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五)

過了半晌,兵部尚書陳浚開口問道:“兵者,國家之基,穩爲上。如果因爲大篩選導致軍心不穩,將如何處置?”陳浚也是文人出身,習慣性地從政治角度來剖析這件事。

迎着李景遂的點頭示意,林楓再次站了起來,也趁勢悄悄活動一下因受傷左臂而有些僵硬的身體。

“陳大人所慮極是。林某認爲,兵者,如國之屏障,如房之圍牆,無屏障、無圍牆,則無安全,軍隊改革至爲關鍵,也迫在眉睫。但實施過程可否採取形緩而實急的方式進行。

一則,據林某瞭解,現在天下各國乃至我朝各地軍隊稱呼雜亂,名字繁多,我們可以在名字上做文章,將部隊名字逐步統一定名爲,例如虎賁、鷹翔、豹嘯之類的不同名字,分別代表不同戰鬥力的軍隊,從字面外在上來緩和精兵去弱之弊;二是通過統一的軍隊訓練方式進行全國大練兵,約定時間,例如半年後,進行全國軍隊大比武,通過競爭的方式引導、逼迫全國各地軍隊自發地進行取強去弱的淘汰過程。”

“好方法。”右諫議大夫、禮部侍郎江文蔚是今天第一次說話,他對林楓這個所謂的“一代文豪”越來越感興趣,接着問道:“請問林議郎,方纔你提到統一的軍隊訓練方式,不知將從何而來?”

“無他,選軍中練兵優秀者,集衆人之智,學他國之優,共同商定適合我朝軍隊的訓練大綱。”林楓微笑着說道。再不濟,他腦子裡還記着北宋朝廷官方刊編出版的兵法叢書《武經七書》,那可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還有,明朝名將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那可是戚繼光主要依據南方沿海抗倭時的經驗而著,可能更適合訓練南唐士兵。

又是一陣冷場,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這些人都是一個態度,寧可藏拙,不可露醜。

特別是查文徽,他雖然算是一個武將,但他嘴張了幾張,還是沒有說話。查文徽可是深知前線部隊的戰鬥力如何,要不然,也不至於南唐滅閩、伐吳越等少數幾仗最後都弄成了“爛尾樓”,自己還被吳越軍隊捉了去。這個時候冒然開口,是自取其辱啊。

“林議郎之方法,可於悄無聲息中完成軍中兵力的甄別分類,再通過比武來確定這種變化。本王認爲可行。”作爲天下兵馬元帥的李景遂也忍不住,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曾從李璟處瞭解到林楓如何率兵完勝劉澄等人,從李煜處得知林楓每天堅持軍事化訓練,再聯想到林楓跟自己所說的兩漢定都影響論,倒是對林楓的軍事才華有所信心,充滿期待的。

除了李景遂,現場也恐怕只有韓熙載和李煜是對林楓充滿信心的。韓熙載那是無條件支持自己的兄弟,再說了,他現在已經徹底上了林楓的賊船,又與宋黨正面對上,不成功便成仁啊。而李煜,他現在是越來越相信自己的老師那是“胸中有溝壑”,而且是深不見底型的。至於其他人,多是一種不相信的心理。你林楓文采好,思路活,再懂軍事,只怕是紙上談兵,吹牛吧?!

又是一陣沉寂,李景遂環顧一圈,見再無人表達反對意見,就提議舉手表決。又是一片齊刷刷地右手舉起,現在,大家的舉手姿式已經基本上統一了,都是肘部放於桌面。

就這樣,精兵之法在主事人認可、一大部分人準備看笑話、一小部分人充滿信心的複雜心理氛圍中一致通過了。

就在這時,一直在旁邊憤筆記錄的兩名中書舍人的其中一人站起身來,將幾張紙交於李景遂。

李景遂細覽一遍,見無差錯,起身將那幾張紙遞呈給了李璟。李璟粗粗瀏覽一遍,“刷刷刷”提筆寫了幾個字,交還給了李景遂。

李景遂在衆人不解的眼光中,走回會議桌,自己也刷刷寫了幾個字,然後高舉起那幾張紙,揚聲說道:“變革茲事重大,依林議郎所奏,我們將對每項變革措施現場記錄之,命之爲紀要。方纔,聖上、小王已經在大家議定的利商法紀要上簽字,現在,請大家依次簽上自己的大名。”

紀要,這是林楓仿照後來的會議紀要而新借用的一種文體。當然,他昨天向李璟、李景遂奏稟時此事所提的理由看起來光明正大,一則是證明該事爲大家集體決策,非一人或幾人專擅獨斷而來,二則是用以清楚定義,防止對會議議定事項產生岐義和疑義。當然,他最主要的原因沒講,那就是讓這種議事規則從此逐漸形成慣例,以民主驅逐專斷,順便在宋黨的身上加上一道小小的繩索。

依唐朝的規定,此時上對下的下行文已有制、敕、冊、令、教、符等六種。唐《公式令》規定:“凡上之所以逮下,其制有六,曰:制、敕、冊、令、教、符。天子曰制、曰敕、曰冊;皇太子曰令;親王公主曰教;尚書省下於州,州下於縣,縣下於鄉皆曰符”。制、敕、冊都爲皇帝詔令,制用於大賞罰、大除授、改革舊制、赦宥降虜等;敕用於廢除或設置州縣、增減官吏、發兵、任免五品以上官職等;冊用於立皇太后、立太子、封尊賢等。

那幾頁紙開始逐個傳遞,查文徽假裝無意地扭了扭身體,望向了魏岑,發現對方也正好看過來,眼中同樣是慌亂和恐懼。查文徽身體一軟,突然泛起很重的無力感。從此,也許他們這樣聖寵無二的人物再也不是一言九鼎、一言可決之的關鍵人物啦。這林楓步步緊逼,一招招使來,似大浪一波接一波,似乎無懈可擊,又如一道道繩索悄悄纏緊了他們的脖子。

