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存:趙宋是我的了

進了十一月份,李存所率領的左右兩路共二十萬大軍,離黃河已經越來越近了。

而趙桓派去跟李存議和的大臣,是去一個,李存就扣一個,去兩個,李存就扣一雙,直到目前爲止,就沒有一個能回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唐恪、耿南仲等主張議和的宰執,對趙桓說:“恐因我大宋所派和議使身份太低,故而不得大幹皇帝重視,方一直未建功,不如遣一位親王前去議和?”

聽了唐恪、耿南仲等宰執的建議,趙桓想到了他文武雙全的好弟弟康王趙構,覺得唯有趙構去議和,才能讓李存停下伐宋的腳步。

於是,趙桓宣趙構覲見,並將他想讓趙構去面見李存議和一事跟趙構說了。

一直在關注時事的趙構,哪能不知道,最近被趙桓派去李存那裡議和的大臣,沒一個能回來的?

因此,趙構很清除,這時候他去李存那裡議和,很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趙桓心裡很清楚,他讓自己的好弟弟趙構去議和,其實就跟讓自己的好弟弟趙構去送死差不多。

所以,爲了讓趙構放下包袱去跟李存議和,趙桓很難得的以哥哥的身份跟趙構說了很多,還讓趙構放心,他肯定會幫趙構照顧好他的妃嬪。

另外,趙桓還賜給趙構大量的財物,甚至將當初趙佶禪位給他時賜給他的那條玉帶也賜給了趙構。

老實說,這次就連趙構也不願意去爲趙桓分憂了。

首先自然是,這次去跟李存議和,真的是太危險了,用“九死一生”來形容都不爲過。

還有就是,趙構的王妃邢秉懿懷孕了。

邢秉懿是朝請郎、南宋慶遠軍節度使、安恭簡王邢煥之女,漂亮端莊不妒。

邢秉懿嫁給趙構時,趙構還是一個極不得趙佶寵愛的皇子,生活相當樸實無華,一點前途都沒有。

可即便這樣,邢秉懿仍然跟趙構共苦,如膠似漆,並且跟趙構的兩個側氏田春羅和姜醉媚相處得十分融洽。

只可惜,邢秉懿嫁給趙構這四年多時間裡,一直都沒能懷上趙構的孩子。

而且,田春羅和姜醉媚一共給趙構生了五個女兒,一個兒子都沒能生下來。

如今,邢秉懿好不容易纔懷上孕,趙構很可能會得到一個嫡長子。

所以趙構是真不想再去冒這“九死一生”的危險。

可趙桓已經找上了趙構,又恩威並施,趙構肯定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對此,趙構只能是悠悠地一嘆,悔不該當初想要搏一搏在趙宋皇室當中的地位。

等趙構回到康王府,早已經得知了趙桓準備讓趙構去面見李存的邢秉懿、田春羅和姜醉媚,一塊迎了上來。

人離得很遠,邢秉懿就無比關心的問:“陛下可曾收回成命?”

趙構搖了搖頭。

見此,邢秉懿、田春羅和姜醉媚全都忍不住露出了悲傷的神情,康大宗姬趙佛佑等趙構的五個女兒,或是跟她們的母親一樣露出悲傷不已的神情,或是因年紀太小而茫然無知。

趙構不想氣氛這麼壓抑,他用手指挑起邢秉懿的耳環,笑着說:“愛妃這耳環真好看……”

……

次日一大早,趙構就和知樞密院事馮澥等一起奉玉輅離開了東京汴梁城。

另一方面,李存害怕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再像去年那樣跑得到處都是,不好抓,因此,李存按照陳箍桶給他出得主意,放王雲回東京汴梁城去告訴趙桓,趙宋王朝若想議和,也不是不可以,但趙桓必須在十五日之內將割讓河北、河東的詔書送到自己手中,自己纔會再跟趙桓談議和的事,否則,十五日後,自己必定再次率大軍渡過黃河,兵臨東京汴梁城下。

王雲一聽李存給得時間這麼緊,趕緊快馬加鞭南下去東京汴梁城請趙桓下割地的詔書。

不過——

李存智者千慮,也有一失。

讓李存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因爲他想要穩住趙桓,反倒是救了趙構一命。

王雲南下後,正好遇到了北上的趙構、馮澥一行。

王雲對趙構說:“情況已有變化,大幹皇帝必要割讓河北、河東詔書方願再談議和之事,王雲先回京城請陛下降下割地詔書,大王再去議和,方能成事,今去無意也。”

