小乙青眼有加,常謂蔡氏門中倘有一人若小乙者。蔡氏必當再得五十年之大運。故而對小乙言時。每每推心置腹,不加隱瞞。衙內。蔡京談及你時,皆是出其讚歎之語,車他自負一生沉浮宦海,所歷者既多,而從來舞智御人,皆如其意,乃衙內起於弱冠之身,數載間竟得大用,連他亦要着了衙內地手腳。”

聽到此處,高強大是意外,忍不住道:“如此說來,蔡京並未對我懷恨?”

燕青搖頭道:“衙內,以小乙看來,蔡京生性睚眥必報,然亦是恩怨分明之人。衙內雖然拒他入相,激得他老年吐血,此生再無入相之望,然而之前輔佐不遺餘力,之後奉養亦是無微不至,以蔡京的老辣,既然已經無意再入仕宦,又怎會對衙內懷恨?想來對於堪爲自家敵手之人,老來之後便作懷想,反無甚爭競之心了。”

原來如此……高強禁不住地一陣自豪,蔡京能夠從元豐開始的劇烈政爭中活下來,並且一步一步走到權力地巔峰,其政治實力無疑是大宋朝諸多名臣中的頂尖輩,自己能在他最得意的戰場中取勝,並且贏的他心服口服,難道不值得驕傲麼?再想想如今朝中並無一個像樣的對手,只是一些小人在暗中謠言中傷,大有英雄寂寞之慨,一時間竟有些想念蔡京了。

只見燕青又道:“蔡京居常,多有問及衙內行止,得知衙內諸般措置,直指收復燕雲,多有嘉賞,只是幾番說及,衙內銳意進取,鋒芒太盛,且拔興太驟,難孚衆心,恐怕一旦平燕之後,必爲衆目所向,恐致後患。西漢周亞夫之事,衙內豈不思之?”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爲漢景帝朝第一名將,然而景帝竟以“此怏怏者,不可爲少主臣”,而藉故下週亞夫於獄,將他活活餓死。倘若周亞夫不死,武帝即位後進擊匈奴,何愁無將?乃要隱忍許久,待衛青、霍去病等新一代將領成長起來之後才能戰勝,令人思之扼腕。

“小乙,你所言我亦思之,只是我一意以童貫爲主帥,且欲將平燕之功讓於他手,俾可令他得享大名而致仕,我則可安居樞府,從容經營北地。豈料戰事瞬息萬變,遼兵耶律大石等將希求僥倖,燕地精銳一戰盡喪,而燕京城中左企弓等人獻款,又時不我待,燕京城一鼓而下,我之功猶在童貫之上,乃始料之不及。”此刻對着燕青,高強得以從容回顧自己燕京一戰的得失,方喟然道:“此次回京之後,童貫封王,我只進使相,且兩河宣撫司驟罷,邊事悉委燕雲兩安撫使司,顯見官家亦有摧折我鋒芒之意,此亦保全功臣之道′然張叔夜、何灌皆爲知兵能臣,然而終究望輕,難以驟擔重任,朝堂若無我從中主持,大事難料,故而如今雖然爲衆矢之的,我卻依然要知難而進!”

他向前傾了傾身子,一手撐着桌子道:“小乙,你所獻計策,我亦熟思之,若說將你提拔起來,以分我之勢。亦可使得,若說這世間尚有人無意名利,只思忠義,非你與貫忠二人莫屬,我不信你還信得過誰?只是若爲了此事,定要我休妻,實是苦了穎兒……”想想適才蔡穎那般悽欲絕的苦況,高強心中如絞,幾不能卒言。

燕青望着高強,眼中卻又多了一絲溫暖:“衙內。你可知道,令小乙思及此計的,卻正是大娘?若非她去歲來信,說及高門隱憂將現,教我以出身求仕,連環之計,小乙雖然晝夜深思,卻也未必能得此。”

“穎兒教你?此話怎講?”這話又是大出高強意外,他趕緊連聲追問。

“正是,大娘去歲忽然

乙。論及時勢,以爲我高家如日方中,卻難保善後,保之計。大娘持論者三。一者,大宋立國百餘年,朝中皆重文學,而衙內雖亦是科舉出身。甚有詞名,然終究不與士林,特立獨行。只恐人心不服。”這話說白了。就是說高強出身不好。士大夫終究是不大看得起他的,況且高強拔興太驟。也沒時間來在士大夫階層中培植自己地班底,尤其是中下層的地方官員,更是與他無恩義,這般根基不穩,怎能在朝久居高位。

“二者,本朝文武分立,以文抑武,而衙內出身武門,雖入文階,如今亦多掌兵事,實乃本朝大忌之一,必遭人蔘劾;官家素不知兵,一旦格於祖訓,或爲人臣所惑,則衙內遭貶定矣。三者,衙內多操財計,爲本朝理財聖手,官家素所倚重,須臾不得稍離,然亦懼衙內權重,有尾大不掉之勢。好在衙內所掌皆爲應奉名下,爲御前供奉之需,人臣不得言其事,官家亦仰賴衙內助其遊樂之用,故而難以急去,衙內故而得安。”

高強自家知道自家事,這幾點確實是切中他地心事,想來蔡穎以數載相隨,又是深知官場政爭奧秘的大家閨秀,獨自在山中靜思,方能得此。“然則大娘與你信中所言,便是此計了?”

