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強冷着眼睛,在一旁看童貫慷慨陳詞。原先他以爲,了童貫爲宣撫正使,成全了他以太監之身封王的夢想,大家算是合作愉快。縱然是後來兵勢所迫,沒能將首入燕京的功勞讓了給他,面子上終究還過得去。

哪裡曉得回京之後,立時就發覺不對了,老爹高俅和他說及朝中有可能對他不利的大臣時,第一個就點了童貫的名:“我兒,你終是年資淺,不懂得人心險惡。如童貫久典兵權,門生故舊遍軍中,他又素得官家寵信,當日蔡太師從蘇州賦閒到入京爲相,亦是多承童貫之力,足見其權勢。如今他得以封王是不錯,功勞卻實不及你,他又是素來自命爲本朝第一名將的,而今入燕的大功被你取了去,豈能甘心?更有甚者,人心苦不足,他封王之後勢必不能再掌兵權,自然要眼看着你大權獨攬,到時候此消彼長,多半以爲你是有意推了他出來作擋箭牌,自己好獨掌兵權。將心比心,若你是童貫時,可能容得下你麼?”

如今看來,果然不出老爹所料,童貫自恃身份超然,他一個封王致仕的太監,大約也沒有什麼機會出來幹事了,說什麼出格的話也不會被人疑心他黨同伐異,或是有什麼私心,竟似有了一塊免死金牌一般。童貫選擇這對遼的策略作爲突破口,亦是頗爲高明,要知高強近年來之所以能穩掌樞密院大權,都是因爲他首獻平燕策。並且一手操持直至大功告成,而今燕雲既定,對遼的策略亦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倘若此時能夠推翻高強地一貫立場,說不定就能動搖了他的樞密大權——誰的政策誰執行,此乃應有之義。

“人啊……你這死太監,在土木一役貪功好殺,壞了我的大事,我還沒來彈劾於你。卻要倒打一,委實叫人心恨……”高強一面肚中發狠,一面向站在一旁的葉夢得使個眼色。

葉夢得是攀着高強的枝上來的,而今業已身爲宰執。此番若是得敘兩番出使之功,莫說是執政了,大約這相位也可肖想一下。因此這北疆的戰略,說起來也和他的政治前途息息相關。是以高強從二龍山回京之後,得知葉夢得將要回京,便即飛函石秀,命他在使團過燕京時作了葉夢得地工作。要他回京之後如此這般。

現今聽到童貫說要滅遼,他心中已是大不相與,又見高強遞了眼色過來。當機立斷。出班道:“陛下。臣適自北地歸來,正有以稟明陛下聖裁。”

趙在那裡聽童貫慷慨激昂←原是好大喜功的皇帝,正有些聽的入耳,忽然見葉夢得出來,忙許他陳詞。葉夢得謝過了,便道:“臣留北廷時,適逢王師收復燕雲,那遼主始則雲我朝背盟,乘人之危,頗有意將臣等一行殺卻以泄憤。當有彼近臣自南來,奏稱我王師雖取燕雲,然處處皆謂兩國交好有自,系據盟約而收燕,即便取燕雲之後,仍當交好如故。那遼國方內憂外患之際,聽聞我朝仍有意固盟,其主甚喜,然而頗不能信,故而垂詢於臣,臣稱說百年交好之誼,且言我中國素來信義爲先,縱使燕雲本我漢家地,亦須得遼國允可方前往收回。遼主聞之,其意漸解,方不來加害臣等。”

“陛下,臣在北地時,多見契丹貴人,言兩國交好百年,爲兄弟之邦,如今契丹國危在旦夕,中國誠能念兩國交好,出兵援手時,北朝深體我中國仁義,定當一力固盟如故,甚或南向以弟事兄,亦未可知。臣念及契丹雖爲北虜,顧百年來與我通使報聘,禮數不虧,誠已沾染我中國禮義,倘若一旦敗去,更以草莽腥羶之不測之敵,則北疆從此多事矣!”

“故臣愚見,今我大宋既已收復燕雲,祖宗大計得全,方遼國有累卵之危,若趁此時出兵接護遼主,東拒女真,效石晉時契丹國主德光援立石敬塘之功,則彼時遼國可割燕雲而有之,今世我中國竟不能得其地,存其國耶?”

