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勢如破竹

李存到了燕京以後,幹得第一件事就是親自檢查燕雲地區今年的糧食收成到底像不像陳箍桶等人所稟報的那樣。

確認燕雲地區今年的糧食果然大豐收了之後,李存做得第二件事就是將趙鼎、秦檜、趙良嗣、馬擴等宋朝的官員全部扣下,組成新的觀光團。

接着,李存就下令整軍,準備幹宋。

趙宋王朝那邊見趙良嗣、馬擴等宋使一去不回,而且最近還有一些大幹王朝即將幹宋的消息傳來,讓童貫惴惴不安。

於是,童貫派遣吏部員外郎傅察,擔任大幹王朝賀正旦使前往燕京一探虛實。

傅察在前往燕京的路上,就聽到了不少傳言,說大幹王朝正在厲兵秣馬準備伐宋。

而且,幹宋邊境上,也就是白溝河這裡的形勢也非常緊張,常勝軍每天都像如臨大敵一般,不敢有半點鬆懈。

有人好心的勸傅察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冒險前往燕京。

可傅察卻堅持說:“我受皇命出使,聞難而止,必被大幹小覷,覺我大宋無人也。”,然後毅然決然的前往了燕京。

傅察一行很快就過了白溝河,來到了大幹王朝的境內。

未幾,就有數百騎呼嘯而至,將傅察一行團團包圍起來。

傅察質問幹軍將士:“你等想作甚?”

幹軍將士不答,只將傅察帶到韓世忠處。

有小校讓傅察拜見韓世忠。

傅察大聲說道:“韓將軍雖大將,然人臣也,與我職位相當,何拜之有?”

小校握刀“再勸”。

傅察又道:“死耳,豈有俱人臣而輒拜者哉!”

接着,傅察朗聲對左右說:“敵脅我以拜,我以國故義不辱,我死必矣。我父母老矣,素鍾念我,聞之必大戚,若公等得脫,幸記我言,以告吾親,知我死國,少解其無窮之悲也。”

一衆宋人聞言盡泣。

韓世忠見此,上前道:“傅相公有氣節,無畏生死,乃當世大儒,韓世忠慚愧。”

言畢,韓世忠反倒是,正了正衣襟,向傅察一拜。

拜罷,韓世忠實言相告:“傅相公莫怪,你我兩國爭戰將起,我國皇帝有令,凡所遇宋國文臣武將,非必要,一律不許誅殺,皆囚禁之,以爲將來我朝所用,我等不好直接收押相公,便欲找個藉口。”

其實韓世忠並沒有說實話。

韓世忠他們之所以折辱傅察,主要是他們想看看這些平時高高在上滿口仁義道德的文人,是不是真像他們自己平時對外宣揚的那麼有氣節。

結果,韓世忠他們這次真的長見識了,傅察還真是一個非常有氣節的硬骨頭。

傅察一聽,大幹王朝真要侵略趙宋王朝了,心中不禁就是一緊!

傅察有心將消息傳回去,讓趙佶君臣趕緊做抵抗的準備。

可傅察他們這一行人,全都被韓世忠打包給送去了燕京。

很快,傅察就看到了趙鼎、秦檜、趙良嗣、馬擴等人。

從趙鼎他們那裡,傅察得知,李存已經從應天府回到了燕京,最近正在爲幹宋做最後的準備,幹宋已經不可避免了。

可知道了這些又能如何,他們這些人現在全都已經是階下之囚了,什麼消息都送不出去。

就在傅察被扣的第二天,童貫又派了一個使團過來。

——童貫最近也聽到了大幹王朝要幹趙宋王朝的風聲,他擔心大幹王朝真會幹宋,所以,繼傅察團隊,他又派來了以回慶使賀允中和副使武漢英爲首的另外一個使團前來燕京。

賀允中和武漢英已知大幹王朝可能要幹宋了,但他們還是跟傅察一樣義無反顧的來到了燕京。

負責招待宋使的韓昉,逼問賀允中願不願意降幹,可賀允中也是寧死不降。

武漢英倒是願意降。

可武漢英的投降卻是假的。

——武漢英是一員武將,他本來是玉田縣一名巡檢,受命臨時擔任副使,他這人很有心機,他見大幹王朝已經準備大舉入侵趙宋王朝了,而趙宋王朝還一無所知,便假裝投降,準備找機會逃回趙宋王朝通知趙佶君臣做準備。