趙構一聽,就停在了城北定林院,等着王雲去跟趙桓請割讓河北和河東的詔書。

……

隨着王雲回到東京汴梁城,東京汴梁城中的人很快得知,只要趙宋王朝願意將河北和河東割讓給大幹王朝,大幹王朝就願意跟趙宋王朝議和。

這讓很多人歡呼雀躍起來,尤其是那些主和的趙宋王朝的大臣,他們彷彿是取得了一場重大的勝利。

可是,對於李存想要趙桓下割讓河北和河東的正式詔書,趙宋王朝的大臣們,又是爭吵不休。

有懇請趙桓當機立斷,放棄河北和河東換取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及和平的。

有認爲河北和河東是趙宋王朝在北方的屏障,一旦棄之,則趙宋王朝永無寧日,趙桓這個皇帝也肯定從此以後無一日能高枕無憂。

趙桓讓唐恪幫他拿個主意——實際上是想讓唐恪來幫他背議和這個鍋。

唐恪說:“不給河北、河東,則必來;給之,臣不能保其不來也。”

趙桓問了唐恪三次,唐恪都是這麼回答的。

趙桓大怒:“卿是宰相,何不做出決斷!”

唐恪知道他說出趙桓想聽的話,代表什麼,李邦彥就是他的前車之鑑。

可趙桓說得也不算錯,他唐恪是趙宋王朝的宰相,有些鍋,他必須得背。

所以,沉默了一會之後,唐恪說:“今京師無山險關隘之固,只有一條黃河可做防禦。然將帥無能,缺乏干城禦敵之功。萬一大幹舉國而來,屯兵城下,臣恐社稷之憂不止河北、河東。陛下當權衡禍福輕重,獨斷而行之。寧失河北、河東,無使京師危而悔也。”

有了唐恪這番話,思來想去過後,趙桓召集文武百官,讓他們投票表示,同不同意割讓河北和河東。

——趙桓這是想讓趙宋王朝的大臣一塊背割讓河北和河東這口大鍋,免得這個責任最後全都歸到他的身上。

結果,有包括耿南仲、範宗尹、吳開在內的七十名官員當場表態,支持割讓河北和河東給大幹王朝,也就是主張棄地議和。只有何慄、梅執禮、孫傅、呂好問等三十幾人認爲不能割讓河北和河東。

另外,還有十幾個滑頭,堅決不表態。

如此一來,皮球自然而然的就又踢到了趙桓的腳下。

趙桓不想做這個決定,可身爲皇帝,身爲趙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趙桓又不能不做這個決定。

沒有辦法,趙桓只能硬着頭皮決定割讓河北和河東以舒難。

於是,趙桓重新派遣趙構和王雲,攜帶禮物前去面見李存,割讓河北和河東請和……

除了派人去議和以外,趙桓君臣在軍事上,又做了一定的部署。

除了早就在東京汴梁城四周設置好的四道總管,也就是東、南、西、北四個防區,趙桓君臣又部署宣撫副使折彥質率領十二萬大軍守衛河陽一帶的黃河,部署宣撫使範訥率領五萬大軍守衛滑州、浚州一帶的黃河。

爲了以防萬一,趙桓君臣又派同知樞密院事李回爲巡按大河使,率領五千精銳騎兵前往黃河岸邊巡視。

害怕前線的軍人不效力,趙桓又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拿出大量金銀財帛,讓李迴帶去犒勞守衛黃河的宋軍將士。

趙桓君臣相信,他們做了這麼全面的防禦設施,靠着黃河天險,只要這小二十萬守衛黃河的宋軍將士上下齊心共同努力,肯定能將幹軍擋在黃河以北……

……

十一月中旬,李存親率左、右兩路幹軍抵達黃河。

之所以耽誤了這麼長時間,是因爲李存下令將河北和河東被幹軍打下來的地區的宋軍全部掃清,同時,李存又安排了大幹王朝最優秀的官員來治理打下來的地區,使河北和河東被打下來的地區徹底安穩下來,而且爲了徹底佔領河北和河東,李存還佈置了不少軍隊在河北和河東的要害之地佈防。

這樣一來,難免耽誤了李存大量的時間。

後來,李存一看,再這麼磨磨蹭蹭下去,就有可能會耽誤自己全殲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幹翻趙宋王朝了。