林楓狠啊,通過這種種看似不可思議的措施成功地旁路了他們,如果沒有這個所謂的紀要,他們作爲實權派人物,有無數多的辦法可以讓這些所謂變革無限期地拖延下去,直至這些變革無疾而終,但現在這一簽名,他們日後敢稍一出壞,他們就是衆人矚目的變革阻攔者和破壞者。

查文徽身子一挺,再度偷偷看向魏岑,發現魏岑有些失神的眼中也有狠厲的神色掠過。拼了!他們眼神在一對的瞬間過程中,已經悄然達成了默契,無論如何也得給林楓下面的變革提議增加難度和麻煩了,哪怕李璟生氣也再所不惜。要不然,這樣下去,他們這些人的下場堪憂。

那幾張紙傳過來了,查文微倒是面無稍變地寫上了自己的大名。只不過,他在最後一筆落筆時,右手還是不自由主地顫了一下,留下一個難看的拖筆。

紙傳至宋齊丘跟前,他同樣大筆一揮,寫上了自己的大名。但他的心裡,同樣翻起了驚天巨浪。

宋齊丘跟查、魏想法一樣,這字一簽,自己想架禍於林楓的想法就註定要無疾而終了。如無此紀要,在自己一方的兇狠反擊下,林楓遲早會如慧星一樣,迅速消失在大唐朝堂,但現在有了紀要,林楓反而安全了,變革大任反而成功移到了他宋齊丘頭上。原因很簡單,大家共同做出的決定,如果最後不成功,天下人只會鄙視他宋齊丘,反而絲毫不損林楓的名聲。你可是當朝執宰啊,而人家林楓才一個六品小官,能提出變革建議已經十分難得啦!

要不要悄然改弦易轍,開始支持變革呢?一個念頭突然在宋齊丘心裡泛起。

紙傳到了廖居素跟前,他接過中書舍人遞過的毛筆,顫抖着雙手寫上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他的字寫得很是輕飄無力,但也充滿了喜悅。廖居素知道,無論變革最終成敗,他已經成爲這場變革、這段歷史的一部分,從此正式載入了歷史。

紙傳至最後一人時,殿門外走進了殿中省尚食局奉御趙海波,他踮着腳走向李璟,輕聲稟明午膳已經備好。

李璟一躍而起,帶着興奮的口吻說道:“齊王、各位愛卿爲國事操勞,辛苦了,請與朕一起用膳。”

第六十二章 八貫錢引發的熱潮第二十二章 篝火晚會(一)第七十四章 大風波第一百章 快樂總被悲傷誤第九十六章 端倪第四十四章 這竹槓敲得爽啊!第四十二章 大戰蔓延第八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五十七章 搶心第七十四章 野外勘測作業(一)第五十八章 天下客商大會(五)第十章 夜悲泣第四十七章 鶴裘藜杖第七十五章 手令拿來!第五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五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五)第八十四章 坊間之論第三十八章 特訓之初體驗第九章 歡樂日(一)第三十八章 兩場大典第六十五章 放心,我不搞強拆!第二十六章 這一局,皇上勝!第八十六章 壽州道德法(一)第七十五章 手令拿來!第十四章 你們應該立大志第五十一章 我保證你們賺錢,你們呢第一百章 皇家家宴(四)第二十五章 到壽州去(三)第五十章 書房中的舞會第六十九章 血腥拷問第七十三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三)第六十七章 國之良將第八十章 血色三月(一)第六章 大動員(二)第二十九章 妖僧復至第六卷 爲政 第六章 泉州商會第二十七章 興奮號大朝會第七卷 鏖戰 第三章 先下手爲強第八十六章 菜市場論第五十三章 《大唐見聞錄•超級市場》(三第一百章 福州大戰(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字訣第八章 就從現在啓動吧!第五十一章 此曲爲誰所作?第九十一章 靠什麼留住人才第十六章 希望(一)第二十一章 質而疑之第九十一章 着實懊惱第五十四章 政治作業第四十六章 再放你一馬第九十七章 皇家家宴(一)第九十一章 掄才大典(一)第三十六章 席間比鬥第二十七章 援兵紛至(一)第五十八章 天下客商大會(五)第七十三章 難啃的骨頭第二十六章 擊掌爲盟(一)第七十四章 終極防線(二)第二十三章 欣喜苦狂第二十五章 南下!南下!第八十三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三)第一百零六章 桂州大戰(五)第六十八章 積極防禦第四十四章 動力!動力!第六十九章 左旋戰術第二十三章 欣喜苦狂第五十四章 大唐科學院構想(一)第一百零一章 老虎與牛犢(三)第十八章 林大人要走了第四十章 格鬥與合擊第四十九章 超級市場(六)第二十九章 妖僧復至第十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五)第七十二章 潛伏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四)第九十四章 血盟之約(一)第八十九章 陣前鬥武第七十三章 難啃的骨頭第一百零一章 禁軍比武(三)第七卷 鏖戰 第三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十六章 強國三疏(一)第十三章 你倆別誤會第五十五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二)第十二章 梯狀防禦第四十一章 雷霆一擊(三)第四十五章 一南一北兩場爭論第三十三章 人事大變動第八十三章 佳人如玉愛如蜜第六十四章 明流暗流(二)第八章 就從現在啓動吧!第三十六章 三不談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尊重第十四章 一朝爲兄弟第九十八章 兵圍福州第六十四章 少年軍校第五十七章 天下客商大會(四)第八十二章 告泉漳百姓書第八十八章 蓮開並蒂第十二章 潛龍出海