這番話雖然長篇大論,中心思想卻很簡單,遼國現今已經弱了,就算把他滅掉,也未必就佔了許多好處,北地蠻夷甚多,換一個從來沒打過交道的陌生敵國起來地話,不是又要和當初宋遼之間一樣,大家掰上那麼幾十年的腕子,打個筋疲力盡,方能安生?倒不如幫助遼國渡過眼下的難關,要些好處,一手底定了北疆的外部環境,方爲上策。

這最後一句話,卻是高強與身邊智囊們挖空心思纔想出來地。當初這燕雲十六州之所以割讓給了遼國,正是因爲石敬塘要作皇帝,借了契丹兵進來打中國人,才把中國的土地割讓了去。而今遼國勢危,天祚帝眼看皇帝都要沒得作了,這處境和石敬塘當日相比,可謂是難兄難弟,倘若此時中國出兵,效法耶律德光故事,來個援遼抗金,事成之後這好處大概也不會比當日契丹所

六州少到哪裡去。

這等以牙還牙,方是雪恥雪到了家,果然正中趙的下懷,他那雙龍目登時就亮了起來,擊節道:“葉愛卿不愧兩番出使,不辱使命,果然命世之才也!朕聞北地收取燕雲之後,且是欣慰,然思及唐季燕雲多遭北虜侵襲,晝夜不安,若是北地一日不靖,燕雲一日難安,彼皆朕之子民也,如此橫遭兵火,朕心何忍?若能如葉卿家所言,既定北疆百年之安,又全我中國與契丹盟誓之義,真可謂王者之師也!”這等有面子又有裡子地事,聽上去也不那麼難辦到,趙一時間頗有些心癢難搔。

童貫見勢不妙,忙又出班道:“陛下,葉相公曾兩度使北,誠知虜中虛實。奈何臣念北虜素來兇狡。神考時趁我中國一時之危,便來索關南之地,後竟增歲幣二十萬乃止,足見其梟之心。今雖雲固盟,特以其國勢艱難,權宜之計爾,一旦僥倖得存,緩得元氣,豈不又要生叵測之心?莫若滅了他國。斷根爲上。”

這話聽來,卻又有理,趙本是耳朵根子軟的,此時竟沒了主意。正躊躇間。見樞密使高強立在一旁並不說話,心中倒有些詫異,便道:“高小愛卿,平燕之策系卿首建。卒成大功,諒來卿家對於北事若掌上觀文,何以不發一言?”

高強見點到了自己,要緊出班打拱道:“陛下。臣固有欲言,然而正思謝罪之事,故不敢發。”趙見說謝罪言語。越發奇怪。忙問端詳。

高強故意看了一眼童貫。見童貫神色如常不爲所動,方向趙作惶恐狀:“陛下容稟。方臣奉旨北上收取燕雲之時,系以盟約新定之名義,交割燕雲等州,顧燕地有遼人不服,方動刀兵以備萬一而已。幸賴陛下洪福,祖宗威靈,燕地臣僚獻城納款,足見我兵師出有名,人心所向。乃其後兵出居庸以招諭牧民各種落,不期與契丹雲中留守蕭乙薛軍相逢於道路,臣下貪功僥倖,不解陛下出兵之聖意所在,擅動兵戈,險些失信於敵國,幸得彼軍隱忍退讓,方始倖免鑄成大錯,此臣將以謝罪之事。”

此論一出,童貫地臉色難看之極,高強這一手喚作以退爲進,端地是耍地漂亮,叫他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倘若認定了當時還是要和契丹盟好,那麼追究起來,其實真正貪功僥倖地不是別人,正是他童貫那一路兵,這下倒黴的可不止一兩個人,整個西軍都得來個大地震,若是被高強有心利用地話,將他童貫在西軍中的勢力連根拔起都有可能;倘若否認了此節,又等於是當面扇了官家的耳光,兼扇了自己的耳光,當初出兵之時,那朝旨上可是白紙黑字,寫着依照盟約收取燕雲地,你敢說官家的不是?

