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大震士氣】

時間匆匆,轉眼來到1984年1月。

剛剛度過元旦不久,老牌地產公司嘉年地產便宣佈停牌、清盤,頓時印證了這一兩年香港商界的不平靜。

嘉年地產的創始人彭國真,可謂老牌地產強人,五十年代還和許愛周、林志超等人一起投資了商業大廈。在整個五六十年代,彭國真都算得上地產強人,在1972年上市時,集資4500萬港幣,算是中等地產商。

而嘉年地產衰敗是在1973年股災看錯形勢,轉而去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市中心投資一幅66萬平方的商業地皮,用於修建巨大商業綜合體‘首邦市’,可惜隨後石油危機爆發,令這個項目銷售不盡人意,以及發展緩慢。

投資策略失誤,導致嘉年地產在1977年僅盈利440萬港幣;而其它地產公司,早已經趁着石油危抄底香港地皮。等到嘉年地產移師香港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年代後期,那個時候一個地產項目已經是數億港幣,甚至動輒十億港幣,已經不是嘉年地產可以發展得起的,只能發展中小地盤。

而在1981年,嘉年地產再次看錯形勢,追隨置地、佳寧集團的步伐,最終造成巨大的戰略失策,而其它地產商已經明顯發現不對勁。

最終,其創始人彭國真在去年因病死亡,留下一個爛攤子,很快就徹底倒閉、清盤。

嘉年地產的倒閉,雖然不想去年9月佳寧集團的清盤影響那麼大,依舊警惕着不少置業商——香港前途未卜,地產形勢低潮依舊。

所以,香港商人此時不是在想着移民,就是在按兵不動!

僅極少意志堅定的商人,正在趁低吸納,儲備‘戰略物資’。

1月9日,星期一。

傍晚7點,中環很多辦公室已人去樓空,街上人潮及車龍亦早已散去。

在置地的辦公室裡,西門·凱瑟克正在焦急的等待,他已經派人前往維港中心,邀請長實集團兼和記黃埔的主席林志超,前來商談轉讓香港電燈事宜。

他最近過得非常焦慮,一邊是以匯豐爲首的銀行催債,一邊是長實系步步緊逼。他當然明白,香港電燈公司是保不住的,但奈何長實系還想要‘交易廣場’。

如果置地失去交易廣場,那麼在中環的地位將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哪怕是置地債務高到嚇人,西門凱瑟克也希望出售其它資產,去緩和置地的處境。

不過很顯然,林志超沒有給他這種幻想,長實集團在市場暗購置地股票,這讓西門凱瑟克有些心中害怕起來。

他面對的不是一條狼,而是一頭猛虎。

最終他決定,先和林志超談香港電燈公司,後續再根據情況,談交易廣場!

雙方的代表人員,已經就港燈的價格商談攏了,一共是28.5億港幣,這個價格置地比較吃虧,畢竟目前形勢不利。

不一會,一名職員迅速來到西門凱瑟克的辦公室,說道:“西門大班,林爵士他們來了!”

西門·凱瑟克立即起身,說道:“好,去會議室!”

不管怎麼說,先過這一關再說。

不一會,林志超和馬世民爲首的長實系代表,和以西門·凱瑟克爲首的怡和系代表,雙方進行了‘友好’招呼。

“西門大班,新年新氣象,我也希望置地能有新氣象!”林志超爽快的祝福道。

“林爵士的祝福我收下了,長實繫有林爵士領導,每一年都在步步高昇,很是令人敬佩。”西門·凱瑟克也風度的說道。

今天兩人,或者說兩個團隊,既然已經走在一起,當然是要把港燈的交易達成一致,所以扯其它的沒有必要。

好比前世置地將港燈賣給李家成之後,僅隔三年,李家成照樣帶着一衆富豪要收購置地。

商場就是這樣,只要是手段不違法不違道德,便可以算得上良心商人。至於手段,大家就看誰的高明而已。

趁你病要你命,這是戰場上的法則,同樣也適合在商場。

隨後,林志超和馬世民等人看起資料起來。

香港電燈是一家集團企業,全資擁有香港電燈公司、豐澤電器(電器零售)、嘉雲(工程)等 9家全資屬公司,及國際城市(地產,長實亦有參股)等 5家聯營公司,業務包括電力、地產、工程、工業、貿易、零售、保險等多方面。

1983年的利潤,已經高達7.18億港幣,這是剛剛統計的大概數據。

雖然林志超在看資料,實際上他心中已經是堅定不移的要收購港燈集團。可以說,交易廣場也不是非買品,但港燈集團真的可以是非買品。

比較交易廣場只是一個‘固定資產’,沒有巨大發展的潛力,無非就是收租。而港燈集團則不一樣,不說旗下兩個大型屋邨地皮,就是電費利潤的增長,以及電力工程的海外發展潛力等等,簡直就是一個優質的資產。

林志超只花了兩小時,實際上就已經翻閱完畢,之後他留下馬世民等人加班,自己則回去睡大覺。

翌日上午,長實、和記、置地、港燈並沒有停牌;直到中午,四家公司主動要求證券所停牌。

在下午的新聞發佈會上,林志超以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身份,正式宣佈:和記黃埔已經用28.5億港幣的總價,收購置地手中的香港電燈集團。

消息一出,整個現場出現巨大的鬨動。

有記者馬上問道:“華英談判尚未結束,香港前程未卜,整個香港商界都不曾有大的項目投資,大家都非常擔憂和警惕。請問林先生,和記黃埔這項收購,是否屬於賭博?”

