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決定

壓在皇帝身上的,那座名爲“瓊瑤奶奶”的大山就這樣被除去了。甩掉了包袱的皇帝整合了他在後世得到的一切信息資源,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不斷的發展工業,壯大經濟,和英國這個,目前爲止還是“日不落”帝國的靠譜小夥伴手拉手,向前走。

隨着清朝的不斷強大,越愛越多的版圖畫進了大清的版圖,因着見多識廣,皇帝並沒有夜郎自大的心理,對於周邊的小國和新劃分的行省,比如高麗省和琉球省則根本沒有什麼好印象。在西山軍校演講的時候也經常把這羣“記吃不記打,有奶便是娘”的存在作爲反面教材進行反覆宣傳。所以無論對方如何伏低做小,駐紮在那裡的清軍和清政府派去的官員也沒有一絲懈怠,完全按着皇帝的指示進行思想上的同化,確保50年之後那裡的人們都以做一名“清”人而自豪。

又是一年萬國來朝,皇帝的六十大壽,早早的,各方勢力就開始準備了。皇帝萬壽年年過,但是皇帝的六十大壽估計是很少有過得上的。皇帝這種晚睡早起,操心費力,還要定期往後宮交公糧的工作,是在是讓人折壽。所以,在兩宮太后的授意下,在皇帝的默許下,皇帝六十大壽的慶祝活動就有聲有色的搞了起來。

儘管皇帝一再強調不要鋪張浪費,但是一國首腦,又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皇帝過生日能簡單到哪裡去?恰逢皇帝合作的各路小夥伴聽聞這一消息,各國的祝賀使節已經早早的就上路了。不管是走水路還是陸路,英國法國鄂羅斯,離皇帝的生日還有一個月的時候,他們的祝壽使團船隊就帶着禮物經過安檢停留在天津港了。爲了對皇帝的生日表示重視,這羣使節大部分甚至是帶着兩份禮物的,參拜皇帝是一份,皇帝生日是另一份。當然,按着□□貨物在他們當地的物價,他們這一趟怎麼都不會虧着的。

皇帝生日的前一週,各路參拜使團齊聚京城,皇帝那些嫁出去的女兒、侄女、各種親戚也早早的回到她們的故鄉。一時之間,理藩院準備的住處都不夠用了。正規驛館裡住的那都得是夠級別的使團團幹部,其他一些不太夠級別的部落和大使團的隨扈就只能自行解決。一時間京城裡的客棧和房租都漲的出奇的離譜。

還有兩天就是皇帝的生日,各路使節按着順序已經開始向皇帝奉上生日禮物了按着由強到弱,關係由近到遠的順序依次進行朝見。直到掌燈時分,才把最後一個使團送走。弘曆嘆息了一聲,從太和殿回到了養心殿。高無庸和吳書來緊跟在乾隆的身後,大氣都不敢出。他們也不知道爲什麼,明明是萬國朝賀的好日子,皇上好像並不開心,反而很沉重。

如果皇后娘娘在就好啦,可惜皇后娘娘忙着接待那些坦胸露乳的西洋人,沒時間到養心殿來呢。皇上一天沒怎麼吃東西了,也是六十歲的人了,這哪成呢?可就算是再擔心,高無庸和吳書來也不敢上前詢問:皇上,是否擺膳?他們所能做的,也就是在皇帝坐下的時候遞上一杯茶水,和一疊點心。而被擔心的皇帝陛下,他壓根就沒有反應。

看着養心殿外燈火輝煌,弘曆覺着有些累了。醒來掌天下,醉臥美人膝的日子確實是舒坦,可忙忙碌碌這麼多年,他也有些夠了。作爲一個皇帝,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兩世都比較有作爲的皇帝(光緒那世不算),弘曆還真就沒有“再活五百年”的想法。更何況,真要嚴格計算,他也活了兩三百年了……一直這麼活着,挺累的。

在重生爲自己之前,他一直憋着一口氣,想讓“康乾盛世”真的可以成爲媲美貞觀之治的存在。而不是一個看着花團錦簇,萬國來朝,實際上早就壞到了根子裡,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現在,目標達成了,康乾盛世成爲了真正的盛世,清朝兩代之內絕對不會出現大問題——永琛的嫡子已經到了進學的年紀,所謂三歲看老,如果不出意外,他也會是個頂出色的繼承人。

有一句話叫富不過三代,他目光所及的三代顯然是可以一直富着的——只要他們戒驕戒躁,不驕傲自大,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沒有什麼做不到。也許中華民國可以正常的發展成爲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家,然後慢慢過渡到社會主義,而不是像他記憶中的那樣被迫發展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然後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不會被欺壓,不會被屠殺,會一直一直像一條騰飛的巨龍那樣翱翔在世界的東方。