一時間童貫那張老臉拉的賊長,是紅一陣白一陣,更不知如何是好。

這出兵交戰的詳細情形,趙自然是無從得知地,否則歷代哪有那麼多希功冒賞之事?信息不對稱,原本就是皇帝和大臣之間最大的分別。而今見高強說的誠懇,說起來也不過是其部下武將作錯了點小事而已,自來大宋朝輕賤武人,以爲武人既然不讀書,不識聖賢之道,大義之所在,那也是難免的,臨陣作些出格之事,哪裡就能怪到統兵帥臣地頭上?而高強殷殷以其事爲憾,亦足見其不匿部下之短,而對朝廷之忠心了。

有思及此,趙心中不惱反喜,笑道:“卿家爲國立功,些許微瑕,何足掛齒?譬如朕這塊美玉,通體晶瑩通透,卻有一絲紅紋,朕不以爲憾,反以爲喜也。”一面說,一面提起腰間那塊玉來,示意羣臣。

羣臣見皇帝在那裡發議論,自然要捧臭腳,大家都是飽讀詩書之人,登即紛紛引經據典,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之理。高強正在那裡謝恩,高俅自是老辣,忽地出班道:“承陛下以美玉方之小兒,何以當之?臣斗膽請陛下將此玉賜以小兒,俾令小二朝夕得睹,思及陛下愛人恤臣等情,日後更求時時精進,日夜琢磨,終成大器。”

古人以美玉譬喻君子,素來以爲人之修德,當如美玉一般,故而有“洵洵君子,溫涼如玉”之語。高這麼一說,趙也覺得有理,索性便解了那方玉下來,命中官持了下丹去,賜予高強佩帶。

高強暗叫老爹厲害,不愧是大宋頭號球星,這門前捕捉機會的嗅覺當真了得!忙雙手高舉過頭,將那方玉接過戴上了,而後憋了一口氣,硬是憋得兩眼通紅,好似有淚一般,謝恩時語聲都有些哽咽了。

君臣一番酬答做作,這事就算是揭過了,童貫看看高強,心說算你本事!此事若是就此作罷,其實對他這個始作俑者纔是好處最多,起碼如此一來,童貫所率西軍這希功貪賞的罪名基本上就沒人會再追究了。

童貫一力主張對

,其實也是擔了這份心事。倘若宋遼和好如初,遼半要拿這件事出來。就算不能追究大宋背信的責任,好歹也是談判時討價還價地一個籌碼。這子若是等到那個時候纔出膿,惹得趙震怒的話,童貫多半要吃不了兜着走,而若是兩國交惡,這事自然也就無關大局了,橫豎是要打的,殺些遼兵算什麼過錯?無過有功咧!

現今這般揭過了,雖然禍根未除。童貫卻也不必擔心高強抓着這件事來和他爲難了。自知這也算是高強向他示好地一個表現,童貫亦是老辣之輩,當下悶聲大發財,先行受落了。只當是高強搶了他入燕京地功勞,以此賠禮罷了。

見童貫默不作聲,高強要緊順風行船,向趙道:“陛下。適才童大王說道聯金攻遼之事,庭議原也說及,當時乃以收燕地民心爲先,不可師出無名。故而不許此策。今燕雲既復,然畢竟其民淪落北虜二百年,如今降順之官左企弓、劉彥宗等。皆燕地望族。而八九世仕遼爲官。食彼俸祿,豈不思其世恩?倘若本朝先雲固盟結好。待收取燕雲之後卻又壞盟北犯,臣恐失信於民,燕地人心難安矣。即今燕雲旬月即下,當地尚有契丹、奚人等遺民數十萬不暇北歸,方懷惶恐之情,若聞國朝懷盟北伐,自必以爲己身難保,勢必嘯聚一方,鋌而走險以求僥倖,是乃橫生事端也。故而臣以爲,縱使契丹有可滅之狀,亦不當經由我大宋之手而滅之,所謂弔民伐罪,王師之名,今契丹曲意事我,何來罪狀?”

趙聞言,點頭稱是,這等師出要有名,無故不得興兵地論調,正是儒家經典所一貫強調的,宋朝皇帝都是從小經受儒家經典地薰陶和訓練的,怎不聽地入耳?便道:“如此說來,卿家亦是主張當存契丹,發兵助其平滅女真的?”

高強忙道:“卻又不然,臣以爲,契丹固然當存,女真卻亦不妨並存,使二虜相鬥,我中國居中操權,得令二虜爭先南面事我,方爲正道。昔漢唐時設官都護塞外,皆以此道,分裂虜爲數部,挑動其仇恨相鬥,中國始得安坐。如今難得女真起兵擊遼,其勢甚張,契丹數敗,諸道有瓦解之勢,其必恨女真入骨髓,兩者爲難解之死敵,正我中國用事之機。觀乎前者女真浮海遣使來求夾攻,今日遼國失燕雲十六州不以爲憾,反更發還我使節,求我出兵援手,皆可知彼二虜相爭,我中國方能坐收其利。”

趙聞聽,連連點頭,問道:“然則以卿家之意,當如何居間而得利?”

