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活喪

福晉們的美好時代

乾隆五年六月的某一天,和親王同學的第一次活喪,在有條不紊的準備中逐漸拉開了帷幕。

這天陽光明媚,可是路過和親王府的每一個人都渾身一抖,冒出一頭冷汗。因爲一向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和親王府門口,居然扯起了白幡。誰死了?所有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耿太妃一向健康,福晉也是沒聽說過有痼疾啊!兩個小阿哥一個天天上學校,從來不遲到,一個年紀雖小可是身強體健又活潑好動,在命婦圈子裡都是有名的。和親王……他昨兒個還在燈市口那兒撩撥了兩個世家子弟當街打架呢!當然了,其中有一個必然姓富察啊!

這和親王府的白幡也不是誰都能扯的,除了這幾個人,其他人死了也就是旁人給去道個惱,隨個份子的事啊!難不成,和親王府真出大事了?衆人一頭霧水,紛紛上前打聽,得到白底黑字的帖子一份,表明:和親王出事了,請您來參加喪禮。

這天早上,朝堂一片混亂,許多人懷裡揣着弘晝的喪葬請帖不知所措。皇帝唯一成年的弟弟死了,這是多大的事情啊!可是皇帝居然穩坐釣魚臺,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該幹什麼幹什麼,叫人摸不着頭腦。

皇帝能不穩重麼,早上宮中剛開大門,和親王府報喪的帖子就遞進宮來了。弘曆拿着帖子相當淡定的問那個來報喪的辦事員:“你家王爺辦的是活喪還是死喪啊?”

“回皇上,是活喪。”辦事員看着淡定的皇帝,內心無比的佩服:這纔是皇帝啊!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啊!同王府門前那羣嘰嘰喳喳的像無頭蒼蠅一般的貴胄大臣們相比,皇帝的適應力不是一星半點的高啊!他老人家居然還知道王爺辦的是活喪?果然是親兄弟啊!

“你回去告訴他,真知道了,少不了他的。讓他折騰一天就得了,明兒個就得來給我站班。”他也知道這是弟弟因爲碩王的事吃了虧,拿銀子找平衡呢!想一想,他坑的可不止是自個兒的私庫,還有京城裡無數王公大臣們的庫房和腰包,皇帝就平衡了。

轉念又怕消息傳到後宮惹得兩位太后驚疑,趕緊叫吳書來去通知景嫺:“弘晝辦活喪了,叫她穩住兩位太后,千萬別讓兩位太后受到驚嚇或是被氣到。”恩……反正鈕鈷祿氏其實是不會在乎的,頂多會說弘晝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一般胡鬧。崇敬太后的反應,不好估計啊!

我們暫且不去管宮裡是怎麼處理弘晝辦活喪這一震撼的消息的,我們單說和親王府裡的那些事兒。弘晝要辦活喪,當然要全府人員的配合。頭一天就要召開動員大會,與會人員包括了和親王府的每一個人,甚至連耿太妃都抱着湊熱鬧的心態參加了。

大會最終決定,弘晝的活喪一定要辦的有聲有色,讓那些掏腰包的王公大臣們掏的心服口服!喂,你們不是在做產品促銷,是在給親王辦活喪啊!耿太妃作爲親媽決定友情贊助一本經書,額林布決定披麻戴孝的維持一下會場秩序。其他的人,就只能聽從領導安排了。

“明兒個爺要辦活喪,你們都給爺精神着點兒。就當爺真的死了那樣哭靈,要是哭靈哭的不夠哀悽,爺就當你們不樂意在這親王府裡呆着了。”在這個王府裡,弘晝的話,就是聖旨。

聽得這話,王府衆人反應不一。他家的王爺跳薩滿驅魔舞就夠招搖的了,如今開始辦活喪了?這真是一件挑戰封建社會認知程度的事情,各位小妾表示接受不能。可是作爲小妾,還是期待獲得副手地位和寵愛的小妾,她們也不敢反駁什麼。眼看着王爺身邊的福晉都沒有說出什麼反駁的話,她們這些作小妾的,也只能諾諾的答應了,準備第二天看福晉的狀態行事。

頭一天夜裡,天色剛黑下來,和親王府的裡裡外外就悄麼聲兒的佈置開來,就等着第二天給路過和親王府上朝的那羣傢伙一個非一般的視覺衝擊。不出所料的,都被衝擊到了,唯二淡定自如的,就剩下早有準備的皇帝和景嫺了。

這天早朝,皇帝也十分給弘晝面子的宣佈“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力圖讓他五弟的活喪辦的隆重而又熱鬧。(?)爲了確保喪禮的參加人數,他還特意囑咐了各位大臣們一句:“和親王的喪事,你們可都要親去參加。”他也是個缺德的,愣是沒告訴人家和親王辦的是活喪!