那麼,他是不是可以退休了?不是前世那樣退位不退權的太上皇,而是真的像老幹部退休那樣,帶着景嫺,領着他的兩個額娘去遊山玩水,幫着兒子體察體察風土民情,去看看他所打下的這萬里河山。永琛雖然沒被立爲太子,但是他隱形太子的地位比自己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說來也奇怪,永琛就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任何越界、越權、罔顧父君表現,天生的政治家啊……不愧是他和景嫺的長子。

想一想月餘前纔回京的弘晝,他其實是有些羨慕的,弘晝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素質可比他好了不老少。看來即使是當王爺,也比坐龍椅來的健康啊!雖然旗人輕易不得離開駐地,但是紅州市帶着媳婦老媽去京郊避暑,避着避着,這“京郊”就有些靠近江蘇了,但是又有什麼關係?他也沒謀反篡位,不過是貪玩罷了,弘曆自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

掐指一算,在後世,我這也是可以退休的年紀了。既然年紀大了,就退休了吧,不要再給後輩們創造阻力,讓永琛早早接手,他也可以看看他是否能夠勝任,也看看他是否真的能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經濟理念延續下去。主意已定,弘曆便叫高無庸去拿了一封聖旨。一揮手,把所有人都趕了出去,坐在那裡醞釀。其實,作爲皇帝,極少是有親筆寫的聖旨的,一般都有專門擬旨的人幫他完成書寫工作,他只需要檢閱一下,再蓋個玉璽大印,就算齊活兒了。

這一封退位詔書,他想自己寫。

我愛新覺羅弘曆,如今已經有六十整了。回顧人生這些年,我經歷了很多,也獲得了很多。我在位這三十五年來,自認爲已經做到最好了,如今我也老了,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所以把我的皇位禪讓給我的第三子永琛。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考驗,我認爲他完全能勝任皇帝這個大任。希望大臣們能像效忠我一樣的效忠下一任皇帝,共創大清的美好未來。永琛,不要讓一己私慾和小人讒言毀掉我和祖先們打下的江山。

(蠢作者完全無法勝任古文,所以就寫成白話文了,各位忍忍)

寫好之後,等着墨跡完全乾透,弘曆自己把聖旨卷好,拿着鎖頭鎖好(按着立太子的詔書的規格,用了三把大鎖),放在了養心殿皇帝書桌的夾層內,又加了一層大鎖,把所有的鑰匙度放進貼身的荷包裡,又把衆人招了回來。問了問皇后是否用膳,在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後,擺駕坤寧宮,陪着皇后用膳去了。

“皇后啊,我累了,想把一切都交給永琛,我們一起去遊山玩水,好不好?”皇帝摟着皇后躺在明黃色的帳子裡,說着知心話。

如果是上一世,聽得這話的皇后早就惶恐不安,勸着皇帝收回他那“驚世駭俗”的想法了。可是,景嫺也是活了兩輩子的人了,自然看的出皇帝發自內心的疲憊。雖然把皇位傳給永琛是早晚的事,可皇帝畢竟是皇帝,即使退位了,就真能放下權利了?她爹上摺子致仕的時候還難受了大半年呢,更何況是皇帝。

“皇上,累了就把手裡的東西讓別人去做,我雖說統領六宮卻也沒像您那樣事事躬親,養他們也不是吃白飯的,累了就讓別人替您幹活。退位這種事,哪裡是隨便說的。”退位這種事,即使是能成,她也不會表示熱烈的支持,更何況,她並不認爲當皇帝的兒子上面再有一個當太上皇的爹指手畫腳會好過。她還是覺着,保持現狀更好。

“這麼些年了,你還是那樣……”那樣的瞻前顧後,雖說我們是夫妻,可你永遠忘不了我還是個皇帝。而我,卻常常忘了你是皇后,覺着你只是我的妻子。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代溝吧?是寵愛和時間都抹不去的東西,在後世,那叫世界觀和價值觀。

“好啦,朕不過是隨口抱怨一句,我一說,你一聽就是了。時候不早了,明天還得接着召見蒙古各部和宗室福晉呢,你也累了吧?早點睡吧。”皇帝把景嫺往懷裡摟了摟,閉上了眼睛。

兩世夫妻,景嫺敢肯定,皇帝剛纔絕不是說說了事,但自己剛纔的回答明顯是不和皇帝心意了,所以他纔不想再說下去。最近這幾年一直是這樣,一旦自己說了他不愛聽的話,他從不斥責自己,只是會無奈的看着她,嘆息,然後繼續對自己好。他對她的好,她都知道,她也都記着呢……

如果,他真的想要退位,想要去遊山玩水……那,也挺好的。算了,睡吧,明天還要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