燕青點頭道:“大娘聞得左相何相公病勢漸重時,便料得朝中必有一場動盪,蓋今日朝堂之格局出自衙內一手所創,大家數年相安無事,一旦何相公病逝,左相缺位,羣臣必定是一場龍爭虎鬥。衙內爲朝中重臣,人縱不服你,也要懼你,平時不顯山露水,一旦相位虛懸,重利當前,勢必要將有份染指者盡數驅除方可,到了那時,難道沒有亡命之人出來彈劾衙內?以衙內目下衆矢之地的形勢,一旦大臣羣起相攻,那時迴天亦要乏力矣!”

“而燕青倘若出仕,再得蔡魯公暗助,樑相公等人提攜,不是燕青誇口,只憑官家昔日在豐樂樓與某相得,兩制侍從如探囊取物。誠能如此,則可在朝中與衙內互爲表裡,將諸多明槍暗箭消於無形,更可令官家對衙內信之不疑。”燕青就這麼說着,面上連一絲自得之意也無,直若理所當然一般。

高強心中卻是暗贊,憑着他對於趙的瞭解,這位皇帝是典型的有小聰明而無大智慧,性好徵歌逐色,聲色犬馬,而且最信地就是身邊人,高強近年來多在外面,陪王伴駕的時候少了,與趙相處時便覺得有些生分。而燕青當年在京城豐樂樓時,便哄得這趙官家無不如意,以燕青這身風月場裡滾出來的本事,堪稱大宋朝天字第一號幫閒人才,若有燕青在趙身邊,何愁他不服帖?而燕青若是經由蔡京出仕,在官場上又擺出不大依附高強地姿態來,勢必可以從旁影響趙對於高強地觀感。

可是這麼說來,果真是蔡穎主動犧牲了自己,丙高強地安泰麼?想到適才蔡穎那悽絕的神情,自己竟還是心存疑竇,高強實是不忍再往下想了,這樣一個問題,真地是教他越想越痛,莫非真如蔡穎所說,二人緣分已盡,分開就是最好的結果?可是在他的心中,卻總是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

燕青鑑貌辨色,見高強神情恍惚,已知他的心意,亦嘆道:“莫說衙內切身相關,便是小乙,初得大娘之書時,亦是嘆息良久。衙內,大娘昔日心繫蔡家,以故與衙內相左,自是她婦德有虧,衙內逐她到此隱居,亦是理所應當。然而今日剖心瀝膽,不惜己身以報衙內,又是感人殊甚,小乙以爲,如今之大娘,方可當得起衙內的命婦了。”

高強驟出不意,整個身子都立了起來:“你,你說什麼?”

燕青見狀,目中更是顯得溫暖:“大娘在信中說道,她失德過甚,不堪爲高家命婦,若以此身報答了衙內,亦可稍償當年之過,而於衙內而言,亦可免去數年來正室無人之尷尬境地。小乙卻以爲不然,衙內乃是性情中人,當年高蔡兩家刀兵相見,你尚且不忍休了大娘,難道如今大娘幡然醒悟,適可爲衙內之良配,衙內卻要心安理得地將她一生葬送,自家去逍遙富貴麼?斷無此等無情無義!”

高強腦中如被雷擊,滿天雲霧一時盡散,站起身來大聲道:“你說的對,你說的對!”他這刻方明白了自己心中地遲疑和迷惑,究竟來自何處。是啊,若說蔡穎是要贖罪,隱居三年,乃至出家爲尼,也已經足以爲她當年心向外家之舉贖罪了,況且這也委實不能說是什麼大過,她到底沒有作出什麼倒反高家的舉動來,一心一意還是想要高蔡兩家共同興盛而已,這也正是她出嫁以來一直致力之事。

何其如今,她已經醒悟昨日之非,願意全心全意地爲了自己着想,能夠盡到一個真正的妻子所應盡的義務,自己卻要將她逐出門去,坐視這樣一個對自己情深意重地女子淒涼一生?無情無義,莫此爲甚!

高強正是興奮,燕青卻又是一句話,恰似兜頭潑了一瓢冷水:“衙內,爲今尚有一件事爲難,便是那李易安,衙內將如何處之?”

第16章 劉公島(下)第4章 巧取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13章 機密第六十三章第十三章第30章 思變(上)第31章 三人行第8章 奪權(下)第20章 楊戩(上)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19章 獻寶第62章 生死第3章 邀約第四十四章第38章 遇險(下)第4章 巧取第九十一章第26章 對箭(上)第四十六章第二十三章第24章 傳訊(上)第24章 決然第十章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34章 上第34章 戰敗第63章 參議第31章 天書(上)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27章 水軍第六十四章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29章 劉琦(上)第三十八章第七十三章第15章 頭陀(上)第2章 言政第30章 內事第二十七章第14章 行路第九章第24章 傳訊(下)第59章 吳用第七十一章第3章 上第十章 上第16章 變數第39章 脫困(上)第33章 董平(下)第二十九章第17章 復仇(上)第二十六章第六十七章第3章 星變第二十六章第22章 出奔第11章 連環馬(下)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3章 邀約第18章 抽薪(上)第17章 復仇(下)第6章 奸計第3章 回京(上)第八十六章第23章 災起(下)第1章 時遷第19章 獻甲第17章 包裝第五十四章第5章 心戰(上)第38章 夜襲(下)第二章第41章 立志第20章 至尊第77章 相殘第十五章第19章 鐵牛(上)第18章 召見(下)第十二章 下第38章 說親第2章 風起第23章 災起(下)第7章 變起第七十九章第四章 上第13章 夜探(上)第9章 到任(下)第21章 追失(上)第33章 奔襲第三十五章第十二章 上第65章 招安第22章 民反第26章 私鹽(上)第5章 刑訊(下)第16章 演武(上)第8章 龜頭(上)第16章 交易所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