“陛下,方今遼勢日衰,女真步步進逼,若不得我中國援兵,則遼將危亡。故而今日遼使前來求和,臣意便可許之,除正式交割燕雲等州之外,並須求彼借道遼東,使我大宋得以與女真之地相接,方可有以援遼擊金。如此一來,便可收取郭藥師等遼東降人獻地,且令女真有所忌憚,必不敢輕易興兵擊遼,而將以使者來聘我中國,求我夾攻遼國。如是者再三,我中國居間,可定二虜之和約,往後百年之間,我大宋北疆便有泰山之安。”

解決遼東常勝軍的問題,是高強目下的頭等大事,故而趁着這個機會提出來,也不愁趙不答應,那是多大地一塊蛋糕,誰不垂涎!況且,有了這一方土,這一支兵,高強憑着自己對遼東常勝軍的影響力,更足以鞏固自己在朝中的權柄,倘若有人想要取代他的地位地話,只須讓花榮和郭藥師那裡鬧出小小亂子來,朝廷還敢不請他出來主持大局麼?當然,這等行爲基本上等於是擁兵自固了,須得百般隱秘行事纔好。

果然趙聞言大悅,又向朝中羣臣問計。這段時間何執中病重,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左相這個位子,形勢沒有明朗之前誰都輕易不敢亂動,怎好得罪了現今炙手可熱的高強?看剛剛趙和高家父子之間君臣相得的樣子,好似高樞密這位子一時半會還是穩固不搖地,羣臣都是善觀風色之人,當即皆稱高強謀國老成,能知北疆利害,之前既然能獻上平燕之策,成此大功,如今這條計想來亦是不錯。

趙見朝堂上一派和諧場面,便即點頭,命三省擬旨,俾樞密院可以與遼使磋商盟事。又錄葉夢得兩番出使功,進位他爲金紫光祿大夫,職尚書右丞,將原先兩相兩參的格局又變成了兩相三參。

下得朝來,衆人皆向葉夢得道賀,高強亦雜在其中,正說着話,忽然覺得自己被人踩了一腳,眼光一瞥間,就見鄭居中從自己身邊若無其事地走了過去,正向扶着柺杖的左相何執中噓寒問暖←心裡明鏡似地,這鄭國舅多半是也惦記這大宋首相地位置呢!

第十章 上第13章 右京(下)第5章 齟齬(上)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67章 相撲第20章 楊戩(下)第九十四章第18章 抽薪(上)第25章 開戶(上)第31章 故人來(上)第3章 羽翼(下)第17章 拔刀(下)第六十四章第25章 掛帥第4章 祭掃(上)第三十九章第八十五章第五十章第四章 下第四十七章第八十一章第三章第三章第32章 釘子戶(上)第80章 殺宋第30章 議定(上)第23章 錢荒(上)第13章 機密第九章 下第七章 下第三十四章第23章 金蓮第8章 學術第五十七章第26章 點將第四十八章第六十六章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十一章第六章 上第23章 翻覆第2章 買賣(上)第19章 獻甲第5章 見童(上)第37章 底定(下)第37章 圍攻第13章 夜探(上)第22章 棒喝(下)第1章 孟州第六十四章第六十章第32章 奔襲(上)第18章 三問(下)第38章 遇險(上)第21章 苦戰第19章 焚心第36章 關撲(上)第一章第13章 夜探(上)第二十四章第1章 清溪銀(上)第20章 至尊第十六章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36章 關撲(下)第19章 獻寶第十六章第17章 夜襲(下)第七十章第18章 謀定第八十三章第10章 意動第八十七章第2章 交易(下)第36章 泯恩仇(下)第十六章第34章 藏兵(下)第37章 邀援(上)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十二章 下第八章 下第十八章第3章 下第27章 水軍第二十三章第十章第十三章第2章 風起第29章 佈局(下)第六章 上第15章 奚車(下)第二章第十二章 上第二十五章第27章 收蓮第七章第五十一章第三十三章第四章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