一衆記者紛紛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好!

此時在香港,不是想着移民,就是保持高度警惕,誰敢投資?

林志超笑道:“我如果也是大家一樣的想法,你猜我有沒有今天?”衆人先是笑了起來,隨即陷入沉思。

縱觀林志超的三十多年商場生涯,給人的印象最大就是——擅長把握局勢。

不少人恍然大悟!

他們明白,林志超的意思是,他就是靠着這種抄底,或者說把握局勢,纔有今天的赫赫戰績。香港將林志超列爲‘四大家族之首’,實際上是擡舉另外三家。實際上,另外三家加起來的財富,也沒有林志超的多。

記者馬上追問道:“這麼說來,林先生是非常看好香港經濟的前景,那麼能說說你的理由嘛?”

林志超說道:“我的理由是,大家與其焦慮談判的進展,不如將心打開。不管結果如何,香港都有其自身的魅力、價值、潛力,所以我們要堅信香港明天會更好!而且,收購港燈不是香港自‘華英談判’以來唯一的大項目投資,因爲長實集團在去年投資了金鐘的‘長江廣場’,這個項目總計投資25億港幣以上。而且,長實系承諾,將在未來一年時間,還會在香港投資不低於100億的項目。”

現場華人紛紛響起熱烈的掌聲!

這是林志超首次站出來,說出加強香港人信心的話!

接下來,記者問道:“林先生,請問長實系收購港燈做了多久的研究?”

林志超笑着說道;“實際上我個人都沒有研究,都是同事們在研究!這是真的,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旗下的企業債務率很低,現金流很充足,每當我們存到一定現金流的時候,就是尋思投資新的領域。這樣一來,其實選擇性很多的,港燈也不是非買不可。不過大家可能都明白,港燈其實是原業主急需出售當然,港燈擁有這專營權,而且又是電力這種不可缺的資產,所以其實很好選擇的,我是沒有怎麼研究,反倒是我的同事們昨天研究到深夜。”

西門·凱瑟克若是在現場,肯定要吐出一口老痰!

是,港燈確實會被置地出售,但絕不會如此快做出決定。

現場再次爆發笑聲,這種笑聲裡面,是敬佩,這位‘經營之神’最擅長的是把握時機。大家都在過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唯獨長實系、九龍倉等企業,現金流充足。

接下來的發佈會,順利進行。

馬世民這個剛剛上任滿一年的和記總裁,也成爲被記者關注的對象。

“整個收購過程一共花了16個小時,而其中8個小時是花在研究建議方面。”

“林爵士綜合了中式和歐美經商方面的優點:如歐美商人,林爵士指揮我們全面分析了收購目標,隨後給他明確的答覆。然後握一握手就落實了交易,這是東方式的經商方式,乾脆利落。”

馬世民的話,也印證了記者們的猜想,那就是林志超身邊顧問很多,所以現在只需要拍板就OK了。

翌日。

全港的媒體都紛紛報道‘和記黃埔收購港燈’這一盛事,就連股市都上漲。

尤其是內地的報紙,更是將林志超冠以‘民族英雄’、‘大漲華人士氣,大滅英國人威風’。

相比林志超的風光無限,西門·凱瑟克則沒有喜悅和解脫,因爲置地的債務問題還沒有解決。

如果是前世,置地出售港燈之後,再加上幾十家銀團安排提供一筆組合貸款,置地可以緩解。但這一世,置地失去‘維港中心’和‘星光行’大廈,而債務則增加了近20億港幣。

所以港燈出售之後,西門·凱瑟克並沒有放鬆警惕,因爲他知道,接下來和林志超的競爭還在繼續。

僅僅是一週後,西門·凱瑟克就再次和長實集團進行談判——關於交易廣場的出售。這一次不同的是,西門·凱瑟克已經決意出售,來獲得長實集團的承諾——十年之內不得收購置地、怡和的股票。

這個條件沒有什麼問題,置地在將交易廣場出售後,本身在中環也就七幢大廈;這些大廈都是別人百多年創下的家業,沒有必要再去斬盡殺絕。

倘若沒有英資的香港,又怎麼算得上是世界性大都市呢!

