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襬在面前的形式已經非常明瞭。
強渡頓河的德軍主力已經長驅直入進逼斯大林格勒城下槍炮上膛,將城市周圍近郊陣地丟了個精光的蘇軍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不得不撤到了城區近郊。
密集的轟炸將這座重工業城市化作一片廢墟,戰爭在8月23日結束之後已經到了最危急的關頭。
來自華西列夫斯基的彙報,讓遠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坐鎮的慈父斯大林同志如坐鍼氈般坐立難安。
眼下異常相似的情形不禁讓斯大林回憶起了去年基輔時的慘狀。
同樣是不聽朱可夫的勸告導致了後續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失敗,同樣是被德軍兵臨城下團團圍住成了水泄不通,也同樣有多達數十萬的紅軍將士被包圍在了以城市作爲中心點的口袋裡插翅難飛.....
太多的歷史相似點讓斯大林感到心煩意亂,他擔心如同去年基輔時一樣的慘敗場景會再度降臨在這座他曾經率軍戰鬥過的城市上。
在這座曾經名爲察裡津的城市裡,斯大林親自率領新生不久的紅軍打退了哥薩克的進攻。
當時的察裡津城缺少食物和武器彈藥,一聽到哥薩克打過來的消息立刻亂作一團、人心惶惶、士氣渙散。別有用心的人甚至還在軍中散播恐懼謠言,一片混亂的隊伍面臨着時刻都有可能崩潰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親自操刀上陣的斯大林用雷霆手段解決了問題。
大批不稱職、散播恐懼謠言的軍官被斯大林直接撤職查辦,逃兵和戰敗者就地槍決成了整頓戰場紀律的最嚴肅手段。
被“斯大林意志”所拯救的察裡津後來因此更名爲斯大林格勒,而當這座自己戰鬥過的城市再一次面臨嚴峻危機時,坐在辦公桌後沉浸在當年回憶裡的斯大林依舊堅信着自己能夠力挽狂瀾,讓這座曾經偉大的城市挺過難關繼續偉大下去。
在去年的基輔會戰時斯大林拒絕了朱可夫的建議並將其一擼到底,今年的夏季攻勢中朱可夫又成了斯大林的泄火對象被臭罵一通後坐起了冷板凳。
唯一的區別之處就在於在眼下的時間節點上,斯大林格勒的戰局還沒有糜爛到去年基輔戰役尾聲時那種無可救藥,足以令斯大林追悔莫及的程度。
歷史已經連續兩次證明了朱可夫的建議是正確的,即便是站在政治領袖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的斯大林也必須承認這一客觀事實。如果現在讓朱可夫出手的話興許戰局還有得救,說不定可以像去年的莫斯科戰役一樣創造奇蹟。
想到這裡,並沒有任何面子上掛不住問題的斯大林隨即做出了決定,當即擡起右臂按響了桌上的電鈕。
“領袖同志,您有什麼吩咐?”
面對着推門而入響應而來的秘書,眼神堅定的斯大林幾乎是毫不猶豫中斬釘截鐵地開口下令。
“去給朱可夫打電話,讓他到最高統帥部來,就說他已經被任命爲副最高統帥!”
接到這通來自莫斯科的電話時,朱可夫正在前線上的波戈列洛耶戈羅季謝地域組織部隊進攻,最高領袖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打來的這通電話讓朱可夫有些猝不及防。
“什麼?回莫斯科去?現在?能告訴我這是爲什麼嗎?”
前線的戰場上槍炮聲隆隆轟鳴,朱可夫將自己的指揮部設在了能夠聽得到戰爭咆哮聲的地方,就連電話那頭的斯大林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也聽的一清二楚。
“國防委員會研究了目前的前線戰局,決定任命你爲副最高統帥,同時要求你儘快交接工作返回莫斯科最高統帥部,這是領袖同志的命令。”
對於朱可夫一連好幾個提出的問題,波斯克列貝舍夫在電話中選擇了避而不談。
由於德國人的訊息監聽和情報偵查手段實在太過厲害,已經在保密方面吃了無數次虧的斯大林對自己身邊的人反覆三令五申。
要求在電話裡只談最重要的事,多餘的廢話一句也不要多說盡量留到當面去談,尤其在給缺乏通話保密設備的前線部隊打電話時更是如此。
不明所以的朱可夫能夠感受到莫斯科那邊一定是發生了什麼大事,隨即按照斯大林的命令將手頭工作以最快速度轉交出去交接完畢,離開了自己所指揮的西方面軍踏上了返回最高統帥部的專機,並於當晚如約而至飛抵莫斯科。
等到朱可夫踏入斯大林的辦公室時已經是晚上九點,正在和幾位國防委員商量斯大林格勒前線戰局的斯大林也不避嫌,直接開門見山地向朱可夫吐露出了實情。
“我們碰上難關了,朱可夫同志。前線的戰局特別不妙,德寇隨時可能攻佔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地區同樣情況糟糕,叫你回莫斯科就是爲了解決這些問題的。”
在踏上返回莫斯科的專機時,朱可夫已經纔想到了斯大林會把自己派到南線的斯大林格勒戰場上去,那裡的情況老實說就連朱可夫自己都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取勝。
心裡雖然這麼想,但朱可夫嘴上卻沒有選擇這麼說,因爲斯大林的表情顯然是話還沒有說完正欲繼續說些什麼。
“國防委員會已經做出了決定,任命你爲副最高統帥,負責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一切防衛。”
說到這裡,斯大林將明顯帶有期待的眼神更加精準地投向了朱可夫。
“我們絕對不能丟掉這座城市!你已經被授予全權,前線上的兩個方面軍和其他所有的航空兵部隊都歸你指揮,戰略預備隊上的事情你只管開口,只要莫斯科能做到的一定會全力支持你!”
自衛國戰爭爆發以來,還從未有前線上的那個將領能被斯大林授予如此之大的權力,這幾乎等同於是斯大林將手中所有的籌碼和希望全都壓在了朱可夫一人身上。
朱可夫正在腦海中醞釀着該如何向斯大林作答,慈父同志的滔滔不絕話語卻又再一次緊隨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