可惜,武漢英在逃到邊境時,又被韓世忠給捉了回來。

總得來說,目前趙宋王朝來的這些人,包括其隨從,全都很有氣節,沒有一個是真心投降大幹王朝的。

……

就在賀允中被大幹王朝給扣下的當天,蔡攸奏請趙佶,廢除安肅與保信二軍,恢復此二軍爲樑門與遂城二縣。

安肅與保信二軍是當初趙光義在位時爲防止遼國入侵所建,此二軍與保州和易州構成犬牙交錯之勢,相互牽制,並且能控制倒馬關,是河北和河東的重要同道,在宋遼澶淵之戰的時候,安肅與保信二軍號稱“銅梁門,鐵遂城”,爲趙宋王朝擋住了遼軍很長時間,所以此二軍是趙宋王朝在河北北邊沿邊最爲重要的屏障之一。

蔡攸之所以奏請趙佶廢除安肅與保信二軍,主要是因爲這段時間河北方向老是傳來警報,說大幹王朝要入侵趙宋王朝,蔡攸很擔心這些消息會引起趙佶的注意,進而影響到他趙宋王朝軍事第一人的地位。

爲了遮人耳目,讓趙佶君臣認爲北方並沒有什麼戰事,蔡攸提出廢掉此二軍,以彰顯邊界的局勢安穩。

在趙佶的印象當中,河北地區,除了常勝軍以外,其他軍隊全都不堪重用,廢掉更好,正好可以減少趙宋王朝日益龐大的軍費開支。

因此趙佶很快就准奏了,勒令儘快廢掉安肅與保信二軍。

在戰爭來臨的前夕,蔡攸這個趙宋王朝的最高軍事主管,竟然以這麼荒唐的理由將兩道險關給廢除了,真是天下奇聞。

更讓人無語的是,趙佶竟然還答應了。

而且,別忘了,正是趙佶讓不學無術的蔡攸當上的這個趙宋王朝的最高軍事主管。

這種情況下,趙佶不當亡國之君,誰當亡國之君?

蔡攸真是對邊界的這些“小事”毫不關心,他最近正在忙着跟他爹蔡京鬥,準備將他爹給鬥倒了,然後當趙宋王朝的宰相。

趙佶最近也是越看蔡京越煩,他希望蔡京能自動辭職,讓出相位,換一個讓他比較順心的,比如蔡攸,來擔任。

可蔡絛被勒令停職了之後,蔡京並沒有離開相位的想法。

——蔡京四次爲相,深知權力之妙,他這次好不容易纔復相,豈肯輕易交權?

對於蔡京遲遲不肯上表交權,趙佶越發的不滿,於是趙佶命蔡攸去勸蔡京主動上奏章請辭宰相之職。

蔡攸剛開始時還顧及一點他和蔡京的父子之情,跟蔡京好言好語的商量,讓蔡京主動放棄宰相之位。

可蔡京就是抱着宰相之位不撒手,讓蔡攸恨得牙癢癢,以至於父子傾軋。

有一次蔡攸到蔡京的府第,正趕上蔡京與客人談話。

蔡攸對客人理也不理,一進來就急着上前抓住蔡京的手做診脈之狀,說:“相公脈勢舒緩,可有不舒服之處?”

蔡京說:“無恙也。”

蔡攸聽言,放開蔡京的胳膊,轉身就走。

蔡攸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把客人弄了個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就問蔡京:“蔡樞密爲何如此?”

蔡京無可奈何地說:“你一定不明箇中緣由罷,此逆子想因我有病而罷了我的宰相之位。”

這天,已經忍無可忍的蔡攸,氣勢洶洶的來到蔡京家,直說:“官家叫你致仕,你莫要敬酒不吃吃罰酒。”

蔡京聽言,哭着說:“上何不容京數年?當有相讒譖者。”

蔡攸答:“不知也。”

蔡京又說:“京衰老宜去,而不忍遽乞身,以上恩未報,此心公所知也。”

左右之人聞聽蔡京管自己兒子蔡攸尊稱爲“公”,皆竊笑。

可蔡攸還是油鹽不進,就逼着蔡京將相位交出來。

蔡京見此,知道他真的一點繼續賴在宰相之位的機會都沒有了,才心不甘情不願的交出宰相大印。

蔡攸將蔡京的宰相大印帶回去交給趙佶。

趙佶又命人代替蔡京寫了份求辭的奏表,這樣蔡京才完成了第四次罷相。

蔡京這次出任宰相的時間其實不長,但影響很不好,尤其是他用他的三子蔡絛幫他處理政務。

公平的說,蔡京是有心幫趙佶挽回趙宋王朝末路的局面,想要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可他實在是太老了,趙宋王朝也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這使得,蔡京的第四次任相,成了一個巨大的笑話,也爲他日後被陳東打成六賊之首埋下了伏筆。

總而言之,在大幹王朝已經開始動手幹宋之際,趙佶君臣還在像以前那樣,爭權、爭寵、內鬥,對於即將到來的戰爭,一點都沒有察覺到,就更別提有所準備了。

……

大幹王朝這邊。

一切準備就緒了之後,李存下令,代州的岳飛先動手。

李存之所以讓岳飛先動手,主要是因爲河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童貫此時又坐鎮河東,李存希望岳飛能趁宋軍不備,一口氣多打下來幾道險關,以免將來拿人命去堆。