皇帝的話當然要聽,所以一衆大臣急匆匆的趕回家,帶上名帖和自家老婆並同準備好的禮金摺子速度的趕到和親王府。大家是同時退朝的,住的遠近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幾乎都是同時回到家的。去王府奔喪的時候,又彼此有心等待一下,就非常不約而同一齊來到了和親王府的大門前。

和親王府大門前,衆大臣們所看到的,是一個淚流滿面的門房。那門房哭的那叫一個聲嘶力竭,死了親媽都沒那麼傷心有沒有!門房的表現讓衆人的心裡很是忐忑,但忐忑也得跟着門房往前走。繞過影壁,穿過迴廊,來到和親王的靈堂。那場面差不點讓年齡稍微大一點的老臣倒吸一口冷氣把自己噎死。因爲他們看到的是坐在棺材裡,搖着扇子嚼着供果的,活蹦亂跳的和親王弘晝。

這他媽的究竟是什麼情況!連最迂腐且裝13的翰林院編修都不免爆粗口了。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和親王在辦活喪。那場面,那觀衆,那演員,那都是相當到位啊!

靈堂布置的很是到位,白布扯成的白幡順着風向飄搖。和親王府的一干下人個個愁容滿面,每人手裡標配一條不同材質的白色手帕,只要手帕一近眼角,頓時淚流滿面,比死了親爹哭的都要哀傷。

靈堂正北面的牆上掛着大大的“奠”字,兩邊用白紙黑字寫的什麼永垂千古的輓聯。下面的供桌上擺着酒水供果,一個大大的香爐裡點着上好的檀香。耿太妃友情贊助的經書也被擺在桌子上,當成供品之一,有些不倫不類。

離着供桌不遠,就是和親王的棺材。上好的金絲楠木棺材還帶着花邊,弘晝健康活潑的坐在裡面,屁股底下鋪着厚厚的被子,腰上還靠着一個絮滿了棉花的靠墊。棺材板蓋了二分之一,他把上面的棺材板當成了桌子,擺着茶果點心,一邊品茶吃點心,一邊看着他的小妾和下人們在他喪禮上的表現。

和親王的小妾們沒有直接對着靈堂大門,而是被一個四扇的白色大屏風擋在了後頭,跪在離棺材比較近的地方哭的死去活來。和親王得力的大太監在棺材一尺遠的地方拿着炭盆燒着紙錢,一邊燒一邊還要嚎啕:“王爺啊!您怎麼就去了啊……”

這天一早沒去上學的永瑛,親自點了香,每半個時辰就給弘晝棺材前的香爐和供桌上的香爐各添三炷香。不僅如此,他今日練字的功課是大字十頁經書,需要分十次燒給他“已逝”的阿瑪,以求他在那邊早日投胎轉世,投胎也投個好人家。

至於額林布,她只是沒事的時候穿着素色的旗袍出來溜達一下,看看弘晝的供果夠不夠吃,小妾下人哭的給不給力,來往的人員是否有紀律有秩序,並沒有參加非常有損形象的哭靈活動。

辦喪事這羣官員們都見過,辦活喪啊,誰見過!這是活喪啊,親王份例的活喪啊!他辦喪事也就算了,他家老孃也支持啊!他家皇帝哥哥也非常贊同啊!更加難得的是這個人他根本不忌諱啊!壽衣在身上穿的妥妥的啊,棺材那是上好的金絲楠木刻着六道輪迴的花紋啊!官員們杯具的都要吐亂碼的時候,居然還有來添亂的。

第一波,大阿哥永璜還有三阿哥永琛帶着一臉好奇的來和親王府“祭拜”五叔了。他們身後,跟着高無庸帶着小路子和上千兩的白銀、玉器等物代表皇帝給和親王奔喪來了……

第二波,弘晝的各位皇叔,在皇帝有效的解釋下分別派了自家最得力的管家和太監一同帶着各種形式的份子錢來給和親王奔喪……

第三波,宮裡的兩位太后都派了嬤嬤和太監來發放喪葬費,崇敬太后甚至還包了一大包柚子葉和艾草葉給弘晝,叫人告訴他:“玩夠了就從那棺材裡出來,拿柚子葉和艾草葉好好洗洗,去去晦氣。”

這樣三檔衝擊波下來,衆人就明白,弘晝辦活喪,這是上頭批准了、過了明路的啊!再聯想一下當年不遺餘力找各種名頭跳大神的和親王,大家終於明白了,和親王弘晝,這是缺錢花啊……想一想自己那厚厚的禮單摺子,這羣官員們就肉痛,早知道這位王爺辦的是活喪,我就不隨那麼重的份子了啊啊啊啊啊啊!

至於那些來參加和親王“葬禮”的命婦們,在聽說和親王是辦活喪之後,就收起了她們內心的幸災樂禍和同情憐憫。請相信,在大部分人都是喜歡小老婆多於喜歡大老婆的環境下,因爲和親王“獨寵”福晉,額林布還是遭到了很多人的羨慕嫉妒恨的。

不過也有些人,對於額林布在和親王如此不流於俗的活着辦喪事這一問題上,沒有對弘晝忠言逆耳的勸阻,反而煽風點火的幫忙表示了鄙視和輕蔑。代表人物:碩郡王福晉。嗯,也許還要加上她那“清高專情”的丈夫,碩郡王,富察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