於是乎,林志超答應西門·凱瑟克的條件,雙方就交易廣場的價格進行談判。

交易廣場的地價,置地購買過來是59.8億港幣,已經投資了10億港幣的建築費(含利息),合計成本70億港幣了,後續還需要15~20億的建築費。

長實集團只肯給60億港幣,要讓置地白白損失10億港幣。理由也非常充分:第一,這幅地皮置地買的時候,已經是虛高十億;第二,目前地產前景依舊不明朗,置地在這個項目虧損是必然的。

眼見長實集團態度堅決,西門凱瑟克又退而其次,追加一條附加條件:長實集團將手中的置地股票,三年之內分批按照市價,轉讓給怡和系。

長實集團答應了!

於是乎,在1月底的時候,香港商界還沒有從‘和記收購港燈’的新聞消化過來,傳媒又刊登了‘長實集團以60億港幣的一張支票,拿下置地手中的交易廣場項目’。

一時間,輿論大震!

“林爵士威武!”

“我說當年爲什麼長實集團在交易廣場和港燈上面敗給置地,原來不過是放長線釣大魚!”

“有道理啊!當時長實集團手握大量現金,就算競投失誤失去交易廣場,也斷無道理讓置地拿下港燈。如今看來,當時林生已經看出形勢不對,決定先放置地一馬。”

“而如今,置地成爲債王,負債遠高於資產值,幾近破產的地步,還不是乖乖虧本突出!”

香港市民無不佩服林志超的聰明手段高明!

另外一邊,西門·凱瑟克也終於如釋重擔,面對傳媒採訪時說道:“置地已經脫離生死存亡的狀態了!”

兩筆資產售出88.5億港幣,雖然不能說讓置地徹底不被動,但至少也清除了最大的威脅!

傳媒紛紛分析西門·凱瑟克的話,一下子又出現很多版本。

當然,林志超在一個月之內,投資香港的資金已經達到88.5億港幣,再加上去年(1983)投資的長江廣場達到25億(不含地皮費用),總計投資高達115億左右。

這樣一來,對整個香港經濟的信心,產生了很好的正面作用。

第257章 【良心發現】第19章 【冉冉升起】第332章 【真正的香江市民】第349章 【吝嗇和大方】第535章 【置地危機】第75章 【黃金大跌】第275章 【一樁懸案】第369章 【吃裡扒外】第397章 【沒有規矩】第24章 【裝C模式】第488章 【港元危機】第471章 【地產轉折點】第574章 【綁架首富】第451章 【喜歡年輕的】第309章 【利益交換】第445章 【互相算計】第468章 【拋出誘餌】第498章 【港流文化】第402章 【浪裡個浪】第403章 【女人的野心】第93章 【訂單爆滿】(求全訂!)第15章 【天下皆知】第461章 【捐資助學】第414章 【五個兒子】第498章 【港流文化】第226章 【海外第一個項目】第297章 【皇長子獨立】第517章 【財團榜首】第202章 【港九震驚】第380章 【震撼上市】第161章 【使館大廈的故事】第155章 【擴張擴張】第22章 【金融盛地】第401章 【合作共贏】第247章 【他在做夢!】第248章 第247 【正式的三太】第297章 【皇長子獨立】第532章 【四大屋邨】第356章 【大時代來了】第30章 【德國之行】第184章 【女人不香了】第519章 【讓人害怕】第290章 【新的一年】第379章 【培養新人】第532章 【四大屋邨】第351章 【王者歸來】第18章 【扮豬吃老虎】第7章 【安定下來】第354章 【打破記錄】第237章 【機會來了】第131章 【招兵買馬】(求月票!)第129章 【強勁對手】第359章 【揚眉吐氣】第12章 【居者有其屋】第5章 【結束工作】第427章 【科技大亨】第367章 【非同層次】第480章 【波子平治】第66章 【訂婚儀式】(求月票!)第280章 【盯着他搞】第46章 【想炒地皮】第291章 【東邊損失西邊補】第301章 【有錢纔有尊嚴】第67章 【風口浪尖】(求月票!)第1章 【初始之章】第390章 【幾萬人罵你】第550章 【抄底中東】第509章 【廣場協議】第493章 【大震士氣】第399章 【戀愛腦】第210章 【塵埃落定】第48章 【嶽憑婿貴】第304章 【探長敬酒】第152章 【潛龍在淵】第87章 【王炸組合】(第六更!求全訂!)第2章 【解決住所】第427章 【科技大亨】第560章 【搶灘登陸】第394章 【五世同堂】第441章 【第二代高層】第110章 【粵佬奸詐】第9章 【長江置業】第161章 【使館大廈的故事】第209章 【新油輪下水】第262章 【新的集團】第230章 【有人抄作業】第203章 【願者上鉤】第238章 【名正言順】第372章 【取代萬代】第578章 【干預市場】第142章 【震驚匯豐】第27章 【鄰居姐妹】第267章 【三軍將士】第522章 【霸氣林志超】第209章 【新油輪下水】第69章 【長兄如父】第130章 【分散投資】(加更!)第306章 【林爵士】第469章 【魚兒上鉤】第533章 【香港VS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