李存這才暫時沒有繼續和掃河北南部,率領大軍繞過磁州那一片宋軍佈置重兵防禦的地區,來到了河陽這片區域的黃河北岸。

得知李存親率大軍來到了黃河這裡,折彥質不敢再守衛河陽了,而是果斷的退至黃河南岸,與率領五千騎兵趕到黃河邊上的李回相匯合。

如此一來,就出現了,宋軍在黃河南岸紮營,幹軍在黃河北岸紮營,兩軍夾河對峙的局面。

此時,武德司、親軍都衛府和軍情處已經將宋軍的情況全都給傳送回來了。

基於情報部門探明的黃河南岸宋軍的情報,不少幹軍的將領都認爲宋軍準備得很充分,不能輕易過河,建議李存,讓已經爭戰了很久的幹軍將士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再從長計議。

李存在看過武德司、親軍都衛府和軍情處傳遞回來的情報了之後,教育一衆將領:“分析情報時,要注重細節,不可片面,需知,你們所看到的情報上的每一個字,皆是前方情報人員以鮮血及生命所換得的。”

說完,李存就將武德司、親軍都衛府和軍情處傳遞來的有關宋軍將士的來源、組成、士氣、裝備、對幹軍的恐懼程度等情報挑出來,讓一衆將領看,同時言之鑿鑿的說:“宋軍雖衆,然已多爲驚弓之鳥,不足畏也。我加以虛聲,盡取軍中戰鼓,擊之達旦,其軍必變。”

李存都這麼說了,一衆幹軍將領哪敢不遵命?

這天晚上,幹軍將士,按照李存的命令,在營中敲了一夜的戰鼓。

折彥質擔心幹軍突然殺過黃河,命人一把火將河陽浮橋給燒掉。

此時,還有趙宋王朝河北、河東宣撫司的不少屬官以及河陽的地方官沒有逃過黃河,關鍵還有一萬多匹戰馬沒有逃過黃河,另外還有屬於宣撫司的衆多金銀絹帛也沒來得及運到黃河南岸去——僅被驚慌失措的宣撫司的人員拋棄在河陽黃河灘上的財物,就超過了一百萬緡。

見此,幹軍將士心下大定,也越發的佩服李存洞悉一切的目光。

轉天,天一亮,李存就讓吳璘派一支突擊隊從水淺的地方渡過黃河,然後在宋軍的背後安營紮寨。

——早在剛到黃河岸邊的時候,李存就讓吳璘派人從清河界出發,前去探尋渡河之路,同時跟當地人打聽,哪有水淺的地方可以直接過河。

結果,正巧現在是黃河的枯水期,黃河中有不少地方水都不太深,可以涉水而過。

張憲接到吳璘的命令了之後,帶着本部的破敵軍悄悄的找了一個沒人的地方過河,然後按照李存的指示,在宋軍的營寨後面紮營。

正像李存所“分析”的那樣,別看折彥質手上擁有十二萬大軍,但這些人馬大多都是從河北和河東潰敗而南逃的驚弓之鳥,另外還有不少一仗都沒打過的新兵。

這些宋軍將士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折彥質是西軍宿將,他是种師道臨終之前推薦給趙桓的大將,算是种師道的接班人。

而且,折彥質是宋軍中少有的幾個敢跟幹軍正面交戰的將領。

可始終戰鬥在第一線的折彥質,對現在宋軍的情況實在是太瞭解了,知道他自己手上的這十二萬人馬,只剩一個空架子,根本無法打仗。

因此,見幹軍在其背後紮營,折彥質以爲幹軍已經全部渡過黃河,急忙率領其直接指揮的中軍往南撤退。

其他各路宋軍,見主帥跑了,全都不戰而潰。

就這樣,被趙桓君臣視爲固若金湯的黃河防線,不攻自破。

跟折彥質一塊守衛黃河的李回,聽說幹軍過河了,也急忙往南逃跑。

當李存的雙腳再一次踏上黃河南岸的土地,看見到處都是宋軍扔下的旗幟、糧草、輜重、金銀絹帛,李存霸氣十足的說:“趙宋的江山社稷是朕的了。”

李存身邊的大幹王朝的文武百官聽見李存這讓他們無比激動的話,紛紛山呼:“萬歲!萬歲!吾皇萬歲!”