岳飛接到李存下達的命令了之後,迅速率軍南下。

童貫接到前線的緊急報告了之後,趕緊跟範訥、王雲、朱彥通等宣撫司的參謀、機宜商量對策。

在範訥等人的建議下,童貫決定立即回東京汴梁城赴闕,也就是逃回東京汴梁城跟趙佶商量怎麼辦。

童貫下定決心了之後,就當着太原知府張孝純和張孝純的兒子張浹的面說:“大幹已然入侵我大宋,現今形勢危急,朝廷還一無所知,本王將赴闕稟議,特知會你等一聲,本司來日便行。”

張孝純都聽傻了,他忙說:“幹軍南下入寇,大王當在太原勾集諸路軍馬,併力抵抗大幹入侵纔是,若大王匆匆離去,人心必然駭散,以爲大王這是將河東棄與賊,河東既失,河北豈能保耶?且乞大王駐司在此,共竭死力,率衆報國。我太原府路地險城堅,人亦諳戰鬥,幹賊未必便能破也。”

童貫大怒,厲聲說道:“貫宣撫也,不繫守土之責,若宣撫司駐此經營,卻要帥臣做甚?此是你張孝純職事,且須勉力!貫到京稟奏,即日便發諸路軍馬來策應,使貫留此,亦無所益也。”

見童貫說出這麼不要臉的話,張孝純憤然而起,他來到自己兒子張浹身邊,說:“尋常見童大王做許大模樣,次第到臨事,卻如此畏懦,更不顧身爲大宋軍事大臣,當爲國家捍禦患難,卻一向只思走竄,是甚節操!”

說罷,張孝純轉頭對張浹說:“休!休!自家父子與他死守!”

雖說被張孝純這般羞辱,可童貫還是夾着尾巴逃了,只留下王稟和三千勝捷軍在太原城幫張孝純固守待援。

再說岳飛。

岳飛南下了之後,一路之上並無一戰,幾乎所有城池、險關和堡寨,都是幹軍一到,就立即開城投降。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爲,河東北部的防禦皆是由義勝軍負責的。

而義勝軍的將士全都是燕雲地區的漢人,他們盼望李存幹宋,都已經盼得望眼欲穿。

如今,李存終於派遣大軍來幹宋,義勝軍的將士怎麼可能不立即開城投降,轉爲大幹王朝的開路先鋒?

由於到哪都有人開城投降,這使得龍驤軍向前推進的速度極快。

沒幾天的功夫,龍驤軍就到達了猩州。

猩州也是河東地區的戰略要地,自古就有“晉北鎖鑰”之稱。

猩州知府名叫賀權,他並不是漢兒,而是地地道道的宋人。

不過,賀權可不像傅察、賀允中他們那麼有氣節,見龍驤軍大軍壓境,他審時度勢,認爲以猩州的這點人馬根本就抵擋不住幹軍的攻擊,所以很乾脆的放棄抵抗,選擇開城投降。

當然,你要說,賀權識時務和爲了城中民衆考慮,也能說得過去。

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了猩州之後,龍驤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大名鼎鼎的石嶺關。

石嶺關又稱“白皮關”、“石嶺鎮”,位於太原北面,是雲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

此關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着太原通往猩、代、雲、朔之要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遙想當年,趙匡胤御駕親征北漢時,遼國向晉陽太原派軍,增援北漢,趙匡胤命何繼筠領兵赴石嶺關阻擊,宋軍與遼軍爲爭奪石嶺關展開了一場浴血拼戰。

最終,宋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取得大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衆。