見到這一幕,那些被李存丟進觀光團中的原趙宋王朝的官員,不少都長吁短嘆,有些人甚至痛不欲生。

這些人跟在李存身邊有一段時間了,無不清楚,李存這個人,從不狂言,甚至平時言行都非常保守,很少將話說滿,所以,如果不是李存擁有十足的把握,李存不可能說出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是自己的了這樣的話。

關鍵,李存說什麼不重要。

重要的是,李存這次南下帶來了二十萬百戰精銳大軍,其中僅騎兵就差不多有八萬。

面對這麼多百戰精銳,宋軍就算是在巔峰時期,都未必能戰勝得了,更何況,宋軍的精銳已經被幹軍給打成了驚弓之鳥。

關鍵的關鍵,東京汴梁城在北邊唯一的天險黃河,這麼輕易的就被幹軍給過來了,接下來,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區,如果快馬加鞭,這八萬精銳騎兵,一天就能殺到東京汴梁城。

趙宋王朝肯定沒機會了……

……

……

第七十四章 譚稹的忠告第三十二章 風光大嫁第五十五章 羣雄並起第八十八章 招降第四百零四章 米已成粥第二百九十七章 以另一種方式壯大的金國(求月票!)第一百七十三章 凱旋第二百七十七章 陛下真壞第二百一十二章 徹底撕破臉第二百八十四章 孤勇者第一百二十三章 妻憑夫貴第一十六章 尾大不掉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存:小孩子才做選擇題第二百九十四章 趙構:我有百萬大軍!(求月票!)第一百一十七章 宋江:投李存?第一百二十八章 忠奸第二十四章 埋伏第八十五章 我不服第六十一章 規矩奴家懂第四百零四章 米已成粥第三百八十章 李存安慰女人的方式第一百五十六章 童貫:官家,快做決定吧第四十六章 杭州!杭州!第二百九十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求月票!)第七十五章 大材小用第七十二章 方臘:我不信!第八十四章 如出一轍第一百一十一章 迎接姑爺歸家第一百零六章 最後的倔強感謝大佬們大力支持!第一百七十三章 凱旋第一百三十二章 陳妙真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桓“進大觀園”第三百三十二章 秦檜:你腹中的孽種是誰的?!(求月票!)第八十八章 招降第四章 大勢已成第二百四十五章 趙佶:趙桓你真是你爹的好兒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存對趙構的報復(求月票!)第四十七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二百八十七章 抱得美人歸第二百九十五章 一戰定中原(求月票!)第七十二章 方臘:我不信!第一百四十五章 矛與盾之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猛將如雲也沒用第六十八章 譚稹準備會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哥是皇帝了第五十章 嬪妃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決戰第一百九十章 換成了真男人第三十八章 二害相權取其輕第三十八章 二害相權取其輕第三百章 趙構登基,皇后在李存牀上(求月票!)第二百二十九章 汴梁城破了?第五章 招募敢勇第八十九章 割地和親第五十三章 日日當新郎夜夜換新娘第一百一十一章 迎接姑爺歸家第四百章 給天下美人一個家第一十五章 包康第九十八章 隊伍大了不好帶了第二十六章 李存,朱溫也第一百六十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七十三章 凱旋第一百七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三百九十二章 溫水煮青蛙第三百八十一章 金國前線告急第二百九十六章 將靖康恥還給金人(求月票!)第二百一十九章 天祚在海上築宮室待陛下久矣第七十章 鎮江!江寧府!第七十章 鎮江!江寧府!第三百九十六章 這是李存起家時的南軍第二百三十八章 趙桓:朕要生擒活捉李存!第三百零七章 全都千刀萬剮(求月票!)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一統第二百五十二章 趙明誠:我願意當接盤俠第一百三十章 我錯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賢后第一百五十六章 童貫:官家,快做決定吧第五十八章 金買骨第五十四章 羨慕嫉妒恨第二百零九章 六賊之首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國的優勢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軍全面壓境第七十四章 譚稹的忠告第八十四章 如出一轍第一百零七章 反思第二百六十四章 東京汴梁城破第九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零七章 蕭普賢女的報復第一百九十四章 別怪朕狠第九十六章 方臘:我擁兵萬第四十四章 解渴纔是最重要的第二百二十四章 趙佶禪位第六十章 二浙第一世家第九十三章 譚稹:我有破敵之計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宋皇后嫁給大幹皇帝第二十四章 埋伏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佶、趙桓、趙構三皇相見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存:我狐假虎威?第一百一十三章 軟硬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