現在,面對幹軍長驅直入的咄咄攻勢,張孝純很焦急,他急切地想找一個守關大將,將幹軍擋在石嶺關以北,爲趙宋王朝爭取點時間。

很快,就有人向張孝純推薦冀景,說冀景可守石嶺關。

冀景曾經征剿過李存和方臘。

收復燕京一戰,冀景還曾擔任過先鋒將官,擁有及其豐富的實戰經驗。

可是,張孝純命冀景前往石嶺關守關時, 冀景卻以兵力不足爲由推辭不去。

張孝純沒有辦法,只能命令王宗尹統領他新招募的敢勇軍隨冀景前往石嶺關,同時又命耿守忠率領八千義勝軍助之。

冀景見此,纔不得不前往石嶺關。

可冀景去是去了,但他對耿守忠極爲不信任。

因爲耿守忠也是一個漢兒,而且還是遼國降將,義勝軍的副帥。

而最近這段時間,義勝軍和漢兒大肆叛宋降幹,幫着大幹王朝攻打趙宋王朝,已經人盡皆知。

因此,冀景令耿守忠擔任先鋒,走在大軍的最前面。

——冀景如此,是擔心耿守忠在他後面,突然攻擊他。

可即便這樣,冀景仍就不放心。

走到一半,冀景突然就以耿守忠要叛變爲由,率領他的親隨跑路了。

而耿守忠率軍來到石嶺關了之後,果然將石嶺關獻給了岳飛。

冀景聞聽耿守忠真的叛變投敵了,不敢回到太原,而是逃去了汾州。

石嶺關作爲太原以北最後一道天然屏障與重要關卡,就這樣輕易的丟失了。

這一路之上,岳飛與龍驤軍的將士所遇到的宋軍,無不聞風而叛,然後轉爲嚮導和先鋒軍,使得幹軍如入無人之境,直至太原。

見此,在一衆監軍的教導之下,幹軍上下皆意識到,此並非他們有功,實乃他們的皇帝威望所至,否則他們怎麼可能一戰不打,就來到了太原?

當然,這也是因爲,來投之人,無不表明:“我等慕大幹皇帝威名久矣,聖上遣大軍弔民伐罪,以有道伐無道,實乃周發殷湯,我等豈敢逆天而爲之?”

……

第四百一十三章 尼姑?那更好玩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存對趙構的報復(求月票!)第二百四十九章 岳飛,朕的衛青、霍去病第三百三十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月票!)第二百五十六章 太原城破第二百五十四章 二次伐宋第一百五十一章 趙桓:龍女焉能嫁犬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桓“進大觀園”第二百六十一章 李存斬蛇第二百七十三章 改朝換代第二百八十章 你高攀不起第二十八章 賞罰分明第一百二十五章 糧食的戰爭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軍全面壓境第三十五章 息坑大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陳妙真第三百二十三章 李存最寵愛的女人(求月票!)第二百九十九章 兒子多到氾濫成災(求月票!)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構:李賊,你不講武德!第一百一十五章 二種入浙第四百一十一章 這個時代的日本第一百四十二章 穩賺不虧第五十章 嬪妃第三百九十七章 用王后換苟安第一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決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存:朕就是心軟啊(求月票!)第三百零一章 李存:朕和趙構不是外人(求月票!)第二百二十章 幹宋正式拉開了帷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存:我狐假虎威?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亡趙宋第一百九十二章 李存:女真敢跟朕要歲幣?!第四百零六章 神炮?!第三百零三章 趙佶VS耶律延禧(求月票!)第七十一章 童貫,大宋就靠你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李存安敢如此欺我?第十章 榜樣的力量第三晨六十五章 “血洗”鄆王宮第二十二章 見過弟妹第一百二十一章 种師道:仗,是這麼打的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彥仙鞭打趙構(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韋氏、刑秉懿婆媳(求月票!)第三百三十三章 窩囊至極的秦檜(求月票!)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佶、趙桓、趙構三皇相見第一百二十二章 方臘:包康,你罵誰?!第二百二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鑽進玉米地(求月票!)第七十四章 譚稹的忠告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存:小孩子才做選擇題第三百九十六章 這是李存起家時的南軍第三百八十三章 千古第一反間計第二百零二章 李存:李清照你好大的膽子第八章 你太保守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構改名爲“李構”(求月票!)第三百一十六章 約爲父子之國(求月票!)第三百九十六章 這是李存起家時的南軍第四百一十二章 日本母女第七十二章 方臘:我不信!第九十八章 隊伍大了不好帶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存:我娘說,落袋爲安第四百一十一章 這個時代的日本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路上見聞(求月票!)第四百一十章 拆長城第二百七十章 李存入主東京汴梁城第九十九章 暗潮涌動第二百五十一章 李清照的情夫恁地豪傑?!第二百五十一章 李清照的情夫恁地豪傑?!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果第二百五十四章 二次伐宋第二百三十章 茂德帝姬趙福金第三百六十三章 已然開啓的工業革命第一百四十二章 穩賺不虧第六章 心生嫌隙第一百六十三章 李存:宋江,吾之陳平第七十八章 總是棋差一招第一百九十七章 西遼皇后第一百七十七章 趙佶:南北朝分庭抗禮?第三百三十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月票!)第二百四十七章 名聲大噪的岳飛第二百九十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七章 抱得美人歸第二百章 趙佶:我大宋不是軟柿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李存:朕要竊玉偷香(求月票!)第二百一十四章 割地賠款嫁帝姬還有用嗎?第四百零三章 文貞王后:陛下隨便吃第一百零四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三十九章 樑小娘子第三十八章 二害相權取其輕第二百二十七章 包圍東京汴梁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哭昏過去的新皇帝第二百八十一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二百零六章 被捉的遼妃和遼國公主們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存:岳飛是我的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朕幫你把他綠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孤勇者第一百七十二章 威震中南半島第六十六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二百零六章 被捉的遼妃和遼國公主們第六十二章 無間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風停了第二十五章 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